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打造校本培训师队伍

打造校本培训师队伍

时间:2022-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08年10月,“上城区首期校本培训师培训班”开班。期初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根据联盟学校共同的问题,讨论、修改、形成本援区研训计划,确定支援团成员,为校本培训提供专业服务和技术支持。简洁可行、不拘一格,这是李家绪对校本研训活动的自我定位。在自扫门前雪的同时,“校本培训师”之间也架起了桥梁。校本培训师的专业光环,辐射到了全区每一位教师。

第二节 打造校本培训师队伍

随着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向内涵发展面临新的难点。其一,新课程理念难现课堂,教师缺少行为跟进,在学生发展需要面前,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滞后。其二,学校的校本研训活动的内容与形式难有突破,学校缺乏行动创新,单一模式的学科教研组,教研与科研彼此脱离,形成“两张皮”;学校统一的教学要求与检查评比,重教轻研,整齐划一模式的学习安排,造成校本教研形式化。其三,区级研究人员常规性视导,教学展示活动替代了面对真实教学情景的现场研究。是铺天盖地的全民运动,还是涓涓流长的校本研修,我们在寻找着其中的答案。

2008年10月,“上城区首期校本培训师培训班”开班。培训的内容包括观念培训、技能培训、模拟培训、实战培训和自我研修等几个版块。这支主要由各科教研组长组成的队伍将成为校本研训的智囊团,他们既是活动的组织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我们想依靠这支队伍来不断完善校本培训课程,为一线教师的成长提供源源不断的食粮。

一、建设校本培训园区,使“小作坊”变成“大工厂”

学习从本质上说是社会的、合作的,而最有活力的文化是开放的、合作的,善于融合的文化。教师与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存在重大差异,这种差异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校际联盟,可以集聚更多人的智慧,形成融洽积极的教研氛围(现在有的学校同年级一个老师就很缺少与同伴的日常教学交流,长此以往,就容易产生对研究的淡漠)。而当有一个群体共同研讨的同时,就形成一个展示的平台,让教师有教学成功感。研训不再孤掌难鸣,而是有更多的人的参与,就有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气势,联盟中一定有交流,有碰撞,有共同的成长和进步,一方面是实现信息的互通,同时又能搭建一个展示教师教学才能的平台,增强教学自信。当然,联盟的方法也可以多样,既可以与同层次的学校联盟,也可以联络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先进学校联盟。为充分利用我区名师、名校长的资源,发挥校本培训先进校的示范作用,凝聚发展力量,实现学校在场培训的效率最大化,为学校校本培训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指导,我区聘请区内外优秀教师、知名专家、学者,组成“校本培训支援团”。同时以校本培训先进学校崇文、天长、勇进等校为基地全区范围内建立3个教师教育校本培训援区——钱江援区、湖滨援区、吴山援区。援区内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教坛新秀、经验教师、专家教师、研究人员、大学教授)将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师、学校的实际教学需要,及时提供指导、咨询和信息服务。使不同的层面的教师能共享优质资源,差异发展。使“小作坊”变成“大工厂”。

案例5-2

上城区校本培训援区实施方案

一、目的与意义

为充分利用我区名师、名校长的资源,发挥校本培训先进校的示范作用,通过学校联盟,整合多层面的发展力量,实现学校在场培训的效率最大化,为学校校本培训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指导,改善教科研品质,改进培训质量,提高区域研训与校本研训的水平,促进本区教师队伍的均衡化、优质化。

二、概念界定

是指在一定区域里,把几所相近的学校联盟,进行校际间联合教研、科研和培训,是一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研训运作机制和活动方式。而援区内支援团的成员因为有不同专业背景(教坛新秀、经验教师、专家教师、研究人员、大学教授),可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师的实际教学需要,及时提供指导、咨询和信息服务。同一援区内的学校之间是一种平等、共享和共进的关系。

