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竞赛类的民间体育探析

竞赛类的民间体育探析

时间:2022-09-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抢花炮为侗族、壮族等民族的体育项目代表,起源于广东,原是商会在水、陆、码头、交通要道等公共场合举行的群众性体育活动,目的是为了招揽生意、吸引顾客,扩大贸易往来。现流行于黔桂湘三省及毗邻地区,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也是侗族、壮族、仫佬族等民族逢年过节等盛大庆典活动的主要内容。经过不断的技术改革,抢花炮项目已经成为适应现代竞技运动的新兴民族传统体育运动。

一、抢花炮

(一)抢花炮

抢花炮为侗族、壮族等民族的体育项目代表,起源于广东,原是商会在水、陆、码头、交通要道等公共场合举行的群众性体育活动,目的是为了招揽生意、吸引顾客,扩大贸易往来。现流行于黔桂湘三省及毗邻地区,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也是侗族、壮族、仫佬族等民族逢年过节等盛大庆典活动的主要内容。在农历三月三或人们欢庆丰收时,男女老幼身着节日盛装,相邀聚集在村头的空旷地带,为本村抢花炮的小伙子呐喊助威,共享节日庆典的喜悦。他们时而为过五关斩六将的队员的勇敢拼搏而呼喊,时而为小伙子的机智巧妙而赞誉,或为比赛中的惊险动作而惊呼。场上比赛的小伙子则最大限度地发挥智慧和潜能,力争在赛场上拼出精神和勇气,以获得村中姑娘的爱。整个场面热闹壮观,充满了节日的喜庆气氛。传统比赛的花炮是用竹或藤编织,或用铁条绕成直径为5cm的圆圈,再缠以红布,用红、绿丝线扎牢,扎成红炮圈,重40~50g。比赛时多队上场,几十号人在场上,斗智斗勇的场面甚是壮观,抢得头炮的队为冠军队,该队则退场休息,来年的抢花炮比赛由该村寨主持。获得头炮的队将得到陈年老酒一坛、烤香猪一头的奖赏。其余各队继续比赛,争夺二炮、三炮。

经国家体委批准,抢花炮第一次被列为比赛项目是在1986年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抢花炮时可采用挤、钻、护、传、拦及各种假动作,但不准踢、打、咬或故意伤人。随着此项运动的发展,在第五届、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抢花炮项目竞赛规则进行了部分修改。其中送炮器改为能把花炮冲上10m以上高度并落在接炮区域内且能发出响声的发射器;花炮使用直径14cm,不会伤及队员的橡胶做成的彩色圆形饼状,抢花炮比赛更具有了竞争性和观赏性。经过不断的技术改革,抢花炮项目已经成为适应现代竞技运动的新兴民族传统体育运动。

(二)抢花炮的基本技术

1.抢花炮基本技术及其教学与训练

抢花炮的基本技术概括起来有脚步移动动作,传、接炮,抢空中炮,发任意炮、界外炮,罚点炮,搂抱,倒地,突破等。

(1)脚步移动技术

脚步移动技术有起动、迂回跑、变速跑、变向跑、侧身跑等。

①起动是在基本站立姿势的基础上,上体迅速前倾或侧转,手臂配合积极摆动,两腿交替蹬地摆送,使身体重心迅速向起动方向移动,在最短的距离内充分发挥最快的速度。

②迂回跑是在持花炮或空手跑动的过程中,当对手从正面接近过来时,眼睛看右侧(若脸也转向右侧更好),把对手的注意力吸引过去;右脚内侧用力蹬地向左转身,右脚交叉在左脚前,呈弧线跑开。

③变速跑。场上队员的跑动速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攻防的需要不断改变跑速。加速时上体前倾,重心明显下降,缩小蹬地角,后蹬腿充分利用脚前掌快速有力地蹬地,增加蹬地反作用力,加速重心前移,头几步要小而快。减速时步幅略大,上体稍直起,减缓向前的压力,从而降低跑速。

④变向跑。变向跑是队员在快速跑动中,为了抢占有利攻防位置,突然改变跑动方向的一种跑动方法。变向跑时,同侧脚前脚掌积极向异侧蹬地,脚尖稍内扣,脚前掌内侧用力蹬地,同时,髋关节向另一侧转,带动上体转动和前倾,使身体重心的移动方向改变,另一脚向所变动方向迈出一小步,蹬地脚随之迅速跨稍大一步继续加速跑动。

⑤侧身跑。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队员为了不降低跑速,又能及时观察场上情况和完成各种技术动作,经常采用侧身跑。侧身跑时,队员头和上体转向持炮队员的一侧,脚尖和髋关节仍朝着跑动的方向,只形成上体的侧转。

(2)传、接炮技术

①持炮是一切进攻技术的基础,任何传炮、投炮和突破都是由持炮开始的。持炮的方法分单手持炮与双手握炮两种。

a.单手持炮:五指张开,拇指在内侧,其余四指在外侧,向内紧握炮两侧。

b.双手握炮:两手掌五指自然张开,两拇指相对成“八”字形或“一”字形,合力抓住花炮两侧。

②单手旋转式传炮。以右手传炮为例,两腿前后开立,略宽于肩,左腿在后,右肩侧对传炮方向,右手持花炮于体侧。准备传炮时,右手持花炮放置左腹、胸前。传炮给队友时,右腿用力蹬地,然后带髋引肩,并挥动手臂将花炮传出。传出去的花炮划过空间的弧线不宜过大,计算好花炮会落地的位置及接炮队友的胸前位置。单手旋转式传炮,可利用行进间、垫步、交叉步等方法进行。

③体前低手抛炮。低手抛炮要利用转体或移动臂的位置来保护花炮。传炮时,单手或双手利用抬前臂的动作,将花炮向上抛出,落点控制在接炮队员体前胸部高度。

④单手滚动式传炮。两脚左右或前后开立,略宽于肩,两膝弯曲,重心在两脚间,单手持花炮于体侧。传花炮时,两腿蹬地,利用单手手指发力及手臂的摆动将花炮滚动式传出。

⑤直接传递。两脚左右或前后开立,略宽于肩,两膝弯曲,重心在两脚间,单手或双手持花炮于体侧或腹前。传递花炮时,将花炮伸到接炮队员的身前胸部位置,接炮队员两手上下将花炮从远处扣向近处。原持炮队员将花炮给队友后松手就可以。

⑥单手接炮。以右手接炮为例,单手五指自然分开成勺形,向来炮探出,用拇指与食指虎口迎炮,当花炮到达虎口时,大拇指与其余四指同时内扣握住花炮,手臂顺势回收。

⑦接炮是需要先计算出花炮的落点,并快速移动到花炮落点位置,张开双手接花炮。手掌向前成半球状,两拇指相对成“八”字形。当花炮到达身体前面时,两掌呈一上一下或一左一右,掌心相对,两手合掌将花炮接住,两臂迅速回收缓冲。

(3)抢空中炮技术

抢空中炮是队员在花炮被抛上天空后进行抢截或防守队员截获对方传炮的方法,是抢花炮运动中最重要的一项技术。

抢空中炮有两种,一是在比赛开始时,由司炮员操作送炮器,将花炮冲上10cm以上高度并落在接炮区域内,或比赛中由裁判员抛花炮时抢空中炮;二是进攻方在传花炮时防守方准确判断,抢断空中炮。抢空中炮者在准确地判断花炮运行轨迹和落点时,身体重心下降并前移,快速地起动,用单脚或双脚跳起,全身展开,用单手或双手在起跳至最高点时将花炮接住。

