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基于儿童视角的小学生综合评价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基于儿童视角的小学生综合评价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时间:2022-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过去的评价工作中,学校主要以落实“绿色指标”为抓手,持续推进基于儿童视角的评价方式改革实践。各学科围绕“绿色指标”、学科要求以及学科活动制定《基于儿童视角的学科评价方案》,并在操作过程中不断调整形成可行性方案并进行论证和反思,以此推动和谐课堂的建设和优良学风的形成,提升学生课程满意率,促进学生增强自信、主动发展。从儿童视角出发,其实就是一次从关注教到关注学的转变,是服务儿童、尊重儿童的具体表现。

基于儿童视角的小学生综合评价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闸北区实验小学 李 莉[1]

[关键词]

儿童视角 综合评价活动

一、研究背景和基础

(一)现实问题:为什么要做这个研究?

1.现状分析

一直以来,学校都把学生的评价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对学生学业水平评价的改革研究持续地进行着。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对于学生的评价又开始回归本源,即在重视他们学习情况的同时,也要评价他们在行为表现、情感态度上的发展,评价开始变得更加全面和人性化。

但我们也发现,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1)被评价者的无奈:教师主导评价的设计、学生作为“被评价者”的角色参与这一现状仍很明显,学生到底在评价活动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发挥怎样的重要作用,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实践;(2)评价内容的割裂:一次评价活动往往考查的是学生在某一个学科或者某一个方面的表现,学业评价和德行评价相对割离;(3)纸笔测试的过剩:纸笔测试仍然是评价的主要形式,基于评价而设计的活动,特别是一些综合性的活动鲜有研究,关于学科统整的尝试更是不多见;(4)甄别选拔的局限:评价不是学生和他人比,而是自己和自己比,其重要功能应从甄别与选拔转向诊断与改进,关注评价过程的发展性,重视评价结果对学生未来发展的指导性。

2.现实需求

儿童是发展中的人,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潜能”,这种潜能是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的,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我们的教育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能”,并使之循着自己的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虽然他们尚未成熟,但我们要“把儿童当成儿童来看”。从这个角度而言,满足学生发展的评价首先应当是关注到他们认识世界、思考世界的过程。

由此,我们认为:学生的评价要实现有效推进学生思维和能力发展的目的,则必须寻找一种符合他们生活经验和认知特征的评价,关注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投入和体验,关注评价过后对他们未来发展的完善和指导。这样的评价才是真正符合学生主体的、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动力和保障机制。

(二)理论基础:这个研究有依据吗?

1.儿童在构建中内化行为——“建构主义”的启迪

学习心理学认为,学习的内容是很丰富的:首先是知识的学习,其次包括技能的学习,即有动作技能,也有智力技能。最后还应该有行为习惯的学习,也就是把对学生的外在行为要求,转化为其内在行为需要的内化过程,而这类学习是比知识、技能更为复杂的学习。因而,对学生的评价关注的不仅仅是单纯知识的掌握,更应该关注学生在评价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认知结构特点。由此,评价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应该重视评价的学习功能,学生在参与评价活动中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的修正,能够发现自己的潜力并在将来的学习中加以运用,也就是通过不断地调节和修正自己的学习来获得发展。教师通过评价活动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反馈的信息来调整和完整今后的教学。

2.儿童在活动中认识自己——“多元智能”的激发

多元智能理论是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的,在他看来,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于人与人所具有的不同智能组合。在教育中,就要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经验,让每个学生都能以自己强项的智能来获得知识,体验学习的快乐。由此可见,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也应该考虑对学生不同智能的考查。这就需要我们为学生积极创设包含多种智能的综合评价活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活动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及时对他们表现出的强势智能予以肯定,同时激发其他智能的潜力,促进学生多元的发展,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3.儿童在反思中生成智慧——“儿童哲学”的启示

马修·李普曼提出以尊重儿童为出发点、以发展儿童智慧为目的、以提升儿童生命为归宿的教育理念。因此,我们为儿童提供的学习方式应该是真实的,让他们接触真实的事物,寻找线索、整合经验、消除困惑、建构新知,这样的学习才是符合儿童发展水平和生活经验的,习得的知识和收获的经验才是有效和有生命力的。作为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评价是学生总结前一阶段学习经历并指导下一阶段学习的过程。因而,基于评价的活动能够拓展评价的时空,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灵活、综合和有效的反馈和促进,是学生喜爱的、乐于参与的一个过程。

(三)朴素探索:这个研究能做吗?