三、操作制度

每一援区内建立联席会,设援区召集人,以学期为单位由省、市、区校本教研、培训示范校校长轮流主持。期初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根据联盟学校共同的问题,讨论、修改、形成本援区研训计划,确定支援团成员,为校本培训提供专业服务和技术支持。

四、运作范式

1.集体合作备课: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合作备课活动。其基本流程为:确定课题→初次备课→相互点评→再次备课→集体修改→课堂实践→教后反思。

2.校际会课:一题多课,多人一课。其基本流程为:各校准备→申报上课→上课说课→对话互动→分组讨论→专业引领→会课总结。

3.联合实验:集聚各方优势资源,组成项目小组开展联合攻关。

4.专题协作研讨:就某个共同关心的焦点或普遍性问题,展开协作研讨。

5.教师论坛:呈现感兴趣和值得探讨的话题,创设教师“对话场”,共同“建构”,分担、分享。

五、预期成果

1.提高全体教师参与研训的量与质,观念得转变,反思促成长,保证全员性。

2.实现学校之间、教师之间的互动合作,资源共享,教学互助,体现互补性。

3.问题引导学习,使日常教学工作问题化,凭着群体大脑资源的再投入与撞击,解决新问题,“咬住尾巴”,连环改进。

4.差别推动进取,不断促使每个教师在各自能力最近发展区的上限处工作,并通过与自己、与同伴、与理论、与实践的四种对话,寻找差别,跨越研修的门槛。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寻找到一群典型案例,提高全区学校整体办学质量和水平,体现实效性。

六、援区内校本培训活动举例

在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策略之‘实验安全’案例研究”为主题的校本教研活动正进行着。科学教研组组长李家绪是首期校本培训师培训班的学员,他拿出早已设计好的《教师互动参与表》,列出课堂的观察点和前测、后测问题,分发到每位教师的手中。组员周向鹏感叹道:“前期调查、后期检测,还要填表、发言、辩论,甚至还有一些作业,校本培训让我们感到了压力,也因为这样,才会有收获。”简洁可行、不拘一格,这是李家绪对校本研训活动的自我定位。上城区教育学院学科研究员任敏龙是校本培训师培训班的班主任之一,他在李家绪主持校本培训活动前,拿出了两个锦囊:“要有可行性的操作,还要有后期的跟进。”活动最后,任敏龙总结道:“从‘前期目标的确定’到‘后期活动的跟进’,从‘活动内容’到‘参与操作指导’,李家绪导演了一出成功的校本研训案例。”李家绪和他的组员们获益匪浅,因为正是任老师的点播,使他们对校本培训有了新的认识。

在自扫门前雪的同时,“校本培训师”之间也架起了桥梁。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与杭州市胜利小学形成合作共同体,一起开发校本培训课程;由5所学校组成的“钱江联盟”发起了调查学生科学朴素理论的活动。校本培训师的专业光环,辐射到了全区每一位教师。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通过将相近区域的几所学校相互联盟,进行校际间的联合教研、科研和培训,是一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研训运作机制和活动方式。而援区内的成员因为有不同专业背景和资源,如教坛新秀、经验教师、专家教师、研究人员、大学教授等,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师的实际教学需要,及时提供指导、咨询和信息服务。从而有效地拓展了培训的平台,实现了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

二、开发多种研修形式,让“说理念”变成“做教育”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靠实践性知识保障的,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实践性知识的不断丰富,实践智慧的不断提升。实践智慧是缄默的,隐含于教学实践过程之中,更多地与教师的个体思想和行动过程保持着一种“共生”关系。许多优秀教师的成长历程无一例外地显示:在“课堂拼搏”中学会教学,是他们成长与发展的规律性进程。从教师需求出发,以课例研究为载体,是校本教学研修行动创新的重要研究内容。因此我们提出,校本研训中应聚焦课堂,让“说理念”变成“做教育”。鼓励学校采用任务驱动、反馈会议等方法,引领教师运用课堂观察技术,开发各种课例,以课例研究为目的,以叙事研究为范式,培养关注细节的敏感,形成合作共同体,促使教师在行动研究中提升专业水平。同时提出校本培训的内容要分层设计,应基于学校的实际,在切合教师实际的基点上,选择不同层次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实实在在的实际问题,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进行培训。

