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东辽县畜牧业规模户发展及效益分析

东辽县畜牧业规模户发展及效益分析

时间:2022-03-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管庆丰 陈映利 胡昕宇“十二五” 是东辽县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 是大力发展现代牧业的重要时期。畜牧业规模户经过 “十一五” 时期的平稳发展, 无论是在总量扩张, 还是在质量提升, 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在经历了结构调整的 “阵痛” 后, 东辽县畜牧业规模户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更大的挑战。
东辽县畜牧业规模户发展及效益分析_民生视角话吉林:吉林调查队系统调查成果集.2017卷

管庆丰 陈映利 胡昕宇

“十二五” 是东辽县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 是大力发展现代牧业的重要时期。 畜牧业规模户经过 “十一五” 时期的平稳发展, 无论是在总量扩张, 还是在质量提升, 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在经历了结构调整的 “阵痛” 后, 东辽县畜牧业规模户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更大的挑战。

一、 “十二五冶 期间东辽县畜牧业规模户发展趋势

(一) 东辽县畜牧业规模户发展数量增长情况

1. 规模户数量稳步增长, 养殖结构进一步优化。2011年以来, 东辽县畜牧业规模户发展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从2011年的38户增长到2015年的83户, 平均年增长率16.9% (见表1)。 自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全年, 伴随着畜牧业产业机构的调整, 东辽县畜牧业规模户增长速度呈放缓趋势, 养殖结构进一步优化。 以生猪市场为例, 东辽县生猪市场经历了2012年下半年至2015年上半年近3年的 “寒冬”, 生猪养殖市场呈现 “大守小退” 的局面, 即大型生猪养殖规模户选择保守经营, 不扩大生产规模。 而小规模生猪养殖户无力支撑连年亏损, 选择退出生猪养殖市场。

2. 禽类养殖规模户异军突起, 数量成倍增长。 “十二五” 期间, 东辽县各畜禽品种规模户数量都有所增长, 其中以禽类养殖规模户增长数量最多, 生猪次之, 牛羊最少。 其中生猪规模户由2011年的22户增长到2015年的37户; 禽类规模户由2011年的6户增长到2015年的33户; 牛羊规模户由2011年的10户增长到2015年的13户。

表1 东辽县2011—2015年畜牧业规模户增长情况

3. 东辽县畜牧业规模户数量结构变化明显。 据调查显示, 东辽县2011—2015年畜牧业各品种规模户比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禽类规模户比重明显提高,总量由2011年的15.78%增长到2015年的39.76%; 而生猪养殖规模户比重从2011年的57.91%下降到2015年的44.58%, 生猪规模户数量增长速度低于禽类规模户增长; 牛羊规模户数量无较大变化, 伴随着畜禽规模户数量整体增长, 牛羊规模户的比重也越来越低。 从2011年的26.31%下降到2015年的15.66% (见图1)。

图1 2011年与2015年畜牧业规模户比重对比情况

(二) 东辽县畜牧业规模户发展基本情况

东辽县畜牧业规模户从经营模式上区分共有两大类, 一是以养殖大户个人经营为主的规模户, 二是以合作社模式大规模经营的养殖基地。 为更好地了解东辽县畜牧业规模户发展的基本情况, 东辽队抽取县内4户较有影响力, 颇具特色的规模户进行调研, 其中生猪规模户2户, 肉鸡规模户1户, 种蛋 (鸡) 规模户1户。 生猪规模户和种蛋规模户为养殖大户, 肉鸡规模户是以合作社模式发展的大型养殖合作社。 通过调研, 反映出了当前东辽县畜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1. 经营管理模式影响从业人员数量。 据调查显示, 以养殖大户为代表的规模户近五年来在从业人员增长方面无明显变化, 以家庭自营为主, 从业人员多为3—5人, 其中2—4人为雇佣工人, 从事体力劳动工作, 工资在1500—2600元左右。1人为技术人员, 技术人员均为规模户经营者本人, 他们通过网络学习及向其他人请教等方式获得技术知识。 以合作社模式经营的规模户的从业人员增长明显, 东辽县某肉鸡养殖合作社, 从业人数从2011年的125人增长到2015年的564人, 专业技术人员从2011年的10人增长到2015年的17人。 到2015年末,有300多人为常年雇佣, 其他人员为临时雇佣。 不同的经营模式影响了规模户从业人员数量, 但两者的从业人员素质方面均偏低。

