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小城镇集群化的发展效益分析

小城镇集群化的发展效益分析

时间:2022-03-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小城镇集群化发展,首先是在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也就是说将会引导企业向城镇集聚,形成企业集群化的发展,由此形成小城镇发展的新动力。
小城镇集群化的发展效益分析_小城镇发展研究

8.2.4 小城镇集群化的发展效益分析

本书前一部分研究指出,即使通过行政区域调整或统一的管理机构来协调区域利益及其政府行为,都难以解决小城镇发展的根本问题。而集群化发展模式对区域内各个主体的利益能够做到公平整合、平等发展,对传统的小城镇发展乃至城市化都将产生本质上的影响。

1)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城市化进程是各种生产要素在城镇集聚,并创造出大量第二、三产业就业机会的过程,最终实现人口集聚。小城镇集群化就是通过城镇空间结构和用地组织,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和引导人口及各种生产要素在城镇集聚,这样不仅能缓解农村剩余人口向大城市的盲目流动,而且还能再次提升小城镇人口集聚功能,从而在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促进区域人口的合理布局。

2)对都市区域城镇协调发展的影响

大城市地区空间的进一步扩展是世界性的问题,而中心区域有限承载力如果过于集中则难以支撑起扩展的空间结构。世界发达城市的结构模式都试图摆脱圈层式的蔓延,体现多心、多轴与多组团结合的发展模式(张尚武,2003)。这种新模式的发展态势,是强大的中心城区和弱小的郊区城镇之间的空间关系。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将在未来中国区域的城市化进程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规模的扩大是必然的趋势,中心城市与郊区城镇的整合发展是必须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从区域城市化发展来看,只有对这些弱小的城镇进行集群化整合,才能与中心城区形成相辅相成的中心体系,在区域整体范围内体现城市化空间相对集中和分散的特点,形成城镇空间和生态空间相融合的开放的地域结构。

3)对提高城镇规模效应的影响

空间集聚理论认为,当城镇的人口、产业和各种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集聚达到一定临界度时,就能产生集聚经济效应。相应的临界度(通常以人口规模来衡量),在经济学上将之称为规模经济,它反映了城镇社会经济成本与总体效益的最优关系。统计资料表明,大城市的经济效益比小城市平均高出两倍(许学强,2000)。小城镇集群化在引导空间要素集聚的同时,实现了人口的快速集聚,从而使城镇群达到合理规模,并由此获取了更大经济效益,从而解决了小城镇规模效应一直低弱的难题。从发展的观点来看,建设一个星罗棋布的小城镇组合群体,要比建设一个能够容纳同样数量的居民、同样规模的生产力和提供同样程度的社会文化生活服务的大城市,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雷中勤,1987)。

4)对解决区域协同发展问题的影响

在现行的体制下,小城镇作为独立的行政实体,无论其规模大小,均自成系统,每个乡镇均建有一套独立的市政设施和社会公用设施。一些小城镇为了提高自己的区域地位,盲目追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自成体系,不惜代价建设一些区域性的大型基础设施,造成了大量的城市建设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以及土地、资金等资源浪费。此外,传统的城镇组织机制往往将行政区划单元视为一个相对封闭的自运行系统,仅限于对本系统内要素的均衡配置及良性运作的探讨。而当前一些区域与城镇发展的事实表明,许多发展的现象和机理是远远超过行政区划所圈定的狭隘系统的,城镇区域化、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倾向越来越明显。但同时也带来了跨区域诸多相关事务(如水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等),需要城镇之间协商解决。小城镇集群化发展正是基于解决区域共同问题的目的,实现群体高效管理。

5)对再造城镇发展动力的影响

小城镇的发展历程始终是与乡镇企业相伴的。乡镇企业的繁荣催生了小城镇的兴盛,乡镇企业的衰退带来了小城镇发展速度的减缓。小城镇集群化发展,首先是在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也就是说将会引导企业向城镇集聚,形成企业集群化的发展,由此形成小城镇发展的新动力。

6)对城乡统筹发展的影响

小城镇群体包括城镇、乡村、生态空间的区域。小城镇集群化,使城镇群体有序发展,在处理好城镇之间关系的同时,能更好地整合城镇与乡村空间、城镇与生态空间、城镇与人文空间的发展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