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

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

时间:2022-09-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此阶段我国独创的“平拉开扣球”和“盖帽拦网”技术也对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新技术的首创对世界排球运动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世界排球运动水平迅速提高,后排进攻、跳发球等技术、战术在高水平男排中采用。排球比赛规则的研究和修改,最终是为了促进排球运动的社会化和生活化,增加排球人员,提高排球运动水平。中国女子排球开展得较晚,1921年在广东省运动会上首次出现,在1930年的全国运动上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一)国际排联简况

国际排联成立于1947年,成立后排球运动就成为一项世界性体育项目。1947年4月间,国际排联在巴黎正式召开成立大会。选举了法国的鲍尔·黎伯为第一任主席;国际排联的总部最初设在巴黎,现设在瑞士的洛桑。1985年因鲍尔·黎伯年迈退休,接任他的是现任主席墨西哥人阿科斯塔。1954年国际排联接纳中国为正式会员。

(二)国际排联成立以来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东欧一些国家的排球技术水平较高。他们的打法基本相似,技术上多采用上手发球、上手传球和扣高球。战术较为简单,大都采用“四二”配备、“中一二”进攻阵形和“心跟进”防守阵形。

苏联男女队以队员身高体壮、扣球力量大的优势超出一筹,多次蝉联世界冠军,被称为“力量派”。男排居次的捷克斯洛伐克队动作细腻,以扣球的线路变化和落点控制为特色,打吊结合,曾在1956年巴黎世锦赛上击败苏联队,被誉为“技巧派”。在这两大流派的竞争中“力量派”占上风。

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期,当时以民主德国队为典型的“超手扣球”享誉排坛,并成为“高度派”的代表。

在此阶段我国独创的“平拉开扣球”和“盖帽拦网”技术也对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日本男排在学习我国“平拉开扣球”的基础上发展了“短平快”及“时间差”、“位置差”等自我校护的进攻打法。亚洲各队以快制高,形成了“速度派”。

在这一阶段的世界性三大排球比赛中,这四种流派各有千秋,各以其独特的风格先后称雄排坛。

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女排迅速崛起,她们创造了“勾手飘球”、“前臂垫球”和“滚动防守”技术。以出色的防守、飘忽不定的发球和亚洲的快攻,改变了苏联称霸女子排坛的局面,一举夺魁。新技术的首创对世界排球运动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增多,欧、亚两大洲的各种打法互相取长补短、互相糅合。欧洲球队在发展自己技战术的基础上,吸取了快速的优点,改变了原先单纯追求个人技巧、力量或高度的打法,亚洲球队在进一步总结完善快速进攻打法的基础上,普遍提高了运动员的身高,加强了强攻威力,使战术体系更加完善。

第四阶段:20世纪80年代,在身体上追求大型化的同时,各队都强调快变打法,攻守技术日趋全面。中国女排以其既有高度又有速度和变化,全攻全守的打法展示了“全面型”的模式,从1981年至1986年连续五次夺得世界冠军,称“五连冠”,从而开创了世界女排的新纪元,代表了世界女排的发展方向。

美国男排汲取了各队的先进打法并结合本队的特点,加强了科学训练,进行了技术的创新,经过短短几年的努力,一跃成为世界强队,从1984年以来连夺四次世界冠军,被称为是具有欧洲球队的高度、亚洲球队的速度,并兼有南美球队素质好、弹跳高的技术全面的“全面型”球队。

第五阶段:90年代,西欧、美洲等国的排球运动水平飞速提高,女排以古巴为代表,凭借着出色的弹跳力和力量,多次蝉联世界冠军。欧、美队以强攻及后排为主,战术趋于简单实用,在国际排坛上占有优势。世界排球运动水平迅速提高,后排进攻、跳发球等技术、战术在高水平男排中采用。相比之下,亚洲三强中国、日本、韩国男排由于身高、力量等方面的原因,与世界强队的差距拉大了。

(三)竞赛规则的修订对排球运动发展的影响

排球规则几次大的修订都促进了防守水平的提高。例如,1965年规则允许手过网拦网,这一规则的改变有利于拦网,加强了拦网在防守中的作用,使网上争夺加剧,成为对抗的主要焦点。1977年允许拦网后还可击球三次,这为接扣球组织反击创造了有利条件。1984年规则规定接第一次来球,除上手传球外,允许一次性动作连续触球,有利于防守起球。1994年规定身体任何部分均能触球,这使防守的技术动作更加多样化,使攻防平衡。1996年规则又降低球的气压,这可以降低进攻的球速,对防守起球很有利。1998年起国际大赛正式采用“自由防守人”制度,1999年起采用每球得分制。以上这些规则的修订都非常有利于防守水平的提高。其主要目的是使比赛越来越精彩,攻守平衡,同时也限制了因比赛时间过长不利于商业转播的情况。排球比赛规则的研究和修改,最终是为了促进排球运动的社会化和生活化,增加排球人员,提高排球运动水平。