作为一所以“实验”命名的小学,我校以“现代小学”的创建和实践为核心目标,确立符合时代特征的现代化管理制度凝练学校文化,丰富“个性化教育 生态状成长”办学理念的内涵,立足并扎根基于儿童视角课题群的科学研究,形成“以育人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现代小学创建愿景。其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是现代小学衡量学生发展的三个评价维度,学校必须建立一个符合学生发展特征的评价体系与之相匹配。

在过去的评价工作中,学校主要以落实“绿色指标”为抓手,持续推进基于儿童视角的评价方式改革实践。进一步帮助教师深化理解“绿色指标”、引领实践操作“绿色指标”的校本化实施策略。各学科围绕“绿色指标”、学科要求以及学科活动制定《基于儿童视角的学科评价方案》,并在操作过程中不断调整形成可行性方案并进行论证和反思,以此推动和谐课堂的建设和优良学风的形成,提升学生课程满意率,促进学生增强自信、主动发展。在此基础上,学校需要从评价形式和内容入手丰富评价的内涵、优化评价的功能、提升评价的效度,从根本上促进学校稳步、创新的发展。

二、研究设计与过程

(一)核心概念

1.儿童视角

作为文学理论中的一个专门术语,“视角”在20世纪叙事学中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名词。20世纪上半期,“视角”问题曾被认为是理解小说最主要的问题。在本研究中,我们借用“视角”一词,并非指向研究的内容,而是指向研究的基础。

就学校教育而言,学生的发展不是在成人的世界里,而是在儿童的世界里,除了同龄人,他们更希望身边的老师和家长也能进入他们的世界,理解他们的心理,才能符合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需求。从儿童视角出发,其实就是一次从关注教到关注学的转变,是服务儿童、尊重儿童的具体表现。这要求教师用儿童的视角观察儿童、引导儿童、评价儿童和发展儿童,理解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需要,为他们提供一个适宜生长的学习环境。从这个角度而言,用儿童视角来审视评价,可能更多的是关注儿童的认识世界、思考世界的过程,从而构建一个真正符合学生主体、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动力和保障机制。

2.综合评价活动

评价是对某一事物或行为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评价活动指的是一种基于评价学生表现的活动,是开展评价的一种形式。与以往不同的是,它指向的是考查和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映的是学生在知识习得、技能掌握和情感体验等方面的表现,强调的是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亲身体验和情感投入。综合评价活动不仅是评价指向的综合,也是一种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和评价主体的综合。过去的评价局限于学生在一门学科上的表现,而综合评价活动是将学科内的不同内容和方式进行整合,将不同的学科评价活动进行整合,将不同群体进行整合,打破以往纸笔测试为主的评价模式,使其能够充分展现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表现并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提供帮助。

在本研究中,我们力图设计和实施符合学生需要和发展的综合评价活动,最大限度地消解成人的思维和视角,用儿童的视角来审视学生评价,制定评价的标准、设计评价活动和实施评价的过程,凸显出儿童的思维特征,从而设计出一系列体现评价的开放性、互动性,受学生认同和喜爱的综合评价活动。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课题主要围绕着基于儿童视角的综合评价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探索来展开,其主要内容包括:综合评价活动的设计愿景、综合评价活动的设计原则、综合评价活动的内容设计、综合评价活动的评价方式。所设想的研究方法是以行动研究和案例研究为主,附以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为指导。

(三)研究过程

1.第一阶段:启动阶段

(1)成立课题研究的工作组。

(2)课题研究的设计与论证。

(3)组织相关教师进行培训。

2.第二阶段:理论研究阶段

(1)进行文献搜集整理。

(2)梳理文献研究资料。

(3)组织教师理论培训。

3.第三阶段:实践研究阶段

(1)前期的调研。

(2)实践和操作。

(3)完善和反思。

4.第四阶段:深化研究阶段

(1)完善课题方案。

(2)深入实践研究。

5.第五阶段:结题阶段

(1)撰写结题报告。

(2)完成结题论证工作。

三、儿童视角:综合评价活动的设计愿景

(一)让儿童参与设计评价活动

就学生来说,纸笔测试的局限难以展示他们的能力和才华,学生需要一个更为开放空间、更为广阔的舞台来显示自己、评价自己、反思自己。这也说明,基于评价的活动这种形式是顺应学生的需求和喜爱的。我们尝试给予学生充分的发言权和行使权,让他们参与到评价活动设计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在评价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评价活动的方案由师生讨论制定,评价活动的场地和器材由学生选择和联系,评价活动的总结和反思也由师生共同完成,学生是评价的制定者、组织者、实施者,还是评价者,谁说评价别人的一定是老师,我的评价我做主!