(4)发任意炮、界外炮技术

发任意炮、界外炮是指发炮队员在犯规及违例处或在界外,利用各种传炮手法将花炮从空中发出,接炮队员在3m外将炮接住的技术。

①原地接任意炮、界外炮。

②跑动中接任意炮、界外炮。

③侧向跑动接任意炮、界外炮。

④远距离发任意炮、界外炮。

发炮队员在发远距离任意炮、界外炮时,要注意观察接炮队员附近有无防守队员,远距离接发任意炮、界外炮因稳定性较差,易造成失误,比赛中若非机会特佳,较少采用,练习时以练习远距离接发任意炮、界外炮的稳定性为主。

(5)罚点炮技术

罚点炮运动员面对花篮双脚左右开立站在罚炮线后,略宽于肩,膝微屈,右手持花炮于身体前。罚点炮时,重心前移向上,重心要高,身体前倾,利用单手手臂的小幅度摆动将花炮抛进花篮。

(6)搂抱技术

搂抱是队员在比赛中合理地运用规则,脚步移动,积极地抢占有利位置,借助身体与手臂的力量,阻挠和破坏对方的进攻动作或防守动作,借以达到占据主动权的技术动作。搂抱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进攻方对无炮队员的搂抱,一种是防守方对持炮队员的搂抱。

①侧搂抱。从斜旁接近持炮队员,以对手的腰部或两臂与胸部为目标,单脚向前跨,头插到对方的后背,注意低头、含胸,双手用力抱紧。

②正搂抱。面对对手进行搂抱时,搂抱者停止移动,以低姿做好准备,用肩和手臂接住对手,以不要对手移动为目的。

③后搂抱。从持炮队员后面进行搂抱时,用身体顶住对手,把对手的上半身连同手臂一起迅速、有力地抱紧,以免对手挣脱开。

④边线、端线附近的搂抱。当持炮队员在边线或端线附近时,可根据场上情况,将持花炮队员抱出场外,为本方争取到发任意炮权。

⑤进攻搂抱。抢花炮规则规定不能搂抱未持花炮的队员,否则判犯规。因此,在比赛中,进攻方队员的搂抱主要是阻挡对方或者是帮助本方持花炮队员摆脱对方搂抱。不过,在搂抱对方队员时,要注意不能犯规,搂抱动作要快,不能紧抱对方不放。

(7)倒地技术

①抢截花炮倒地。比赛开始时,花炮由送炮器冲上天空,下落时双方队员积极争抢。但由于双方队员的相互干扰,花炮常常不是在空中争抢得到,而是下落至地面。负责地面抢炮的队员应快速移动、眼明手快,积极抢截。此时双方队员拥挤在一起,要传出花炮或个人持炮奔跑突破较为困难,根据场上情况,主动倒地,将花炮保护好,待裁判鸣哨,由本方发任意炮。

②保护花炮倒地。在比赛中,持花炮队员根据场上情况,为防止对方抢截,可采取主动倒地保护花炮。

③炮台区进炮倒地。规则规定攻方队员手持花炮已触及炮台区端线,但无法攻进炮台,可判由攻方罚点炮。持花炮队员应充分理解应用该条规则规定,在防守密集的情况下,主动倒地,尽量将手置于炮台区端线上,以获得罚点炮的机会。

④自我保护倒地。抢花炮运动激烈、对抗性强。需要队员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利用倒地、滚动、手脚的缓冲,尽量减少受伤或避免受伤,在身体素质训练中应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8)突破技术

突破技术是持花炮队员运用合理的移动动作,超越防守人,达到进攻目的的一项个人进攻技术。

①同侧突破。持炮队员两脚平行或前后站立,略宽于肩,两膝弯曲,重心的垂直投影点落在两前脚掌之间,单手持花炮于体侧或双手持花炮于腹前。突破时,左脚掌积极蹬地,使身体重心向右前方移动,同时左脚向右前方迈出第一步。为了保持一定的前冲力,这一步不应过大,以达到初步错位为目的。此后,借助第一步的惯性,右脚掌蹬地,再向右前方迈出第二步,步幅可大一些,起到一定的制动作用,然后右脚掌内侧用力蹬地并向右转体向前探右肩,左脚快速向前迈进,摆脱防守向前跑进。

②异侧突破。持花炮队员两脚平行或前后站立,略宽于肩,两腿弯曲,重心的投影点落在两前脚掌之间,单手持花炮于体侧或双手持花炮于腹前。突破时,右脚前脚掌内侧蹬地,左脚向左前方迈出第一步,起到初步错位的作用,右脚利用蹬地的力量向前迈出第二步,同时上体向左转,右肩前探,把花炮置于远离防守人的身体左侧。此后,左脚继续向前迈出。

③转身突破。持花炮队员两脚平行或前后站立,稍宽于肩,两腿弯曲,重心的投影点落在两前脚掌之间,单手持花炮于体侧或双手持花炮于腹前。突破时,左脚向右前方(防守人的两脚之间)迈出第一步,重心移至左脚,右脚用力蹬地,以左脚为轴向右转髋,转体做后转身动作,右脚快速向突破方向后撤,脚尖尽量朝前。

④跳步突破。持花炮队员两脚平行站立,两腿微曲,重心投影点落在两脚前脚掌之间,单手持花炮于体侧或双手持花炮于腹前。跳步时,用跳步方向的同侧脚的外侧和异侧脚的内侧蹬地,使双脚与防守人平行跳动。身体重心和双脚要一致移动,在获得错位时机并对准空挡时,随即右脚向前迈出第二步,再上左脚向前跑动,摆脱防守。

(三)抢花炮的场地、器材

1.场地

长方形的平坦草坪或者土地即可为比赛场地,长60米,宽50米,线宽12厘米(如图5-1)。线的宽度包括在场之内,长线叫边线,短线叫端线。场地包括接炮区、炮台区、罚炮区、罚点炮线。

图5-1 抢花炮运动场地(单位:m)

2.器材

(1)花炮为直径为14厘米的圆形饼状,外圆成轮胎形,厚2.5~3.0厘米,材质为橡胶制作而成,这样不会伤及运动员,重220~240克。

(2)送炮器是能把花炮冲上10米以上高度并落在接炮区域内的能发出响声的发射器。

(3)花篮架高80cm,放在炮台区内离端线中点的3m处。花篮架用直径不超过20cm的圆木做成。

(4)花篮是篮口内直径为40厘米、高为30厘米的圆柱体,制作材料用竹或者塑料,将花篮固定在花篮架顶部。

(四)主要规则

1.比赛队

每场比赛必须有两队参加,每队参加比赛人数不得少于5人或多于8人,有1名队长。有5次替换队员机会。

2.比赛时间

每场比赛时间为40分钟,每场比赛有两个半场,每半场20分钟,两半场间休息10分钟。裁判员鸣哨吹停的情况有:进炮、犯规、违例等。

3.比赛开始

两队通过投币方式选取比赛场地。待两队确认各自场地后,各自入场,并等待比赛开始。当裁判吹响比赛口哨时,比赛正式开始。首先抢得花炮可传递给队友,其他队友可掩护、做假动作或跑动等方法,想办法将花炮攻进对方的炮台。另外一队可用拦截、拉手、抱腰等方法力图抢到花炮或阻止持花炮运动员前进。

4.得分

进攻队将花炮投入到对方炮台区即得分,投进去1次得1分。

5.比赛胜负

在规定比赛时间内,投进花炮得分多的队为胜。

6.发界外炮

(1)发界外炮时,发炮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经空中将花炮发出,接炮队员须在3米以外接炮。

