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发展社区体育健康促进的不利因素分析

发展社区体育健康促进的不利因素分析

时间:2022-09-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社区体育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区体育组织化程度的高低。我国社区体育的发展不仅要注重自下而上的拉动力,同时必须充分发挥自上而下的推动力。长期以来我国社区体育俱乐部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使得社区体育不能很好的承担单位体育弱化带来的体育功能外移,社区居民体育需求的日益增长和体育组织化程度不高的矛盾正变得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了人们的体育参与热情和效果。

1.客观现实因素

1.1体育活动缺乏有效组织,供给明显不足

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社区体育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区体育组织化程度的高低。我国社区体育的发展不仅要注重自下而上的拉动力,同时必须充分发挥自上而下的推动力。“单位体制”解体导致的单位体育社会化,既给社区体育发展带来了机遇,也使之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长期以来我国社区体育俱乐部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使得社区体育不能很好的承担单位体育弱化带来的体育功能外移,社区居民体育需求的日益增长和体育组织化程度不高的矛盾正变得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了人们的体育参与热情和效果。从1996年和2000年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对比中可以看出,我国城乡居民中体育人口的组织化程度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仍以“与朋友同事一起锻炼”、“与家人一起锻炼“、“个人锻炼”三种参与方式为主,而“社区活动”和“在辅导站俱乐部锻炼”的有组织参与仅占有很小比例。尤其是社区组织能力的明显滞后,说明了社区组织的体育活动不能很好满足人们的体育需求,导致人们对于社区体育的满意度较低。

社区体育俱乐部是社区体育发展的基本形式,也是今后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的主要趋向。由于受到各方面现实条件的制约,完善俱乐部制任重而道远,非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事情,只能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过程。当前我们必须立足现状,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大力发展社区体育。社区体育工作的开展仍主要依靠各级政府部门发起并予以推动实施。作为组织者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社区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在于形成有效体育需求,人们基于健康、娱乐而产生的体育需求才是促进社区体育发展的最大动力源,应更多围绕宣传、指导、培训等方面开展工作。然而现实中,我们仍然发现一些部门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很好地抓住社区体育的本质,存在“越俎代庖”、“急功近利“的思想。尤其是一些地方仍以组织群体活动次数、参加人数等作为判定社区体育工作开展好坏的主要标准,将有限的体育经费主要用于单一的群体活动的开展,导致社区体育成为社区运动会、秧歌舞表演等的代名词,工作往往流于形式,与群众真实体育需求背道而驰,最终导致“劳民伤财”和群众有效体育需求依旧得不到满足的结果。

1.2社区体育资源极为有限,居民自主锻炼意愿不高

(1)社会体育指导员供给不足

社区体育资源是指能够满足社区体育发展需求的各种要素及条件的总和,主要包括社区体育指导员队伍、社区体育经费、社区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等。2000年中国群众体育调查现状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群众体育资源的现状不容乐观。2000年,我国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到18万人左右,每7032个人拥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与日本的2000:1相差甚远。其中国家级、一级、二级共占41.6%,三级则占了58.4%。大学本、专科学历以上的仅占34.9%,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约占50.9%,初中及以下的占14.14%,30岁以下所占比例为10.70%。社区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和质量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社区体育发展的状况。以上数据说明,我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普遍存在着数量匮乏、质量不高、年龄结构失衡等突出问题,还远远满足不了社区体育快速发展的需求。

(2)体育经费来源渠道单一

我国群众体育的全民性、社会性、公益性特点决定了现阶段体育经费仍主要来自于政府部门的拨款,辅之以社会或个人捐助以及社区体育部门经营性收入等。虽然,近些年随着群体事业的发展和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政府逐步加大了对群体经费的投入力度,尤其自1996年以来,体育彩票发行量逐年增加,截至2000年底,彩票公益金收入约60多亿元,其中60%都分配用于群体事业的发展,有力促进了社区体育的较快发展。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过大,起点较低,再加之自身“造血”机能尚未形成,经费问题依旧是制约社区体育发展的重要瓶颈。经费问题的解决,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大对群众体育的投入,并实现经费使用的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更为重要的是要积极开发社区体育自身的商业价值,引导更多的人、财、物投入其中,增强自我“造血“功能,正确引导与树立人们的体育价值观、消费观,最终实现社区体育的产业化发展。

(3)场地器材设施明显匮乏

充足的多样化的场地器材设施是社区体育参与的前提和基础。2000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活动情况调查显示,“没有体育设施”在城乡居民不参加体育活动的原因中居于第2位。“有场地器材”便准备参加体育活动的选项居于第1位。在活动点面临的困难中,“场地拥挤,得不到保证”在所有选项中居于第2位。尽管自1996年以来,体育总局先后利用了十几亿体彩公益金修建了大规模的全民健身场所、健身路径,各部委也按照国务院的规定颁发了城市设施用地定额、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规定以及进一步开放体育场馆等规定和文件,一定程度上夯实了居民体育参与的物质基础。但由于受到原有体育场馆条件较差、数量较少、体育人口增长幅度大、现有资源对外开放力度相对不足以及场馆利用率不高等条件的制约,场地器材设施的供需矛盾依然比较突出。结合我国2000年城乡居民对群众体育的主要期望调查,可以看出,现阶段群众对体育的期望主要还是集中于体育资源的供给方面,这既反映了我国社区体育资源匮乏的现状,也反映了居民对于社区体育资源的满意度较低。采取各种方式进行社区体育资源“量”的扩大和“质”的提高是现阶段社区体育发展必须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只有这个问题解决好了,才会迎来社区体育发展更好的明天。

