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与周边邻国真实的关系

中国与周边邻国真实的关系

时间:2022-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主要的威胁来自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同期,韩国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为1 038.4亿美元。中国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周边国家对中国的不信任感正在加深,周边国家正在集体陷入安全困境。经济相互依赖与安全困境的并存导致了中国与周边关系的合作无法深化。

曹云华、刘 鹏[1]

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其有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在过去30多年,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建立了良好的、相互信任和理解的、互惠互利的关系,这样一种良性发展的周边环境,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和走向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桥梁、有力的战略支撑和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供应。然而,近年来,中国与周边的关系出现逆转,周边环境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相互之间的猜疑与不信任增加了,各种各样的纠纷与摩擦频繁发生,区域外大国的介入也日益加深。中国与周边关系陷入“经济相互依赖与安全困境并存、合作无法深入”的困境。探究影响中国与周边关系的因素,并寻求突破中国与周边关系的困境是本文的目的。

一、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历史演变

在历史上,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曾经经历了三种模式:

(一)朝贡体系

第一种模式:以中国为中心的模式,即华夷秩序,或者叫华夷体系、朝贡体系。这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地区性国际体系或叫东亚国际体系。它起于秦朝,止于清朝鸦片战争(1840年)。主要特点:

1.它是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地区国际体系。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在1500年之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形成了以欧洲基督教世界、中东和南亚的穆斯林世界、东亚的儒家世界并存与相互隔绝的状况。

2.作为霸权国家,中国在这个体系中的领导地位主要是以文化的力量(或者叫观念力量)来维系的。当然,这种文化的力量也是以物质的力量为后盾和支撑的。中国人把它称为王道,与现在美国人推行的霸道截然不同。

3.中国也向周边国家发动过战争(主要是朝鲜半岛和东南亚地区),但是,在整个体系的发展过程中并不占主要地位,或者说军事力量不是起支配地位的因素。而且这些战争多数都是在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之后,例如1283—1287年对缅甸的征讨,1300年的第二次征讨。此外,元朝还出兵攻打过印尼的纳土纳群岛地区。清朝曾经出兵越南、缅甸。

4.中国的主导地位基本上不受外来的挑战。主要的威胁来自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唯一的一次外部大规模的挑战是日本。日本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曾经作为华夷秩序体系的一个成员,但是时间较短。日本很早就有一种强烈的与中国对等的意识。中国王朝曾经尝试以武力征服日本,如元朝军队曾经远征日本,但无功而返。日本在16世纪建立统一的国家之后,便断绝了与中国的藩属关系,此后日本是在东亚国家中少有的未成为中国臣属国周边国家之一。不仅如此,统一后的日本还不断向中国居主导地位的华夷秩序发出挑战。

(二)殖民主导模式

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同周边国家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一个分水岭。中国对周边国家的主导权逐步丧失,主导东亚国际关系的领导权落到西方列强手上,中国与周边国家一样,沦为西方列强的附庸。

(三)以两个超级大国为中心的模式

从二战结束到冷战结束,这个模式存在三个不同发展阶段,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具有不同的特征。

第一阶段,50至60年代初——中国推行一边倒的对外政策。中国主要的威胁是美国。

第二阶段,60年代初至60年代末——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严重恶化。

第三阶段,70年代初期至80年代末——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与美国和周边邻国关系实现正常化。这个时期中国的主要威胁是前苏联。

二、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现状与困境

(一)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现状

从20世纪90年代起,世界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冷战后时代。

冷战后东亚地区的政治经济新发展,深刻影响着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进程与新模式的形成:

(1)东盟的崛起;

(2)日本正在走向“正常国家”或叫“普通国家”;

(3)中国的和平发展;

