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分析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分析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短文题材多样,涉及面广,有故事逸闻、文化教育、科技知识、社会人文、人物传记、环境资源、史地知识、体育艺术、商业经济等,如表5-28所示。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考题包括表层理解和深层理解两大层次。这一阶段为标准化考试MET推广阶段。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短文增至4篇,篇幅最短91词,最长229词,平均篇幅为165词,比前一阶段有所缩短。

第五节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分析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英语测试走过了三十多个年头。回顾1977—2007三十余年的高考英语,试卷结构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阅读理解”题始终是一个“保留节目”。阅读教学是高中阶段英语教学的重点,鉴于高考对高中教学乃至整个基础教学阶段英语教学举足轻重的影响,高考重视阅读测试即在情理之中。本节拟对1978—2007年高考英语试卷[13]中的阅读理解题作一番分析研究,旨在抛砖引玉,使有关师生对高考英语阅读测试的发展演变有一个全面概括的了解,给命题者提供一份比较详细的资料,并为进一步提高、改进英语阅读教学及其测试提供参考。

一、高考阅读理解题量化分析

为便于回顾讨论,先将高考阅读测试题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归类,使之一目了然。

1.阅读量数据统计

表5-26列出了阅读理解题的详细数据,从图5-6和图5-7中可直观地看出历年高考阅读理解题阅读量和读速要求的变化。

表5-26 三十年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数据统计

img77

续表

img78

注1:“+”号后数字为“补全对话”题数据,不计算“篇幅”,但计入“阅读总量”。

注2:1989年之前的“参考时间”缺。

2.阅读短文体裁篇目统计

高中英语阅读理解的短文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体裁: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和议论文。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一类的文章,包括人物介绍、故事、游记、历史、传记、自传、新闻报道、消息、通讯、典故、日记等。说明文是指对事物的类别、性质、特征、状态、功能及发展过程进行解说的文章,包括解说词、使用说明、简介、内容提要、商品广告、产品说明书、书刊介绍、生产流程等阐述事理、物理一类的文章。应用文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为处理日常事务、解决具体问题而写作的一种简易通俗的文字,一般有固定的款式,包括书信、便条、通知、海报、启事、摘要、报告、备忘录、报告、总结等一类文章。议论文是指发表意见、观点、看法的一类文章,用以论事说理或陈述意见,包括演讲稿、辩护词、随笔、读后感、杂感、评论、学术论文等。表5-27统计了三十年高考英语阅读短文的体裁分布情况。

表5-27 三十年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短文体裁篇目统计

img79

续表

img80

按照上述分类,1978—1995年期间以记叙文为主(占71.74%),说明文其次(占23.91%),议论文很少(占4.35%),未出现应用文。1996年以来NMET英语阅读短文篇数增加到5篇,体裁分布趋向均衡,但记叙文仍占多数(41.67%),说明文、应用文和议论文分别占20%、13.33%和25%。

3.阅读短文内容题材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短文题材多样,涉及面广,有故事逸闻、文化教育、科技知识、社会人文、人物传记、环境资源、史地知识、体育艺术、商业经济等,如表5-28所示。

表5-28 三十年高考阅读理解短文题材统计

img81

续表

img82

注:栏目按照出现先后排列。

4.阅读理解考题类型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考题包括表层理解和深层理解两大层次。表层理解包括考查事实细节、词义猜测、指代推断、事件排序、图表判别、数据计算等考题类型。深层理解包括考查推理判断、主旨要义、文章标题、写作目的意图、作者态度感受等考题类型。表5-29列出了各类考题的分布情况。

表5-29 三十年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考题类型

img83

续表

img84

二、三十年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回顾讨论

根据试卷结构的不同,三十年高考英语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1978—1988年,摸索发展阶段;2)1989—1993年,MET标准化考试推广阶段;3)1994—2000年,NMET标准化考试发展阶段,卷面总分从此前的100分增至150分;4)2001—2007,标准化趋向成熟,增设听力测试,增加了测试的效度。下面就上述几个阶段分别加以讨论。

1.1978—1988年

这一时期的高考处于恢复、摸索阶段,阅读测试题数及赋分均不稳定(见表5-26)。1978—1985年均只有一篇短文,1986—1988增至三篇,篇幅在143词(1984)至375词(1986C)不等,平均篇幅为244.3词。题数从4小题至15小题不等,平均为10.45小题。赋分为10分至30分不等,平均赋分为19.55分,占全卷总分的19.55%。短文体裁以记叙文为主,个别年份出现说明文和议论文(见表5-27)。内容题材以“故事逸闻”为主,也涉及社会、教育、科学、人物、能源等内容(见表5-28)。考题类型基本上集中在考查事实细节和推理判断的范畴,个别年份出现词义猜测、主旨要义和写作意图类考题。表层理解题与深层理解题之间的比例差异较大(见表5-29)。