1.3 社区体育发展相对滞后,与其他部门协同性差

为了更好解决社区体育发展存在的各种问题,有研究者提出了“学区体育”、“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等社区体育发展模式,为社区体育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社区体育要想成为全民健身的坚实基础、重要支柱,成为终身体育和体育生活化、体育社会化的最终实现地,基于目前社区建设与发展现状,实行社区内学校体育、单位体育和住宅区体育的一体化发展是必经之路,这有利于最大限度利用现有的体育资源,为各年龄段的人们进行体育锻炼提供便利,使他们更好地坚持体育锻炼。2000年群众体育现状调查显示,城镇居民中断体育的年龄段的基本情况是:16~20岁中断率为68.7%,20~29岁为21.8%,30~39岁为6.2%,40~49岁为1.8%,50~59岁为1.4%。可见,体育锻炼中断绝大部分发生在30岁以前。尽管一部分人是由于各种社会压力或环境因素被迫放弃,但相当一部分人仍基于自己主动选择而放弃,从中断理由的排序中我们可以看出,“没有兴趣”位列第二,足以说明体育意识不足以及对体育价值观理解的偏差是导致人们忽视体育锻炼的重要原因。体育健身意识的培养和体育价值观的建立源于学校体育教育,素质教育目标的提出及“健康第一”教育思想的确立,要求学校体育要改变现有普遍存在的“终结性体育教育”弊端,担负起终身体育观念培养的重担,避免学生走出校门就中断体育锻炼情形的出现。社会体育发达国家尤其是日本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将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俱乐部有机结合,既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有效方式,又是学校、社区体育互动与资源整合的重要途径。学校、各企事业单位和住宅小区集中了我国绝大部分的体育资源,人们体育参与的地点也主要是以学校、单位和所居住社区为主,通过三者的一体化发展,不仅可以打破行业之间的界限与壁垒,保证人们各时间段都有机会参与体育锻炼,为终身体育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而且还可以有效整合社区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最终实现资源的共享,从而为社区体育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但从现实开展情况看,由于三者之间基本上不存在相互联系,是独立发展的个体,无法明确地界定各自的责、权、利,从而导致一体化进程相对缓慢,推动起来有很大难度。这就需要我们的政府相关部门多想办法,制定相关措施,充分整合现有的体育资源,为人们的体育锻炼提供更好的环境。

2.个体主观因素

2.1 身体状况因素

绝大多数老年人认为,自身身体状况是影响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在身体好的情况下参与锻炼的几率就高,当身体出现疾病困扰的时候,即使有锻炼的想法也无法实现。有老年人说:“我同时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又这么胖,行走、锻炼不当可能会导致疾病发作,哪敢锻炼啊!”。“如果我感觉身体很不舒服,就不出去锻炼了。”可见,身体状况对老年人参与锻炼具有很大影响。对于身患疾病的老年人来说,锻炼应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防止意外的发生,而对于身体无大碍的人来说,适当的锻炼是必要的,有利于身体各器官机能的维持,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生命质量。

2.2 自然环境因素

环境是影响体育锻炼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在夏天天气酷热的时候、冬天天气寒冷的时候或天气下雨的情况下,进行户外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就会明显减少。这是因为:(1)气温过高或过低会给身体感觉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些天这么冷,出去锻炼感觉不舒服,还不如在家休息下,等天气好了再出去”;(2)下雨天不利于进行户外体育锻炼。“下雨了,没有室内的体育场馆,我总不能冒着雨或打伞在外面跑步吧”;(3)冬天过低的气温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来说是一个危险性因素,可能增加犯病的几率。“我患有心脏病,气温太低,心脏就会感觉有些不舒服,还是呆在家里算了以免发生意外”。(4)小区锻炼设施少,无玩伴。有的小区特别是拆迁居民,居住地往往是在城乡结合部或较为偏远的地方,小区配套设施差,交通不便,这也给老年人的锻炼带来了不利影响。“小区没什么健身器材,一些收费的场馆离这里都很远,来去都不方便,我又不愿意天天去跑步,所以很少进行锻炼。”

2.3 时间限制因素

家庭或朋友的支持是老年人坚持锻炼的促进因素,但如果要忙于家务琐事就可能会影响其参与体育锻炼。“我知道锻炼有益身体健康,但要照顾外孙女,每天要接送,还要买菜做饭,实在没有时间锻炼。”“最近女儿因为怀孕,回家住了,我们老两口每天买菜做饭都很忙,有时想去,但确实抽不出空来,这段时间就不去锻炼了,等忙过了这阵子再说吧”。确实,老人退休后看似有很多时间供自己支配,但实际上由于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他们会帮助子女分担一些家庭琐事,主动担负起照顾孙辈的任务,常常忙得不亦乐乎。但作为老年人来说,一定要有锻炼的意识,可以将家务事做一个合理的安排,每周抽出一定的时间来健身还是能够做到的,身体好了,不但自己受益,而且还可以减轻儿女们的负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