(二)让儿童能够选择评价活动

传统的纸笔测试,学生没有选择评价内容的权利,全班全年级一张卷子,统一的评价内容,统一的评价标准。这种评价虽然省时省力,但不符合学生的个体发展需要。因而,综合评价活动关注其内容的多样性,希望通过为学生创设包含多种智能的评价活动,提供多样的体验方式,以满足不同智能结构学生的需要。如此丰富多彩的评价活动形式呈现,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喜欢的评价活动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情况,强势的智能被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能够感受自我实现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同时,弱势智能被规避,他们的自尊心被保护,自信心被提升,学习的动力被不断加强。

(三)让儿童积极体验评价活动

我们的研究注重内向学习,强调知行合一,希望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体验评价。这种体验既是一种有意义的活动,也是活动的结果。作为一种活动,学生能够亲历评价并进行反思;作为活动的结果,他们能够在亲历和反思中获得认识和情感。为了让学生在评价活动中能够积极体验,我们认为在设计评价活动时要注意一下几点:(1)主动学习——传统的评价,教师出题,学生答题。(2)寓教于乐——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儿童视角的综合评价活动能够让学生在体验中主动体会到乐趣,这才是寓教于“乐”的真正实现和真实效果。(3)学以致用——评价应该是一种有意义的体验过程,评价不单是反映知识的掌握和目标的达成,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评价提供有意义的反馈,为其今后的学习提供帮助,从而促进其长久的发展。

(四)让儿童学会反思评价活动

我们的评价活动设计不能只以学会知识为目的,关注学生眼前的获得;而应该以让学生学会学习为目的,更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让学生学会在评价中获得反思,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通过活动充分了解自己,总结、改进和完善学习方式,最终实现学会学习、善于学习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之相对的是以纸笔测试为代表的静态评价。静态评价重在对学生某一时间点的学习表现和成就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法关注的是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情况以及他们的实际发展水平,缺少对学习过程的分析和反思。学生所获得的评价信息也单纯的停留于现有阶段学习内容的完成情况上,只了解了已经知道什么,而不能反映他们是如何思考的。

四、个性与生态:综合评价活动的设计原则

(一)通过活动的评价:超越纸笔测试的评价

过去我们一直认为,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考查其对知识的获得,评价也主要由纸笔测试来实现。这种评价方式的优势在于费时少、易操作、较客观,对知识技能的考核信度和效度都比较高。但随着新课程改革提出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大目标,对学生的评价范围被延伸和拓展,不仅包括事实性的知识,更强调了学生问题解决、创新意识、自我反思等综合素质的考量,这都是纸笔测试检测不到的学习结果。

我们希望,借助活动这一载体而开展的评价,可以创新评价的范式、拓展评价的时空、丰富评价的内容、延伸评价的功能。活动一直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用它来作为评价的一种手段易于被学生所接受。同时,通过活动的评价有机会让学生离开教室,在操场、实验室,甚至是校外等场所,用不同的活动方式来亲自体验和经历评价的过程,并能够在评价之后反思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找到今后的努力方向。

(二)能够评价的活动:提升活动的评价功能

我们要重视活动的功能转变,即突显活动的评价功能。活动从最初的设想,到之后的设计和实施,都必须围绕着评价而展开,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参与个体都是可以被评价的。这里所指的评价功能不仅局限于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甄别与选拔,而是转变到促进学生更全面、更具个性的发展上来。因为,传统的评价所关注的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和他们在群体中的位置无法使教师和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业发展轨迹和变化。

我们希望,这种能够评价的活动不但可以综合的反映学生的基本情况,还能够有效提升评价的功能,让评价成为学生学习的一部分而不是学习的终结,加强评价的学习功能。同时,重视学生差异的存在,试图通过综合评价活动发现每个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水平,将这些信息及时有效地反馈给学生,为其修正和完善学习提供依据和参考,最终达到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目标。

(三)发展个性的综合:构建绿色的生态评价

我校一直以“打造尊重差异、悦纳异见、科学导向的个性教育;构建轻负担、高效能、充满幸福感的生态学校”为办学目标,努力实现“让每一个学生享受个性化教育服务,成就生态状成长的幸福”的办学愿景。“个性教育”和“生态教育”的学校办学理念也是促使学校开展基于儿童视角的综合评价活动这一研究的理念支撑。

我们希望,这种综合性的评价能够充分肯定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并以发展他们的个性为最终目标,从而营造一种和谐、开放、互动的评价氛围,构建一种发展、绿色、生态的评价理念。

五、有效统整:综合评价活动的内容设计与实施策略

(一)学科内统整

1.三大学科的评价活动

对语文、数学、英语这样的学科来说,评价远不是一张试卷那么简单的事情,而应该是一次师生共同参与的体验式活动。面对枯燥的试题,学生很难提得起兴趣,怎样让学生在他们喜爱的情境中参与评价呢?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在生活中实践和运用,怎样的评价可以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本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呢?鉴于这些思考,我们鼓励教师善于观察学生的生活、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设计以实践活动为形式的评价。它不同与以往的试卷设计,需要综合学生在上一阶段学习的所有知识、技能、方法,将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的情感体验放在评价的重要位置,具有一定的引导性、开放性和趣味性。