(2)攻方队员持花炮越出场外(包括踩线),由守方在出界地点发界外炮。

(3)守方队员用合理搂抱动作,将攻方持花炮队员搂抱出场外,由守方队员在出场处发界外炮。

7.发任意炮

发任意炮必须在犯规及违例处执行,裁判员鸣哨后,发炮队员必须在5秒内将炮从空中发出方为有效,接炮队员须在3m以外接炮。

8.暂停

每个队都有要求一次暂停的机会,限制时间为1分钟,要求暂停为进球或犯规时。

9.罚点炮

(1)凡在罚点炮区内犯规均判罚点炮。

(2)攻方队员手持花炮已触及炮台区端线,但无法攻进炮台,可判由攻方罚点炮。

10.犯规与判罚

(1)双手抱人犯规

①不允许双手抱对方队员肩以上、髋以下,否则判犯规,由对方发任意炮。

②发炮后,只有持花炮人才可以抱人,否则犯规,由对方发任意炮。

③当第二人接到花炮时才可抱人,否则判犯规,由对方发任意炮。

④当被抱者伸开两手,即花炮没有在手中,此时抱腰者应立即停止抱人,否则判罚抱人犯规,由对方发任意炮。

(2)踩人、压人犯规

在比赛中有队员倒地后,彼此双方运动员均不能踩、压倒地队友,否则判犯规。对故意踩、压人者,出示黄牌或红牌处罚。

(3)不道德行为犯规

比赛中出现打、拦、踢、扭、拽、咬人等不道德动作为犯规。裁判员可根据情节轻重、故意、无意等情况出示黄牌或红牌。

(4)推人、冲撞犯规

在比赛中双方有推人或撞人的行为时,如果情节严重,会出示黄牌或红牌。

(5)持花炮者进入对方炮台区情况

持花炮运动员已进入对方炮台区或进攻时躯干的一半以上已经进入炮台区,对方队员应停止抢夺花炮。否则判犯规,对犯规严重者出示黄牌或红牌。

(6)其他

防守队友脚踩或者用脚踢花炮即判犯规。

二、毽球

(一)毽球

毽球起源于古代民间的踢毽子,踢毽子在我国历史悠久,为古代蹴鞠运动演变而成。据考证,在战国时代“蹴鞠”很是流行。殷商时代,有一种祭神祈雨时边跳边踢的舞蹈,这是最古老的“蹴鞠”雏形。

据宋人高承《事物纪原》记载,踢毽子源于蹴鞠之戏:“今时小儿以铝锡为钱,装以鸡羽。呼为毽子,三五成群走踢,有里外廉、拖枪、耸膝、突肚、佛顶珠、剪刀、拐子名色、亦蹴鞠之遗事也。”到了汉代,“蹴鞠”的形式出现了分化,有了多种蹴法,其中的“蹴毛丸”就和今天的踢毽子非常相似。明人刘侗所著《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场》中引当时的民谣说:“杨柳儿活,抽陀螺;杨柳儿青,放空钟;杨柳儿死,踢毽子;杨柳儿发芽儿,打拔儿。”清人富察敦崇所著《燕京岁时记》中说:“京师十月以后,则有风筝、毽儿等物。”在明清时期,踢毽子是人民群众中比较流行的民间体育活动。

我国山东省济宁市喻北屯城南张村出土的东汉墓出土的23块画像石中一块就是“蹴毛丸”,从画像中可以看出蹴毛丸的动作和现代我们踢毽子的动作基本一致。此次出土为研究踢毽子的民间运动提供了依据,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现代毽球运动直接起源于汉代蹴毛丸活动的结论。而到了宋代,毽子就与现代的做法基本相似了。踢毽子经过长期的传承,到了现代仍旧保持着其原生形态,并成为民间普遍开展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

踢毽子以花样难度见称,故又称“花毽”。由花毽进一步发展,则是现在的毽球。1984年3月,国家体委批准将毽球列为全国正式比赛项目,毽球运动以其具有的坚实的群众基础,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开展。踢毽子已经成了广大群众比较喜爱的运动项目,从1985年开始每年举行一次全国毽球锦标赛。中国毽球协会在1987年成立,使我国毽球运动进入一个新的里程碑。毽球第一次作为表演项目走进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是1991年在广西南宁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1995年,在云南昆明举行的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毽球被列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1999年,国际毽联成立。2000年举办了首届世界毽球锦标赛。2000年7月在匈牙利召开了国际毽联第一次执委会,会议接纳芬兰为会员国。会议决定,2003年毽球世锦赛设男、女团体,男、女单人,男、女双人和男女混合双人7个项目。2001年9月在中国无锡召开了国际毽联第二次执委会和代表大会,会议中国际毽球赛规则沿用了现行的毽球竞赛规则。2002年10月在德国召开了国际毽联第三次代表大会和执委会。近几年,毽球运动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并有了走向世界的可喜趋势。目前,国际毽联现有会员已达到13个,其他国家也纷纷表示要加入国际毽联。

(二)毽球的基本技术

毽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准备姿势、起动和移动。

发球技术:踢球和触球技术、拦网技术、保护与防守技术五大类。

1.准备姿势、起动和移动技术

(1)主要有两种准备姿势:前后开位站势和左右开位站势。

前后开位站势:两脚前后分开,左脚稍前跨出约一只脚的距离,右脚在后,两脚后跟提起。左右开位站势:两脚左右开立,比肩略宽,两脚几乎站在同一条直线上,脚尖内收成“内八字”,脚跟提起,脚拇趾扣地,着力点在脚掌内侧。

要点与要求:大、小腿成100°~110°角,两膝稍内收,膝部垂直面超出脚尖。上体稍向前倾,身体重心置于体前。注意力高度集中,两眼注视来球,两脚要保持“静中带动”的状态。

(2)开始移动时需先起动,启动后再继续移动。正确的准备姿势决定了启动的速度。比赛过程中,需根据球的方向、速度、落点,及时地向前、后、左、右起动和移动,快递移动到球的位置,并找准合适的击球位置,准备击球。

(3)起动之后的移动步法有跨步、滑步、交叉步、跑动、后退等。

①滑步:分左滑步、右滑步和前滑步。右滑步动作方法:是一脚先向右侧迈出一步,另一脚快速跟着滑动,移动后身体仍保持正确的准备姿势,以便快速击球。

②跨步:起动后,右脚后蹬,接着侧身将左脚向来球的方向跨出一大步,重心移至前脚上,后脚迅速跟上并触球或踢球。

③交叉步:分左交叉步和右交叉步两种。左交叉步:移动时,右脚向左侧迈出一步,左脚迅速抬起触球或踢球。右交叉步:移动时,左脚向右侧迈出一步,右脚触球或踢球。主要在球离身体左右较近时使用,特点是移动快,较灵活。

④后退:移动时,身体应保持较低的准备姿势,两脚迅速交替向后退,重心仍保持在身体前面。

⑤跑动:跑动时,左右两臂用力摆动以加快速度,争取用最快的速度接近球的落点,以便做出相应的动作。

2.发球技术

发球的好坏由力量、速度、弧度、落点等因素决定,通过对力量、速度、落点的控制可破坏对方的接发球,为反攻创造有利的局面。发球水平的高低,反映出一个球队训练水平的质量。发球只有与灵活性、独特性、准确性、多样性等紧密结合,才能更大地发挥其作用。所做的动作不同,发球动作也不同。发球分为:脚背正面发弧线球、脚背正面发球、脚内侧发球、脚背正面发凌空球。

(1)脚背正面发弧线球。身体侧对场地,弧线助跑,最后一步右脚位置与端线成45°角。踢球时,踢球腿用力向前、向右做弧线摆动,脚面绷直,用脚背正面把球踢出。

要点与要求:弧线助跑,踢球腿弧线摆动,用脚面闪击球,有随球动作。在踢球刹那,用力要突然、集中、短促,用脚面闪击球。利用球出脚的弧线,增加球的隐蔽性,从而实现自己的战术意图。

(2)脚背正面发球

准备姿势:准备开始比赛时,站立左脚前,右脚后,微屈两膝,身体前倾,将重心落在左脚上或者两脚间,持球置于腹前。

抛球:在离身体一臂的距离时左手将球抛于身体前。

踢球:抛球时重心前移至左脚上,右脚迅速用力蹬地向后摆起,小腿弯曲,在身体重心投影点接近左脚时,以髋关节为轴,大腿带动小腿由后向前摆,脚背屈,脚趾扣紧,用脚背正面击球。