在这样的理念引领下,部分学校形成了系列化的培养体系。如崇文实验学校已经形成了“金字塔”培养体系——特级教师工作坊、崇文名师工作坊、成功快乐教师工作坊、新崇文教师培训。建兰中学本着一切研修工作以学校实际为出发点的理念,实施了青年教师研修、教研组长研修、骨干教师研修、班主任教师研修“分层研修”的培训模式,针对性强,成效显著。各校呈现了多样化的有效的研修形式:说课与答辩;课堂教学观察与课例开发;视频案例和现场反思;教学叙事;校际研讨或同学科教研组间的研讨;交互式评课等。

案例5-3

杭州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煲汤式”培训

“煲”,即指用文火煮食物。“煲汤”,需要精心配料,调好火候,用比较长的时间耐心“炖”,才能煲出上等品味的汤来。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一个长时间的,反复的学习(理论与他人经验)、实践(理论与他人经验)、反思(自己的实践与经验)、提炼(自己的经验与理论),再学习、再实践、再反思、再提炼的过程。目前,在急功近利的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下,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浮躁现象十分普遍。“煲汤式”的教师发展方式,体现了教师发展的自主性、灵活性、长期性、实践性、合作性、创新性等特点。通过“煲汤式”培训,反复深入、细细打磨、慢慢提高,我们煲出了不少广受教师欢迎的“个性靓汤”,不仅让教师的专业水平有所提高,还促进教师人格的健康和谐发展。

一、最“开胃”的汤——盘点思路

材料:假期心情、计划和需求、经验和工作思路。

做法:一般在期初进行,形式可采用茶话会、聚会。

功能:整理心情,整理需求,整理计划,激发工作热情,理清工作思路。

一般的期初教研组长培训会,不外乎开个小会,传达一下教研计划,布置具体工作。可是自从开展了“煲汤式”教研后,教研活动,想教师所想,急教师所急。首先是轻轻松松,来个假期生活大盘点,把自己在假期里的新鲜事、苦恼事、幸福事都一股脑儿说出来,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其次,不着急要交这交那,先看看老师们有些什么需求。比如,期初教研一般在开学第一周,新接班的老师可能刚刚认识学生,正好与原班级的教师碰个头,聊聊这个学生那个作业什么的,然后就能回去写写学生情况分析;新年级的老师向上一年任教该年级的教师讨教,该注意什么,有没有教学设计、课件、试卷等可以共享的内容,再回去整理整理;同年级的老师更是抓紧时间确定一下,在什么时候可以搞些竞赛或者活动,然后分头回去列活动方案……因为总能在这样的教研中释放能量、收获经验、共享资料,因此期初教研独有的“开胃”功能受到了老师们的喜爱。

二、最“私房”的汤——走访名师

材料:悠久的历史、仰慕的对象,可以是学者、专家,也可以是一个成功的人。

做法:一般个人或几人结伴,访问或会客。

功能:传承历史,弘扬美德,感受经典。

杭师附小是一所有一百多年历史文化内涵的学校,从这所学校走出去了许多名师,著名特级教师王燕骅、名师沈国梅,还有各学科带头人苏艳、汤亚梅、张园、裘璋群、吕琼华、陈敏,教学能手潘卫东、李小怡等。他们身上带着附小人特有的谦逊、勤奋和诚恳,至今活跃在杭州各个城区乃至浙江省、全国的教育第一线,他们是我们附小的光荣与财富。作为新一代的附小人,一定可以在他们身上学到许许多多的东西。于是走访这些名师,听他们的课,听他们讲述他们的教育故事,成了我们特有的教研活动内容之一,从这些曾经的附小人身上,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正直做人、严谨教学、谦逊待人、爱心教育的态度,这些最朴实也最美好的感情感染了教师们。

