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法规或规章的行为引起的群体性事件,劳动保障监察应该如何处理

法规或规章的行为引起的群体性事件,劳动保障监察应该如何处理

时间:2024-09-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劳动保障群体性事件是指,因劳动保障权益矛盾引发的劳动者集体上访、停工、怠工及其他群体性聚集事件,属于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监察执法中,应及时发现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苗头;群体性事件发生后,按照应急预案要求,劳动保障监察人员应迅速赶赴现场,采取有效措施平息事态,并要向当地政府和上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处理完毕。

劳动保障群体性事件是指,因劳动保障权益矛盾引发的劳动者集体上访、停工、怠工及其他群体性聚集事件,属于突发社会安全事件。近些年,由于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企业关闭、停产、兼并、转制等劳动关系处理问题引起了一些群体性事件,各级党委、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相应成立了处理劳动保障群体性事件的应急机构,并制定了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应急预案,要求做好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排查工作。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监察执法中,应及时发现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苗头;群体性事件发生后,按照应急预案要求,劳动保障监察人员应迅速赶赴现场,采取有效措施平息事态,并要向当地政府和上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处理完毕。处理群体性事件应遵循维护稳定、快速处理、积极疏导、合法公正与灵活性相结合等原则,将损失和社会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由于劳动保障群体性事件涉及的范围广,各地建立了有关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在处理劳动保障群体性事件时积极协调公安工商、建设、工会等部门和组织,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开展工作,及时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规定:“在继续加强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完善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妥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保护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不受侵犯。”公共突发事件主要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等。大多数紧急行政的启动程序都要经过行政机关获知公共突发事件信息、向上级报告、由上级有权机关作出采取应急处理决定等程序。行政机关通过多种途径获得相关信息并及时向上级机关报告,对报告的主体、报告对象、报告内容以及报告方式和时限应作出规定;为便于上级机关全面掌握突发事件信息,确保行政决策科学性和针对性,下级机关应尽可能以简便的方式,在最短时间内报告,并要做好采取应急措施准备工作;有权作出决定的机关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作出决定,如成立领导机构或指挥机构,采取何种应急措施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