击球后:踢球腿提膝随球继续前摆,迅速进入场地。

要点与要求:以髋关节为轴,大腿带动小腿由后向前摆,击球时脚背绷直,随击球方向继续摆动。动作要平、快、稳。

(3)脚内侧发球。身体和网成45°角站立,左脚在前与端线成45°角,右脚在后与端线平行站立,膝关节微屈。左手将球垂直抛于体前约一臂距离,身体重心前移至左脚上,踢球腿以髋关节为轴由后向前摆动,在前摆的过程中屈膝外展,踢球脚的内侧正对出球方向,小腿急速前摆,脚尖稍翘起,脚底与地面平行,用脚内侧部位将球击出,踢球脚随球前摆落地。

要点与要求:脚内侧发球的特点是脚与球的接触点在脚的内侧,踢球腿必须屈膝外展,脚的摆幅和摆速都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因而出球力量小,但出球平稳而准确。适合发中、短距离球,破坏对方的一传。

(4)将球持于身前,双臂伸直向上抛球,球需要过头顶,球快要落下时,身体倒向支撑脚一面。用脚背正面发球,左脚指向出球方向。抬右腿与地面平行,并带动小腿加速向前。用脚背正面击球。同时身体跟着球的方向转动,踢球脚随球前摆着地,维持身体平衡。

要点与要求:选好击球点,身体侧对出球方向,大腿带动小腿,用脚正面击球,身体保持和谐平衡。发球时要求力量合理,速度快,球过网后,冲力大,攻击性强,能直接破坏对方的接发球和战术意图。

3.踢球和触球技术

踢球和触球是毽球基本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是进攻和防守的最主要手段。触球是利用膝关节以上除两手臂以外的身体任何部位击球。踢球是运动员用脚将球踢向指定目标的一个技术动作,是利用膝关节以下部分击球。

触球和踢球的技术动作方法有:脚内踢球、脚外踢球、脚正背面踢球、侧摆扣球、倒勾球、后踢球、踩球、大腿垫球、胸触球、头球等技术动作。

(1)脚内侧踢球是根据来球的运动轨迹和速度及时移动位置,踢球的腿大腿抬起稍向外开展,小腿屈并后摆。小腿由后向前摆,当摆至正面时与球接触,踢球时要垂直或控制出球方向。击球瞬间,击球面脚部平端,击球部位应在脚内侧面的中部,击球点一般在支撑腿膝关节高度体前约40厘米处。用脚内侧踢高球时,触球时脚要向外摆出,使球踢得更高。

要点与要求:判断准确,大腿抬起外展,小腿绕额状轴摆出,并在额状面击球,控制球方向。踢球过程需协调,大腿和小腿应完成向前上方送球的动作。

(2)脚外侧踢球。支撑脚的膝关节微屈,上体向支撑脚一侧稍倾斜,重心落在支撑脚上。当球下落至膝关节稍靠下时,踢球腿小腿向外摆起,脚外翻,使脚外侧几乎成水平状态,轻击球下部,将球击起。击球是利用小腿外翻快速上抬的动作完成的,脚接触球的部位一般在脚外侧面的中部或中后部,击球点的高度一般不超过膝关节。

要点与要求:上体稍倾斜,小腿向上、向外摆起。在水平状态击球,大腿带动小腿摆起。脚外侧踢球是一项重要的防守技术,当移动和转身来不及时,对方的球快而平地落在身侧并飞向后场。

(3)脚背正面踢球。踢球时,身体重心放在脚上支撑,踢球脚以髋关节为轴,大腿带动小腿向前上方做爆发性挥腿,踝关节绷紧,脚面伸直,用脚正面前端将球踢起。击球部位在脚的接近脚趾关节处,击球点在离地面10~15厘米的高度,击出球的方向、弧度和落地,可通过脚背面的变化和踝关节背面勾踢的程度来调整。

要点与要求:大腿带动小腿摆动,脚面伸直,小腿做爆发式摆动。脚背起球技术是毽球比赛中防守救球的重要技术,左、右脚都必须掌握,当对方来球的速度快、落点低,以及球的落点离身体较远,不能及时移动到位时,必须运用脚背起球技术。

(4)侧摆扣球。身体侧对出球方向,支撑脚前迈一步,脚尖斜指出球方向,上体向支撑脚一侧稍倾斜。踢球腿以髋关节为轴,大腿带动小腿向外侧出球方向挥摆,踝关节绷紧,脚尖绷直,用脚背正面前端将球扣过球网。

要点与要求:踢球时,身体向出球方向扭转;踢球后,踢球脚落在支撑脚外侧前方。身体侧对出球方向并倾斜,踢球腿大腿带动小腿摆动,用脚背正面前端将球扣过网。踢球后,要维持身体的平衡。

(5)倒勾球。踢倒勾球有原地踢球和跳起踢球两种。

①原地踢倒勾球。根据来球的速度、运行轨迹,及时移动到位,支撑脚向前迈步,弯曲膝关节,身体后仰。踢球腿以髋关节为轴向上方摆动,当球落到身体上方适当高度时,小腿和踝关节发力,用脚背正面前端将球向后上方踢出。

要点与要求:判断准确,找准击球点,以髋关节为轴,大腿带动小腿,用脚背正面前端击球。

②跳起踢倒勾球:根据球的速度、运动轨迹,选好击球点,及时移动到位,以踢球腿为起跳腿蹬地起跳,同时另一腿上摆,身体腾空后仰,眼睛注视来球,蹬地腿在离地后迅速上摆,而另一腿则向下摆动,以脚背正面击球,踢球后,两臂微屈,手掌向下,手指指向头部相反方向着地,屈肘,然后臀部、腰部、背部依次滚动式着地。

要点与要求:动作关键是判断准确,及时移动到位,动作协调,在身体上方将球击出,并且缓冲着地。

(6)后踢球。后踢时,正面对着来球方向,当球飞过头顶后,上体前倾,眼睛注视着球,左脚微屈膝成半蹲状,重心在左脚上,当毽球下落到适当高度时,右脚微屈后摆,脚尖向后伸直,用脚底将毽球踢起。

要点与要求:后踢一般适宜对付高过头顶的球。其动作关键是上体前倾,眼睛注视着球,大腿后摆,小腿折向大腿,用前脚掌击球。

(7)踩球。接发球队员把球高传到近网前离网20~30cm处,前攻队员迅速高摆腿(脚要高过网20~30cm),脚尖内勾,在前脚掌触球的同时,脚尖立即绷直,用绷直的脚面和脚下摆的力量把球踩过网。

要点与要求:迅速高摆腿,使脚高过网20~30cm,前脚掌触球,用绷直脚面和脚下摆的力量把球踩过网。

(8)大腿垫球。垫球时,重心在支撑脚上,垫球腿迅速插入下落球的下面,小腿立即向大腿夹紧,大腿快速上抬,小腿和踝关节放松,用大腿前端将球垫起。

要点与要求:大腿快速上抬,用大腿前端将球垫起。

(9)胸触球。用胸挺球时,面对来球,两脚平行开立或前后站立,双膝微屈,上体后仰,当球与胸接触时,两脚蹬地或轻轻跳起,用胸部迎球上挺,将球挺起。

要点与要求:胸部面积大、有弹性、位置高,能接触与胸部等高或高于胸部的球。在防守反击过程中,防守队员用胸堵截对方平打后场的球。拦网时采用。

(10)头球。用头击球时,身体正对来球,两脚前后或左右开立,两膝微屈,上体稍后仰,眼睛注意球。当球下落到身体前上方垂直部位时,后脚用力蹬地,收腹屈体,上体迅速前摆,借腰腹及颈部力量,用前额正面将球击出。

