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现代羽毛球运动的发展概况

现代羽毛球运动的发展概况

时间:2022-09-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代羽毛球运动诞生于英国,1800年前后,由网球派生而来。1887年,英国的巴斯羽毛球俱乐部成立时,修改和统一了羽毛球规则,其中不少条文至今仍被使用。随着羽毛球运动的发展,1934年,国际羽毛球联合会成立,第一任主席是G.A.汤姆斯。1839年,国际羽联通过了各会员国共同遵守的《羽毛球竞赛规则》。国际羽联的成立对羽毛球技战术及竞赛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1992年,羽毛球比赛被列入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羽毛球运动进入崭新的时代。

(一)羽毛球运动的起源

相传羽毛球最早出现于14~15世纪的日本,球拍是木制的,球用樱桃核插上羽毛制成。这种球由于球托是樱桃核太重而导致球的飞行速度太快,使得球的羽毛极易损坏,加之球的造价太高,所以该项运动兴起一时就慢慢消失了。

大约至18世纪时,印度的普那出现了一种与早年日本的羽毛球极相似的游戏,球用直径约6cm的圆形硬纸板中间插羽毛制成(类似于我国的毽子),板是木质的,玩法是两人相对站着,手执木板来回击球。

现代羽毛球运动诞生于英国,1800年前后,由网球派生而来。我们可以注意到现今的羽毛球场地和网球场地仍非常相似。1870年,出现了用羽毛、软木做的球和穿弦的球拍。那时的活动场地呈葫芦形,两头宽、中间窄,窄处挂网,直至1901年才改作长方形。

据记载,2000多年前,原始羽毛球游戏活动已经在世界一些地区流行了。不过由于民族、地区及语言的差异,对这项游戏活动名称的叫法也不一样。如法国称“羽毛球”(Feather Ball),英国、瑞典、丹麦等国称“毽子板球”(Battledore and Shuttlecock),印度称“普那”(Poona)。这就是羽毛球运动名称的前身。

人们从一份英国王室记录中得知:“早在12世纪,英国就有玩这项游戏的情景。”后来人们又从一幅14世纪的英国木刻画中见到了当时玩游戏的情况,画中展示出由两人相对而立,两者使用坚实的小木板来回击打一个异状物体的游戏。起初这项游戏活动是在孩子们中玩,没有任何目的,只是想尽量把异物击向空中不要过早地掉落在地。那时所用的拍子全是木制的,一般出自家庭制作,而球多半是用布、羊毛、线团等裹成球托,用软质的家禽羽毛压插在球托上制成。球的规格大小一般是随意而定,游戏时可在户外任何一块空地上进行。至于世界其他国家,当时玩这种游戏的活动形式、所用器材同英国的这种游戏相似。

(二)羽毛球运动的沿革

按照比较流行的说法,羽毛球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的印度孟买,这项活动在英国驻地军队中也十分盛行,退役的英国军官把这种“普那游戏”(PoonaGame)带回英国,并把这项活动介绍到了国内的贵族阶层。

1873年,在英国格拉斯哥郡的伯明顿镇,公爵鲍费特先生在自己的庄园里宴请宾客并组织游艺活动,因为下雨,户外活动只能改在室内进行。应邀嘉宾中有几位是英驻印度的退役军官,于是他们建议进行“普那游戏”。当时室内场地呈葫芦状,他们在场地中央拉了一根绳代替网,每局比赛只能由两人参加,有一定的分数限制,大家玩得十分开心。于是,“普那游戏”作为一种高雅的娱乐性活动在英国贵族中传播并流行起来,并迅速传遍英伦大地。

为了纪念这项运动的诞生,人们将伯明顿(Badminton)作为羽毛球的英文名字。

羽毛球游戏刚兴起时,没有人数、分数和场地的限制,练习者只需相互对击。1875年,世界上第一个羽毛球比赛规则诞生于印度普那,1878年第一个成文的羽毛球比赛规则在英国出版,当时规则也很简单,具体规定了场地(呈长方形),中间挂网的高度、双方对击的要求,但没有单打、双打的区别。1887年,英国的巴斯羽毛球俱乐部成立时,修改和统一了羽毛球规则,其中不少条文至今仍被使用。1893年,英国羽毛球协会成立。1899年,英国羽毛球协会举办了“全英羽毛球锦标赛”。此后每年举办一次,沿袭至今。1903年,在都柏林举行了世界最早的由爱尔兰和英格兰参加的羽毛球国际比赛。最早的羽毛球场地两端宽,中间网处窄小,形状类似古代的计时器——沙漏。