比如,在一次数学综合评价活动中,各年级根据其教育教学实际,统整学科内、年级组内的学习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了不同主题的评价。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对小学学习生活还是比较陌生,所以我们设计的评价活动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数学意识为目的。选用小朋友喜欢的数学智力玩具(积木七巧板)为评价载体,以“走进图形王国”为评价主题,以搭积木和拼七巧板为评价活动开展了一次体验活动;二年级则将学生置身于超市的情境,以“小小理财家”、“双色片的学问”的等主题开展一系列评价活动;三年级以“数感地带”为主题,结合笔试和数学活动两种评价形式,以数字探索和数学小作文为评价内容,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同时,感受数的价值和乐趣。

为了更加详细地剖析考试类学科统整的综合评价活动设计思路和实施过程,现以四年级的数学评价活动为例:

(1)评价活动目的。

这次综合评价活动的主题是“数学王国游历记”,旨在通过设置虚拟的“数学王国”中的五个场景,提供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平台,营造适合学生年龄特征、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促进知识探索的数学文化环境,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反馈学习所得,体验评价的过程,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应用数学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

(2)评价活动形式。

img57

(续表)

(3)评价结果呈现。

个体的评价:数学王国为每位挑战者准备了50枚img59章和5枚img60章,你的战绩如何呢?我们一起来统计。

img61

img62

群体的评价:根据拇指章的获得数,前45%的学生获得本次评价活动铜牌。(如拇指章数量相同,则比较笑脸章数量。如笑脸章也相同则并列。)

2.综合学科的评价活动

就综合学科来说,以综合评价活动的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人修养进行评判在我校已经有过许多年的尝试。在过去,我们通常用学科节的形式来整合某个学科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体验中巩固旧知,对自身的学习程度有所认识。但是,基于儿童视角的综合评价活动与过去单纯的学科节活动在活动指向和目的上有所不同。首先,活动是基于评价的目的而设计和实施的,其中的每一个项目、每个环节都应该是为了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获得和情感升华而设计的。其次,活动从方案设计、到过程制定、活动实施、学生评价都应该是由学生参与的,是学生乐于接受和参加的,这样的评价才是真实和有效的。

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在所有的非考试类学科中都尝试开展了基于儿童视角的综合评价活动。比如,以“炫出我的活力”为主题的体育学科综合评价活动;以“秀出我的创想”为主题的自然学科综合评价活动;以“亮出我的歌声”为主题的音乐学科综合评价活动;以“绘出我的精彩”为主题的美术学科综合评价活动等。这些活动的最大特点就在于:第一,各个学科的特点明显,评价内容与课本知识紧密联系。第二,考虑到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层次和内容的评价活动供学生选择。第三,注重学生从体验中获得认知,形成认识,从而反思自己的学习。

现以自然学科综合评价活动——“秀出我的创想”的设计与实施为例。

这次以“开拓创新 解密生活 争做科技小达人”为口号的评价活动,旨在关注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体验、探究中感受科技无处不在,并能发现探寻真理的乐趣。同时,通过评价活动反馈学生在自然学科的知识掌握和科学素养水平,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教师教学提供指引。

在为期一个月的评价活动中,我们分析教材、分析学生,在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选择和设计了20余项评价体验活动,即有资料的收集,又有探究小实验和体验实践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我校围绕“衣食住行”板块开展了下列系列探究活动:  

低年级研究主题为衣服的妙用,研究的内容涉及六个活动,并围绕着相关任务展开与科学探究紧密结合的评价活动。

衣食住行——衣服的妙用(一、二年级)

img63

本次自然学科综合评价活动从方案的制定到活动的实施都是师生的共同参与。通过这样的评价活动,学生们对评价活动的热情被激发了——校园里,我们可以随处看到他们穿梭敲星的身影,400多名科技小达人诞生了;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更强了——校园外,700多名学生主动和爸爸妈妈参观了科普知识馆。对学生来说,体验活动过后,了解了自己在团队合作、动手实践、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上的优劣,为今后的学习提供了发展方向。对教师来说,用怎样的方式来考核学生的科学素养,完善和改进教学方式,提供了教学实践的方向。

(二)学科间统整

1.相辅相成型

过去的评价活动总是以分科的形式呈现,到了期中、期末,学生就需要面对许多次形式类似的评价,身心俱疲。怎样在减少评价次数的基础上,提高评价内容的丰富和评价形式的趣味性,学生和老师的一些意见和反馈给予了我们灵感。学科统整,将两个或者几个看似无交集的学科融合在一起进行评价,利用各自的学科特点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就像制作一道大餐,选择材料的时候需要首先了解他们的特性,有的材料单独看来不起眼,但与另一种食材搭配在一起就可能会出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相辅相成的学科统整也一样,充分利用不同学科的特性,将他们有机的融合在一起,用儿童的眼光来设计和实施评价活动,往往能收获1+1>2的效果。

以我校在2012年初举行的数学运动会为例。

作为在学科间统整的一次综合评价活动,以“动感跑跳投 智慧嘉年华”为主题的数学运动会将数学和体育两门学科,将智能和体能融合在一起的评价方式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如何把数学活动与体育竞赛相结合?数学是我校的强势学科,致力于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提高思维层次;体育学科则侧重活动载体的创设,丰富数学活动的形式。

