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世界广播事业的诞生与发展

世界广播事业的诞生与发展

时间:2022-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世界广播事业的诞生与发展广播是一种深刻而古老的力量,是连接最悠远的岁月和早已忘却的经验的纽带。它是第一个获联邦政府所发的试验执照的广播电台。KDKA电台广播的第一条新闻就是哈定击败考克斯当选总统的报道。1920年11月2日这一天被认为是世界广播事业诞生日。广播网是指由多家广播电台组成,由一座大型广播电台为节目发送中心的传播系统。

一、世界广播事业的诞生与发展

广播是一种深刻而古老的力量,是连接最悠远的岁月和早已忘却的经验的纽带。

——马歇尔·麦克卢汉

1.蹒跚起步期——广播的诞生

人类一直梦想着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从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到中国长城上的烽火狼烟,从爱琴海上空口衔橄榄枝的白鸽到奥林匹克赛场上熊熊燃烧的火炬,人类一次次地尝试,一步步地走近自己的梦想。

1844年,人类发明了电报。美国的发明家兼艺术家塞缪尔·莫尔斯成功地用电报传送了一句话:What hath God w rought?(上帝创造了什么?)这次“闪电式传播”意味着现代通讯的诞生,开创了人类新纪元。

1876年,苏格兰裔的亚历山大·贝尔发明了电话。电话的发明有效地解决了有线传音技术。人们从此开始尝试着利用电话进行新闻传播,而这种有线传播的方式可以说是广播的雏形。

有线电报的局限成为传播上的遗憾,这个遗憾在50年后被无线电报的发明弥补了。早在1864年,苏格兰科学家麦克斯韦就提出了著名的电磁波存在的理论。经过许多人的多年探索,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首先验证了电磁波的发生和接收理论,1888年,他测量了电磁波的速度和各种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的参数,从而为电磁学的发展和无线电广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1895年,俄国人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分别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无线电接收机。马可尼运用赫兹的理念,成功地将电码传到意大利的土地之外。1901年,马可尼通过无线电传送字母“S”,使其成功穿过大西洋,从而证明了无线电长距离传递信息的可能性。后来,马可尼在英国政府的帮助下将这一新发明推广到全球各地。《纽约时报》的大字标题这样写道:“无线电连接两个世界。马可尼跨大西洋服务以向《纽约时报》发电讯开张。”从此,无线电的传播时代到来了。

广播吸引着许多痴迷的热爱者不断地进行各种尝试,并取得了可观的进步。1906年圣诞夜,加拿大人费辛顿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布兰特罗克的无线电广播实验室首次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有声广播。当时航行在大西洋海面的一艘轮船上的无线电报员从耳机里听到了费辛顿在朗读《路加福音》、演奏小提琴,还听到留声机里播放的音乐以及圣诞问候。费辛顿的这次试验成为历史记载的第一次广播试验活动,被认为是广播时代的开端。

就在同一个月,美国人李·德福雷斯特发明了真空电子管的前身三极管,从而实现无线电技术的重大突破,因此他被称为“广播之父”。德福雷斯特在日记中写道:“我已经发现了一个看不见的空中帝国。”1908年,他在巴黎埃菲尔铁塔上播放唱片节目,被25英里外的法国军事电台收到。1910年,德福雷斯特与费辛顿合作,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成功地转播了由世界著名歌唱家卡卢索演出的歌剧。

这些先行者为广播的问世奠定了技术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广泛使用了无线电通信和无线电话,此间,美国的阿姆斯特朗改进了无线电接收机的线路,1918年发明了超外差电路。战后,无线电工业和技术转向民间为广播电台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在美国各地,发射塔如雨后春笋般竖立起来,种类繁多的无线电接收机出现在商店的柜台上,顾客排着长队争相购买。

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兹堡西屋电气公司开办的商业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呼号为KDKA,它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家广播电台。它是第一个获联邦政府所发的试验执照的广播电台。KDKA电台广播的第一条新闻就是哈定击败考克斯当选总统的报道。这种便捷获取新闻的方式让美国人兴奋异常。举世公认的第一家广播电台就这样走进了人们的生活。1920年11月2日这一天被认为是世界广播事业诞生日。

