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英语阅读纵横谈

英语阅读纵横谈

时间:2022-03-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充分的语言经验是建立在完整话语或文段的整体接受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言语感知有时又称为言语听辨或言语辨认。从以上两种需求出发有助于教师把握好阅读文本所需处理语言的重心,对文本中的语言加以整理,为语言的运用做好准备。
英语阅读纵横谈_英语翻译与文化交融

一、英语阅读中语言处理的方法

语言知识的学习应立足于语言实践活动。课堂上的绝大部分教学活动要以语言实践为基础,要杜绝单纯传授、讲解语言知识的做法。语言知识的归纳或总结的范围、深度、方法和时机要由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和教学的需要来确定。实际的教学中用灌输的方式直接呈现、讲解语言的课堂教学却屡见不鲜,这说明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还没有真正成为教师的教学理念并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行为,教学还未能摆脱传统的、静态的把语言知识结构划分为语音、语法和词汇三大块。要改变活动单一、知识零碎及简单灌输的问题,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育部考试中心指出我们需要依据现代语言教学理论突破传统的语言知识划分做到:第一,帮助学生建立新的语言知识结构。该知识结构强调交际功能、交际策略和语篇方面的知识项目,这需要按生活话题重新对文本的语言进行分类整理,按交际和语篇的需要重新估量语言知识学习的重点。第二,确保学生有充分的语言经验。充分的语言经验是建立在完整话语或文段的整体接受的基础之上的。第三,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意识。良好的语言意识是建立在充分的语言经验基础之上,是学生对话语或文段背景和环境的体验和领悟。这就要求教师积极探索新的语言教学切入点,改变以例句讲解和练习为主的语言处理方式,让学生在完整的文本语段中感知探究语言,基于运用的需要整理语言、在完整的新情景中运用语言。

简单机械地灌输不能保证学生获得充分的语言经验并形成良好的语言意识,只有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利用文本进行自主感知、合作探究、整理成块,在此基础上超越文本大胆运用,才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经验,形成良好的语言意识,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

(一)语言感知探究

语言感知就是对语言的感知觉。这是人们使用语言的一个前奏,因为要使用语言来进行交际,首先必须接触和感受语言的外部形式,包括它的声音和文字。但是我们又不是只注意这些外部形式,像绕口令和回文图那样。我们的注意力在于这些外部形式所传递的内容。语言感知包括口头语和书面语,前者是言语感知,后者是书面语感知。应该先有这么一个认识:心理语言学所观察的首先是口头语言,也就是言语,因为这是第一性的。因此,言语感知有时又称为言语听辨或言语辨认。

在英语阅读教学语言处理过程中,许多教师做了同样的事情,他们不是让学生自主去感知探究文本中的语言现象,体会语言的特色,而是把语言孤零零地从文本中抽取出来,然后直接告诉学生这些语言的各种意思和用法。这其实是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不要动脑,只要记忆、练习就能掌握教师所讲的知识。尽管有些教师也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例句来理解语言现象,归纳用法,但是这种缺乏真实、恰当语境的语言呈现,剥夺了学生在这一环节主动探究的思维过程,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激发。

学习是一个能动的过程,学习的发生必须以认知主体的积极参与、主动理解和建构为前提,企图从外部注入知识是难以奏效的。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在转述、利用语境猜词、问题回答、交流互动中为学生提供认识、体验、实践语言的机会,在感知与探究中领悟语言规则,建构并完善语言知识结构。

(二)基于需求整理语言

如果教师凭主观经验盲目地、一厢情愿地把一堆语言知识灌输给学生,难免会遇到老木匠同样的问题。虽然有些知识点教师讲了很多遍,学生仍没掌握,学习的兴趣也日渐减退。“人本主义”和“有效教学”都要求教师关注学生需求,只有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想要什么,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处理语言时,除考虑学生本人需求外,教师还要从语言学习目的出发,考虑学生在学完外语课程后能够用这门语言去做什么。从以上两种需求出发有助于教师把握好阅读文本所需处理语言的重心,对文本中的语言加以整理,为语言的运用做好准备。

Lewis(1993)提出较大的词汇构块——预制词块概念,并认为预制词块可以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使学生有可能成块地吸收语言,比脱离语境记单词更容易记住,而且词块的意义是置于特定的语境中的,因此可保证在新情境运用的过程中内化掌握语言,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整理语言时可以从语块的角度加以整理。

基于需求的语言教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知道学生真实的需求以消除教学中的盲目性,另一方面在于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是否是外语学习中有必要或者说是最好应该掌握的内容语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