如何把评价活动与课本知识相结合?数学大组和体育大组结合本学科的知识点,从结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进行了双学科的统整,初步确立了评价的主要内容。

如何把评价活动与学生兴趣相结合?评价活动的创设必须是基于学生的需求,提高参与数学评价活动的积极性。在数学运动会中,我们要让学生在体验运动快乐的同时,在寻找到数学学习的乐趣的同时,又感受到体育运动带来的魅力。

img64

数学运动会作为一种突破创新的评价方式,拓展了评价的学科界限,在综合活动中考查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情况,也反映了他们体育技能的掌握;开放了评价的空间,把评价活动的地点丰富到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教室、操场、实验室都成为了学生展开评价活动的地方;丰富了评价的形式,谁说数学学科评价就是做卷子,体育学科评价就是跑步、跳远,在我们的数学运动会中,边思边跑、边想边跳、边做边投……这才是充满动感和智慧的活动;转变了评价的内涵,通过评价活动,学生获得的不在是一个冷冰冰的分数,而是体验过后一次回顾和反思,给他们未来的学习提供了指引和参考。

2.表现运用型

除了利用学科间的互补进行统整以外,综合评价活动的设计还可以从学科间的共同点着手,凸显他们的特点以达到评价效果的优化。表现运用型的学科间整合就是这样一种综合评价设计的思路,它将一些在内容、形式等有相同特质的学科整合在一起实施评价活动,希望学生能在体验的过程中充分表现某一方面优势,注重学习结果的实际运用。因此,表现运用型的学科内统整在表现形式上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和更加广阔的舞台,促使学生用自己的喜欢的方式去展现自己、表达自己、评价自己。

以我校举办的一次双学科节活动为例。

语文学科和英语学科的共同点都在于他们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听、说、读、写都离不开他们。而文字背后存在的人文情怀应是学校教育中更加关注的,因而怎样引导学生掌握好他们认知发展、生活学习和人格建构这些“文化桥梁”是值得我们不断研究和思考的地方。

我校于2012年末举办了一次以语文学科和英语学科为统整的综合评价活动,希望通过这两个学科的结合创新他们的评价方式,让学生经历一个与众不同的评价过程。语文学科和英语学科教研组的老师们在收集各方资料、听取家长和学生的意见之后详细地制定了各年级组的评价方案。在设计时他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考虑:

首先,每个年级的评价主题要充分考虑语文和英语学科的特点,不能重复出现。其次,活动的内容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关注学生的过程体验。第三,活动的最终目的之一还是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从体验中反思自我,因而不能缺少过程性的文字和材料。在每个年级的评价方案后,都附有评价菜单,它可以将学生在经历评价活动中的体验过程记录下来,为评价结果的呈现提供依据。

img65

基于以上几点,各个年级的评价方案正式出炉了:

一年级组的主题是“我与脸谱”,主要是让低年级学生从认识脸谱开始,知道脸谱的种类,了解不同颜色脸谱所代表的含义和人物,最终以认脸谱、画脸谱、唱脸谱的评价形式呈现,从而让他们初步接触脸谱文化,对中国的文化遗产——京剧有所认识。

二年级组的综合评价活动则围绕着“我与沪语童谣”展开,在语文和英语学科内童谣出现的次数也不少。作为一个生活在上海、学习在上海的人,我们的学生更应该接触以沪语来演绎的童谣,它们充满着上海的味道,有利于让学生们更加了解上海,增进他们对这座城市的归属感。

三年级组以“我与相声”为主题开展了活动,我们引导学生在评价活动中了解相声、走进相声、说好相声。用相声小报的制作、相声大师的描绘、绕口令的学习和相声段子的表演来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作为评价的依据。

四年级组以“样板戏”为主题,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评价活动不仅师生们都对样板戏有初步的认识,而且还会吟唱部分唱段,增进学生对地方艺术的了解,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五年级组活动以“上海说唱”为主题,通过收集资料,了解上海说唱的特点,认识上海说唱大师,模拟上海方言艺术表达形式,传承上海本土语言。

(三)群体间统整

1.水平统整

良好的品德是个人成长、终生发展的基础,更是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之才的重要条件。学校作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环境,对他们的品德塑造是否成功,也能反映学校教育的成功与否。学生的品德行为是综合的、复杂的,一次综合评价活动能够反映出学生在许许多多方面的表现。因此,我们的研究尝试从评价主体的年龄特征进行划分,低、中、高学生的不同的认知水平和心智发展成熟度决定了他们在品德行为上的差异。

