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师之本在于爱

师之本在于爱

时间:2022-09-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郭晓奎,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精品课程“医学微生物学”负责人。他,就是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市教学名师和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的郭晓奎老师,一位有着坚定信念的学者,一名深爱教学的高校教师。作为教师,郭晓奎常常也感到很辛苦,因为教师这个头衔的确是责任深重。当他成为2009级预防班导师时,一切

个人简介

郭晓奎,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精品课程“医学微生物学”负责人。曾获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市高校名师和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等称号,先后获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奖、教育部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教育部霍英东基金会“青年教师奖”以及省市级2项教学成果奖和7项科技成果奖。兼任上海市微生物学会医学微生物学专委会主任委员、食品微生物学专委会(筹)主任委员;上海市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主任委员和上海市食品学会乳酸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

工作信条

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我愿意坚守在医学教育园地,全心耕耘,不遗余力。

他,长期坚守在教学第一线,每年授课时数200学时以上,是教授中最多者之一;他,科研思维活跃,勤奋而踏实,带领团队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他,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身材魁梧,声音洪亮,待人真诚,偶尔还会露出一丝腼腆。他,就是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市教学名师和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的郭晓奎老师,一位有着坚定信念的学者,一名深爱教学的高校教师。2010年10月,他又多了一重身份,就是我们班的班导师。

在2011年结核知识竞赛的班导师活动尾声时,郭晓奎老师总结道:“我们从医者不能满足于已有的知识体系,一定要怀抱终身学习的理念。一方面要时时更新专业知识,拓宽知识面;另一方面要不断钻研,有所创新,走在本学科本专业的前沿,成为创新知识和启迪智慧的引路人。”

一个优秀的大学教师,必须是一个科学家,但科学家却并不意味着他就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因此,郭晓奎老师经常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多读些书充实自己,给学生上课时能让课堂气氛更加轻松活跃,寓教于乐。同为科研工作者,他对那些诺贝尔获奖者的故事也很感兴趣。从他们的成功中,他能借鉴些经验,并与学生们一起交流分享。2010年,在第一次班导师见面会上时,他就曾引用诺奖获得者马歇尔给中国青年学生的一句话作为标题,即:“思考大问题,从细微处着手。”这也是他对我们班同学打好扎实基础,逐步开发自身潜能的希望。

科学研究虽枯燥艰苦,但时间久了,却也能悟出些人生哲理来。显微镜下的世界虽小,却精致而复杂,要想弄清其中道理,势必要花些心思,这与做人的道理也是一样的。从生物界的此消彼长、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关系,也可以引出教书为人的处事原则。

作为教师,郭晓奎常常也感到很辛苦,因为教师这个头衔的确是责任深重。如果不用心做一些事情,就会感到有愧于信任他的学生们。在他看来,要创造条件,让一部分50岁左右并且学术造诣较深的教师建设好一门课程,而不仅仅是上几节课。围绕这门课程,做好包括教材在内的教学资源建设,针对不同学制、年级或特点的学生尝试用多种教学方法,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教学是无止境的,一个研究课题可以告一段落,但作为一名教师,却永远不能停下脚步。“我一直在寻找自己的不足之处,希望能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在他眼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有一份契约关系,一旦签下那份聘书,就有责任将承诺的事情做到最好。

带着博士生导师、班导师这些名头,他与学生们相处的时间较多。他认为,责任心和专心是教师不可或缺的品格。教师应在熟悉了不同学生的特征和兴趣所在后再决定教学和相处的方式。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神圣使命。对于大学生来说,其正处于品德、人格、志趣等定型之际,高校教师的能力和品行不仅关系到一名学生成才与否,更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和国家的兴衰。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会时刻激励教师不断勤奋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修炼自身的德行,不负学生、家庭和社会的期望。

面对当前国情,坚守教师职业是需要执着与韧性的。教师自身需要具备排除诱惑和干扰,使自己专注于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定力。毕竟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有所失才能有所得。你的所得也许在别人看来不屑一顾,然而对一名真正的教师而言,学生这一片翠绿而充满生机的树林就能让他感受到生命的快乐与幸福。