(4)区域经济一体化。

当前中国周边环境总的特点为无秩序状态。由于中国快速和平发展和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大国,打破了原有的地区秩序,而新的秩序却还未建立起来,因此,目前的整个东亚地区都处于新旧秩序的过渡时期。近年来,有许多学者运用权力转移理论分析东亚的国际关系的特点,认为当前的东亚正处在权力转移的阶段,原来东亚的权力结构是单极的,由美国主导的,现在由于出现了新的大国,权力结构开始发生变化,新的大国希望得到更多的权力,以便与自己的大国地位相适应,而原有的权力掌握者,并不甘心失去权力,想尽千方百计维护自己的权力,因此,我们也可以把这个阶段概括为新旧权力结构交替的时期。这就是当前中国周边环境国际关系总的特点。

(二)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困境

1.经济相互依赖加深

中国与周边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加深。我们试从贸易与投资两个方面分析当前中国与周边国家经济相互依存。自2008年以来,中国和周边主要国家的贸易合作呈现持续上升趋势,虽受金融危机影响,但中国依旧是周边国家的主要贸易合作伙伴,各种数据显示,周边各国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占该国总贸易额的比重以及在华直接投资的比重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周边各国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占中国贸易总额的比重中,个别国家虽有所下降,但比重依旧保持稳定,依然是中国重要的贸易对象。

另据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

2012年1—6月日本与中国双边贸易额为1 648.3亿美元,增长0.7%。日本与中国的贸易逆差177.5亿美元,增长158.5%。中国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地。

同期,韩国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为1 038.4亿美元。韩方贸易顺差229.4亿美元,增长8.2%。中国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自2008年以来,中国也继续保持为印度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第二大贸易伙伴,次于阿联酋,同时也是其第三大出口市场。

同时,中国继续成为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超过日本,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同时保持为中国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1—6月,双边贸易额为1 878.2亿美元,同比增长9.8%,高于全国贸易增速。

2.安全困境

周边国家对中国的不信任感正在加深,周边国家正在集体陷入安全困境。美国奥巴马上台以后推行“重返亚洲”的政策加剧了这种态势。近年来,美国与中国周边国家的互动非常频繁。

3.合作无法深化

经济相互依赖与安全困境的并存导致了中国与周边关系的合作无法深化。现有的合作大多停留在经济文化等“低级政治”领域,而在安全、政治等“高级政治”的合作止步不前。

三、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困境的影响因素

(一)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地缘政治环境

尽管当前世界上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已经超越时间和空间,但是,国际关系的参与主体——国家仍然必须以地理表面作为自己生存活动的空间,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此,地理因素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将来也还是影响一个国家内政和外交活动的重要因素。

在闭关锁国的年代,周边环境对中国的生存与发展并没有显得那么突出和重要,而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中国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与邻国的关系越来越重要,周边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中国与周边的相互依存度日益加深,周边既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桥梁,也是中国迈向世界大国的战略支撑,同时还是中国维持高速发展的资源供应的战略通道。

(二)中国崛起的外部效应

1.中国方面的因素

中国作为一个正在迅速崛起和走向世界的大国,时间太短,太快,我们的人民还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我认为,作为一个世界大国的公民,那是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的,但是,我们的人民长期适应的是一个弱小和边缘的地位,现在一下子被推向世界大国的地位,我们的人民还很不适应,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要注意周边国家的感受,不能一味地追求大国的地位,而忽略了邻居们的感受。其实,中国应该换位思考,也就是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当中国崛起时,周边的邻国和弱国们会有一个什么样的感受。

2.周边方面的因素

中国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使周边邻居们集体陷入“安全困境”,研究安全的学者认为,一国加强安全所做的各种努力,会引起其他国家,尤其是邻国的恐惧和不安全感,也就是说安全或不安全在很大程度上是观念或心理上的一种反应。中国是周边的最大的邻国,又是一个正在和平崛起的大国,现在可能还没有资格说是世界大国,但是,对周边各国而言,中国绝对是一个庞然大物,起码是一个地区强国,中国在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方面所做的各种努力,都会引起周边各国的猜疑和恐惧心理,这是很正常的,关键是如何消除这种恐惧和不安全的感觉。这种“安全困境”如果不能正确地疏导和化解,就有可能出现军备竞赛,导致地区局势紧张甚至出现某种程度的对抗。

