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字让我走近他们

文字让我走近他们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有很多机会与学生进行文字交流,而这种交流,为我带来了额外的收获,让我得以更深入地走进他们的内心。首次注意她,是通过她日思录中的文字。我暗自赞叹她对文字的驾驭能力与天才,终于有一次,我按捺不住在她的日思录上写上了长长一段我对她的评价。第二天,我的桌上出现了一封信,是小蝶的!名义上的作文辅导,意外地让我成了她的大朋友。

文字让我走近他们

陈慧炜

导师简介

陈慧炜,女,万里国际学校高中语文教师,南京师范大学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她沉静,不焦躁;虚心,不浮夸;认真,不敷衍。她有着孺子牛的勤恳敬业,亦有处女座的善感细心。她抱着对人生负责任的态度,仔细走好每一步。她热爱教学岗位,乐于与学生交流,深受学生喜欢

案例背景

在个性化教育中,面谈是最为普遍的方式,能够获得即时的效果,但次数多了,难免会担心影响学生的学习计划。我总在寻求一种更为方便高效的方式去解决这个问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有很多机会与学生进行文字交流,而这种交流,为我带来了额外的收获,让我得以更深入地走进他们的内心。因为我发现,尽管文字交流没有面谈那般直接快捷,但效果却更为深远持久。

案例过程

一、她是一个害羞内敛的乖乖女

小蝶,是个漂亮的女孩,很内敛,与人说话总是头微低、声略轻。而这样一个女孩,对生活却是异常的热情与认真。她喜欢迈克尔・杰克逊,几乎看遍了迈克尔的所有作品,收集了许多关于迈克尔的纪念品,会跳迈克尔的舞蹈,所有关于迈克尔的事情,都乐此不疲;她喜欢观察大自然中的种种变化,喜欢用文字记录她对生活的种种感悟,总是用一颗包容、善良的心去对待别人。首次注意她,是通过她日思录中的文字。在所有的本子里,她的文字吸引了我。短则一句话,长则一两千字的文章,并不计较文章的起承转合,随意为之而处处有心,文字中洋溢着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或成熟或俏皮,有着不平凡的灵气。我暗自赞叹她对文字的驾驭能力与天才,终于有一次,我按捺不住在她的日思录上写上了长长一段我对她的评价。记得开头部分是这样写的:“亲爱的小蝶,你真如一只美丽的蝴蝶飞入我的眼帘。很欣赏你的文字,每每读到你的日思录,都让人兴奋。这份成熟,这般灵动,让人很难相信出自这样年龄的你……”如今看来有些矫情,但的的确确是发自肺腑对她的欣赏与喜欢。而正是这一次评语,开启了之后我与她交流的特殊之旅,也开始了我们师生之间不一般的情感。

第二天,我的桌上出现了一封信,是小蝶的!信有些长,写她喜欢读的书、喜欢的人、她的性格以及苦恼,尤其写了很多她对迈克尔・杰克逊的喜欢。其中有段文字是这样的:“在2009年6月25日以前,我对生活是麻木无知的。悲观、黑暗、不懂得珍惜和感恩也许是我性格中的一部分,在25日以后,一直到今天,我发现自己在一天天长大!因为我结识了迈克尔・杰克逊!他对生活的态度以及为人处世的方式都大大地影响了我!他乐观、孩子气,热爱自然,尊重生命,认真地过好每一天!他温柔,有着好脾气,单纯、善良!他关注动物、苦难的人们以及世界的动态!在他眼里,世界没有国界,人们没有种族、肤色之分,天下一家……”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她的文字总是那么关注生命了,小到飘落的一片树叶,大到战争中的百姓。直觉告诉我,这个小孩是一个超级感性、超级爱思考的人。“我爱写日思录,但是,考场作文总是出错。面对那些命题,我不能一下子就反应过来。而且,日思录的形式比较随意,考场作文的格式以及规范可不是闹着玩的!所以,这令我很苦恼,希望您能辅导我……”看到这里,我内心涌出一股很强大的使命感。我喜欢这个小孩,她的本子中永远都是对别人的感恩,我要帮助这个小孩,她的文字那样美,可不能在考试中吃大亏。

于是,之后的日思录中,她凡是写了完整的文章,我都会对其仔细地分析一番,指出她在谋篇布局上的不足,每次考场作文,也会特别注意她的作文得分和写作情况。名义上的作文辅导,意外地让我成了她的大朋友。她时常到办公室找我,与我谈心,她的考场作文,虽并没得到最高分,总也还处于优秀分数的行列。分班后,我已不再是她的语文老师,她依然经常拿着她的日思录来给我看,来与我谈最近看的书、最近想的事。我们的交流平等而愉快,以致我有时竟忘却了自己是她老师的事实。

有一次工作甚是疲惫,穿梭于各个地方,回到办公室时一个熟悉的本子又映入眼帘,上面贴着一张便签,写道:“最近又写了些东西,您慢慢看,我不急着要。桌上的作业好多,保重身体啊!loves,蝶。”刹那,所有的疲惫顷刻消失,竟有种莫名的感动与温暖。她时常说遇见我是她的幸运,而我在踏上工作的第一年,有这样一位学生朋友,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二、他是让大家都头疼的“捣蛋鬼”

小丁,年级有名的捣蛋分子,上课不听、睡觉、不交作业、考试作弊、说谎、带手机,种种违纪问题总有他的参与,屡教不改,曾让许多老师为之头疼。他也一度列在我的黑名单里,既然那么难对付,就视而不见,以不变应万变了。