2.1989—1993年

这一阶段为标准化考试MET推广阶段。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短文增至4篇,篇幅最短91词(1990A),最长229词(1990D),平均篇幅为165词,比前一阶段有所缩短。平均阅读量达到1447.8词,要求平均阅读速度为32.17词/分钟。20小题赋分40分,占总分的40%,比重大幅度提高。短文体裁范围随篇数的增加有所扩大,以记叙文为主,除1991以外,每年都有说明文(见表5-27)。内容题材分布较广,涉及教育、科学、史地、故事、人物、文体等,基本上不重复(见表5-28)。虽然考题类型仍以事实细节和推理判断为主,但考题类型分布由于题数的增加而明显扩大,几乎所有各类考题都有涉及,表层理解题与深层理解题的比例基本持平(见表5-29)。

3.1994—2000年

这一时期为全国统一标准化考试NMET阶段,卷面总分从100分提高到了150分,试卷结构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对阅读理解的要求明显提高,阅读理解题量进一步增加,从1994年的4篇短文增加至1995年的5篇短文,篇幅也明显加长,最短148词(1997A),最长345(1997D),平均为232.5词。而从1996年起,则在5篇短文之外又增加了一篇“补全对话”(见表5-26),使阅读总量的平均值增加到1985.7词,要求阅读速度为42.02词/分钟,比前一阶段明显提高。1994—1995两年的题数和赋分与前一阶段相同,仍为20小题40分,但在全卷中的比例却明显下降,为26.67%,原因是新增了“单词拼写”题,且“书面表达”题的分值提高。随着短文篇数的增加,短文体裁进一步扩大,有的年份出现了应用文(见表5-27)。内容题材的分布更为广泛,很少重复(见表5-28)。考题类型仍以考查事实细节和推理判断为主,但各类型考题的分布更趋均匀,深层理解题的比例有所提高(见表5-29)。

4.2001—2007年

根据教育部《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外语科中增加听力考查的通知》精神,高考英语试题(全国卷Ⅰ)中正式加入了占总分20%,即30分的听力试题,标志着2001年的高考英语试题成为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的转折点,使高考英语改革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这一时期可以说标准化考试已进入成熟期,试卷结构更为合理,测试的效度更为提高。由于增加听力测试,试卷结构作了调整,取消了阅读理解中的“补全对话”,阅读短文仍保持在5篇,但篇幅有所加长,最短为162词(2001A),最长达到399词(2002D),平均篇幅为272.1词,比前一阶段增长40词。平均阅读总量达到2105.2词,要求读速达到60.15词/分钟,是恢复高考以来要求最高的。但在全卷中比重却有所下降,除了2001年为20题50分(占33.33%)以外,其余均为20题40分,即26.67%(见表5-26),这是因为听力测试占去了20%。短文体裁与前一阶段基本相同(见表5-27)。短文内容题材的分布不如前一阶段分散,重复较多(见表5-28)。就考题类型而言,未出现数据计算题,文章标题题明显增加。表层理解题和深层理解题的比例进一步扩大,分别占41.43%和58.57%(见表5-29)。

三、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评价

1.篇幅、阅读量和读速的变迁

就阅读短文篇幅而言,入门阶段以50—100词为宜,中级阶段以200—300词为宜,高级阶段以400—600词为宜。篇幅长、篇数少,有利于通过文章整体的有机组织测试篇章层次的阅读理解能力;篇幅短、篇数多,则有利于通过不同体裁不同题材的篇章更全面地测试阅读理解能力。虽然上面的回顾是依照高考英语测试的发展阶段划分的,但就阅读量和短文篇幅而言,则可另外划分为三个阶段:1)1978—1985年仅含1篇短文;2)1986—1994年增至3—4篇;3)1995年起一直保持在5篇,其中1996—2000年还包含一段对话。由上述交叉现象可见,各阶段高考英语对阅读测试的变化有一个衔接过渡,篇幅和篇数均逐步增加并趋于稳定。近期的阅读短文设为5篇,有利于考查的广度。平均篇幅在200—300词之间,适合高中学生的英语水平。从表5-26和图5-6可以看出,1995—2000年,阅读量逐年上升,2000年达到顶点。2001—2002两年渐减,此后几年徘徊在2100词,趋于稳定。

