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走近字源,走进古文阅读

走近字源,走进古文阅读

时间:2022-08-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文言字词是文言阅读教学的重点,语文教师对文言文字词的落实尤为关注,而且经常会采用默写等形式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屏幕适时出现“考”的甲骨文字形,激起学生的兴趣,然后通过老师的讲解让学生初步了解,从古文字字形的分析中可以找到这个字的本义或古义。但此时的城郭大多并列而置,并未形成内城外郭的回形布局形式。看来,中国的古代城市非常强调整体战略思想和布局形式,强调严格的等级制度。

宁波市新城第一实验学校 何飞虹

一、教学背景

文言字词是文言阅读教学的重点,语文教师对文言文字词的落实尤为关注,而且经常会采用默写等形式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花了很多时间,但收效甚微,长此以往学生对文言会产生畏惧甚至厌恶之情。

语文教师也往往在文言字词的抽查方面花很多时间和精力,但对文言字词的源头探讨甚少。教会学生真正有效地理解文言字词,是当今古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借助课文中的例子,从字源(汉字的字形)入手,激发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打开学习文言字词的大门,同时让学生触摸到源远流长的汉字文化脉搏,作为语文教师责无旁贷。

二、适用对象

七年级学生

三、设计特点

我们的汉字已有长达几千年的历史,今天所使用的现代汉字,已经是几经变化的形体,多少已失去了它们的早期风貌,很多文言字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有了很大的区别。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普遍感到头痛,内容枯燥乏味,时间花得很多,却收效甚微。但文言文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所以语文教师改变教学模式、教学思路势在必行

本节微课程着眼于“汉字的字形分析”,大部分选择了七年级语文教材中的文言例子来形成文言教学内容。

1.教学设计中,摒弃了传统的依据课文解释的枯燥讲解模式,改变了学生死记硬背文言字词的模式,走出了没有生命力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引领学生通过古汉字字形来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体会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魅力。

2.教学设计中,关注教学步骤的循序渐进,几个汉字解释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打开了学习文言文的大门,为有效衔接中小学文言文构建了一座很好的桥梁。

3.教学设计中,不仅关注文言字词的意思,同时充分挖掘了文言字词中所蕴含的人文内涵,让学生明白中国文字有音,有形,有义;中国文字有血肉,有骨头,有思想,还有灵魂。达到了“言”“文”并重、“言”“文”合一的文言教学效果。

四、过程实录

(一)设疑问,猜原因,触字形

同学们,清明节是我们国家的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这个节日的主要风俗是祭祖、扫墓。有些墓碑上刻有“先考”两字,为什么“考试”的“考”会出现在墓碑上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考”的甲骨文字形。

多媒体屏幕呈现“考”的甲骨文字形:

“考”的甲骨文字形中间部分像一位面朝左的驼背老人,上面像“三根头发”,左下方表示“拐杖”,合起来表示“老人拄着拐杖”,所以“考”的本义是“老”,人老了就会走向死亡,因此,又可以引申为“死”,由此,旧时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设计说明】 开头通过设置疑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屏幕适时出现“考”的甲骨文字形,激起学生的兴趣,然后通过老师的讲解让学生初步了解,从古文字字形的分析中可以找到这个字的本义或古义。

(二)析字形,明字义,进文言

1.多媒体屏幕展示例句: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句中的“去”字是什么意思呢?一起来看它的甲骨文字形:

上面是个“人”,下面表示“门口”,是“人离开了门口”,所以它的本义为“离开”,“离开”某个地方到哪里去,会产生一段“距离”,所以又可引申为“距离”。

所以,“去”在古文中最常用的两种意思是“离开”和“距离”。请看两段课外文言文,分别是《程门立雪》中的“伺立不去”和《为学》中的“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两个“去”的意思,你们是不是马上明白了呢?

2.多媒体屏幕展示例句。

(1)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走”的金文字形:

(3)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危”的篆文字形:

(1)(2)(3)中的“走”“因”“危”这几个文言字词的讲解方法同“去”字的讲解方式相同,将“古汉字字形”分析和教师的讲解融合起来。【设计说明】 这几个句子都选自课内,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旨在教会学生借字形去理解文言字词,走进文言,让学生触摸到源远流长的汉字文化的脉搏。

(三)用字形,挖内涵,传文化

从刚才这几个汉字的字形分析中,我们有趣地、真正地理解了文言字词的意思,其实它的好处还远远不止这些,我们接下来看下面两组字词。

1“.户”和“门”

(屏幕出现: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很多学生解释为“木兰对着窗户织布”,其实这种解释是错误的。

“户”在甲骨文中是这样写的:,像一块有转轴的木板,是门的一半。造字本义就是“装在建筑出入口、可以开关的单扇门板”。

举“子灿见窗户皆闭”这个句子加深印象,“窗户”应该解释为“窗和门”。

那古代的“门”是什么意思呢?(屏幕出现“门”的象形字:

古代贵族一般都有院门,便于车马出入,卧室一般都是双扇门。一般人家或没有院门,或只有柴门。所以古代贵族有“将门、豪门、朱门、宫门”之称,小户人家被称为“猎户、屠户”等。

杜甫曾经写过这样一句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在屏幕上出现),请利用刚才的知识来说说这句诗主要反映了什么现象。

“朱门”在古代是指红漆大门(展示“朱门”的照片),是皇帝给一些王侯大臣的特权,没有皇帝指令,无权安放“红漆大门”,所以“朱门”代表“贵族”。后来也称为“朱户”,“门”和“户”通用。可见文字的最初造型背后蕴含着丰富的传统历史文化。

2.“城”和“郭”

(屏幕出现: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屏幕再出现:“郭”的甲骨文字形:

“郭”字像是建在城邑四周的护城塔楼,所以它的造字本义是城墙上的眺望预警塔楼,即外城加筑的城墙,即“外城”。

古代有“城郭”之分,“城”是指“内城”。

(屏幕出现: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城”与“郭”的比例一般为3:7。最初的城堡与城市,常常只有一道夯土城墙,并无城郭之别。其作用既卫君又守民,是各族贵族和庶民共同防御外敌的设施。春秋战国之时,城市规模迅速扩大,而城市居民身份混杂,贵族便把自己与庶民百姓分隔开,分别居住在不同的城区,从而形成了卫君之城与守民之郭的区别。但此时的城郭大多并列而置,并未形成内城外郭的回形布局形式。只有在封建社会专制皇权唯我独尊的思想指导下,才逐渐形成内城卫君、外郭守民的布局格式,以达到“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目的。看来,中国的古代城市非常强调整体战略思想和布局形式,强调严格的等级制度。

看来小小的两组文字就像一个个跃动着的鲜活生命,撇捺横折激荡着丰富的情感,沉淀着厚重的文化。

(四)小结并布置作业

屏示六个古文字字形,让学生根据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猜猜这几个字形分别代表什么样的现代汉字,并思考文字背后蕴含了怎样的内涵和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