然而有一次,他在日思录里仿照周杰伦的歌词写了首诗,诗歌本身并没有太多的深意,让我注意的是,他的用词,竟有些古典文学的味道。基于之前对他的坏印象,一开始并不相信是他自己写的。于是重新读了他之前的文字,有些凌乱,但我逐渐发现他的语言组织能力其实是极强的。于是,我在他的本子里,写下了对他诗歌的评价,当然是七分的肯定表扬加三分的鼓励支持,没有透露丁点的质疑。

之后的日思录,他总是交得很及时,也会写些发自肺腑的文字,尽管有时候仍是叛逆的想法。我只管在他的文章中寻找可圈可点的句子,或者写些沟通性的话语。他的书写是极差的,看他的文章总要费很大的功夫,但我并没有因此打压他,仍是经常地表扬他文章写得好。

临近期末,第二个学期便要分班了。他独自跑进我的办公室,递给我他的日思录,说花一节课写了篇文章想给我看。那是一篇写离别的文章,大致是孤独的他很舍不得现在这个集体,文中回忆了一个学期来大家共同度过的点点滴滴,文字甚是伤感。读完我竟视线有些模糊,我被这个男孩感动了。在别人眼里,他总是打着“破坏分子”的标签,而他,竟视这个集体如家一般。这是怎样一种不平等的情感!我在他的文章后面,写了几乎与他字数相当的评语,这次,我评的不是文章,而是他。我写下了我认识的他,我看到的他的性格及优点,同时委婉地指出了他的缺点,并鼓励他做个让大家都欢迎的人。第二天课堂,我在班级里读了他的文章,所有人都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当大家得知我也为他写了一篇较长的评语时,都迫不及待地让我读给他们听。当时,我在他脸上看到了一种非常非常可爱的笑容。后来他告诉我,他妈妈要求他把那篇文章以及我的评语都打成电子稿保存了起来。我想,从小到大,他也许真的很少受到表扬吧。

我仅仅做了一个语文老师该做的事情,如今他与我走得很近,我的批评,他也接受得很是爽快,尽管行为规范上依然会时不时地犯些错误,尽管他依然是捣蛋分子中的一个,而如今,我并不那么讨厌他,甚至喜欢他,因为他真的有可爱的一面。

三、他是个聪明而有些自负的好学生

小龙,普通班中的佼佼者,接受能力强,自我管理能力强,有自己的目标,会自行去做一些额外的任务,在师生眼中是不折不扣的好学生。

一次晚自习,我发现他闷闷不乐,一问才知他这次数学考得很不理想,他对我说:“老师你安慰安慰我吧。”我很不以为意地说了句:“下次努力便是,没关系!”便转身离开了。

之后,总感觉有些不妥,于是索性写了一段话给他:“一时的摔倒并不可怕,

怕只怕以为这次摔倒无所谓,或者根本无心寻找摔倒的原因。为什么同行的人能走得比自己顺溜?是否自己还未学会走步,抑或根本选错了路。若一次失败仍掉以轻心,是愚;若一次跌倒便丢弃曾经所有的热情,是无能!望深思。”

我自以为,这只不过是一种很套路的安慰,没想,他竟珍藏了这张纸条。

那是在期中考后,他排班级第二,但在书写上扣了14分,基本上每门课的卷面分都扣得差不多了,而作为一个平时书写不错的学生,着实让我意外。他与我谈起考试成绩,有些懊悔卷面分扣得太多,但神色间仿佛并没有什么悔意,相反,我读到的是一种得意。我揣摩着他的心意:你看,我考第二,只是因为卷面这种无谓的分数扣得太多,其实智力成绩应该是我最高的。于是,我毫不留情面地揭穿了他的这种借口,并提醒他这种想法只是自欺欺人而已。当天的日思录,他便深深地剖析了自己。文章开头,他引用了我曾经写给他的那些文字,他写道:“每隔一段时间都会翻看,每次翻看都有不同的心得。”“我把缺点拿来当优点展示,不失为一种可笑的行为。”

当时很感动,自己并没有想到这样简短的一些话语竟对学生产生了那么持久的作用,让我相信教育或许真的有捷径,这便是文字的力量。

案例追问

1.通过文字进行教育的方式,对于语文老师来说的确是一种捷径,其他学科的老师可以借鉴吗?

人都是需要被肯定的,无论学习优秀的学生,还是相对较差的学生。我会经常在学生的本子里写些东西,尤其对那些不自信的或者有明显缺点的学生,放大其优点,让他开始明白老师对他的喜欢与关注,当一个人开始关注自己,则也会对自己负起责任来。其实方式很简单,不见得这是语文老师的专利。比如,我看到某位平时学习习惯差的学生某次默写成绩好,就会在本子里写几句表示赞扬的话语,让他意识到老师对他的肯定;比如某位优等生某次练习做得不够仔细,则会给予更低的等级,并写上爱心提醒,让他理解老师对他的期望;比如对那些平时很努力但成绩不尽如人意的学生,在作业中会将其错误原因用书面的方式给予详细的分析,让他体会到老师对他的特殊关心。也许批改作业的过程会稍显缓慢,但比起单调的打分却会有意想不到的成效。

2.如何保证这种教育方式产生好的效果?

有时候与学生面谈,若没有切中要害,则难以走进学生心灵,至多不过是他表面上的敷衍;而文字上的交流又难以保证立竿见影的效果。我想最有效的方式是文字交流结合适当面谈,一次用心的文字教育后,需要后续的跟踪与观察。若学生有些许反应,就应该抓住契机进行深度面谈;若学生无动于衷,还是应该伺机而动,寻找合适机会继续在文字上进行情感攻击。我信奉教育的“润物细无声”,相信坦诚的文字与话语必定会让学生的心灵有一丝丝的震动与回应。

读者感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