继美国之后,英国、法国、前苏联等国于1922年先后办起了广播。越是经济发达的国家越是对开办广播电台反应敏感,广播业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

1921年法国邮电部建立了本国第一座广播电台,通过巴黎埃菲尔铁塔进行定时广播。1922年,法国建立国家电台,1924年,法国出现私营广播电台。1922年,英国建立英国广播公司(BBC),到1927年,全国已有21座广播电台。德国帝国广播公司于1925年成立。意大利于1924年建立了无线电广播电台。日本在1925年开始办无线电广播。同年3月22日,第一家私营电台东京广播电台开始试验性广播。1926年,该台在原有基础上,合并了大阪和名古屋两家电台,成立了日本广播协会NHK。此间,中国、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无线电广播也相继问世。一个新兴的事业开始了。

2.经济萧条时期——懵懂初长成

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股市崩溃,随之而来的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世界经济危机。然而这场经济危机对广播来说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会,成为了新型媒体——广播的黄金时代。

20世纪30年代,广播业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经解决了一系列的技术问题,拥有了成熟的新闻体制及大批专业娴熟的工作人员。其中,广播网的形成是广播业走向成熟的重要体现。广播网是指由多家广播电台组成,由一座大型广播电台为节目发送中心的传播系统。1926年6月,美国无线电广播公司宣布成立一个下属的新公司——全国广播公司(NBC),这是在美国出现的第一家专业广播公司。1927年7月,NBC组建了两大广播网——红色和蓝色广播网,在美国广播事业发展道路上占据了领先地位。1927年,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向NBC挑战,成立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1928年,一位香烟公司的老板威廉·佩利买下了这个广播公司。1943年,根据美国有关的反托拉斯垄断法案,NBC的蓝色广播网被迫卖给爱德华·诺布尔,成为以后的美国广播公司(ABC)。至此,美国三家全国性商业广播大公司鼎足并立的局面形成了。

广播网的形成促进了20世纪30年代无线电广播节目的成熟,体现在节目撰写者、生产者和表演者的专业性上。它通过娱乐节目吸引了全国的广大受众。电台的娱乐功能表现得淋漓尽致。与此同时,广播的宣传功能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富兰克林·罗斯福被称为第一个“广播总统”。1932年,罗斯福在危难中就任美国总统,面对奄奄一息的国家经济,面对迷惘恐慌的民众,面对攻击他的“新政措施”的敌人,罗斯福迫切地感到在复兴经济之时,首先必须振奋民心,鼓舞民众,向人民直接解释“新政”的纲领、意义和措施。于是,他决定利用广播电台来发表演说。在大萧条最严重的时期和“二战”时期,他发表了30次“炉边谈话”。人民被罗斯福总统和蔼可亲的态度所打动,《纽约时报》报道说:“从来没有哪一位总统在这么短时间内叫人觉得这样满怀信心。”著名评论家沃尔特·李普曼称罗斯福的“炉边谈话”起到意想不到的“呼风唤雨”作用。

此时的电视虽然已经出现,但在大众传播领域尚未能产生较大影响,无法与威力四射的广播相抗衡。广播正逐步走向它的成熟阶段。

3.“二战”期间——广播曲折发展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二战”进一步扩大,美国正式宣战。“二战”的爆发使广播电视陷入战争的漩涡,并成为其中的主角。战时的特殊环境使大多数国家广播在数量规模扩展上几近停滞。但另一方面,战争却又促使广播在传播技巧和战时宣传功能的发挥上,呈现出空前盛况

“二战”前,各大国都建立了大功率、多语种的国际广播系统。在“二战”期间,国际广播发挥了巨大的“心理战”作用,美国也于1941年年底卷入战争,并于1942年开始广播“美国之音”。“二战”使开办国际广播的国家从1939年的27个增加到1945年的55个。以德、日为首的战争宣传与以苏、英、美为首的反战宣传形成激烈对抗。广播的战时宣传功能在“二战”中发挥到极致。

1940年8月18日《这里是伦敦》开始进行现场报道。主持人爱德华·默罗每次广播均以“这里是伦敦”开始,以伦敦当时的习惯语“晚安——好运”结束。默罗常常在骇人听闻的战争第一线进行现场报道,用声音把英国和美国联系起来,用客观真实的报道让听众领悟这场战争的性质。默罗也因此成为众多听众心目中的传奇式英雄人物。