水平统整,是将年龄相近,认知水平在同一层次上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参与评价活动。为了使综合评价活动更加适合不同年龄的学生,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在设计这类评价活动时首先考虑的就是评价内容、形式和要求是否符合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比如,针对“讲礼仪”这个内容,低年级学生主要是通过班级考章的活动来评价学生是否做到微笑待人;中年级学生的评价活动形式更丰富,可以从“生活达人”或者“岗位小明星”的评比活动中反映学生在自主能力上的表现;对高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自信可以从各类仪式和展示活动上来体现,评价的空间更广阔和开放。我们希望以丰富的评价内容、多样的评价方式和多角度的评价主体来对学生的道德行为水平进行评价,注重评价的体验性和发展性,希望综合评价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收获道德认知、升华道德情感、内化道德行为,从而生成一种道德标准来指导言行的规范。

比如,我校曾以“角色体验”为评价活动的主题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尝试。在不同年级的学生眼里,他们最想体验的是怎样的社会角色呢?为了确定评价的内容,各条年级都进行了一次小调查,从反馈中选取本年级学生最期待体验的社会角色作为评价的内容:

一年级——我是小医生:救死扶伤 学会关爱他人。

二年级——我是小电工:为民奉献 关注用电安全。

三年级——我是小厨师:健康饮食 提升生活品质。

四年级——小小服务员:乐于奉献 培养服务意识。

五年级——小小设计师:创意无限 争做环保达人。

随后,组织学生代表、家长代表和社区代表与老师一起策划、组织和实施这次评价活动。我们力图通过这五个现实职业工作场景的模拟,为学生创设一个生临其境的环境,并以职业扮演活动来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尝试中、在同伴合作和交流中进行岗位的选择、揣摩、模仿和演练,让他们初步感受和体会医生、电工、厨师、服务员和设计师等这些职业的价值所在,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激发他们关爱他人和服务他人的意识,建立起关注安全、注重健康和充满创意的生活品质。

在此,以二年级的社会角色体验综合评价活动“我是小电工”为例。

2011学年开学后不久,二年级组通过了家委会和老师的研讨,设计了“我是小电工”这一社会角色体验综合评价活动。

第一阶段:模拟职业讲坛。以“神奇的电”授课主题,让学生在理论上感知电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我们的生活无时无刻都不能离开它;但电也很危险,学会安全用电,合理用电同样非常重要。

第二阶段:亲历实地考察。前往电力输配公司,了解整个配电站的构成和工作原理,知晓家用电的形成流程,感知电力工作的重要性,培养职业情感。

第三阶段:生成有效评价。在评价活动开始之初,老师们就事先精心设计好了一份评价活动菜单,发放给学生,让学生明确评价活动的任务,有目的地参与评价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设置“小电工章”;在活动结束后,设置“最佳敬业奖”的称号,通过双重评价,促成学生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去完成活动任务,并提升自身的文明素养和综合素质,有效地保障了体验活动的质量。

2.混龄统整

虽然将相同年龄段的学生集中在一起作为评价活动的对象是我们提倡的手段,这样做的优势是评价活动的设计、形式、呈现具有针对性,符合这个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但这并不表明我们的研究排除了与之相对的混龄统整的尝试,相反,我们也正探索这种编排方式是否在综合评价活动中适用。

相对于水平统整,混龄统整指的是在综合评价活动中把年级不同或者认知水平有差异的学生集合在一起参与评价活动。它的特点就在于能够使评价活动的内容富有层次性,因为评价对象的认知水平不同决定了评价内容必须根据他们的需要而设计,其选择要适应学生的差异。其次,不同年龄的学生在一起参与活动,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差异的存在会促使学生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去平衡,以缩小他们之间的差距,更加凸显学生在综合评价活动中的主体性。最后,混龄统整的综合评价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空间和舞台,通过与陌生同伴的交往与合作,他们的交往能力、责任心和自信心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有利于健康个性的形成。

混龄统整在我校综合评价活动中的尝试,主要以全校范围内的走班活动或者是低中高年级的结对活动进行。比如,结合四年级学生交往章的考核,每年我校都会以“大手牵小手”为主题,开展一年级新生和四年级少先队员结对的评价活动。一年级新生刚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对新环境、新同伴、新老师都十分陌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需要一个阶段的调整和适应。由此,我们将四年级学生和一年级学生混龄统整,一起成为“大手牵小手”这一综合评价活动的参与者。评价活动的内容有学生们来定,作为大哥哥大姐姐,四年级的学生把需要一年级小朋友了解的信息整理出来;一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们也把他们对小学生活的诸多疑惑和问题反映给每个班的小辅导员。评价活动的形式也丰富多彩,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带领新生参观校园、帮助他们打扫教室、制作手抄小报、组织十分钟队会等等。评价活动的标准也由学生做主,四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在活动中是否能交往,是否善交往,一年级的小朋友说了算;弟弟妹妹们通过参与活动是否能够适应小学生活,四年级的队员们来评定。

每个学生都会从一个一年级新生成长为四年级的少先队员,这也就意味着在实小的学习生涯中,他们都会经历两次“大手牵小手”的综合评价活动。但这两次活动的意义不同,经历不同,收获也不同。相信参与过的每一个学生都会从中感悟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这也正是设计这个评价活动的真正价值所在!