20世纪初,羽毛球运动从不列颠诸岛流传到斯堪的纳维亚及英联邦各国,随后又流传到美洲、亚洲、大洋洲各国,最后传到非洲。

从1870年到1934年,尽管羽毛球运动先后在欧洲、亚洲、美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普遍开展,但英国的技术水平一直居于领先地位。这一时期的打法主要以打四方球为主,控制落点,重心稳,防守好。

随着羽毛球运动的发展,1934年,国际羽毛球联合会(简称“国际羽联”)成立,第一任主席是G.A.汤姆斯。1839年,国际羽联通过了各会员国共同遵守的《羽毛球竞赛规则》。国际羽联的成立对羽毛球技战术及竞赛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国际羽联成立后,便开始酝酿组织世界性比赛。1939年,国际羽联首任主席汤姆斯先生为比赛捐赠了奖杯,国际羽联经过讨论,命名“汤姆斯杯”赛为世界男子团体锦标赛。因为当时战争烽火遍及欧洲,比赛计划拖延到了1948~1949年,第一届“汤姆斯杯”赛在英国的普雷斯顿举行。这一时期,亚洲选手改变了以往“慢、稳、守”的传统打法,加强了发球、回击球的攻击性,加快了球速,提高了进攻性的吊、杀技术水平,球的落点也控制得当,突出了“快”和“准”,开创了亚洲人称雄国际羽坛的新时代。

从1956年开始,国际羽联在英国利瑟姆、蓝开夏、圣安民等地举办了首届世界女子羽毛球团体锦标赛,由于比赛奖杯由尤伯夫人所捐献,故命名为“尤伯杯”。

1989年,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第1届苏迪曼杯比赛(Sudirman Cup)。印度尼西亚向国际羽联捐赠了以印度尼西亚人苏迪曼名字命名的奖杯,作为世界羽毛球男女混合团体赛的流动奖杯。苏迪曼杯赛由男、女单打,男、女双打和混合双打5项比赛组成。

1978年,亚、非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在香港成立了世界羽毛球联合会(简称“世界羽联”),与国际羽联并存,并相继举办了两届世界羽毛球锦标赛,我国运动员取得了骄人成绩。1981年5月26日,国际羽联与世界羽联合并,统称为“国际羽毛球联合会”。2006年,国际羽毛球联合会正式更名为“羽毛球世界联合会”,简称“世界羽联”。1992年,羽毛球比赛被列入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羽毛球运动进入崭新的时代。

20世纪20—40年代,欧美国家的羽毛球运动水平发展很快,特别是英国和丹麦,历次重大国际比赛的桂冠几乎都被他们摘得,其次是美国和加拿大。进入20世纪50年代,亚洲羽毛球运动水平突飞猛进,尤其是马来西亚,涌现出一批世界级顶尖选手,蝉联了两届汤姆斯杯冠军,同时在全英锦标赛上获男子单、双打的冠军。20世纪50年代末,印度尼西亚队开始在世界羽坛崛起,他们在学习欧洲技术和打法的基础上,创新了比赛的速度和对落点的控制,使羽毛球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20世纪60—70年代,印度尼西亚队的技术水平在国际羽坛上(除中国以外)一直处于领先的位置,并几乎垄断了全英锦标赛男子单、双打的冠军和汤姆斯杯的冠军。

综观世界羽坛,世界羽毛球技术与战术发展总趋势正在向快速、全面、进攻和多拍方向发展。快速反映在出手动作、步法移动和判断反应以及战术变化等方面的速度加快;全面是指技术全面、攻守兼备、控球能力强、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进攻是凭技术特长,采用先发制人、积极主动、以抢攻为主;多拍是指在战术变化中,从若干次攻守回合中,提高控球能力,减少失误。显然,世界羽毛球运动的格局正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欧亚对抗的局面逐步形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