img85

图5-6 三十年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量变化

鉴于高考英语是较低水平的考试(李筱菊,1997),阅读速度要求是按阅读的起点速度设计的。每分钟30词是有效阅读的最低速度,再慢反而不利于理解。非英语国家成人英语阅读训练的起点速度则为每分钟50词。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则要求学生高中毕业时至少“能以每分钟50—70个词的速度独立阅读生词率不超过3%的有关人物传记、故事、记叙文、科普小品和有关社会文化、文史知识等内容的材料;能读懂简单的应用文,如信件、请柬、通知、便条和常见标记等;能把握所读材料的中心思想、主要事实、主要逻辑线索、时间和空间的顺序”(教育部,2000)。从表5-26和图5-7可以看出,高考英语阅读测试的速度要求在逐渐提高,2001年达到最高峰(63.46wpm),2002年起有所回落并趋于稳定。近十年的平均速度为51.75wpm,说明高考英语阅读与国际非英语国家成人英语训练起点速度保持一致。2001年增加听力测试后,分配给阅读的时间大幅度缩短,从50分钟减少到35分钟,阅读速度要求提高到平均60.1wpm,正好是教学大纲要求的中位数。这个速度应该说比较合理,适于理解。

img86

图5-7 高考英语阅读速度要求变化

2.体裁与内容题材的选用

《高考英语考试大纲》要求学生能读懂公告、说明、广告以及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章(教育部考试中心,2007)。《高考英语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能读懂生词率不超过3%的有关人物传记、故事、记叙文、科普小品和有关社会文化、文史知识等不同题材的材料。能读懂简单的应用文、如信件、请柬、通知、便条和常见标志等(教育部,2000)。

从表5-27可看出,高考英语阅读短文的体裁以记叙文为主(占54.72%),其次是说明文(占21.70%),应用文和议论文主要出现在1996年后。从体裁分布上来说不够均匀,尤其是实用性较强的应用文比率偏低。议论文是考查学生逻辑思维和推理判断最佳文体,高考英语阅读中的议论文多为夹叙夹议,以叙为主的短文。

就短文内容题材而言,可分为三个阶段。1978—1985年,由于仅有一篇短文,题材受到限制,但各年题材不同。1986—1994年短文数量增至3—4篇,题材范围明显扩大,与日常生活有关的故事逸闻类短文占多数(见表5-28)。1995—2007年均为5篇短文,题材分布进一步扩大,其中故事逸闻、社会人文两大类居多,分别占18.46%和24.62%。其次是文化教育和科学知识类,分别占15.38%和12.31%。其他题材所占比率相对较低。

对照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高考英语阅读测试的发展趋势是朝着交际性测试的方向发展,尤其是NMET的阅读材料有以下特点:1)题材广泛;2)贴近学生生活实际;3)材料新颖,有浓厚的时代气息;4)具有较高的真实性。除个别年份题材比较集中以外,均能考虑到尽量用不同题材的短文,避免重复,保证了测试的效度。

3.考题类型:应考与既考

阅读理解可由浅入深依次分为三个层次:表层理解(literal comprehension)、深层理解(inferential comprehension)和评价性理解(critical comprehension)。表层理解是指对文章字面意思与事实细节的理解;深层理解是指在表层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段落归纳、大意分析、了解作者的主观态度和写作意图等。评价性理解则指在阅读了文章之后作出评价,表达自己的观点。读者理解一篇文章应包括这三个层次,其中表层理解是深层理解的前提,评价性理解又是在深层理解基础上进行的。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高中英语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对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是:1)能运用一般的阅读技巧,基本把握所读材料的中心思想、主要事实、主要逻辑线索、时间和空间的顺序;2)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态度和观点;3)能根据已知的事实推断语篇未直接写出的意思(教育部,2000)。

根据历年《高中英语考试大纲》对阅读理解的要求,考生应能:1)理解主旨要义;2)理解文中具体信息;3)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4)作出简单判断和推理;5)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6)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对阅读技能教学的目标要求包括下列基本技能:理解大意;了解重点细节;推理判断;理解文章结构;理解作者意图;理解图表信息;理解指代关系;理解逻辑关系;分清文章中的事实和观点;预测下文;评价阅读内容(教育部,2003)。

