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恩施州侗族】

【恩施州侗族】

时间:2022-06-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_中国西部开发信息百科·湖北恩施卷据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州侗族人口6.74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1.8%。主要分布在宣恩、恩施两县(市)的三个侗族乡,在咸丰、利川等地有少量分布。侗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有南北两种方言。鼓楼是侗族人民集合议事和娱乐场所,一般修建于风雨桥两端桥墩上、村寨中、小城镇的街头巷尾,以及宗祠内。

【恩施州侗族】

据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州侗族人口6.74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1.8%。主要分布在宣恩、恩施两县(市)的三个侗族乡,在咸丰、利川等地有少量分布。多系清康熙至咸丰年间自湘、黔、桂侗族聚居区迁徙而来。其中来自湖南的侗族原来居住在芷江、新晃、会同、靖州、黔阳、麻阳;来自贵州的侗族原来居住在玉屏、天柱、镇远、德江、万山、铜仁;来自广西的侗族原来居住在三江、龙胜等地。侗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有南北两种方言。部分侗族在迁鄂之初还能使用本民族语言,以沅州腔(侗语北部方言)为主,现已基本消失,转而通用汉语。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字。侗族男子头上缠青丝帕或青布帕子,左上额扎活套头,双帕头朝下;上装为矮领大襟便衣,从领口到周身皆有花边,均绣有白色、青色栏杆。下装为大腰大脚裤,一般只齐膝盖以下的肚腿。妇女上装为矮领大袖便衣,衣边绣有二道花边,胸前系有花围腰,上绣多种花卉、鸟兽。下装为短而大的便裤,裤脚绣有二至三道栏杆。侗族人住房多为木质结构的吊脚楼,形式上一般保持二重檐,其正屋中间为堂屋,堂中设有神龛,两旁厢房为卧室及火铺。侗族人节日较多,但多与其他民族相同,惟重年、三月三和祭祖节较有特色。侗族每年要过两次年,谓之“重年”,其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祖籍贵州、广西的侗族在除夕的大清早于门外匆匆吃就口饭,表示过了年,到了除夕,全家再吃一次合米饭,是为团年;另一种是祖籍湖南的侗族于除夕日早晨吃青菜稀饭,不忘祖宗苦难,下午办丰盛宴席再吃团年饭。三月三赛歌节,又叫玩山节,一般在农历三月三日举行,是青年男女结伴赛歌、观歌,寻觅情侣的民间节日。传说农历二月初二和十月初二分别是飞山公杨再思的生辰和忌日,侗族人民在这两天,无论男女老少,皆沐浴盛装,携香纸、鞭炮、供物到飞山庙向飞山公烧香许愿。侗族的宗教信仰以信奉飞山公为主,其形式有还霄愿和烛愿两种。侗族传统舞蹈有草把龙、狮子灯、地花灯、干龙船等。戏曲主要有傩戏、木偶戏、满堂音、莲香等。工艺五彩缤纷,包括建筑、雕刻、染织、编织等,其中建筑工艺体现了侗族人民的聪颖和智慧,以风雨桥和鼓楼为代表。风雨桥,因其能遮风蔽雨而得名,又名凉亭桥。建国前,宣恩有风雨桥62座,现尚存16座。风雨桥为木石结构,以大木横架于河溪之上,桥上建亭阁,其长短以其宽窄而定。桥上有两排木凳座位,可供行人休息、避雨、乘凉。鼓楼是侗族人民集合议事和娱乐场所,一般修建于风雨桥两端桥墩上、村寨中、小城镇的街头巷尾,以及宗祠内。宣恩狮子关、上洞坪等处曾修建过鼓楼。侗族口头文学丰富多彩,尤以歌谣为盛,许多故事和传说都以歌的形式表达。侗族文人文学造诣较高,成就较丰者有清咸丰年间的郡贡生姚复旦、邑贡生张光岳、谢金诏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