长期研究东亚问题的新加坡学者黄朝翰教授则从另一个角度进行解读,他认为当前东亚存在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新经济秩序与旧政治秩序,是导致中国与周边关系出现混乱的主要原因。黄朝翰教授认为,从20世纪80年代起,东亚逐渐形成了以中国为主导的经济新秩序,然而,原来以美国为主导的旧政治秩序却仍然没有发生变化,这两个秩序相互矛盾,很难兼容。东亚高速发展的第一波浪潮来自于日本,随后很快地延伸到四个新兴工业经济体(亚洲四小龙)以及部分东盟经济体。东亚的第二次高速发展来自于中国,中国作为区域中最大的经济体,毫无疑问将会持续引领区域的经济发展并且在东亚经济体中形成新经济关系格局。“尽管如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并不能塑造区域的地缘政治格局。中国的‘和平发展’这一政策理念并未得到东亚国家的广泛认同,而中国的软实力很弱和无力,又不足于让这一理念深入人心。尤其是日本还在较长一段时期不会接受自身的相对衰落和中国的崛起这一现实。同时,加上美国战略和实力转回亚太,阻碍中国升起,干预本区域地缘政治发展的自然演变。这是东亚政治经济新秩序面临的最大挑战。”[2]

(三)美国的介入

有一些人认为,目前中国—周边关系乃至整个东亚出现混乱的局面,完全是由于美国搅局的结果,如果没有美国人的搅局,一切问题都会顺利解决,中国在东亚的领导地位马上就可以确立起来,这种想法其实是很幼稚的。应该看到,美国一直都是东亚的重要力量,不管你承认也罢,不承认也罢,美国是东亚的一支重要力量,而且在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美国在这个地区仍然将维持其各种存在与影响力。

四、中国的周边战略

继续坚持邓小平对外政策的总方针,即我们经常说的: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广交朋友、决不当头、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一)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应稳住阵脚

如前文所述,当前中国—周边关系出现矛盾的两个方面:经济相互依存进一步提升,在经济上中国和周边之间已经发展到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地步,出现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但在安全方面,却出现了与经济领域正好相反的态势,双方陷入了“安全困境”,双方的不信任和猜疑加剧,南海争端恶化了双方的国防与安全关系。当前整个东亚地区国家关系出现一个纷繁复杂和多变的状况,前几年,我们在形容中国—周边关系发展时,都用这样一句话来描述,“进入历史上最好的时期”,或者叫“黄金时期”。但在最近两年多的时间里,突然出现许多波折,尤其是由于南海争端,中国与一些东盟成员国的关系出现反复,许多人甚至产生悲观的情绪,认为中国—周边关系一下子掉到了谷底。笔者认为,中国—周边关系发展到今天,总的而言是顺利的,基本态势仍然没有改变,双方都不愿意看到局势的恶化,都有改善和提升双边关系和多边关系的愿望。

(二)中国必须正确处理好几大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好中美关系,这是稳定周边的关键因素。中美两国要建立战略互信,中国要让美国相信,一个正在和平发展的中国,绝对不会试图将美国排除出东亚,美国在东亚的存在与影响,有利于东亚的和平、稳定与繁荣;美国也要让中国放心,美国不会包围中国,不会遏制中国的和平发展。

二是正确处理好与周边大国的关系,积极促进东亚区域合作,化解与周边大国的各种矛盾,促进东亚地区的共同繁荣。

三是正确处理海峡两岸关系,深化合作,争取双赢的局面。

四是正确处理国内各种关系,主要是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在制度和技术创新方面做文章。尤其是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当前的高消耗、低效率的增长方式是不能持久的。“中国用了全世界31%的煤炭,29%钢材,8%的石油,45%的水泥,创造了全世界4%的GDP。”[3]这种经济增长方式不改变,不仅不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且还会激化与全世界的矛盾,尤其是与周边国家的矛盾,与全世界争资源、争市场。

【注释】

[1]作者单位: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2]黄朝翰在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的演讲:《以中国为中心的新东亚经济秩序》,2013年3月21日,广州。

[3]《经济参考报》2005年6月21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