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课外活动是人才培养过程的必然选择

课外活动是人才培养过程的必然选择

时间:2022-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道路上,课外活动成为了一种必然选择。以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课外活动更重视学生个体个性的发展、潜能的激发和人格的完善,因此课外活动更具有发展性。两者相辅相成,课外活动可以成为中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强大助力。以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为例,该校提出课改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优化学习过程增鲜课堂的味道。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而在上个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作者英国人李约瑟曾问:“为什么近代自然科学只能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或其他文明?”这就是“李约瑟之谜”。李约瑟提出了一个悖论:“为什么古代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和印刷术,工业革命却没有发端于中国?而哥伦布、麦哲伦正是依靠指南针发现了世界,西方用火药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用造纸术和印刷术传播了欧洲文明!”“钱李之问”是一个刻骨铭心的疑问,“钱李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

钱学森

李约瑟

中国科学技术史

长期以来,“教育市场竞争”导致了各个学校把学生当成了学习的机器,不断地驱动机器的不科学运转,不断地为单一的提高分数而殚精竭虑,最终导致了教学功利化、育人简单化、学校畸形化、目标短浅化。教育陷入迷乱,“钱李之问”更是为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学校不是工厂,教室不是车间,教师不是工人,学生不是工业化产品。

学校要做的是让学生陶醉在人类文明的世界里,让学生流连在科学殿堂的梦幻里,把令人窒息的中高考味道压抑着学生被迫的学,转化为对人文与科学的崇高而神圣的追求,转变我们课堂的味道,它不是单一的中高考的味道,而是要回归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本身的味道!无论是人文科学还是自然科学,本身都有足够的吸引人、陶醉人、折服人、启发人的地方。几乎每个孩子的天性都热爱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只不过我们的教育有时冷却了孩子们对学科的热情,简单而肤浅的为追求考试分数往往葬送了学科本身的魅力与活力。否则我们的教育永远回答不了“钱李之问”。如果我们不改变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将越来越大,在这种对现有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自主学习方法应运而生。

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就是说要注重启发式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自由的环境,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美国帕克·帕尔默说:“如果一位学生在完成教育时变成一个只会接收信息的内存,这位学生已经受骗了。优质教育会教学生成为知识的创造者,并能洞察别人所宣称的事情是否正确。”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道路上,课外活动成为了一种必然选择。

首先,近些年来课外活动课程化的趋势,使得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的界限变得更加模糊,课外活动既是课程教学的延续又是课堂教学的“第二渠道”。

其次,课外活动除了具有强健学生的体魄、愉悦学生的心灵、塑造优秀品格等作用之外,也能让学生产生对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深深热爱,从而使学生产生强大的学习和探究动力。

第三,自主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更加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着眼于学生终身的发展。以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课外活动更重视学生个体个性的发展、潜能的激发和人格的完善,因此课外活动更具有发展性。两者相辅相成,课外活动可以成为中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强大助力。

以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为例,该校提出课改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优化学习过程增鲜课堂的味道。课堂的味道如果是一个模式味道,再好的模式也终将被历史淘汰。学生不爱学习不爱听课,学生有责任,但课堂的味道缺失或乏味也难辞其责。课堂的味道应该是多姿多彩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