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智能家居控制类企业生存现状

智能家居控制类企业生存现状

时间:2022-09-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智能是手段,家居是环境,最终是要提升、改善人的生活品质,这才是唯一。在互联网、IT、家电企业大肆进军智能家居的形势下,终端客户的教育成本大幅降低,高端用户的市场需求凸显,区域客户销售也从原来的“推动”转成“拉推”两端。一些国内智能家居企业方向性迷失。殊不知,仅仅将产品融合的互联网功能还远远不够,且拥有“智能”功能的家居设备价格成倍翻涨,无疑打消了消费者对智能家居行业的热情。

在“互联网+”的大潮之下,物联网、智能家居行业成了许多人眼中的“下一个风口”。依托物联网、云计算的技术东风,国内智能家居行业发展较快,要说现在的智能家居功能比以前确实强大了不少,但智能家居生产企业都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即在大打智能牌的时候,会突出产品的功能特性,却忽视了操作的便捷性,会注重添加许多华而不实的功能。不论我们的产品或者概念多么超前,或者描绘得多么完美,事实上,当用户的使用体验,或者说生活硬件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此时产品的定位就已经产生了错位,成为不是真正为了解决用户最终需求而生的产品。大量的创业者、传统企业、互联网+企业涌入探索。智能家居正如一个新的围城,在围城外的人看着似乎很火都想往里涌入;而在围城内的人似乎很纠结,因为市场并未能得到预期的支撑。表面的繁荣与用户实际需求脱节,导致圈内热乎、圈外冷漠的局面。

什么是智能化的本质?智能是手段,家居是环境,最终是要提升、改善人的生活品质,这才是唯一。但今天的智能界,无论是家电、电气控制、安防还是热火的单品,大家似乎总是着眼于产品的功能,而习惯从个人的角度来诠释这种功能带来的生活改变。沉寂了很多年的智能圈,太渴求获得成功。风向是平台,我们就构建平台;风向是轻智能,我们就上马单品;宣传需要“众筹理念”,我们再次跟上。风到底向哪个方向吹?我们都希望成为那只在风口上的猪。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前赴后继的智能硬件产品仍然处在“热在媒体,冷在终端”的现象。其实,是太多的产品没有找到用户的“痛点”。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是连接,人与人的连接,物联网需要物与物的连接,但其实最终“物”只是载体,我们所需的只是通过智能化的各种产品、各项功能来实现人与人的连接,只有这样“大数据、云计算”才能真正服务于人类,推动社会的进步。

可是当前我们太多的智能厂家,在设计产品的时候习惯从工程师角度出发,老板则喜欢把自己作为用户来研究,以个人的喜好来取舍产品功能。这种“一厢情愿”的结果必然是“无人问津”。

电工电气、可视对讲、背景音乐、电动窗帘、智能灯控等为代表的早期市场设备商主体,也开始以自身的改变来拥抱新的商业机会

雄厚的移动互联基础,加上便携的智能单品,的确能带来生活品质的提升。但整个行业的推进,完整生态圈的建立不是仅仅靠一家企业就可以做到的。因为家居环境中包含的产品类别太多,随着智能设备之间数据的互联互通,智能家居越来越不依赖于单一入口,可以想象以后会有更多的智能设备实现数据共享,也会有更多的设备开发API给其他厂商,从数据融合到技术整合,直至实际意义上的互联互通,最终的结果必然是智能家居的去中心化。这里既需要智能单品的普及推广,更需要传统控制厂家的技术革新,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成百上千的智能家居系统工程师去设计、安装、服务。

在互联网、IT、家电企业大肆进军智能家居的形势下,终端客户的教育成本大幅降低,高端用户的市场需求凸显,区域客户销售也从原来的“推动”转成“拉推”两端。但稳定产品和可复制方案的缺失仍是当下最集中、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厂商与经销商的差异化定位不明显,让一些资金实力一般、集成能力缺失的厂家举步维艰。这点表现比较明显的是在影音定制安装行业。因为国内的很多影音的“厂家”其实是总代理的角色,在早先“产品缺失”的时代,他们可以通过把握核心产品,快速拓展渠道,但随着定制安装的概念逐步深入人心,客户对上游的要求就不仅仅是产品销售了,更多的是上游是否能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配置和解决方案。一些资金实力不错的区域集成商,甚至都在寻求角色的调整。

一些国内智能家居企业方向性迷失。在看到“轻智能”得到投资圈的追捧后,一些传统智能家居企业赶紧调整产品种类,推出类似Wi-Fi插座、多功能控制盒、路由器等产品,大肆发展电商平台。而对于之前辛苦建立的渠道市场缺乏关注,使得大批通过国内产品培养的经销商转做更小众,价格高昂的国外智能产品。在智能硬件厂商完成和传统企业的联接,以及云平台的布局之后,传统智能家居企业一方面不能找到定位核心点,一方面又流失了具备后续潜力的渠道市场的话,那基本上是给自己做了个“死局”。

