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千年科举的背景

千年科举的背景

时间:2022-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国家“抡才大典”,科举是当时社会的一件大事。从各省贡院的规模和在省会所处的中心位置来看,科举确实在社会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以清代四川贡院为例,位于当时成都城的中心。三年才用一次的考场,占地面积又如此之大,却长久地占据着城市的要津,可见科举制的重要性。然而,随着科举在1905年被废止,贡院这种专用考场马上面临着被废弃和拆毁的命运。

“贡院重地,理宜严肃”[36]。作为国家“抡才大典”,科举是当时社会的一件大事。从各省贡院的规模和在省会所处的中心位置来看,科举确实在社会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以清代四川贡院为例,位于当时成都城的中心。三年才用一次的考场,占地面积又如此之大,却长久地占据着城市的要津,可见科举制的重要性。

然而,随着科举在1905年被废止,贡院这种专用考场马上面临着被废弃和拆毁的命运。在人类建筑史上,很少有哪类重要建筑消失得这么彻底的。作为科举制的外在体现——贡院,因为占据着城市的中心位置,一旦不再具有使用价值,当人们需要拆除旧房获得建筑土地的时候,贡院尤其是其中的号舍必然是首当其冲了。号舍是古今中外唯一一种除了考试别无他用的建筑。当科举废止之后,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既然毫无其他使用价值,一般人又没意识到将来也有历史价值,当然迟早面临着被拆除的命运。

并不是所有人都对贡院的拆除无动于衷,也曾有个别有识之士想为后代保留一点贡院号舍建筑。最典型的例子是保存四川贡院号舍的努力。从四川省博物馆藏1906年四川总督锡良撰写的《贡院废号记》碑文,可以看出当时他为保留一点贡院号舍的远见卓识和良苦用心。当时成都要拆毁号舍改建武校兵舍和学务公所,面临“一改向时扃试森严之地,又若土梗瓦砾之不足惜”的情况,锡良指出:“虽然,事会何常,倘数十百年之后,学制修明,校舍比鳞,后生小儒未尝躬历大比之试,安知不有旷然远思,慨念旧制,欲问其制而不可得者。况此一朝大政,尤考古者所不能忘也。拆号之日,余命存留若干间,封识而保护之,以待来者。尝考泰西历史如埃及废墓、罗马古城,莫不宝惜珍培,留为国人游览之所,以发其思古爱国之情,而我国三辅皇图洛阳宫殿,仅于书册略具梗概,无复片瓦只石之存,此考古之所以多遗憾也。余之存此废号,并记其颠末,亦保存古物,以资历史之一证云尔。”[37]现在,清末四川总督尽力想为后人留下的贡院号舍,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甚至连四川贡院的至公堂、明远楼等高大建筑和贡院牌坊,都在“文革”中被全部拆除改建成小展览馆。于今一百年后,我们再看锡良所写的文字,不禁令人慨叹!

另一个保存贡院的努力出现在南京。现存1921年6月至1922年11月间关于保存江南贡院遗迹的文件有五份,包括江宁绅商甘等八人致江苏省长力陈贡院中路旧存号舍应力为保存函、众议院议院及江苏省议会议员十三人关于建立贡院古迹公园上江苏省长之函、贡院古迹保管员等人规划贡院修理办法草稿、江苏省长公署指令与训令等[38]。从省长的批复文件来看,同意修整部分贡院遗迹,但市场建设计划也在进行,并考虑“旧存号舍能否拆移”。后将江南贡院设字号、席字号全巷号舍原样移置南京大学内,“未有丝毫改易者”[39]。可惜这种努力到“文革”中也摆脱不了被最后毁灭的结果,现早已不见踪影。因此,古代贡院中原有的号舍在中国大地上已经彻底地消失,现有的都只是复原仿制号舍。

不过,由于科举制在1300年中曾广泛深入地影响到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过去曾产生过大量的贡院文献,贡院北面帘官居住的房屋也可以做一般的房屋继续使用,因此,至今还可以看到一些贡院遗存,使我们得以窥见千年科举的背影。具体来说,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贡院遗存。

一是贡院文献遗存。《钦定科场条例》和《续增科场条例》当然是最详细的关于贡院及其规制的记载。其他如许多省份乡试之前都发给每位士子人手一册的《三场程式》,现在也有不少存留。乡会试点名次序图或时刻表,现存的至少有《顺天三路分点次序图》、江南贡院《三路点名定式》、江西贡院《中东西三路听点学分表》、福建贡院《乡试点名章程》、《浙江乡试点名时刻表》、四川贡院《三路点名定式》等六种。还有佚名《豫省文闱供给章程》、《广东文闱科场事例》[40]之类的专门书籍,许多关于贡院的诗文吟咏和日记,如《监临条约》、主考官的《锁闱日记》、《秋闱联咏》、《锁闱杂咏》、《星轺便览》和考生的日记之类,以及大量的《乡试录》、《会试录》中的前序和后序,多有对贡院中乡会试情况的简略概括。另外,贡院坐号便览、浮票、卷票等,这些都为我们今天了解贡院从点名进场、搜检、入号、发题,到考试、交卷、出场等各个环节的具体细节提供不少宝贵的资料。

