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维也纳体系

维也纳体系

时间:2022-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开始到1914年一战爆发前,欧洲的国际格局被称为维也纳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是以和平和外交手段来结束战争,而维也纳体系则更为关注外交和国际会议,倡议以国际会议而非战争来解决各国的争端和矛盾。从维也纳会议开始的19世纪成为外交史上的黄金时代,因为维系体系的稳定需要国际会议,而外交家恰恰是国际会议的主角。这种行为将全球纳入了以欧洲为主导的国际体系,全球殖民体系的出现意味着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维也纳体系

1789年,在美国独立战争的鼓舞和国内危机的刺激下,法国大革命爆发。随后的拿破仑战争打破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所建立的欧洲多极格局。在英国的组织和主导下,主要由奥地利、普鲁士和沙俄联合而成的反法同盟经过10多年的血战,终于击溃了拿破仑帝国。为了重建欧洲均势,避免欧洲大陆上再次出现一个企图统一全欧的国家,同时恢复王朝国家的地位,1814年,战胜国和战败国一起在维也纳召开国际会议。由此开始到1914年一战爆发前,欧洲的国际格局被称为维也纳体系。维也纳体系下的欧洲呈现以下四方面的特色:

第一,欧洲“大国协调”和“会议外交”开创了和平时期解决国际问题的新方式。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是以和平和外交手段来结束战争,而维也纳体系则更为关注外交和国际会议,倡议以国际会议而非战争来解决各国的争端和矛盾。从维也纳会议开始的19世纪成为外交史上的黄金时代,因为维系体系的稳定需要国际会议,而外交家恰恰是国际会议的主角。战败国法国依靠塔列兰的出色交际和长袖善舞,大大减轻了战后被惩罚的程度;战胜国奥地利依靠梅特涅的卓越谋划和深谋远虑,在实力不济的情况下依然保持欧洲强国的地位。此后近百年间,欧洲大陆的外交大师层出不穷,比如英国的卡斯尔雷和德国的俾斯麦。但从另一方面说,由于大国关系如此依赖政治家和外交家的才华,那么一旦平庸之辈主导强国政局,维也纳体系就可能岌岌可危了[24]

第二,民族君主国向民族民主国家转变,王朝利益让位于国家利益。在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时期,君主国仍是欧洲政治舞台的主角。但在拿破仑战争时期,法国军队的四面扩张开始激发西班牙和德意志等地区的民族情绪。尽管王朝国家依然在表面上主导欧洲国际格局,但他们已不能忽视国内民众的声音,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开始成为现代国家的旗帜和精神诉求。在民族主义情绪的驱使下,欧洲相继爆发一系列的民族解放运动。从希腊独立开始,除了西欧地区之外,原先分裂的、被奴役的国家都试图掌握自己的命运。随着德意志和意大利相继统一,民族国家完全取代了民族君主国而成为欧洲的主角。

第三,列强的权力格局从“混乱的多极”走向“均势的多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列强都以“均势”原则维持各大国的力量对比,开始了欧洲“均势”的“黄金”时期。从某种意义上说,此时欧洲确实存在力量超乎一般强国之上的大国。在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内,奥地利、法国和普鲁士都无法和英国与沙俄相提并论。但在正统原则和均势思维的影响下,英国专注于本国的政治经济变革和海外的殖民扩张,沙俄虽然有强烈的领土扩张欲望,但在欧洲仍属可以合作和交流的对象。于是整整100年间,欧洲大陆仅发生了两场较大规模的战争——克里米亚战争和普法战争[25]。如此稳定的多极格局在世界史上确属少见。

img16

图4.2 维也纳体系[26]

第四,欧洲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列强的海外扩张,世界体系初步形成。②由于国际环境较为和平,欧洲开始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19世纪,欧洲相继发生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使得列强加大了对海外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抢占和争夺。原本满足于建立海外据点的欧洲列强,开始在更广袤的亚非拉地区开拓原料产地和海外市场。这种行为将全球纳入了以欧洲为主导的国际体系,全球殖民体系的出现意味着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在欧洲的维也纳体系之外,19世纪的世界出现了两个地区性的权力格局——美洲与东亚。一方面,在南北战争之后,美国借助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力实现了经济腾飞,在19世纪末成为世界上经济规模最大的国家,同时门罗主义的对外政策将美洲变成美国的势力范围,使得美洲地区自成一个国际体系。另一方面,在东亚地区,日本以“明治维新”重建国家制度和社会结构,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文明,在极短的时间内成功废除了不平等条约,并且还先后战胜中国与沙俄,成为近代东亚国际体系的中心国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