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广西南宁缸瓦窑村

广西南宁缸瓦窑村

时间:2022-0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而后形成包括制陶器、烧龙窑、祭窑神、舞“香火龙”等独有的特色民俗文化。香火龙舞2007年10月被公布为南宁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5月被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3)保护措施缸瓦窑村在村俗文化的保护措施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依托非遗资源优势,建设特色城镇。
广西南宁缸瓦窑村_村俗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

1)概况

缸瓦窑村[67],是一个曾经以制作缸瓦为营生并鼎盛一时的村庄,位于南宁市良庆区良庆街西北面,近邻五象大道,距市中心12km。原占地面积584000m2,现人口1200人。约在清朝后期,有制陶艺人在此建窑居住从事陶艺制作(图4-43)。上世纪70年代以前,这里生产缸、罐、煲、碗等180多种陶制产品,远销广东、香港、澳门等地。在缸瓦烧制的鼎盛时期,全村有大小20几条窑,每年出缸瓦数百窑,慢慢变迁为今天的缸瓦窑村。

2)保护内容

村中特色文化资源底蕴深厚,最主要就是村俗文化——香火龙民俗文化(图4-44)等。香火龙民俗文化伴随缸瓦窑村缸瓦烧制的鼎盛而兴起,发源于广东佛山市的制陶古镇石湾镇,由清代传入缸瓦窑村,流传至今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原为“火龙窑”点火前奏的庆典。而后形成包括制陶器、烧龙窑、祭窑神、舞“香火龙”等独有的特色民俗文化。香火龙舞2007年10月被公布为南宁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5月被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3)保护措施

缸瓦窑村在村俗文化的保护措施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依托非遗资源优势,建设特色城镇。发掘原有的地方资源,结合地方地理环境、历史沿革、民俗节庆、民俗文物、名胜古迹休闲景点,运用创新的思维建设特色城镇。利用现有的窑址、庭院,经过修复、完善后形成了富有创意的民俗文化村;通过传统窑洞、传统建筑等景观协调组合,营造出了具有传统风格的居住形式。吸引国内外艺术家到此进行艺术创作、交流等,形成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广西当代艺术家群落的文化品牌,甚至建设中国—东盟瓦窑(南宁)国际艺术城、建立瓦窑影视拍摄基地等。最终建成既接续传统文脉又富有时代风貌的现代化新城镇,提升城镇文化品位。②营造文化社区,重建非遗文化空间。在保证居民日常生活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村落非遗资源,保留每一个景观地自己的“场所精神”。团结各方力量调动居民的积极性,营造社区共同的文化氛围,发展社区独特产品产业,结合当地发展的诉求,以整个村落作为民俗文化空间。

4)合理利用

利用非遗发展文化产业,推进就地城镇化。文化产业化是对文化的一种再认识、再研究、再开发、再利用、再创新的重生过程。建立陶制品展示交易中心,从事城镇文化产权流通、文化艺术品等文化交易活动,成为文化消费和文化产品加工基地;同时还可配合地方行销的策略,活化村落经济的繁荣。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注意维持村落的生态环境和人文传统,以避免传统城镇化、工业化带来的环境破坏等问题。实现村民社会地位和职业的转换,即由村民转换为文化产业从业者、民俗文化工作者、民俗表演者、民俗旅游接待户,实现村民就地城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