要点与要求:头球技术的特点是力量大、速度快、变向多,在进攻中效益很高。正对来球,上体稍后仰,眼睛注视着来球,依靠蹬地、收腹屈体的力量,用前额正面将球击出。

4.拦网技术

拦网是防守第一道防线,是组织反攻的序幕,是得分的主要手段。有目的的拦网,可以对对方进攻运动员的行动造成威胁,也可削弱对方进攻的锐气和信心,还可以增强本队组织反击战术的信心和勇气,从而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拦网主要有单人拦网和双人拦网两种。

(1)准备姿势:球进入对方场区后,本队队员必须立即回到自己固定位置,时刻关注着球与对方的动向,并迅速判断接发球队员的意图和技术动作,当对方组织进攻时,本队拦网队员要迅速回到位置,在离中线20~30厘米处,两脚左右开立,约同肩宽,两膝微屈,两臂自然弯曲置于体前。

(2)移动:当对方实施进攻时,迅速判断其击球点和球击出后的路线和高度,及时移动到位。如果距离较远时,应快速跑步到位;若两人拦网,应相互照应。

(3)拦网:起跳后,两臂下垂,当球快要触及胸部的一瞬间,迅速收腹含胸,向前抖肩,用收腹含胸和抖肩的力量,把球拦在对方近网处,球在对方场区的落点离网越近,越能增加拦网的成功率。

(4)落地:在腾空、抖肩、拦网的同时,适当地收腹有助于控制腾空的时间和身体的平衡,落地时不致触网。

5.保护与防守技术

保护是防守战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保护与拦网是密切联系、相互配合的,两者缺一不可。成功的拦网,可以为后排保护队员创造有利的条件,而坚固的防守和卓越有效的保护,又可弥补拦网的不足,增强拦网队员的信心,还可以直接组织反攻,因此,保护在实战中是一项不可忽视的主要技术。

(1)保护与防守的准备姿势,身体重心比接发球准备姿势要更低一些,以便快速起动。

(2)保护队员应根据拦网的不同而站在不同的位置,如果是双人拦网,保护队员应站在拦网队员的左侧和右侧稍向后一点的地方。

(3)保护队员判断要准,反应要灵敏,起动要快,踢球、触球动作幅度要小。尤其是对对方的轻吊球,应迅速移动到位。

(4)保护队员要善于根据球的突然变化快速跑动或移动,迅速急停或立即改变移动方向,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用胸、腹、腿等身体各部位击球。

(三)毽球的场地、器材

1.场地、器材

(1)场地

比赛场地长11.88米,宽6.1米。场地中较短的边界叫端线,较长的两条边界叫边线。中线是中点线与端线平行的线。中线将场地平均分为两个场区。限制线在中线两侧各一条与中线平行。中线至限制线的距离为2米。

2.球网

球网的中部顶端距地面垂直高度,男子比赛为1.60m,女子比赛为1.50m。标志杆长1.20m,两杆内侧相距6m。

(四)主要规则

1.比赛项目

比赛设男、女单人,男、女双人,男、女团体三人制,男女混合双人共七个项目。

2.比赛队

每队由6人组成,上场队员3人,其中队长1人。

3.比赛得分

(1)本队得分情况:击到对方的比赛区内胜一球即得1分。

(2)对方得分情况:失误或任何其他的犯规,失误、接发球失误或任何其他的犯规,胜一球得一分。

4.计胜方法

(1)比赛采用三局两胜制。

(2)团体赛每局21分,其他各项比赛每局15分。

(3)各项比赛先得21分或15分的队为胜一局;如比分是20平或14平时,比赛应继续进行,直至某队领先2分,方为胜一局。

(4)某局比分出现20平或14平时,实行轮换发球法。即首先由有发球权一方发球,无论得、失分后,均由对方发球。依此类推,直至某队领先2分结束比赛。

(5)每局比赛先得29分者获胜。

5.球的状态

(1)死球。球触地或裁判员鸣哨中止比赛。

(2)界外球

①球的着地点在界线以外。

②球触及标志杆或从标志杆过网。

③球触及其他障碍物。

6.发球与接发球、重新发球

(1)发球规定

①取得发球权的球队按顺序发球。

②各项比赛发球队员,在裁判员允许发球手势后须站在本场区发球区内,准备发球。

③裁判员鸣哨后,发球队员须在5秒内将球发出。

④发球时同队队员不得有任何掩护动作。

⑤比赛各局比分若出现20平或14平,双方执行轮换发球法。

三、打陀螺

(一)打陀螺

打陀螺是我国民间一项娱乐竞技活动,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中流传已久且开展得非常普遍。因地域条件、文化习俗等因素的影响,陀螺游戏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各地玩法也各具特色。汉族民间大多是抽陀螺,将陀螺旋放于平整的地面,用鞭子不断地抽打,使陀螺保持旋转,儿时乐此不疲地玩陀螺,以至数十年过去,其情景仍历历在目。瑶族、壮族、哈尼族等民族的陀螺游戏则是打陀螺,竞技双方一方放陀,一方打击对方陀螺,不仅比是否能打中对方陀螺,还要比打中后谁的陀螺旋转时间长。佤族称陀螺为布冷,其头大身细、形似鸡纵(野生食用菌类),形状奇特;广西壮族玩的陀螺像一只大盘子;瑶族玩的陀螺重者可达四五斤。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打陀螺竞赛规则就是依据这种打陀螺游戏的方法与约定俗成的规矩而制定。陀螺文化的丰富多彩,还体现在陀螺的外形方面,有平脚陀、圆脚陀、矮脚陀、高脚陀、平头陀、尖陀,还有大陀和小陀,位于广西南丹县里湖乡的白裤瑶生态博物馆收藏有一只半径达半米,重达数十千克的陀螺,我国陀螺外形可谓千姿百态。

陀螺游戏历史悠久,陀螺一词最早出现在明朝,明代刘侗、于奕正《帝经物略·二春场》记载:“陀螺者,木制,如小空钟,中实而无柄。绕以鞭之绳,卓于地,争制其鞭。”清代《帝京岁时纪胜》一书,有“杨柳儿活,抽陀螺”的歌谣,反映了陀螺游戏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情形。

1953年,在天津举行的我国民族形式的体育表演与竞赛大会上,表演者精湛的陀螺技艺,受到了与会观众的热烈欢迎,陀螺游戏经过广大体育工作者的努力,改造其场地、器材、规则,使之与竞技体育接轨,之后,陀螺游戏又在第二、三、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进行了表演。1995年,国家体委、国家民委把打陀螺列为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正式竞赛项目。

(二)打陀螺的基本技术

1.旋放技术

旋放技术是使陀螺由静止旋转起来的技术,通常是以细绳缠绕陀螺柱体部分,然后将陀螺掷地,顺势猛拉绳子,使陀螺旋转。全过程可分为准备动作、掷陀、挥臂拉绳几个组成部分。

2.攻陀技术

攻陀技术是将陀螺缠绕细绳后向前扔出,使之旋转着飞去击打另一个正在旋转着的陀螺的方法。全过程可分为准备动作、掷陀、拉陀几个部分,看起来与旋放技术没有什么区别,但是攻陀要掷出更远的距离(5~6米),掷出的力量要大,又要能击中较小的目标。因此,在具体方法上与旋放技术有明显的不同。

(三)场地、器材

1.场地

(1)场地:陀螺比赛场地长25m、宽15m。(如图5-2)

