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外交对网络舆论的应对

中国外交对网络舆论的应对

时间:2022-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本章将论述中国外交是如何应对网络舆论的。通过实例考察,可以认为:在保持灵活性、呼应舆论的同时,中国外交并没有被汹涌的网络舆论所支配,仍在保持自己的战略稳定性。在中国,民意的约束作用同样重要。[1]多年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也数次提及网络舆论。对于民间情绪,纵观中国政府的反应,在不同时期是有所不同的:或默许、同情,或调控、抒缓。

第五章 中国外交对网络舆论的应对

本章将论述中国外交是如何应对网络舆论的。通过实例考察,可以认为:在保持灵活性、呼应舆论的同时,中国外交并没有被汹涌的网络舆论所支配,仍在保持自己的战略稳定性。

在中国,民意的约束作用同样重要。1987年6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高级官员时就说,在中日关系中,年轻人,尤其是学生的抵触情绪是很强的。[1]多年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也数次提及网络舆论。比如,针对“珠海嫖娼事件”,发言人强调:“如果你看到中国媒体的报道和网上民众的反应,就会了解中国民众对此的强烈反感和愤慨。我们希望日本方面能够对其公民加强教育,在海外能够增强守法意识,这样做也有利于维护日本自身的形象。”其语调之严厉,为历年来所少有。

对于民间情绪,纵观中国政府的反应,在不同时期是有所不同的:或默许、同情,或调控、抒缓。国外也有“默许甚至纵容”一说,其解释有三种原因:面对大众示威,政府无能为力;政府动员民族情绪以转移视线、获得支持;不同派系或部门间的较量。笔者同意这样的观点:政府有时会动员舆论以获得国际谈判中讨价还价的空间和力量,但绝不允许极端情绪的爆发。某种程度上,这其实是现代国家的惯常操作手法,如很多西方国家在国际谈判中不愿让步时就声称:自己的手脚被选民和议会捆绑住了,如果示弱就会在选举中遭到惩罚——这已经成了它们惯用的说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