2. 养殖场地面积增加, 经营规模扩大。 据调查显示,4户规模户中有2户禽类养殖规模户的养殖场地面积在近五年中有所增长, 面积增长分别为6000平方米和50000平方米, 另2户生猪规模户养殖场地于2010年前扩建完成, 近五年内无增长。 养殖场地面积的增长也间接地反映出近五年畜牧业发展的整体情况,禽类发展速度明显, 生猪发展相对缓慢。

3. 国家专项扶持资金对规模户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在接受调查的4户规模户中,3户获得过国家专项扶持资金, 其中以肉鸡饲养规模户获得扶持资金最多, 总和达413万元, 其他2户生猪规模户也分别获得过80万元和2万元专项扶持资金, 只有种蛋 (鸡) 规模户未获得过相关的扶持资金。

4. 营业总收入起伏较大。 据调查数据显示, 自2012年下半年到2015年上半年间, 受生猪价格持续走低的影响, 经营管理水平较高的生猪规模户仅能维持收支平衡, 大部分生猪规模户处于亏损状态。 这种低迷在2015年下半年开始转好,使得生猪规模户2015年全年经营收支维持平衡或略有结余。 而肉鸡市场在经历前四年的高速发展后,2015年肉鸡价格开始下跌, 净利润下降。 而种蛋 (鸡)市场则是继2011年的高价后, 持续四年价格走低, 养殖户亏损严重。

5. 生产性固定资产投入加大, 经营趋向规范化。 据调查显示, 随着畜禽养殖越来越集中化、 规范化, 畜禽养殖对养殖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经过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考验过后, 依然经营下来的畜禽养殖规模户的经营条件都相对较好, 其在生产性固定资产的投资越来越多。 在调查的4户规模户中, 近五年来在生产性固定资产的累计投入从100万元到5600万元不等。 养殖环境的改善不仅能够提高畜禽的成活率, 降低疫情风险, 而且也能提高自身形象, 提升市场竞争力。

二、 东辽县畜禽养殖规模户经营情况及效益分析

(一) 生猪市场持续低迷, 肉鸡养殖规模户快速增长

1. 生猪养殖经历 “寒冬”, 或将迎来一轮暖春。 自2012年下半年开始, 生猪养殖开始步入寒冬。 生猪价格一路走低, 从2012年最高的8.6元/斤降到2014年最低谷4.8元/斤, 该价格于2015年下半年回升到7.5元/斤。 接受调查的两户生猪养殖规模户在经历了2013年、2014年的亏损后,2015年才维持收支基本平衡。 据被调查者所述, 他们一致看好2016年及2017年的生猪养殖市场, 生猪养殖或将迎来一轮暖春。

2. 肉鸡养殖规模户快速增长, 市场需求略显乏力。 “十二五” 期间, 东辽县肉鸡养殖规模户的数量从2011年的6户增长到2015年的33户, 呈快速增长状态, 各肉鸡养殖规模户的经营规模也有所扩大。 步入2015年后, 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 肉鸡价格开始下降, 肉鸡养殖总体营业收入较前四年增幅降低。 以东辽县泉太镇三树养殖合作社发展状况为例,2015年营业总收入比2011年营业总收入翻了近5倍, 但同比增速明显放缓。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了解到, 种蛋 (鸡) 养殖在经历了2011年的盈利后, 已连续三年亏损, 许多养殖户选择退出种蛋 (鸡) 养殖市场。 但受访者表示,2016年是种蛋养殖的 “收获” 之年,2016年预计盈利100多万元, 可以弥补过去三年亏损。