三、最“入味”的汤——研磨课例

材料:最难上的课,以及经得起“突击”、耐得起“打磨”,还能“迸发灵感”的,人格健康的老师们。

做法:一般在学期中,定时、定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突击备课—问题分析—个性说课—分组磨课—集体展示—反思提升。

功能: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变“难上”为“经典”。

为了提高教师在课堂上的“真功夫”,也为了解决教师们一致反映个别内容的“难上”,附小数学组合作磨课,记录下一个又一个杭师附小数学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的“搭桥与过桥”的故事。如以“倍的认识”这一课例为载体,进行了基于行动的校本教研。第一阶段:突击备课,在老师们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临时召集全体数学教师,下发了教材,独立分析,一个小时完成教学设计。第二阶段:说课分析,第一阶段即时分析中,因时间和经验,许多老师思考不够深入,在说课时,大部分老师对前天备课的内容作了修改,陈述更加逻辑化,目标更加清晰化,并作了一些新的补充。同时也听取了别人的见解。第三阶段:课堂观察,根据说课的情况,选择了不同的老师进行教学,主要分为两个层次:同课异构、同构异上,并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录像,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了跟踪,每个老师都完成了自己的课堂反思。关于“倍的认识”的教研足足进行了一个半月,终于“煲”出了一锅入味浓汤在“西博会”上大放异彩。又如,以“小数的认识”、“搭配”等课为例,采用“三分三合”的教研模式,历时将近两个月,慢慢打磨,细细反思,精雕细琢后也培养了老师们认真剖析教材、钻研教学方法、字斟句酌教学语言的那份严谨,被称为最“入味”的汤真是一点都没错。

四、最“风味”的汤——异地交流

材料:兄弟学校、互助共同体、高校、国外的学校和教育机构等。

做法:一般在期中进行,磨课展示、教师互换体验、课题指导、学术交流会等。

功能:“走出去,请进来”,取长补短,合作交流。

都说萝卜炖萝卜,永远炖不出肉味。要想汤更浓郁鲜美,加上点不同的食材,或是加点异域香料也是不错的选择。所以我们的校本教研开始“外交”。

外交区市省内外。先是和区域内的兄弟学校进行交流,邀请他们参与我们的“磨课式”教研活动,如抚宁巷小学、饮马井巷小学、娃哈哈小学、紫阳小学、高银巷小学等,和互助学校富阳受降中心小学,秋涛路小学,缙云碧川小学,紫薇小学,德清县实验小学等发展“外交”,不仅共同“磨课”展示,还互换教师进行学习。

外交高校和国际。我们的“外交”还发展到了高校和国际,先后与浙江大学、杭师大、北师大、华东师大等高校合作教研,还与新加坡培群公立学校、澳大利亚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等国际单位交流,他们带课、带课题来校访问,共同组织和开展教研活动。

五、最“个性”的汤——“亮剑”展示

材料:个性的课堂、幽默的语言、犀利的文笔、深入的专题研究等独门功夫、绝招。

做法:一般在学期中,有计划定时举行,“月展示”“附小讲坛”等,也可独辟蹊径,自主申报展示。

功能:搭平台,展风采,树信心。

新一代的附小老师除了继承附小朴实严谨的传统,也敢于尝试,勇于创新。附小本就是个“藏龙卧虎”之地,再加上各种各样的校本培训更加提升了教师的素质,激发了教师的潜力。于是乎,主动要求上教研课的,主持教研活动的,做专题讲座的,写新闻报道的,整理教学专题资料的,打出一大堆Excel表格做数据分析的,秀一秀自己的作业设计的,还有出几道题让你来挑战的……骨干教师的“月展示”,“附小论坛”,“轻负高质经验谈”,……一批附小的“才子才女”,在校本教研的平台上纷纷“亮剑”,脱颖而出,也由此走向了更大更广阔的舞台。