(2)旋放区由底线中点向场内9m处画一圆心,以此圆心画一半径为0.8m的圆,作为陀螺旋放区。

(3)攻击线:攻击区内设男子攻击线和女子攻击线。男子攻击线距旋放区圆心6米,女子攻击线距旋放区圆心5米。

图5-2 打陀螺比赛场地

2.器材

(1)陀螺比赛一般采用木质平头陀螺。陀螺直径9~l Ocm,高度(含铁钉高度)10~12cm,重800~900克。锥尖可安装直径不超过0.4cm的铁钉。陀螺不得上色,也不得填装金属(陀尖铁钉除外)或其他材料。

(2)鞭由鞭绳、鞭杆(无鞭杆亦可)组成。鞭绳不得用金属材料制作,其粗细不限,鞭绳长度男子为6米,女子为5米(不得少于2m)。如有鞭杆,鞭杆长度不超过0.6米。

(3)鞭绳的缠绕方法

从绳子一端的绳头1米左右返折,距折点约15厘米,用短的一头线绳向折点方向缠绕,缠绕至短绳将尽时,将绳头插入折点内,从长绳一头拉紧。

四、蹴球

(一)蹴球

蹴球称“踢鞠”“踏鞠”“蹴蹋”“步打”等,宋代称“筑球”,是根据古代蹴鞠游戏发展和演变而来的传统体育项目。根据图画记载及现代老人的描述,均是用脚踹球,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类似足球运动的踢球。踢石球实际是足“踹”石球,因此踢石球游戏经过挖掘整理后,在成为正式群众比赛的体育项目时用了“蹴鞠”的“蹴”字,定名为蹴球。

(二)蹴球的基本技术

蹴球是以本方球击中对方球而得分的运动。按规则规定,击中对方球一次可得1分,将对方球击出界可得4分,而本方球出界,对方得2分。可见,蹴球技术特点是攻击准确而且力量适当。只有攻得准,击中对方方可得分,且只有力量适当,将对方球击出界外,并保持本方球不出界,才可得高分,并不给对方加分,取得比赛的胜利。因此,蹴球技术要求准确性与力量性相结合。

蹴球竞赛规则对蹴球技术作了严格的规定和限制,要求蹴球用脚跟触地,再用脚前掌压住球后面后,向前蹴球。依据所蹴之球碰击本方或对方球的情况计算得分。根据这个要求,我们将蹴球技术分成准备阶段、支撑脚站位、蹴球脚压球与瞄准、蹴球、维持身体平衡5个部分。

1.支撑脚站位

一旦确定进攻战术方案,对技术应用迅速作出选择,即以左脚(以右脚蹴球为例)前跨一步,在球侧后方20厘米处站定,脚尖外展,与出球方向成45°夹角,左膝微屈,重心落在左脚上,右脚跟提起,脚尖着地,收腰含胸,收腹敛臀,两臂自然下垂,全身放松。

2.蹴球脚压球与瞄准

支撑脚站定使身体平衡后,蹴球脚即提起,以脚跟在球正后15厘米处着地,脚掌前部在球上方距球2厘米左右,脚的方向瞄准进攻方向,方向调正后,即以脚掌轻轻压住球,不能使球发生移动,压紧后眼睛转视进攻目标。此时,支撑腿膝关节微屈,支撑全部体重,维持身体平衡;蹴球腿膝关节自然伸直,脚踝勾起,脚掌压在球上。

3.蹴球

抬腿蹴球是蹴球技术中主要的动作,蹴球动作的准确性和踢球力量以及速度直接影响进攻的效果。

抬腿的动作对出球的准确性影响很大,因此,抬腿前踹方向应直接面向对方区域;抬腿速度及脚掌对球面压力直接影响出球力量和速度,因此,要根据攻击目标的距离及其在场上位置的情况按照战术布局需要,蹴出不同速度和不同滚动方向的球。一般我们将7米以上的远距离称为大力球,3~7米的中距离称为一般球,3米以内的近距离称为轻球,以及超近距离最轻球和进攻边线附近的超近距离回旋球。除回旋球外,其他四种球动作方法均一样,仅仅是抬腿用力大小不同。现将一般球和回旋球的方法分述如下。

(1)蹴一般球

眼视进攻目标,凝神静气,蹴球腿侧的腹直肌、髂腰肌、股四头肌等用力收缩,使髋关节做屈曲即大腿向前上方抬腿的动作。同时,脚掌压紧球使之向前滚动,朝进攻目标奔去。

(2)蹴回旋球

蹴回旋球时,脚掌触球比蹴一般球稍偏后一些,即以脚趾部位压住后上方即可,目视进攻目标,凝神静气,脚掌用力下压。随着用力的增大,球以回旋的形式一边向前移动一边向后回旋滚出,撞击目标球后,前移的动能即传给目标球,自身则以回旋的方式滚回来。在进攻对方处于边线附近的球时,这种回旋球可在击中对方后滚回场内而不会出界,使本方处于优势地位。

(3)维持身体平衡

蹴球后的身体平衡,虽然是全过程的结束动作.但是能否维持身体平衡却关系到进攻的成功与失败。规则规定,队员蹴球后身体不能触及场内其他球,因此抬腿踹球结束后,应保持身体重心落在支撑腿上,蹴球脚摆至一定高度时应及时制动,随即放下,形成双脚支撑的姿势,保持身体和谐平衡,目视进攻方向,跟随进攻效果,做好再次进攻球的准备或离场回到本方发球区外的位置,身体不能触及球。

(三)场地、器材

1.比赛场地

(1)场地:10m×10m的正方形、平坦地面(如图5-3)。

(2)场地线宽不得超过5cm,边线及各线段均为场内和各区内的一部分。

(3)发球区:在场地四角,以角为圆心画一半径为50cm的扇面,并按逆时针方向编号为1、2、3、4的发球区。

(4)停球区:在场地正中心画一半径为20cm的圆圈。

中心圆:在场地中央画为一个半径为2.4m的圆圈。

图5-3 蹴球比赛场地

2.比赛用球

比赛用球为直径10±0.2厘米、质量920±10克的硬塑实心球。比赛用球分别标有1、2、3、4号。1、3号球为同一颜色,2、4号球为同一颜色。

(四)主要规则

1.发球

由双方队长抽签确定开赛发球顺序,先抽到者可选择任何一种颜色球,即决定是否先发球。40或40分以上双方交换顺序和颜色,交换发球权前后的首发球为1、3号(红色)球。上场队员编为l、2、3、4号,队员编号与发球区号相同,开赛按1、2、3、4号顺序发球。单蹴比赛,队员仅分1、2号。发球时,球一经被触及即为进入比赛状态,可以进攻他球和被任何球攻击,当己方有蹴球权时,可以用已发出的球进攻他球或被任何球攻击,并按规则得失分。

发球时必须遵守如下规则:发球时球一经蹴动,应触及中心圆线,否则,判对方得1分,不再重发球;发球出界,判对方得2分,重新发球;发出的球不得触及场内任何球或发球时将本方球蹴出界,否则,判对方得2分,被触及的球复位;发球时,将对方球蹴出界,判对方得4分。

发球同时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情况的犯规时,以此球结束时最高被动得分给对方加分,其他不再累计加分。

2.蹴击球

蹴击球时以脚跟先着地,由脚掌触及球面,稳定后将球向前蹴出或挤压出。挤压后再触球,则犯规,不再连蹴。蹴击球时,击中对方一球得1分,本球将对方一球击出界得4分,蹴击球中如遇多种情况同时出现,按事实相应累计得分。蹴击球击中任何一球,可以用本方任何一球连蹴一次,击中两球,可以用本方任何一球连蹴两次。连蹴权仅指第一次蹴击球时,在连蹴的第二或第三蹴中又击中任何球,不再加连蹴权。将对方两球蹴击出界,先出界球由队员将球放置于停球区,另一球则由队员在同号发球区发球。如果将本方球蹴出界,被蹴出界的本方球放置于发球区,蹴击球时,蹴中任何球,但本球出界,无连蹴权。

