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高加索次区域的安全问题

高加索次区域的安全问题

时间:2022-09-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车臣冲突影响了俄罗斯与高加索新独立国家之间的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俄罗斯与区域外许多主要大国和国际组织的关系。时至今日,在车臣的反恐行动和同北高加索其他国家的宗教极端主义作斗争,仍然是俄罗斯保障该次区域安全的主要的和现实的任务。两国均是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成员国,两国的武装力量组成了南方军事集群。近年来对该次区域的局势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是格鲁吉亚。

第四节 高加索次区域的安全问题

高加索次区域安全空间的构成,也受到许多内容和目标各不相同的因素的影响。

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持续了10多年、时而尖锐、时而平息的车臣冲突。车臣冲突影响了俄罗斯与高加索新独立国家之间的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俄罗斯与区域外许多主要大国和国际组织的关系。时至今日,在车臣的反恐行动和同北高加索其他国家的宗教极端主义作斗争,仍然是俄罗斯保障该次区域安全的主要的和现实的任务。

不能忽视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境内发生的冲突的不可调和性和非法的分裂主义组织的存在。阿布哈兹事件、南奥塞梯事件以及纳戈尔诺—卡拉巴赫事件,对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的安全政策具有重大影响,对这三国与俄罗斯、与其他新独立国家和区域外大国的相互关系具有重大影响。

在该次区域中发展势头最好和合作关系最好的是俄罗斯与亚美尼亚在军事政治领域的双边关系。两国均是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成员国,两国的武装力量组成了南方军事集群。俄罗斯在亚美尼亚境内建有军事基地。位于居姆里市和埃雷布尼市的第102号军事基地驻扎有第127摩托化步兵师和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的其他一些部队。俄罗斯是亚美尼亚主要的军事技术合作伙伴,两国的合作规模居该次区域之首。亚美尼亚还积极参加与俄罗斯在南方军事集群框架下的共同军事演习和在独联体联合防空体系框架下的联合军事演习。

与此同时,必须指出亚美尼亚对于同俄罗斯进行军事政治合作的态度方面的若干特点。比如,亚美尼亚国防部长谢尔日·萨尔基相在2004年末的“南高加索:区域安全问题”圆桌会议上公开表达了这样的愿望:亚美尼亚在与欧洲—大西洋联盟的关系和与俄罗斯的战略伙伴关系,以及发展在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框架下的合作方面,将奉行“相对协调和有比例相结合发展”的政策。他强调,“必须指出,根据政策的互补性原则,与北约关系的底线是在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和北约框架下,我们相互承担的义务不至于引发太大的矛盾。在这种情形下本人认为有责任指出的是,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章程并不限制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进行合作的可能性。同时,考虑到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和北约在一系列问题上的立场基本接近,考虑到共同的威胁和问题的存在,本人认为,亚美尼亚与北约发展合作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也可以这样说,在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框架下与北约的合作是互补的,这种互补对亚美尼亚、对本地区,都是对安全保障的一种补充”[4]

尽管问题比较复杂,俄罗斯也努力对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采取这种“相结合”的态度。众所周知,由于武装冲突,导致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和其他6个阿塞拜疆行政州(占阿塞拜疆领土面积的20%)由卡拉巴赫的军队管制。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由拉钦走廊与亚美尼亚相连。埃里温否认自己的武装力量在阿塞拜疆领土的存在,巴库则指责亚美尼亚侵略并占领了本国的领土。自1994年签署停火协议之日起,总的军事形势实际上已经降温。但是,为政治调解冲突而于1992年建立的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国家明斯克小组所作的努力,没有取得结果。

阿塞拜疆反对俄罗斯—亚美尼亚的合作,特别反对俄罗斯向埃里温提供武器。阿塞拜疆以集体帮助调解卡拉巴赫问题为条件,于1993年加入了集体安全条约,而调停不成功正是后来阿塞拜疆退出条约的原因之一。但是,巴库和莫斯科成功地避免了在这个问题上的政治冲突。此外,两国还达成了俄罗斯租用位于加巴拉的“达里亚尔”雷达预警站的协议,这个预警站是阿塞拜疆在苏联解体后继承的。该雷达预警站是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空军的导弹进攻预警系统的外围防线。巴库对车臣冲突的立场总体上也是相当积极的。

与此同时,巴库还努力推行多边外交政策,它十分重视与美国和欧盟的关系。此举被解释为希望获得它们对调解卡拉巴赫问题的帮助。除此之外,在巴库—格鲁吉亚—杰伊汉(土耳其)石油管线的安全保障方面,美国、欧盟、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和土耳其之间也存在着共同利益。美国因伊朗局势尖锐化而对与阿塞拜疆进行合作抱有兴趣。对德黑兰而言,它同样出于划分里海南部产油区、与国家北部的阿塞拜疆居民的传统联系方面的考虑,而与巴库保持着不一般的关系。同埃里温的紧张关系是巴库和安卡拉之间合作关系日益发展的原因之一。亚美尼亚同样重视与伊朗的相互关系。