(四)我国排球运动的发展

1.排球运动的传入

排球运动是1905年传入我国的。首先是在广州、香港的几所中学开展,当时人们多是聚在一起进行排球活动,比赛并不普遍。

1913年我国首次参加了在菲律宾举行的第1届远东运动会的排球比赛,中、菲两支球队比赛打得精彩激烈,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同时促进了我国和远东地区的排球竞赛活动。

1914年第2届全国运动会,男子排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15年在上海举行的第2届远东运动会上,中国男排首次获得冠军。至1934年共举行了十届远东运动会,我国男排共获五次冠军。

中国女子排球开展得较晚,1921年在广东省运动会上首次出现,在1930年的全国运动上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从1923年起开始组队参加第六届远东运动会,历经五届均获亚军。

受远东运动会的影响,我国排球运动经历了16人制—12人制—6人制的演变过程。1927年后采用9人制,位置固定不轮转。1930年第9届远东运动会上,为了突破菲律宾高个子运动员的拦网,我国运动员创造了“快板球”。

2. 6人制排球的推广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排球运动被作为重点体育项目加以推广,1950年7月,在全国体育工作者暑期学习会上,第一次介绍了国际排联制定的6人制排球竞赛规则和方法。

我国初期继承9人制排球技战术的打法,学习东欧的先进技术,推广6人制排球。首先继承了我国9人制排球的上手传球、大力勾手发球、正面和勾手扣球、快球和拦网等技术以及快球掩护进攻和集体拦网等战术。但9人制排球固定位置的打法,也造成初改6人制轮转打法时队员技术不全面、拦网和后排防守比较薄弱等缺点。

1950年,我国男排在苏联和捷克斯洛伐克学习了东欧的高打强攻、倒地防守等技术和“两次球”进攻战术,这对我国6人制排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1951年底我国正式成立了国家男、女排球队,并到14个城市巡回表演,介绍了6人制排球比赛规则、技术、战术与训练方法,对6人制排球的开展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1955年,捷克斯洛伐克和保加利亚队来访后.我国开始总结如何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如何走自己技术发展道路的问题。1956年,我国开始实行等级联赛和等级运动员、裁判员制度,并聘请苏联专家举办教练员训练班及培养排球研究生。1957年开始在全国排球竞赛中实行等级制度,在广州和武汉举行了全国甲级联赛和乙级联赛。

20世纪50年代,我国排球一方面抓普及,一方面抓提高,迅速将6人制排球运动推上新的阶段。60年代前后,我国各省市根据自己的特点,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技战术打法。如上海队的技术全面、灵活多变;广东队的快速配合;四川队的细腻稳健;解放军队的勇猛顽强;北方各队的力量型高举高打等。

1953年,中国排球协会成立。1954年1月11日,国际排联正式接纳我国排协为正式会员。1956年8月,中国男女排球队参加了巴黎男子第三届、女子第二届世界锦标赛。该次大赛男队获第九名,女队获第六名。我国根据排球运动规律,结合自己的特点进行创新,先后创造了“盖帽拦网”和“平拉开扣球”等技术。

1964年,周恩来总理亲自邀请大松博文教练率日本女排访问我国,并执教训练。贺龙副总理要求学习日本女排刻苦顽强的训练作风,明确地提出“从难、从严、从实际出发,坚持大运动量训练”的“三从一大”训练原则,极大地推动了排球训练工作的发展。我国排球运动呈现出了蒸蒸日上的大好局面。

“十年动乱”给我国体育事业带来一场空前浩劫,也使正处在上升时期的排球运动受到严重的干扰。各运动队停止了训练,许多教练员受到迫害。更严重的是辛辛苦苦培养起来的刻苦顽强的训练作风和严格要求、严格训练的优良传统,遭到彻底破坏。1972年2月至3月,根据周总理的指示,国家体委的干部全部被调回,健全了国家体委的领导体制。同年,国家体委召开了篮、排、足三大球训练工作会议,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明确了技术、战术指导思想,制定了五年排球发展规划,建立了漳州训练基地,开始有计划地每年组织集训。

1976年重新组建国家男、女排球队,经短期训练,在1977年世界杯比赛中,女排取得第4名,男排取得第7名,在快球基础上,中国的“前飞”、“背飞”技术效果显著。

1979年中国男、女排球队第一次双双获得了亚洲锦标赛冠军,并取得奥运会的资格,实现了冲出亚洲的愿望。这一阶段中国女排在技术全面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我国快速多变的特点,发展和创造了“全攻全守,能高能快”的新型打法。从1981年到1986年中国女排取得“五连冠”。1981年在日本举办的第4届世界杯赛中首获世界冠军,1982年在秘鲁第9届世界锦标赛,1984年在洛杉矶第23届奥运会上,1985年在日本第4届世界杯赛中,1986年在捷克第10届世界锦标赛上取得第五次世界冠军。

