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海运贸易整体发展趋势

海运贸易整体发展趋势

时间:2022-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到2012年,集装箱货物海运贸易额已占全球海洋运输贸易额的55%左右,这反映出集装箱货物商品具有较高的商品价值。印度洋海洋运输量的增长几乎完全归因于石油运输。此外,通航能力问题也会引起全球海上贸易流量的变化。例如,巴拿马运河的通航能力限制问题和沿美国西海岸港口的拥堵问题,均使苏伊士运河成为从亚洲到美国东海岸和墨西哥湾沿岸海洋运输的较佳选择。

伴随着世界经济和全球商品贸易的发展,国际海运货运量持续增长(图3-1)。海洋运输和港口作为国际贸易运输的主要渠道,从1955年海洋运输装载货物约800万t开始,海洋运输总量经过了较快的发展过程,自1980年以来,国际海运货运量年均增长2.91%,2012年全球海运贸易总量达到创纪录的92.97亿t。

其中石油与天然气年均增长1.52%,达到30.33亿t;五大干散货年均增长4.58%,达到25.47亿t;其他干散货增长2.15%,达到22.19亿t。集装箱运量增长更是强劲,年均增长8.76%,截至2012年底已达到14.98亿t(图3-2)。可见,石油贸易占2012年全球海运总贸易量的比例一直保持在1/3左右;而干散货(包括大宗干散货和杂货、集装箱贸易与普通货物)占其余2/3的市场份额,其中干散货与大宗散货占41.6%,集装箱贸易占23.3%,件杂货占20.8%,其余的14.3%是其他普通货物等干散货[1]

图3-1 1975—2012年世界主要经贸指标变化趋势(UNCTAD,2012)(1990=100)

数据来源: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秘书处,OECD主要经济指标,2012年5月;《2012年贸易与发展报告》,UNCTAD;Review of Maritime Transport,UNCTAD;世界贸易组织(WTO)。

然而,海洋运输容易受到经济波动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货物出口额出现较大的波动,这与经济衰退密切相关,主要是受第一次和第二次石油危机(1973年和1979年)的影响。最近,集装箱海上运输的发展和迅速扩散是与贸易附加值商品的增加分不开的,全球每产生1000美元的货物出口贸易额,相应就有1t的货物要通过海洋运输来完成。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海上贸易的数量与价值开始出现分化,这主要是受到亚太地区制造商品日益复杂,不断上涨的能源(石油)价格以及因零件多次交易所出现的生产碎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全球商品出口额和海运贸易量之间的比例一直是保持不变的,直到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出现这种状况才有所改变。第一次与第二次石油危机对全球商品出口额和海运贸易量之间的比例影响显著,这意味着更高的油价直接影响到全球商品出口额。然后,稳定增长的全球商品出口额和海运贸易量之间的比例主要是由于高附加值商品的集装箱贸易的增长,特别是在21世纪初高附加值商品的集装箱贸易的增长。到2012年,集装箱货物海运贸易额已占全球海洋运输贸易额的55%左右,这反映出集装箱货物商品具有较高的商品价值。虽然2008—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全球贸易经历了从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的最大衰退,但随后全球贸易和海洋运输又开始复苏。

图3-2 1980—2012年分货物类型国际海洋运输(UNCTAD,2012)

注:在不超过轮船所设计的载重限制的情况下,一艘空的轮船所装的货物通常以载重吨计算,而载重限制往往是由最大的吃水量来确定,即载重线。

随着发展中国家占世界GDP和商品贸易的比重越来越大,其对世界海运贸易的贡献也得到了提高。2011年,世界海运贸易量装载(出口)的60%与卸载(进口)的57%来源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目前是全球进口与出口的主要参与者,早期发展中国家主要是大宗商品(大批量的原材料和资源)的装载(出口)区,但是现在这种贸易发展模式已经有了显著的改变(图3-3)。目前,大型发展中经济体对以原材料为主的干散货进口有着持续的强烈需求,特别是中国和印度一直有着强劲的进口需求,2012年中国铁矿石进口更是占据了全球铁矿石贸易总量的2/3。发达国家的卸载(进口)比重大于装载(出口)比重,其卸载(进口)比重与装载(出口)比重分别占世界的41%和34%。转型经济体占世界海运装载(出口)和卸载(进口)的比重分别为6.2%和2%。在空间分布上,亚洲一直保持领先位置,继续推动着世界海运贸易的发展,2011年其装载(出口)与卸载(进口)货物分别占世界海运贸易的39%和56%(图3-4)。

欧洲和北美(通过大西洋)的海运量占全球海运总量的份额已呈现出相对下降的趋势。一方面,亚洲海运贸易强劲增长;另一方面,经济一体化区域(例如欧盟)通过陆路运输增加了大陆内部的交流,对海洋运输的需求增长有所减弱。亚太国家与地区在全球海运中的相对份额有所增加,日本、韩国以及台湾地区的工业活动迫切需要增加石油进口数量(从中东和东南亚)、铁矿石(从澳大利亚)和煤炭(从加拿大和美国)进口数量。此外,中国和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工业生产增长使其对海上运输的依赖逐步增加。印度洋海洋运输量的增长几乎完全归因于石油运输。考虑到已知的全球石油储量的65%是在中东,印度洋将继续保持其在全球海洋运输中的重要地位。此外,通航能力问题也会引起全球海上贸易流量的变化。例如,巴拿马运河的通航能力限制问题和沿美国西海岸港口的拥堵问题,均使苏伊士运河成为从亚洲到美国东海岸和墨西哥湾沿岸海洋运输的较佳选择。从2005年起,从亚洲到美国东海岸和墨西哥湾沿岸贸易的22%是通过苏伊士运河完成的。

图3-3 1970—2011年发展中经济体装卸载总量占世界海运贸易的比重(UNCTAD,2012)

图3-4 2011年各大洲装卸载总量占世界海运贸易的比重(UNCTAD,20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