二是贡院图片遗存。清代共有省级贡院17座,其中北京的顺天贡院、南京的江南贡院、广州的广东贡院(又称两广贡院)、开封的河南贡院并称天下四大贡院。17世纪以后来华的西方人往往对贡院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现存清代贡院的照片与图画基本上是19世纪以后西方人留下的。而在流传下来的图片中,又以前三个贡院为多,河南贡院基本上没有留下照片。四川贡院、福建贡院、陕西贡院、甘肃贡院等或多或少也留下一些废科举前后拍的照片。还有一些贡院留有图片,如江南贡院因为法文《中国文科举》一书[41],留下了不少当时人画的贡院和号舍图片,江南贡院和顺天贡院还有详细的贡院平面图。这些珍贵的影像和图片遗存,使我们得以窥见当年贡院的具体形象。

三是贡院建筑遗存。在多数省级贡院都已灰飞烟灭的情况下,云南贡院至公堂、甘肃贡院至公堂的保存尤为难能可贵,这得益于云南大学和兰州大学建在原贡院的遗址,使贡院的文脉得以延续下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甘肃贡院至公堂还保存着原汁原味的陕甘分闱后甘肃首次乡试监临官左宗棠书“至公堂”匾额和木制对联。可惜的是甘肃贡院明远楼的异地迁建保存后,又因重建而使原木构明远楼消失。江南贡院保存至今仍存有明远楼和飞虹桥,已是众所周知。而历经多次战火顽强存留下来的广东贡院明远楼,更是硕果仅存的奇迹[42]。府州县级试院和考棚因过去数量较多,保存下来的也相对省级贡院为多。而省级贡院过去规模宏大,房舍鳞次栉比,但存留下来的就只有以上所提的四座建筑,诚属凤毛麟角。

四是贡院碑文遗存。江南贡院存有相关的碑刻十多方,明远楼外墙所嵌《金陵贡院遗迹碑》,记述了江南贡院的兴衰历史,碑文最后叹道:“今则数百年文战之场,一时尽归商战,君子于此,可以观世变矣!”建立在河南贡院遗址上的河南大学老校区存有雍正十年(1732)《改建河南贡院记碑》和道光二十四年(1844)《重修河南贡院碑记》,并建有两座碑亭。云南贡院也存有康熙三年《重建贡院碑记》,而康熙四十七年《重修云南贡院碑记》则文存碑佚[43]。前述四川贡院也留有1906年四川总督锡良撰写的《贡院废号记》石碑。另有一方稀见的陕西贡院明弘治八年(1495)《乡试官誓文题名碑》,生动地记载了从监临官、提调官到巡绰搜检官一起在贡院中发誓不“私受请托暗通关节”的内容,该碑过去石存陕西新城,现台北的“国家图书馆”和曲阜的中国状元博物馆馆长刘晓家中分别藏有拓片。

科举时代,“在中国文士才子仍然能获得最高的荣誉,贡院是通往文职殊遇的必经道路”[44]。在科举被废止百年以后,随着科举记忆在历史深处被重新唤醒,人们才意识到,曾经与我们民族历史关系密切的科举文化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作为与中国一千多年间多数精英人物密切相关的贡院,关系到我们的民族历史和人文血脉,贡院遗存是科举文化的珍贵遗产。为重构科举场景,让今人了解科举,需要研究科举制度,保护贡院遗存,甚至是修复部分贡院建筑,使21世纪中国人能够追寻逝去的古老文明遗迹。这样,贡院这一千年科举的背景,才不会永远消失在历史深处,才不会完全淡出国人的视野。

【注释】

[1]《儒林外史》第三回,吴敬梓著、张慧剑校注:《儒林外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32页。

[2]咸丰二年版《钦定科场条例》卷二六《关防·贡院》道光十五年例案。

[3]《唐会要》卷七六《缘举杂录》。

[4]《册府元龟》卷六四一《贡举部·条制》。

[5]刘海峰、李兵:《中国科举史》,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4年,142~143页。

[6]《宋史》卷一五五《选举志》。

[7]据《文昌杂录》卷四载,“礼部尚书黄公说,丙申年秋试进士仅八千人,国朝以来,未有如此之盛,他试院不能容,始命就开宝寺分数场引试,开宝为试院自此始。”丙申年为嘉祐元年(1056)。