这两年更加热闹的集成市场中,区域集成商在渐渐抛弃“大集成”的概念,转向“贴近用户需求,重视用户感受,追求用户口碑”。通俗来说就是,我们在找到意向客户后,不再像以前“堆砌”太多的智能产品给用户,而是从用户实际出发,需要安防的做好安防配置,需要灯控的保持控制稳定。这种转变的原因也很简单:避免太多的售后服务,集中优势做好最擅长的一部分。经销商变得理性、务实,这是行业发展的基础,而这种“优势集中”的思想也与厂家近年来的产品思路不谋而合。

渠道经销商从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准备向二三级市场下沉,延伸覆盖。围绕装饰装修市场与建材业界的伙伴展开充分异业合作,锁定中高端市场中用户智能影音需求;面对充满诱惑力的房地产规模化配套应用,提炼方案调整策略,期待新的突破。

不得不说,当前有太多太多的智能家居产品都没有目标客户,仅仅是将日常大家常用的设备智能化,希望通过全新的面目来应对消费者的需求。殊不知,仅仅将产品融合的互联网功能还远远不够,且拥有“智能”功能的家居设备价格成倍翻涨,无疑打消了消费者对智能家居行业的热情。部分从事智能家居行业的商家,并没有以用户的需求为出发点,而是以自己的想法为需求导向,工程师的思维显然与用户的实际需求难以对接。用户在选购智能家居产品时是不明确的,不知道自己遇到的问题有没有产品可以解决,只能是在了解完产品的需求后,看是否满足自己的要求,这大大增加了消费者选购的难度。

经过几年来的市场沉淀,我们看到一些可以单体应用的产品开始脱颖而出。电动窗帘、背景音乐、智能锁,甚至于进口中控产品的第三方配套模块和诸如通电玻璃、室内高尔夫等等并非智能系统本身的应用似乎在智能家居圈找到了自身的销路。围绕B端市场业务,发挥各自定点生产(OEM)制造、提供解决方案、模块供应等各方面之长。我们看到产业链上很多企业互为合作伙伴,第三方厂商面向集成商搞零售,面向厂商搞批发,似乎也可谓尝到了跟随市场成长的甜头。然而,集成应用空间毕竟有限,近两年来的家庭背景音乐市场经历了前两年的快速发展后,大多进入了发展平台期,往行业外延伸成为很多厂商寻求突破的方向。在整体集成市场无法迅速做大做强的情况下,其他行业遇到类似瓶颈,也可能只是时间的问题。

面对碎片化的C端市场,在使完了设计师、装修公司、弱电公司、开发商、运营商几个大招之后,真正能够支撑集成业务立足点更多的还是集中于设计师层面。面对有限的销量,早期纵横于市场的国内外品牌纷纷收紧战线和调整战略,甚至面对有兴趣合作的渠道商家,也早早对销量下了不乐观的预判。然而,C端市场并没有因为他们的离去而沉寂,反而在智能硬件创业与招商加盟热的影响下,显得前所未有的热闹。面对智能家居的投资热,谨慎选择之余,我们也看到这股热浪也在不经意间影响到了终端消费者对于智能家居的初体验。不管是DIY能手的身边出现了价位亲民、功能强大的硬件单品,还是准备装修的消费者被销售人员说服,装上智能锁和背景音乐。我们看到更多在终端耳熟能详的品牌一个接一个高举智能家居的大旗,强势地推出智能家居产品为智能家居市场带来了新的变化。传统集成渠道中,积累了丰富用户体验的集成商也开始尝试走从边缘产品向核心系统的产品之路,实现心中难以割舍的“厂家梦”。具有生产制造能力的厂商也发现可以将这一厚重优势转化为助力行业发展的“智”造力量。除此之外,云平台服务商、软件定制服务商的陆续出现也使得产业链层次日趋丰满。

智能家居O2O即把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和“服务后”业务,还有生产加工等环节,用智能家居上的互联网工具打通,让客户和潜在客户通过线上线下的任何方式,都能满足自己的需求。O2O突破了传统的管理与服务半径,让商家和用户都体会到了便利,仅仅几年的时间,O2O外卖已经改变了餐饮格局,智能家居硬件落户互联后,尤其是整合了入口流量的产品会承载更多服务,很多经营模式就是O2O,即利用线下场景做营销。如使用智能家居硬件叫出租车、语音买菜买衣服、点外卖、语音支付、医疗预定、物业建议、物流查询、叫电梯、停车取车的模式。智能家居用户的所有的满足都会来自线上与线下的充分链接。

互联网企业在O2O的服务层面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目前各领域的O2O都存在烧钱的现象,其根本原因是没有想好运营模式,在“廉价经济”向“品质经济”过渡的过程中,没有将内功修炼好。如Uber在中国烧钱最终被滴滴收购,亚马逊2000万美元投资的“美味七七”生鲜O2O倒闭,饿了么外卖O2O优惠今年优惠力度大幅缩减,等等。因为互联网平台上商品雷同、营销方式雷同、会员和客群也都雷同,所以抢占市场基本就是靠价格战,用户自然而然养成了“只买促销,不买商品”的习惯,智能家居硬件入口将是未来O2O企业必须争夺的高地,手机流量在逐渐被智能家居流量入口转化的同时,将会有大量的O2O企业转战智能家居流量市场,这将促进智能家居对接的服务落地,也会促进智能家居设备的使用附加值。在转战市场的同时,O2O企业会将自己的产品、运营和品牌的内功做到极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