六、最“杂烩”的汤——案例问诊

材料:形形色色的“案例”,教师、家长、专家等。

做法:不限时间地点,学期中的“家长学校”,假期中的“彩虹桥沙龙”,问题来时的“家校帮帮忙”。

功能:专家引领、家校沟通、促进交流。

校本教研只是老师们的事吗?当然不是。

校本教研可以请专家?那是当然,还可以请家长。

可以请家长?是的,别惊讶,杭师附小的校本教研,就可以请家长、专家一起教研。比如,“这样的作业班规该不该做?”的案例,使家长、教师、教育专家坐在了一起。大家以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角色,一起探讨着同一个问题——如何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这样的教学研究,家长、老师们提供了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教育专家理论分析与理念引领,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不但使教师、家长对教育问题的思考有了统一的认识,而且使教师对教育问题有了深入的思考,同时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更有效的办法。教育不只是学校或者家庭单方面的事情,只有家、校两个翅膀共同作用,我们的孩子才能飞得更高。

七、最“养生”的汤——修身沙龙

材料:音乐、电影、太极拳、瑜伽、国际象棋、畅销书……

做法:不限地点,定期进行。读书会、音乐会、电影赏析、国际象棋争霸赛……

功能:修身养性,打造“大气、高雅、智慧、健康”的教师形象。

读书,逛公园,游杭城,看电影,听音乐,听心理辅导讲座也可以成为教研活动的内容之一。因为教师在这样的轻松的活动中,思维才会发散,教育灵感才会出现,教学的点子才会产生。我们的老师非常的忙碌,特别是成了家有了孩子的,一回到家就是围着孩子、长辈们转,把他们安顿好了,夜也深了,常常很少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校本教研就给了老师们“修心”的时间,就让老师们静静地看一会儿书吧!可以带上心爱的书,到温馨休息室里,泡一杯茶,倚着软软的靠垫看书;或是在阳光明媚的春天散步到“柳浪闻莺”,依着柳树看书;还有秋高气爽的日子,顺着山路登到吴山山顶,闻着桂香看书……地点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份心境。

“煲汤式”校本教研,以教师为本,充分尊重教师这一教研主体;“煲汤式”校本教研以独特的方式,开放的态度,多样化的选择颠覆了传统教研在老师心目中的印象。我校越来越多的老师接受了这样新颖独特、效果显著、休闲趣味的教研方式,参与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煲汤式”校本教研与传统的“自上而下”教研活动相比,显然有了“逆流”的趋势,但距离真正的“自下而上”的教研还有一定的距离。就学校目前的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情况来看,有三分之一的人是自发的,有三分之一的人是从众的,有三分之一的人是被动的。如何让“更多教师,我要煲汤”成为可能?另外,谁来做“品汤”的那个人?谁能“品”出公正?“煲汤式”校本教研方式,端出了各式不同口味的汤,材料不同,功能不同,适合人群也不同,谁能“品”出专业?如何让评价既有有效导向性,又不失激励性,真正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是我们今后改进的方向。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正是通过这种多元化的研修形式,使不同层次的教师能够从自己的需要出发,联系教学实际,选择学习内容,并运用说课与答辩、课堂教学观察与课例开发、视频案例和现场反思、教学叙事与校际或组际间的研讨等多种方式,解决问题,获得专业发展。

三、细化评价标准,让“小步走”变成“阶梯跃”

为发挥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主体性,拓展继续教育的时间和空间,规范和促进我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完善继续教育管理制度,提高区域培训与校本培训的水平,促进本区教师队伍的均衡化、优质化,我们制定了《杭州市上城区教师培训荣誉奖考核办法》。通过自主申报,实地考评,评出杭州市上城区教师培训荣誉奖若干,以此来推广校本培训先进校的先进经验,激励各校结合学校的实际个性化地开展校本培训工作。

链接5-2

杭州市上城区教师培训荣誉奖评比细则

续 表

img21

从上面提供的这个《评比细则》中可以看出,在3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和12个三级指标中,对教师培训的机构设置、制度建设、组织管理、培训方式、实际效果等等都做了具体的规定。通过这样的规定,推进学校的教师培训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