六、真实评价:综合评价活动的评价方式

(一)自我评价

在我们的研究中,学生的自我评价不仅体现在评价过程的体验和反思中,也包括了评价活动的制定和设计环节。力图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单纯的“被评价者”角色,以制定者、组织者、体验者的多种身份融入整个评价的过程,让学生的评价活动由学生自己做主。综合评价活动尝试用争章卡、集星册、成长记录本来留下评价过程的痕迹和学生成长的轨迹,他们可以从文字感悟、绘画作品、照片留念等回顾自己的经历,从而做出一个真实、客观和具体的评价。与此同时,还要发挥评价的改进功能,我们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评价活动的参与与体验,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做的不够好,可以在今后的学习中完善和改进;在哪些方面占优,可以继续保持和提高。人的知识和才能通常是零散的,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挖掘、发现和开发。自我评价和反思就为学生发现自身潜能提供了平台,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对自己抱有正确的态度,这些都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发展,更有利于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

(二)教师评价

基于儿童视角的综合评价活动关注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体验,同时也没有忽视教师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比起儿童,教师在思考和处理问题上更透彻和全面,“教师视角”下的评价是从另一个角度下的反馈和总结。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影响不言而喻,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和鼓励,可能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语都会影响到他们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这种基于活动的评价让教师对学生的认知和行为水平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入的认识,形成的评价也会更加客观和具体。随之带来的还有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和专业发展的思考,正所谓学生用评价来反思学习,教师用评价来反思教学。教育教学成功与否,学生是一面最好的镜子。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在综合评价活动中的表现,教师就可以对照自己平时的教育教学实际进行完善和改进,从而逐步发展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

(三)同伴评价

学生在学校里接触最多的就是和他们每天一起学习、一起生活的同伴了,由于年龄相近,认知水平相同,同伴关系在儿童成长和发展中的作用是我们成人无法取代的。在儿童看来,同伴的肯定和赞扬更有价值和意义,同伴给出的意见和建议更容易被他们接纳。因此,我们要将这种和谐的同伴关系融入到评价活动中,也许同伴眼里的学生,要比教师看到的更加真实。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就像一对好朋友,是真正的用儿童自己的角度去评价,是最真实、最可靠的反馈。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是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去评价他人,学会用正确、客观的方法描述别人的进步和不足,这样做不但可以促使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丰富教师的评价信息,还可以增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了解,使师生、生生的关系更加亲密、更加融合。

(四)家长评价

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除了与教师、同伴相处以外,家人是他们最为熟悉的人。从家长的角度来说,他们每天都在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学习上、行为上,情感上,他们的每一次进步和成长都令自己欣慰,同样的,孩子的不足在哪里,也是他们急切想了解到的。对孩子们来说,家人的肯定和赞扬特别的珍贵,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家长们大多对自己的孩子严格要求,总是“吝啬”给予他们正面的评价。而对于教师来说,家长能够参与学校的评价活动,不但可以让他们直观的看到孩子的表现,同时也能够增近家校之间的沟通和互动,从而有助于推动家校合力,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谋福利。

七、研究反思

(一)研究成效

通过近几年的研究,基于儿童视角的小学生综合评价活动已经在各个学科进行了第一轮的尝试和探索,做到了师生100%参与,师生、家校都从研究中有所收获和反思。特别是对学生来说,他们不再惧怕评价,因为它不单只用试卷来衡量,还可以用各种类型的活动参与来代替。学生们可以玩中学、做中学,分数不再是评判自己的唯一标准,更加贴心和具体的评价呈现能够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总的来说,近三年的研究给学校带来了不少的变化。

1.丰富了评价的主体

对我校的学生来说,评价不再只是一张试卷那么简单,而会是一次游戏、一次活动、一次体验;他们不再是单纯的“被评价者”,而成为了评价活动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评价的制定者,参与者,受益者;评价不再关注于和别人比我怎么样,而是自己和自己比,有哪些方面进步,又有哪些方面还需要完善和改正。对教师来说,评价不再只是一场考试,而是有计划、有过程、有反馈的活动;评价不再只是指向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应该包含学生的各项技能和情感升华;评价既是检验学生的成就,还是对教育教学的反馈,是我们完善和提升各项工作的依据。

2.整合了评价的内容

在我们的研究中,评价是一种基于活动这个形式而展开的,它超越了纸笔测试的局限性,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展示舞台,运动、探究、实验、绘画、歌唱、阅读、说唱、表演、计算、拼搭……这些原本割离的活动可能被综合在了一次评价中。我们把儿童视角作为活动设计的出发点,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自主选择、亲身体验和乐于反思每一次的活动,真正的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让评价活动更真实、更受学生欢迎。与此同时,以活动作为评价的手段,也提升了活动的内涵,有意义的活动不仅是一次展示,更是一次能值得回味和反思的过程,能够为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和健全人格养成服务,能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个人素养服务。