(二) 供求关系影响市场趋势, 规模户效益波动较大

1. 畜禽养殖多属盲从, 扎堆涌入造成供求关系失衡。2011年至2015年, 大量养殖规模户、 散户盲目涌入畜禽养殖市场。 据农业部2012年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当年3月底, 全国能繁母猪达4954万头, 而2014年3月底也高达4791万头, 居高不下的能繁母猪数量, 致使生猪市场供大于求, 生猪价格走低不可避免。 在经历 “寒冬” 后, 无力支撑亏损的养殖户退出市场, 到2015年底, 能繁母猪存栏量跌至3798万头, 供求市场趋于平衡, 生猪价格恢复到合理区间。

2. 产业结构不合理, 抵御风险能力低。 产业结构的不合理, 是制约规模户经济效益增长的重要原因。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 当前的养殖市场规模化养殖比重仍然较低, 更多养殖户仍然按照传统的养殖模式经营, 这种分散的养殖模式不仅生产效率低下, 而且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低。 长时间的分散养殖势必造成供求信息的不对称, 当这种不对称累积到一定程度时, 市场的杠杆作用悄然发生, 一轮新的调整将会打乱畜禽养殖市场, 重新洗牌。

三、 东辽县畜禽养殖规模户提高效益遭遇的瓶颈

“十二五” 期间, 东辽县畜禽养殖规模户发展势态良好, 但是在发展的理念、 速度、 规模、 社会效益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而制约畜禽养殖规模户经济效益提升的瓶颈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 牧业生产用地相对紧张

规模户的发展和牧业小区的建设都离不开牧业生产用地, 而牧业生产用地资源相对紧张, 其与耕地保护、 林地矛盾冲突严重, 牧业用地备案条件较高, 不备案被航拍下来做违法处理等问题突出, 用地难问题成为制约东辽县畜牧业规模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 规模户发展受资金限制严重, 融资困难

当前的农村畜牧业的发展呈现资金投入不平衡、 投融资管理体系不健全等基本特征, “融资难” 已成为制约畜牧业规模户发展的 “瓶颈”, 现在银行对养殖户借贷审核非常严格, 贷款额度小, 而且严格控制资金使用情况, 这远远无法满足养殖户扩大生产经营规模、 提高经济效益的需求, 出现了较为严重的 “融资旱情”。

(三) 畜牧业产业化认识有待提高

大力发展畜禽养殖产业, 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已引起各级高度关注, 但在实际工作中, 许多养殖户对畜牧业产业化的含义、 内容、 基本要求都不甚了解。 在大力倡导规模养殖、 畜牧产业化的同时, 传统养殖观念、 饲养模式还占有一定比例, 良种、 良法推广使用难度较大, 养殖户参与意识不强。

(四) 养殖技术水平低, 经营管理手段落后

据调查显示, 目前从事畜禽规模养殖生产的从业者普遍年龄偏大, 文化程度较低。 全县的畜禽养殖规模户中, 有技术、 善经营、 懂管理者甚少, 许多养殖者认为规模养殖就是简单的扩大养殖数量而不重视改良品种、 疫病防控, 忽视饲养管理和市场分析。 因此, 新技术应用推广和品种改良慢、 养殖效益低, 疫病防控和无害化处理措施不落实、 疫病发生风险高。

(五) 畜禽良种水平低, 产品质量与国际标准尚有差距

我国畜禽品种主要是耗粮型的猪禽, 从而造成大量的粮食用于饲料生产, 并且畜种单位生产能力差, 致使畜禽良种化水平低。 当前的畜禽品种主要以欧美的品种为主, 缺乏自主的专门化品种和培育品种。 而畜禽产品的质量与国际标准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卫生检疫、 加工、 冷冻、 运输设备相对还比较落后。 缺乏优良的品种, 也间接地制约了畜禽规模户经济效益的提升。