3.死球、半活球、活球

(1)死球:凡被他球击出界而应放置于停球区内的球为死球。对停球区内的死球若进攻方仍有连蹴权时,当次不得向其攻击,包括连蹴两次时。死球无进攻权。停球区内的死球若被击活,在裁判员将其复位后,可以用此球攻击任何一球。

(2)半活球:将被攻击的球击出场外成死球,击球者本轮次击球过后,此死球就变为半活球,半活球不能攻击他球,但可以被任何球攻击。死球被当次进攻方队员蹴动或触及,半活球被对方队员蹴动或触及,或者被任一活球正常击中即为活球。半活球可以在任何时间向任何方向、任何距离前进,无攻击权。

死球或半活球可以被发球击活,但被击活球要复位。此后若正当发球方蹴球,只能用发出的球蹴球。

(3)活球:死球或半活球出停球区后,成为活球。

五、珍珠球

(一)珍珠球

珍珠球运动广泛流传于我国东北满族人民聚居地区,是满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是京旗文化的重要体育活动内容,起源于生产劳动——采珍珠。在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居住在白山黑水的满族青年男女在采珍珠之余,欢庆丰收之际,在陆地上用“绣球”比作大颗珍珠,竞相往鱼篓里投,投中者预示未来能采到更多的珍珠。并且为体现与风浪斗争的艰难险阻,使蛤蚌神张开贝壳以防止珍珠被夺走。于是,一种攻守兼具的民间球类项目出现了。

珍珠不仅象征着富贵,还寓意着纯洁和幸福,佩戴珍珠也是满族人的习俗。满族人在漫长的发展岁月中,为了满足自己在劳动之余休闲娱乐的需要,民间出现了越来越多丰富多彩的珍珠游戏,以模仿采珍珠民间劳动为主要内容。采珍珠游戏就是人们把从水里打捞上来的河蚌往船上抛,船上的人用抄网接住,这时另外的船只会划过来拦抢河蚌,谁投入的河蚌多就预示着来年能够采集到更多的珍珠,象征着吉祥如意。黑龙江省将珍珠球申请国家予以保护的同时,将其列入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

珍珠球比赛极富生活情趣,在近几届全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成为最受欢迎的比赛项目之一。到目前为止,随着比赛次数的增加,珍珠球运动在全国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推广,运动水平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二)珍珠球的基本技术

珍珠球基本技术包括脚步移动、持球、运球、传接球、射球、封球、抄球等技术。

1.脚步移动技术

移动是完成各项技战术的基础,及时合理的移动不仅是各项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能抢占有利的时机,形成对己方有利的战局。脚步移动技术有起动、制动、迂回跑、变速跑、变向跑、侧身跑、后退跑等。

(1)起动。在基本站立姿势的基础上,上体迅速前倾,手臂配合积极摆动,两腿迅速蹬地,使身体重心迅速向跑进方向移动,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快的速度。

(2)制动。在快速跑动中,以迈大步、降低重点的方法,在短时间内迅速将速度降下来,完成技战术要求的身体位移。

(3)迂回跑。在跑动的过程中,以脚内侧用力蹬地向侧转身,呈弧线跑开。

(4)变速跑。加速时上体前倾,重心明显下降,缩小蹬地角,后蹬腿充分利用脚前掌快速有力地蹬地,增加蹬地反作用力,加速重心前移,头几步要小而快。减速时步幅略大,上体稍直起,减缓向前的压力,从而降低跑速。

(5)变向跑。以异侧脚前脚掌积极向异侧蹬地,脚尖稍内扣,脚前掌内侧用力蹬地。同时,髋关节向另一侧转,带动上体转动和前倾,使身体重心的移动方向改变,另一脚向所变动方向迈出一小步,蹬地脚随之迅速跨稍大一步继续加速跑动。

(6)侧身跑。跑动时头和上体转向有持球队员的一侧,脚尖和髋关节仍朝着跑动的方向,只形成上体的侧转。

(7)后退跑。一边目视场上攻守双方队员情况,一边向后退步跑动。

2.持球技术

(1)持球技术要领

持球有单手持球和双手持球,单手持球即五指张开,用手的合力,依靠手指及手腕力量拿球。拿球时手掌心有空隙,手腕放松,以免影响出手速度。

3.运球技术

珍珠球运动时,五指张开,以肘为中心,手心向下方用力拍球。球落在身侧,球的高度在胸部部位。

4.封球技术

封球技术是指封锁区内的持球拍防守队员,用球拍封锁对方由水区进攻队员向得分区投射的球,以阻止进攻队得分的技术。按身体状态,可将封球技术分为原地封球技术、进行间封球技术、跳起封球技术;按持拍用力方式,可将封球技术分为封挡、夹接、按压、挑拨、拦截等技术。

(1)封挡。持球拍防守队员用球拍封挡来球的飞行路线,阻止抄球队员抄球得分。

(2)夹接。持球拍防守队员用所持的两只球拍夹接来球。

(3)按压。持球拍防守队员用所持的球拍将球向下按压,改变球的飞行路线,阻止抄球队员抄球得分。

(4)挑拨。持球拍防守队员用所持的球拍将球向各种方向挑拨,改变球的飞行路线,阻止抄球队员抄球得分。

(5)拦截。持球拍防守队员用球拍封拦来球的飞行路线,阻止抄球队员抄球得分。

5.抄球技术

(1)抄高抛球。采用侧身站位,后跨跳抄球。

(2)抄中平快球。移动错位和时差错位,给出网位,主动向前进抄球。

(3)抄边线界线空中球。同侧移动,向界外侧跨跳,空中给出网位,将水区队员射出的平快球抄入网内。

6.比赛战术

例5-1

假摆脱跳起抄时差快球

假跳起、真摆脱错位抄快球

例5-2

边线外腾空接应抄球

多点移动挡球练习

例5-3

多点移动挡夹球练习之一

多点移动挡夹球练习之二

例5-4

两持拍队员的配和练习

例5-4

前交叉配合

例5-5

边交叉配合

后策应后交配合

例5-6

中路射抄配合

边线届外腾空射抄配合

例5-7

中策应的射抄配合

边交叉射抄高远球的配合

例5-8

前交叉射抄错位球

三人“8”字绕进射抄练习

例5-9

三人中路突破后交叉接应射抄配合

例5-10

边交叉接中策应后交叉射抄配合

一对一的挡抢练习

例5-11

二对二的接抢和发动快攻配合(1)

二对二的接抢和发动快攻配合(2)

例5-12

三对三的挡抢防反快攻配合

绕圈移动挡抢防反快攻配合

(三)场地、器材

1.场地

珍珠球比赛场地长28m、宽15m,长边为边线,宽边为端线,由端线向内分别为得分区(0.8m)、隔离区(0.4m)、封锁区(1m)、限制区(0.8m)和水区(22m)。

2.器材

(1)球

珍珠球为圆形,球的周长为54~56厘米,已经有专门生产的用于珍珠球比赛的球,球的外壳用皮革或橡胶制成,内装球胆,表面为珍珠(白)色。重量300~325克。

(2)拍

球拍为蛤蚌壳形状,用木板和硬塑料制成。球拍长35厘米,厚度为0.5~0.6厘米。球拍柄为圆形,长15厘米,直径为3~4厘米。正规比赛用拍是用具有韧性的树脂材料制成的。

(3)抄网

抄网为圆形,用木头和硬塑料制成。网圈用圆形金属条制成,兜口内宽25厘米。抄网兜用细绳或尼龙绳织成,网深30厘米,网眼为3~3.5厘米见方,网兜颜色为深色。网柄呈圆形,长15厘米,直径为3~4厘米。