3.创新了评价的形式

除了纸笔测试,过去我们尝试得更多的是单学科评价活动。通过近年来的研究,我们依据各个学科的特点和学生认知发展的水平,试图将不同学科进行统整、将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统整开展一系列评价活动。在学科中找到纸笔测验不能涉及的评价创新点;在学科间找到可以融合的评价内容和形式的整合点;在学生之间、年级之间找到符合学生发展规律和特征的评价结合点。充分的利用儿童、学科和学校资源,作为评价形式创新的有利保障和资源,开展了一系列符合学校特征、受学生喜爱的综合评价活动。

4.革新了评价的功能

传统的评价往往把甄别与选拔作为其主要的功能,忽视了为正处于发展中的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的作用。无论是教育内部还是外部都促使学校将评价功能逐渐转移,即从甄别与选拔转变为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的研究也是如此,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除了发挥其诊断的功能之外,一直强调评价的反馈和学习功能。树立以师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为他们创设环境和舞台认识、分析和自我。评价不仅代表一个阶段的总结,更是下一个新的开始,我们的学生在经历评价活动之后能够利用反映出的信息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到适合自己的途径来改进和完善,从而获得长远的发展。

(二)研究局限

1.科学性有待完善

基于评价目的而设计的活动有区别于一般活动的独特性,因而在评价要素的设计、评价工具的选择、评价结果的呈现上需要与评价目标相符合。其次,还要充分考虑内容是否符合儿童的需要,怎样的活动频率和强度是否是儿童能够接受的。因此,我们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理论研究,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与教育教学之间的关系,结合更多的实践、听取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意见,不断提高综合评价活动的信度和效度。

2.经济性需要提升

贴近学生的活动内容和吸引学生的活动形式都是维持评价活动高效的关键,而形式灵活多样、有新意、有创意的活动是让评价焕发活力的法宝。但这也给不少教师带来了困扰,从活动方案的设计、实施到最后的总结反思,需要花费不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虽然教师也十分认可综合评价活动这一尝试,但是增加的大量工作也让他们“望而却步”。因此,我们应该智慧的、创造性的引导孩子更多参与评价活动的设计与准备工作,真正地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他们,减轻教师工作负担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活动自己设计,正是儿童视角这一理念在我们研究中的最本质体现。

3.社会性亟待加强

在我们的研究中,学生、教师、家长都成为了评价的设计者、参与者和受益者。但综合评价活动不同于以往纸笔测试,是一个持续的、繁杂的动态过程。其中涉及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更多、更广,学校难以面面俱到,这会影响评价活动高质量的开展。孩子是家庭的未来,更是社会的未来,我们希望在今后的实践中,能够充分发挥社会的力量,鼓励和引导社区、高校、企业和机构都参与到我校的评价活动中来。利用社会的资源,学生可以在更加优质的环境和条件下参与评价,还可以有更多机会走出校园在校外体验和实践,让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助力。

(三)研究展望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人才综合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评价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将变得更加凸显。我校《基于儿童视角的小学生综合评价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这一课题只是在评价研究的领域做出了小小的尝试,期间还有很多方面有待完善与改进。我们希望,在将来的研究中,我们能够更加了解儿童,蹲下身子用他们的眼光来观察和认识世界;更加信任儿童,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评价活动的设计,让每一次的活动“从儿童中来,到儿童中去”。尊重儿童、服务儿童,悦纳儿童,根据他们的发展需要设定符合教育教学的评价目标、开展评价活动、组织评价反馈,不断地传承和创新评价的内容和形式,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参与综合评价带来的乐趣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汪安圣.认知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3]Ellen Weber.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有效的学生评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4]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黄光扬.新课程与学生学习评价[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7]加德纳.沈致隆译.智能的结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文件.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

[10]谢婧.发展性评价在小学数学学业评价中的运用[J].上海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11]严启英.多元学业评价模式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08,(3):195 197.

[12]丁邦平.从“形成性评价”到“学习性评价”:课堂评价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J].课程教材教法.2008,(9):20 25.

[13]于开莲.发展性评价与相关评价概念辨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7,(3):36 38.

[14]李奕,张警鹏,郑启跃.用科学的考试评价方法改进学校考试[J].教育科学研究.2009,(10):40 43.

[15]杨庆余.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学业平价策略变革[J].教育科学研究. 2008,(6):24 27.

[16]衣建龙,徐国江.教育评价的历史发展评述[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6):109 110.

[17]李亚东,张行.教育评价发展的历史轨迹及其规律[J].江苏高教.2000,(3):62 65.

【注释】

[1]本研究报告是2010年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儿童视角”的小学生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运用》(编号:C1013)的研究成果。课题负责人:李莉,成员:钱玉华、朱睿、朱雯雯、陈江燕、沈静、陆莲洁、谢婧(执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