四、 提高畜禽养殖规模户经济效益的几点建议

当前, 东辽县畜牧业养殖规模户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 如何能够抓住这次机遇, 将机遇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 提升规模户的经济效益, 是我们亟待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政府和规模户作为提升经济效益的两股推动力, 两者需要共同努力, 形成合力, 破除阻力, 使畜禽养殖成为东辽县经济发展更强的支柱力。

(一) 充分发挥政府在扶持规模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 集中优势资源, 规划牧业小区。 建设牧业小区, 是发展现代牧业经济的必要形式, 不仅改善了畜禽的饲养条件, 又改善了人居环境。 政府适度加大林遮地、 废弃地、 荒滩地、 水塘等非农用地的开发力度, 积极创造条件为牧业小区提供建设用地。 将之前散乱的经营模式转变为集中、 规范的经营, 能够实现规模化饲养, 有利于充分发挥生产设备的效能, 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效率, 降低成本。 把规模户集中起来建成畜禽生产基地, 不仅能够加速了市场经济建设步伐, 又能够提升规模户的经济效益。

2. 政府联手银行, “贷” 动养殖户发展。 养殖户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而融资困难一直是束缚养殖户发展的一个重要难题。 为了促进养殖户发展, 解决融资困难, 政府应携手银行, 推出相关贷款的扶持措施。 例如重庆市政府推出的“助保贷” 扶持措施, 该措施不仅能够有效地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 放大资金效应, 解决 “融资旱情” 的养殖户 “来水” 问题, 也大大地降低了贷款的门槛, 放宽了贷款的准入条件, 使得 “有心无力” 的养殖户减少融资困难的苦恼。

3. 加大科技投入, 加快良种培育。 推进良种畜禽产业化经营。 一是组织引导畜禽规模户积极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 开展各种形式的联合, 实行产、 学、研相结合的品种选育、 保护和育种新机制。 二是完善繁育体系。 要协调原种场与规模户之间, 以及各代次种禽场之间的供求协作关系。 完善各场的种畜禽繁育计划和供求计划。 三是扶持规模户兴办饲料业、 畜产品加工业, 向农民供种、 供料、 回收、 加工、 销售产品, 由单一种畜禽养殖变为产业化经营, 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 提高经济效益。

4. 加强人才储备, 普及科学养殖知识。 政府加强人才储备, 紧紧依托各农业院校, 形成以科技入户为切入点, 不断推进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合作模式, 在养殖环节为规模户经营者提供更全面先进、 实用饲养的技术, 加快标准化饲养规程和生产工艺的普及步伐, 提升规模户经营管理水平, 提高生产效率,使规模户的经济效益迈上一个新台阶。

(二) 充分发挥规模户经营者的主观能动性

1. 积极主动学习技术, 提高养殖科学性。 提高规模户的养殖技术水平是提升规模经济效益最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 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养殖环境以及日新月异的养殖技术, 需要规模户经营者自身通过各种渠道和平台去学习和掌握, 积极主动学习, 刻苦钻研, 提高养殖手段的科学性。

2. 加强饲养阶段管理, 提高养殖成活率。 加强饲养阶段的管理可以提高畜禽养殖的成活率, 提升生产效率, 是提高规模户经济效益的有力保障。 管理水平的提升不仅能在市场利好时, 扩大效益, 也能在市场低迷时, 减少亏损。

3. 摸索市场运行规律, 提高抗风险能力。 规模户通过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及相关政策信息, 对自身所处的外部大环境有所认知。 通过多渠道了解市场供求信息, 积极地探索市场运行的规律, 提升自身抗风险能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 规模户通过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学习科学饲养技术,及时了解大政方针, 三管齐下, 才有可能在新形势下更快、 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