六、木板鞋

(一)木板鞋

木板鞋运动是我国壮族人民在长期社会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体育项目。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木板鞋运动在壮族人民凝聚民族精神、文化传承、健身娱乐中发挥了作用。木板鞋作为一项体育项目还比较“年轻”,它从壮族民间走向现代社会也不过30年,然而,木板鞋运动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不仅进入了部分地区的学校教育体系和我国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而且还成为某些地区民俗节日活动中的项目,为我国的经济、文化建设做出了贡献。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木板鞋游戏的发祥地,在木板鞋运动传播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木板鞋是壮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相传源于明代。明代嘉靖年间,倭寇频频侵扰我国沿海地区,大肆进行烧杀掠夺,沿海民众苦不堪言,明统治者曾多次派兵抗倭,但收效甚微。后来,瓦氏夫人受命率兵进驻东南沿海地区抗击倭寇。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在军队的训练中,瓦氏夫人令多名士兵一组,穿上同一副木板鞋齐步走、跑练习,士兵练习时,必须保持步调统一,团结一心,默契配合。长此以往,士兵们操练时步伐整齐、步调一致,大大提高了协同一致的作战能力,士兵的身体素质也大大提高,斗志高涨,所向披靡,挫败了倭寇的侵扰,保护了沿海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为壮乡人民立了大功。后来,广西南丹县那地州壮族人民为了纪念瓦氏夫人,就模仿了瓦氏夫人训练士兵的方法,开展了木板鞋竞技的娱乐活动,特别是喜庆节日和秋后欢庆时,壮乡人民穿上木板鞋,踏着欢快的节拍,欢庆丰收和节日,相沿成俗,流传至今。

(二)木板鞋的基本技术

1.板鞋竞速基本踏板技术

板鞋竞速要求队员之间上板鞋后具有良好的相互配合的意识。以三人板鞋为例,我们将运动员分为1、2、3号,1号位指站在板鞋上排头的运动员,2号位指站在板鞋上1号位运动员后面的运动员,3号位指站在板鞋上2号位运动员后面的运动员。运动时,要求2号位队员双手扶1号位队员的腰两侧,3号位队员双手扶2号位队员的腰两侧(或两肩)。上板后,队员两眼注视前方,双腿稍微弯曲,板鞋后跟稍抬起,抬腿左右交替迈步,保持身体平衡,步伐整齐,完成走、跑等动作。行进间跑时,1号位队员上体前倾,以肩为轴,前后摆臂,带动后面的队员向前跑(走)。

2.板鞋竞速基本技术

板鞋竞速的内容有短距离跑、中长距离跑及接力跑等,各种跑在技术上都包括起跑和加速跑、途中跑、终点冲刺跑三个组成部分。

(1)起跑和加速跑

起跑和加速跑,主要是指三人同踏一副“木板鞋”,使身体迅速摆脱静止状态,尽快地提高速度并顺利过渡到途中跑的过程。起跑包括“各就位”“预备”和鸣枪起跑几个组成部分,加速跑一般在起跑后10~20m。

①起跑

a.运动员上道。听到“运动员上道”的口令后,运动员站立在两板鞋中间,两眼平视,先上右脚,后上左脚,将脚套上板后,双手扶在前面同伴的腰或肩上准备踏步,一人或一齐喊口令“一、二、一”或“左、右、左”原地踏步,声音押韵,步调一致,走到起跑线后,做几次深呼吸,然后集中注意力等待“各就位”口令。

b.“各就位”。听到“各就位”的口令后,运动员穿好板鞋,两脚平行站立,1号位处于自然摆臂状态,2号位、3号位扶前面同伴腰两侧,头正对前方,肩部适当放松,上体保持自然直立,不宜过于挺直,重心稍前移,眼平视前下方,集中注意力听“预备”口令。

c.“预备”。听到“预备”口令后,板鞋上的三名运动员随即稍屈膝弯至135°左右,脚跟稍离板,以脚前掌有力地撑板。同时,身体向前倾,踏在板鞋前的腿稍微用力,微收腹含胸,形成一个类似弹簧被压紧的状态,便于做有力的蹬地动作。眼看前下方约2m处,注意力高度集中,听“跑”的枪声或口令。

d.鸣枪(跑)。听到枪声或“跑”的口令后,板鞋稍微抬起,两眼注视前方,重心稍向前倾,膝关节保持一定的弯曲状态,便于做起跑后蹬动作,紧接着,有力腿(以左腿为例)积极下压,用力蹬地,右脚迅速蹬地向前迈出第一步,前后摆臂幅度不超过身体正中线。肘关节角度约为90°,加大动作幅度。不要起伏太大,保持平衡和步幅,接着腿迈出第二步。

②加速跑

起跑后的加速跑技术特点是,身体前倾较大,后蹬角度较小,迈步幅度由小到大,频率逐渐加快。快步跑时,髋部放松,腰部保持自然直立,大腿提膝用力前摆,身体积极向前,脚尽量朝前伸,落地时小腿积极前摆,脚不要外翻或后翻,让冲击力迅速分散到全脚掌,避免跟腱因受力过大而损伤。同时要注意小腿肌肉和跟腱在着地时的缓冲,否则膝关节和踝关节容易损伤。

(2)途中跑

板鞋竞速途中跑,主要是直道跑和弯道跑技术,是进一步发挥加速跑,并保持最快速度跑向终点。

①直道跑

途中跑时,三人步调一致,以强有力的动作送髋、提膝和伸踝关节,1号位带动2、3号位两腿和两臂用力地前后摆动,2、3号位积极加强踏板后蹬效果,躯干保持稍前倾,两臂攀扶配合下肢节奏向前。途中跑的速度决定于步频与步幅,只有相互协调配合,动作协调一致,才能发挥高步频并获得最大步幅。

②弯道跑

以200米混合接力项目为主,三人要保持身体重心,左转弯时的倾斜度应控制好,身体向内倾斜,右臂向外摆动且稍大幅度,右脚前抬稍弯起,脚掌扣紧板鞋,左脚用力,转过弯后整个身体逐渐过渡到正常姿势,快速往前跑。

③板鞋竞速接力跑

当第一组三人板鞋踏入接力区后,即可适当减速出板或脱板,然后迅速将三人板鞋交给下一组队员,下一组接力队员接到三人板鞋后,必须在接力区内踏上三人板鞋,并以起跑和加速跑的技术向前跑进。不同的是这时的起跑没有口令,各自根据自己组合的情况迅速完成。在接力区内完成交接用时越少越好,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加强练习,增强彼此间的默契。

为了发挥全队每个队员的特长,应根据队员的实力和对方运动员的情况安排接力顺序。有时把素质好、实力最强的队员放在第一组,从一开始就超过对方,在心理上形成优势。三人板鞋竞速接力跑是一项竞争激烈的比赛项目,比赛能否获胜,不仅取决于板组与板组接力队员的速度,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相互掌握接力时机。三人板鞋竞速接力跑,能提高运动速度和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按照2006年全国《板鞋竞速竞赛规则》,采用在规定的10m接力区内完成接力方法。

(3)终点冲刺跑

接近终点时,目视前方,上体要稍前倾,两小腿积极前摆,第一板的队员摆动两臂,带动后面两板的队员快速往前跑。带动两腿加大幅度,快速向前摆动,冲过终点线。

终点冲刺跑,主要是队员以顽强的毅力,使用全身力量,以最快的速度冲向终点。

(三)场地、器材

1.场地

比赛场地在标准的田径场上进行:场地线宽均为5厘米,跑道分道宽2.44~2.50厘米。可根据比赛的需要和场地状况设置跑道的多少。

2.器材

比赛板鞋由长100厘米、宽9厘米、厚3厘米的木料制成。每只板鞋配有三块宽度为5厘米的护足面皮,分别固定在板鞋规定的距离上,护皮以套紧脚面为宜。第一块护皮前沿距板鞋前端7厘米,第二块护皮在第一块护皮与第三块护皮的中间,第三块护皮后沿距板鞋末端15厘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