苏联教育家别林斯基说:“爱应该是教育的工具。”热爱学生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是促进学生进步的力量。高尚纯洁的爱是沟通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条通道,是用以点燃照亮学生心灵的火焰。当学生意识到教师是真心地爱护他时,教师的引导和批评才是有效的。即使有时教师情绪失控对学生有稍过火的处罚,也能得到学生的谅解。师生感情好,老师表扬,学生认为是鼓励;老师批评,学生认为是爱护;表扬和批评在融洽的师生之情中成为学生进步的动力。如果师生关系紧张,老师表扬,学生认为是哄人;老师批评,学生认为是整人;表扬和批评成了教育学生的障碍。可见,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也就不可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的爱还是保证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条件。有事例表明,一个学生要是长期得不到师爱,得不到教师的关怀和注意,其个性会受到压抑,心理会不健康。所以,只有爱学生的教师才可能教育好学生,否则,教育中的一切技巧和方法都将变得苍白无力。

郭晓奎老师年轻时并没有想过做教师,是阴差阳错走入了教师这一行。然而,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他渐渐热爱起教师这份职业。因为热爱,坚守在教学岗位上不觉已近25年了。在他并不十分宽敞的办公室里,经常能够看到本科生、八年制学生和研究生的身影,有向他请教专业问题和研究课题的,有跟他探讨人生理想和职业规划的,还有一些是向他倾诉困惑和寻求帮助的。对于这样的学生访客,郭晓奎再忙,都乐意抽出时间陪他们谈心聊天。他常说,做一名教师首先要有责任,要爱学生。大学学生正处于品德、人格、志趣等定型之际,而一名好老师能够陪伴他们、影响他们顺利走过人生这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

(石大可)

学生感言

从百度上轻易地就可以找到您的名字,当听说您将会是我们的班导师,我们的心情是多么地激动!还记得上次您把我们大家召集起来,谈天说地,不知不觉到了中午,还请我们吃饭;还记得有次班导师活动您因为要开会没办法赶过来,事后您还特别发了短信关心活动办得怎样。您也会提供给我们一些书籍,为我们解答关于科研方面的疑问。此时此刻,我们想对您说,谢谢您,郭老师!

——黄珍茹

郭晓奎,这本是《病原生物学》上一位编者的名字,是一串头衔、职务、奖项的归属者,是令人赞叹和高山仰止的一个背影。当他成为2009级预防班导师时,一切模糊的、遥远的片段全都极速汇聚,成为了眼前真真实实的一个他。和学生交流时亲切健谈,关心同学的学业和生活,推荐各类对我们有益的期刊学术杂志,解答问题时认真详细,毫无保留地讲授知识。郭晓奎老师对学术态度严谨,对学生悉心培养,这些都为我们树立了良好榜样,使我们获得极大的鼓舞,非常庆幸能有这样一位班导师,在学术之路上引领我们坚定地走下去。

——蒋倩倩

郭老师总会想到各种各样的活动,寓教于乐。组织我们进行结核病知识竞赛,与我们一起参观“养乐多”工厂等,在轻松欢快的氛围里拓宽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学会走出学校,走向社会。

——龚睿婕

这两年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有郭老师的陪伴,让我们在课业之余能够对专业知识有所拓展,对人生有所启发,对社会更多认识,对工作更多憧憬。郭老师对科学的严谨态度和对同学的和蔼可亲都将永远让我牢记,我也会抱着一份感恩的心在医学道路上努力勤恳地走下去。

——沙天宇

郭老师在科研和学习方面给了我们机会和启迪。正如当初他所说的那样,今日我们所崇拜的学术“大亨”也是从我们这样幼稚、无知的年少轻狂一步步,凭借着梦想的执着、点点滴滴的努力成长过来的。不管今日我们是优秀或是平凡,时间和努力会让我们很不一样。郭老师是我们的学习导师,更是梦想的导师。

——庄雪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