[8]《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五一载:元丰八年二月二十八日,正值礼闱考校期间,“开宝寺寓礼部贡院火,承议郎韩王翼,王官大小教授兼睦亲广亲宅讲书翟曼,奉议郎陈之方,宣德郎太学博士马希孟皆焚死,吏卒死者四十人”。

[9]何忠礼:《北宋礼部贡院场所考略》,《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4期。

[10]《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四四《普州贡院记》。

[11]吴自牧:《梦粱录》卷一五《贡院》。

[12]《宋会要·职官》十三之十三《贡院》。

[13]《三山志》卷七《公廨·试院》。

[14]《成都文类》卷四十李焘《贡院记》。

[15]《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四四《普州贡院记》。

[16]梁庚尧:《南宋的贡院》,《中国史学》第1卷,日本中国史学会,1991年10月,35~61页。

[17]葛绍欧:《宋代府州的贡院》,《国际宋史研讨会论文选集》,河北大学出版社,1992年,304~319页。

[18]贾志扬:《宋代科举》,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5年,242页。现存最早的贡院图是《景定建康志》卷三十二所录的南宋景定二年(1261)重建的建康府贡院图,从中可见所有贡院建筑都在中轴线两边对称排列。

[19]《金史》卷五十一《选举志》。

[20]《元婚礼贡举考·会试程式》。

[21]《元史》卷八十一《选举志》。《明史》卷七十《选举志》也说“人一军守之,谓之号军”。可见从元代到明初皆是每名举子都有一人监考和服务。兼看“设席分舍”、“分宿席房”等语,估计元代考试院已经出现一人一个号舍的建筑。然观“安置席舍,务令远隔”一语,尚待确考。

[22]《大明会典》卷七十七《贡举·科举·科举通例》。

[23]张岱:《夜航船》卷六《制科》“关节”条。

[24]《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三四三《礼部·贡举》乾隆二十七年谕。

[25]因此有学者称贡院为“科举城”。见周道祥编著:《江南贡院》,中国物资出版社,1999年版,第59页。

[26]光绪十三年版《钦定科场条例》卷二八《关防·贡院》嘉庆十三年。

[27]咸丰二年版《钦定科场条例》卷二七《关防·场规》现行事例。

[28]佚名:《科场事款》,又称《广东文闱科场事例》。英国伦敦大英国图书馆所藏,具体为清代何年所刻待考。

[29]《万历野获篇》卷十五。

[30]光绪十三年版《钦定科场条例》卷二八《关防·贡院》。

[31]Le P.Etienne Zi(Siu),S.J.,Pratique desexamens litterrairesen Chine,Chang-Hai,1894.据该书132~133页之间的《江南贡院全图》右下方的中文“贡院图说”。号巷又称号筒,以千字文编排顺序,故云“号筒二百九十五字”。该图说又称“贡院全址略似梯田”,从各省贡院平面图来看,号舍(文场)部分确实形如梯田。江南贡院历史陈列馆人员长期以来不知道存在一目了然的《江南贡院全国》,1999年我去参访时,赠送该图复印件给该馆,使其完璧归赵,物尽其用。现陈列馆明远楼一层左壁挂有《江南贡院全图》。

[32]咸丰二年版《饮定科场条例》卷四三《乡会试供具·共给》。

[33]李鹏年等编著:《清代六部成语词典》,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238~239页。

[34]周宁:《蓦然回首:废除科举百年祭》,《书屋》2005年第5期。

[35]W.A.P.Martin,A Cycle of Cathay,or China,Shouth and North with Personal Reminiscences,Edinburgh and London,1896,p.42.

[36]《钦定礼部则例》卷八三《仪制清吏司·乡会试贡院》。

[37]谢凌:《蜀中废科举、办新学的纪事碑——<成都府贡院废号记>》,《四川文物》2005年第3期。

[38]笔者于2001年在北京琉璃厂购得。

[39]商衍鎏:《清代科举考试述录》,三联书店,1958年,50~51页间《江南贡院内号舍分形照片绘图说明》。

[40]又称《科场事款》,英国伦敦大英国图书馆藏。

[41]Le P.Etienne Zi(Siu),S.J.,Pratique desexamens litterairesen Chine,Chang-Hai,1894.

[42]刘海峰:《探访广东贡院明远楼》,载《科举学论丛》2008年第1辑,北京:线装书局,2008年,81页。

[43]张传:《有关云南贡院的两块碑记》,《思想战线》1981年第6期。

[44]Literatureand Present Stateof China,The Westminster Review,Vol.34.No.2,1840,p.28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