从表5-29可以看出,自实行标准化考试以来,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考题设置日趋符合《高考英语考试大纲》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高中英语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对阅读理解的要求,既有考查宏技能(macro-skills)的考题,也有考查微技能(micro-skills)的考题。总的比例是深层理解题(53.71%)略多于表层理解题(46.29%),深层理解所占比例逐渐提高。考题形式多样,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所要求的阅读理解要求都有涉及,但缺乏评价性的考题,这是选择题的一个缺陷。近年来涉及数据计算的题消失,新增了文章标题题,但未出现文章结构题[14]。文章标题题的设置增加了答题的难度,且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因为同一篇文章可以用不同的标题来概括,不同的作者也可能用不同的标题,答案显然不是唯一的,命制此类考题时应慎重。

4.阅读测试的有效性

决定阅读材料难易度的因素主要有:1)生词率;2)句子复杂程度;3)题材熟悉程度。

在生词率方面,高考英语阅读控制得比较好,词汇量和阅读篇幅随教学和考试改革的进展相应提高,适合高中生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实行标准化考试以来,这一点无可挑剔。

就句法而言,句子结构复杂程度有所加大,非谓语动词结构等高难度语言现象有所增加。就语篇而言,历年来NMET阅读短文的语言难度相当,措辞自然、地道,语句灵活而富于变化,体现当代英语的特点。常用词的深层或引申意义处理得当,在逻辑上经得起推敲,而且在“深度”上也达到较高层次。

从命题的角度看,在恢复高考的初期,选项的设计过长,甚至超过题干的长度。后来这现象得到改善,标准化考试后不再出现选项过长的现象。后期的NMET阅读理解考点分布面广,试题设计合理,无偏题、怪题,无不需阅读短文即可回答的“低级”题。题干简洁易懂,清楚明确,干扰项的编制水平较高。阅读短文内容题材贴近考生生活经历和体验,很少出现考生不熟悉内容的短文。

高考英语阅读测试考查了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提出的阅读理解要求,加上上述几方面的合理编排,保证了阅读考题的难度不大[15],效度较高,对教学的积极反拨作用大于消极反拨作用。但考查方式过于单一,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理解过程和能力。

5.对阅读测试方式的反思与建议

在恢复高考的初期,阅读测试的方式有选择题(3选1或4选1)、句子填词、回答问题、正误判断等形式(见表5-30)。1986年起至今一直沿用4选1的答题形式,保证了很高的评分信度。但由于存在猜对的可能性,4选1的考查方式显然不是考查阅读理解的最佳方式。教学实践证明,选对答案者未必真正理解(正确理解者有时也未必选对答案)。由此可见,信度高并不一定效度就高(高兰生,2002)。有鉴于此,阅读理解测试的方式应加以改革,可采用一些新的考查形式,如还原句子、匹配标题、段落排序、内容分类、正误辨别等,也可采用一些更有效的考查形式,如回答问题[16](开放式问题)、选择与问答相结合、填空完成句子、填写表格、英译汉、写读后感等需要表达的任务,以此来提高答题的效度。

但主观性阅读测试也存在不足之处。例如,当学生不能用英语准确表达自己思想的时候,即使理解了文章,有了正确的答案,也无法恰当地表述出来。这也会给客观地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带来了不利因素。

阅读测试的目的是考查学生通过阅读书面材料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思想的能力。因此,命题者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结合点,在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考查学生的英语知识运用能力。阅读材料应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适当地选用这类材料不但可以提高测试的真实性,而且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17]

表5-30 三十年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答题方式

img87

2007年阅读理解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虽然采用4选1的答题方式,但大多数题目采用“问题”的形式,4个选项即为4个完整的答句。这与以往试卷不同,说明命题者已经意识到选择题不是最佳“选择”,也许这是一个过渡。今年来,各地的试卷都有了改进,如上海卷独有的国际流行题型“标题内容配伍”题;广东卷的“信息配伍”题;浙江卷的“人物活动内容配伍”题,考查对语篇结构的理解和运用语言“做事”的能力;湖南卷的“阅读填空/信息转换”题,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今年的山东卷采用了“阅读表达”题[18]这样一种新的阅读测试形式。

本节对恢复高考三十年以来高考英语阅读测试作了详细分析和评价。纵观三十年高考英语阅读测试的轨迹,即有优点,也有不足。但随着考试改革的不断探索和测试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相信阅读理解测试将更趋合理,测试形式将更加科学,使考试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运用能力,从而对英语教学带来积极的反拨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