熟寿司
熟寿司是日本最古老的寿司形式。将鱼贝类用盐渍后,洗去盐分,和米饭一起腌渍。腌渍发酵时间一般在数月以上,甚至可达数年。想尝尝熟寿司里的米饭吗?不要冲动!熟寿司最后成品时米饭已成糊状,所以大多只食用鱼肉。熟寿司的形式如今在日本还存在,代表物是滋贺县的鲫鱼寿司。
生熟寿司
生熟寿司出现在12世纪到13世纪,是由熟寿司发展来的寿司。这时,机智的日本人领悟到,做熟寿司时米饭不能食用实在是暴殄天物的事,所以他们缩短熟寿司的发酵时间,做出生熟寿司。这种寿司的米粒保持颗粒状,可供食用,于是皆大欢喜。流传至今的生熟寿司有三重县的秋刀鱼生熟寿司等。
饭寿司
饭寿司也属于发酵寿司,但与熟寿司、生熟寿司不同,饭寿司发酵过程中使用了曲,在曲的帮助下,发酵大业有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与生熟寿司大致同时期产生的食物主要存在于北海道、本州东北、北陆等寒冷地区,如北海道的鲑鱼饭寿司、石川县的芜菁寿司等。
押寿司
押寿司是寿司界举足轻重的角色,在关西地区非常流行。押寿司最早出现在14到16世纪,被称作“押寿司”的原因就是:它真的是将鱼肉放在米饭上压制而成的,也许这更符合关西人对美的追求吧。历史上,在发酵寿司“一统江湖”的时代,押寿司也是经过发酵制成的。但到了现代,与时俱进的押寿司也省去了发酵环节。押寿司包括不同的细分类别,比如箱寿司、棒寿司等。
江户前寿司
进入江户时代后,原本成本很高的醋得以大量生产,人们开始在米饭中添加食醋来代替发酵过程。相传住在江户的华屋与兵卫发明了一种握寿司。他们把用醋和盐调味过的米饭捏成扁圆柱型,再在上面盖上鱼片。这种寿司形式被称为早寿司,又被称为江户前寿司。
江户前寿司原本只是在东京地区流行,但关东大地震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严格的食品管制,反而推动江户前寿司在日本全国流行起来。究其原因,一是地震后的难民潮中也有不少寿司师傅,将江户前寿司带到了日本各地。二是战后日本食物奇缺,餐厅经营限制很多,而江户前寿司的委托加工制门槛低,使饮食店重现生计。
如今,江户前寿司已成为日本最具有代表性的寿司,人们说到寿司,往往指的就是江户前寿司。当然,熟寿司、生熟寿司、饭寿司、押寿司及一些有地方特色乡土寿司也延续下来,但影响力很有限。不过,这些乡土寿司承载了浓厚的地域饮食文化,往往只在一定地域范围的料理店提供,对热衷寿司的食客反而更有吸引力。
江户前寿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