近年来对该次区域的局势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是格鲁吉亚。这是因为,该国新领导人对与欧洲—大西洋联盟、乌克兰、摩尔多瓦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某种程度的重新定位,坚持俄罗斯军事基地从格鲁吉亚撤走的方针,坚决打击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分裂主义组织的嚣张气焰。

最近以来,格鲁吉亚努力加大财政拨款的力度,以实现武装力量的现代化(实际上是重建)。美国对此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为格鲁吉亚派出了一批军事顾问。

同以前的领导人相比,“玫瑰革命”后上台的格鲁吉亚新领导人,更为坚决地推行与美国、北约和欧盟建立紧密联系的方针。这一战略方针的另一面是积极要求关闭俄罗斯在格鲁吉亚的军事基地。

按照格鲁吉亚方面的说法,1993年,为了换取俄罗斯领导人履行支持第比利斯打击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分裂势力的义务,格鲁吉亚才同意在其境内建立4个俄罗斯军事基地。一般认为,1993年格鲁吉亚加入独联体并签署集体安全条约的动因之一,是为了获得对其恢复在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实行控制的支持,而目的没有达到是格鲁吉亚于1999年退出《集体安全条约》的原因,提出撤走俄罗斯军事基地这一问题是它更进一步的要求。

众所周知,1999年在伊斯坦布尔召开的《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缔约国会议期间,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就俄罗斯将于2001年7月1日前关闭在瓦济安尼和古达乌特地区的军事基地达成协议,并于2000年开始关于另外两个军事基地的运转期限问题的谈判。现在瓦济安尼和古达乌特基地已经关闭,关于剩下的另外两个军事基地——位于阿哈尔卡拉基的第62号军事基地和位于巴统的第12号军事基地的问题也已基本解决,这两处基地驻扎有俄罗斯第147号和第145摩托化步兵师和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的其他一些部队。俄罗斯起初坚持需要11年的时间才能完成撤离。2005年,双方达成了关于在2008年关闭这些军事基地和在此期限之前基地正常工作的条件的协议。

格鲁吉亚国家安全的主要“心腹之患”是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问题。这两个地区的大规模武装冲突于20世纪90年代初以达成停火协议和建立维和机制而告结束,俄罗斯外交官和军人积极参与了这一进程。在南奥塞梯建立了隔离冲突双方的非军事区,非军事区由来自俄罗斯、格鲁吉亚和南奥塞梯的三个营(每个营约为500人)组成的混合维和部队监管。尽管在非军事区仍有经常性的武装冲突发生,但维和机制整体上的运作是十分有效的。

阿布哈兹停火之后,经第比利斯同意,独联体在其东部的安全区内投放了集体维和力量,不过,维和任务主要由俄罗斯军人承担。格鲁吉亚方面经常指责俄罗斯维和人员偏袒并事实上支持分裂主义分子。但是,每一次,当需要延长在这些地区的维和人员的维和期限时,格鲁吉亚方面又总是每次都同意延长。这是因为无论是联合国还是欧洲安全和合作组织,都没有表示将在该地区承担维和使命,在阿布哈兹只有几十名联合国观察员。此外很难想象的是,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的现任领导人会同意改变现有的维和形式。在没有替补的情况下停止俄罗斯维和人员的活动,完全有可能使潜在的冲突一触即发。尽管格鲁吉亚方面表明了自己同分裂主义作斗争的决心,甚至包括使用武力,但从目前看来,格鲁吉亚对此尚未做好准备。

俄罗斯不承认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的独立,这与近年来国际社会形成的有关共识相符合,即没有当事国的同意,不能承认从其分离出来的部分领土的主权。这一立场也必须贯彻到反对车臣分裂主义的不可调和的斗争中去。但是,在车臣的分裂主义和恐怖主义问题之间以及在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的局势之间,都存在着其他方面的联系。长期以来,格鲁吉亚的潘基西峡谷一直是车臣武装分子和包括“阿尔—卡伊达”组织在内的国际恐怖分子的训练营地和重组基地,他们正是从该峡谷进入车臣领土的。第比利斯并不否认这一事实,但以缺少控制该地区所必需的武装力量为由替自己的不作为辩护。与此同时,格鲁吉亚方面却拒绝了俄罗斯关于通过在潘基西峡谷北部部署俄罗斯—格鲁吉亚联合部队,从而封闭这一地区的建议。可以断言,这种情形无助于莫斯科推行其促进格鲁吉亚在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恢复主权的一贯政治路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