1987年后中国女排面临主力队员相继退役,场上队员年龄偏大等困难,成绩一再滑坡,而且还失去了亚洲冠军的地位。中国男排在世界锦标赛的排名到了第12~16名这个档次。中国排球又重新回到要冲出亚洲的起点。

1994年国家体委在北京老山召开“国家男、女排球队工作汇报会暨重振排球雄风研讨会”,1995年以赛制改革为先导迈出了排球体制改革的步伐,改革使排球队伍充满活力,技战术水平明显提高。1995年原国手郎平回国执教中国女排,增加了全队的凝聚力,树立了信心。同年中国女排在亚洲锦标赛上夺得冠军和世界杯第3名,1996年奥运会获得第2名,1996年底的超霸六强赛中又获得冠军。中国男排也因原国手汪嘉伟回国执教,于1997年勇夺亚洲锦标赛和1998年曼谷亚运会冠军。2001年3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排球训练工作会议,会议上提出了新时期中国排球运动的奋斗目标,对国家男、女排球队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女排主教练是陈忠和,男排主教练为邸安和,2005年12月对男排又进行了重新调整,现任主教练是周建安。

2001年4月13日,新一届中国女排成立。四年多来,中国女排的全体教员、运动员和工作人员对事业执着追求、全身心投入、上下团结,为了实现队伍的既定目标,完成训练及比赛任务而努力。

中国女排是一支具有光荣历史的战斗集体,为新中国体育史书写了辉煌篇章。1981年至1986年创造了中国女排“五连冠”的辉煌。17年后,新一届中国女排于2003年11月15日在日本举行的第9届世界杯比赛上,以11战胜的佳绩夺取了世界冠军。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女排姑娘们不负祖国和人民的期望,继承和发扬老女排精神,力克各路劲旅,于8月29日实现大转以3∶2战胜俄罗斯女排,勇夺阔别20年的奥运冠军。

在新的奥运周期里,经过调整充实后的中国女排加入了许多年轻的队员,经过几年大赛的锻炼,技术、战术逐渐成熟,全体队员传承“女排精神”向着更高、更新、更远的目标奋进。2008年北京时间8月9日晚上8点,卫冕冠军中国女排在首都体育馆迎来北京奥运的首场比赛,她们的对手是南美洲脱颖而出的委内瑞拉女排。在全场球迷的助威下,中国队以3:0轻松击败对手,迎来开门红。三局的具体比分为25:13,25:13,25:18。作为卫冕冠军的中国队,北京奥运会的目标就是要在家门口拿下冠军。虽然最终无缘决赛,但是中国女排在奥运赛场上取得的成绩和付出的努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女排精神”,是这几年以来一直鼓舞着全国人民的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其内涵十分丰富,用一个核心词语来概括,就是“拼搏”。大家都还记得那首《阳光总在风雨后》吧,这首歌唱出了女排一直以来顽强拼搏、自强不息、永不言弃的精神。记得在雅典奥运会的时候,中国女排与俄罗斯女排的决赛成为继刘翔110米跨栏夺冠后,国人最为关注的一个焦点战役。为什么?就是因为国人长期以来,被女排的精神所感染、所鼓舞,自然而然地要为她们加油。最后,我们的女排也不负众望,20年后再次拿下奥运会金牌。而那首《阳光总在风雨后》,也进一步被传唱。

中国男排在北京奥运会上取得了第五名的优秀成绩。男排要努力提高竞争实力,保持亚洲一流水平,更要男、女并重,扩大突破点,提高竞争力。

3.排球运动发展趋势

(1)排球技术、战术发展趋势

掌握全面的攻防技术,提高扣球和拦网的高度,加快进攻的节奏,速度和变化仍是现代排球的主要发展趋势。近年来后排进攻与前排进攻结合的立体进攻战术变化有所增多,不仅后攻的区域广泛而且后攻的节奏和弧度也在加快,跳发球的威力和作用进一步增大。特别是发球触网不算犯规的规则修改后,更增强了跳发球队员的信心。总之,全、高、快、变以及快速反击仍是排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2)排球商业化和职业化

随着现代排球运动的开展和排球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传播媒体、广告业的介入,使其更具备了商业价值。通过电视传播媒介促进排球运动发展,为观众提供高质量的排球节目,使排球运动被成功地推向社会、推向市场。

走在排球职业化道路前列的是意大利。意大利排协在20世纪80年代末推行排球职业化和俱乐部制度,除意大利外,法国、德国、比利时、荷兰等西欧国家的职业排球也开展得十分红火。日本、俄罗斯、韩国以及美国、拉美和东欧国家也在排球职业化的道路上跃跃欲试。

现代排球运动技战术的高水平发展为排球运动走向社会化、商业化、职业化奠定了基础。国际排联一系列体制改革也为此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排球运动的社会化、商业化和职业化必将而且已经大大促进了排球运动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