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时间:2022-08-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可以说是运动和力的核心,学透它对下面的学习很重要。因此,在推理得出结论后要配置一定的超市式练习以理解和巩固所学内容。1.知识与技能:能叙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确认力并非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能理解牛顿第一定律适用的条件,并用它解释有关现象。2.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基础上进行推理而得出的。

《牛顿第一定律》

浙江省温岭市第三中学 蒋辉炳老师供稿

【学情分析】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可以说是运动和力的核心,学透它对下面的学习很重要。而学生知道的是有力作用物体就运动,没有力作用物体就会停下的错误前概念,这也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要想推翻错误前概念并建立新的概念,必须要有充分的有力证据,那就是设计实验来探究。再则,七年级学生认知水平的限制,我们在实验基础上进行推理可能成为学习的难点。因此,在推理得出结论后要配置一定的超市式练习以理解和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叙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确认力并非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能理解牛顿第一定律适用的条件,并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利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动手体会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观察与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素养

【重点难点】

牛顿第一定律和实验基础上推理得出规律。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讨论评价、实验探究、超市式学习等。

【器材准备】

小车、斜面、木板、棉布、毛巾等。

img61

续表

续表

img63

续表

img64

续表

img65

续表

img66

【板书设计】(图3‐12)

img67

图3‐12 

【超市作业】(1~5小题必做,6、7两小题挑选做)

(1)篮球从手中抛出后,如果此刻所有外力都消失了,那么篮球将作_________运动。

(2)站在汽车上的乘客,如果突然向后倾倒,这说明汽车在_________;如果突然向前倾倒,说明汽车在__________;如果身体向左倾倒,说明汽车在________。

(3)如图3‐13所示,是一架美国战斗机正在依靠机上电脑发射系统向伊拉克战舰发射导弹,此系统必须考虑两方面问题:一是导弹原来和战斗机一起具有的速度相同;另外,导弹在飞行过程中还受到_______力作用的影响(不考虑空气阻力)。

img68

图3‐13 

(4)“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历史上最早提出这个观点的人和最早否定这个观点的人分别是( )

A.亚里士多德 牛顿   B.亚里士多德 伽利略

C.伽利略 亚里士多德  D.伽利略 牛顿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就一定静止

B.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就一定作匀速直线运动

C.物体受力才能运动

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

(6)用绳子拴住一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作圆周运动,当绳子突然断裂,小球将( )

A.保持原来的圆周运动状态

B.保持绳断时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C.小球运动速度减小,但保持直线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7)假若时间可以倒流,你认为亚里士多德和牛顿最想说的是什么,请你替他们写下来。

【教学反思】

1.在科学研究中,要具备质疑和批判的精神。因为科学是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在科学面前没有绝对的权威。如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研究,最早由为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亚里士多德提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即没有力物体将不会运动,要维持物体运动就必须受到力的作用。这一观点由于权威的效应,在科学界维持很长一段时间。后来,伽利略等人就是具有质疑和批判精神,对亚里士多德的上述观点产生了怀疑,并用实验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自己的观点,从而推动科学的发展。我们在学习中,也应该具备质疑和批判精神。

2.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基础上进行推理而得出的。推理是科学思维过程之一,它处理不能直接观察的问题,并形成看法。如伽利略先利用小车进行实验,在相同的条件下,让小车分别从毛巾表面、棉布表面、木板表面运动,归纳出小车受到阻力越小,小车运动越远的结论。在此基础上进行演绎推理,小车受的阻力为零,它将永远运动下去。小车受阻力为零,在现实中无法实现这个实验条件的,所以只能通过推理得到。现代的许多科学理论就是通过推理得出来的,以事实和实验为基础,通过一系列逻辑推理可以得出结果。

3.我们通过超市式作业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尤其是最后一题,假若时间可以倒流,请回当事人,看他们是怎么说的和怎么做的。从而调动学生对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再次感悟,恰恰说明实验的重要性和科学结论、规律来之不易。

案例3.3中设计了“超市式”探究和“超市式”评价。其重点是“超市式”问题,尤其是针对物质的密度表所设计的7个问题,既将表格理得清清楚楚,又使学生对密度这一概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应用。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学生收获的过程,有时也是新问题生成的过程。

案例3.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