广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出色表现带来了战后几年广播的繁荣。从1940年到1950年,美国电台数目翻了一番。到1950年,96%的美国家庭拥有了收音机。

4.竞争与挑战——广播业的突破与发展

“二战”结束后,相对平静的社会环境使受众对广播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受众不再满足于战时广播传播的沉闷和单调。在西方许多国家,广播的改革呼声越来越高,随着广播电视的经济功能和娱乐功能的加强,商业性广播电视机构有所增加。

美国广播电视业诞生之初即以私营为主,因而无须进行体制改革。除美国外,西方其他国家战后大都经历了一个体制转轨的过程。

1955年英国独立广播公司(IBA)成立,打破了英国广播公司垄断英国广播电视的局面,成为英国第一家商业性广播电视公司。英国广播电视进入“双头垄断”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两大公司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在节目创办上别出心裁,媒介数量和覆盖地区上也竞相扩张。

随后,法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也都先后颁布广播法,改变原有单一的广播体制,允许商业电台的成立,从此形成公营和商营两大系统。

此外,广播电视传播内部的竞争日益激烈,电视业复苏后迅速发展,成为广播强劲的竞争对手。“二战”结束后,电视成为新的热点,电台企业们纷纷转向电视,三大广播网进军电视的同时,开始减少或终止正在进行的广播改进试验。广播在20世纪30、40年代黄金期所造就的超级明星、节目和广告也都流向了电视。

20世纪50年代电视的发展,首先夺走了晚间广播黄金时间的听众,广播全国性节目开始逐渐减少。20世纪60年代,电视超过了广播和报纸,成为多数人的主要新闻来源。此时的广播在变革中逐渐摸索出新的发展方向,这就是“专门化”和“本地化”。广播电台把自己的目标听众定位在特定的群体。随着娱乐节目转向电视,新闻和音乐成为广播最主要的节目。全新闻频率作为一种新型的广播模式首先在大城市推广开来,为广播赢得了可观的收听率。更多的广播电台采用了成本较低的谈话模式,以电话热线参与、讨论、访谈、新闻、公共事物为基本特征。在专门化的同时,广播在服务对象、传播内容上进一步本地化、社区化,面向本社区、成本较低的小功率电台迅速增长。以“专门化”和“本地化”为特征的“窄播”成为广播发展的潮流。经过调整和改革,广播逐渐走出低谷,并稳定发展。

1973年,CBS的“广播神秘剧”和70年代末英国广播公司的“广播剧杰作”节目,都再创收听热潮。1979年,纽约WKTU广播电台靠着只播放流行唱片音乐,由本无名声而变为全国听众最多。这些情况使美国全国公共广播协会主席弗兰克·罗凯维奇在1980年推测说,我们可能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广播黄金时代”。

开办环球广播,以全世界听众为对象进行综合性、普遍性广播,成为20世纪末各国广播发展的重点。英国广播公司(BBC)使用中波、短波以及卫星、因特网、再传送等手段,向全世界播出39种语言的节目。美国之音和法国的国际广播也加大了调频广播的比例。

20世纪末,因特网的出现使网上广播成为新宠。1994年1月,美国之音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与因特网连接的国际广播电台。据1998年底不完全统计,全球97个国家的100家国际广播电台中,有55家在因特网上建立了网页[1]

进入21世纪,数字广播的出现给广播界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它逐步取代模拟广播,成为继调幅和调频广播以后的第三代广播。2001年11月,美国XM电台最先正式开播数字卫星广播。随后,数字广播技术在全球得以迅速普及。2004年初,播客开始进入全球公共广播电视领域。这种新型的数字广播技术很快得到许多大型媒体机构的青睐。AOL、BBC、ESPN、迪斯尼等媒体纷纷在自己的电台或网站上播出播客内容。播客改变了听众被动收听的方式,使之成为主动参与者,引发了广播业的一场新的革命。

纵观广播的发展历史,我们发现“地球村”已不再是梦想。电子媒介的迅速发展也印证了半个世纪前媒介学者麦克卢汉的设想——“印刷媒介使人类世界彼此疏远,而电子媒介则使得我们更加相互依赖,并且把世界重新塑造成一个‘地球村’的形象”[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