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现代人如何形成良好的礼仪修养

现代人如何形成良好的礼仪修养

时间:2022-08-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礼是现代人修养的基本要求,社会越是高度发展,对礼的修养的要求就越高。良好的礼仪修养是成为一个文明人的重要条件,也是现代人成熟的重要标志。现代文明礼貌的核心,仍然是相互尊重。赠人礼物或接受赠礼包含一种行为的程序和规定,自身就是一种“度”,即分寸。以赠人礼物而言,如何选取礼物也是增强礼的修养的一门重要学问。良好的礼仪修养要遵守、坚持社会正义,体现社会公认的规范要求和道德精神。

三 现代人如何形成良好的礼仪修养

礼是现代人修养的基本要求,社会越是高度发展,对礼的修养的要求就越高。良好的礼仪修养是成为一个文明人的重要条件,也是现代人成熟的重要标志。现代人如何形成良好的礼仪修养呢?从自身文明礼貌教养的形成来说,应着重关注自尊尊人、明礼知礼、正确行礼、守正持义这样四个方面:

首先,自尊尊人,培养相互尊重的意识。现代文明礼貌的核心,仍然是相互尊重。相互尊重的前提,首先是每一个人的自尊,即尊重自己,维护自己的人格和尊严,才有可能受到别人的尊重。例如,在公共场合,穿着打扮,语言谈吐,行为举止,做到得体、适宜,就是对自己的尊重。要想别人尊重自己,首先自己要尊重别人。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不尊重,希望别人尊重自己,谈何容易啊!自尊是一种基本的礼仪意识,每一个人都需要时时刻刻地提醒自己,只有注意培养自己的自尊意识,日积月累,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其次是尊重他人,即推己及人。自己有自尊,同样别人也需要尊重。尊重他人,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即自己不愿意的,也要想到别人也不愿意。例如,对年长者要孝敬,对同龄人要平等友善,对年幼者要慈爱,这是别人需要的,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再如,多听取别人的意见,同时正确对待自己的成绩和缺点,这既是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的表现。自己在尊重别人的礼貌中也得到了别人的尊重。有了这样的思想意识,也就有了互相尊重的意识。

其次,明礼知礼,通晓并实践礼仪常识。“明礼”就是讲文明、懂礼仪和礼让,包括重礼节和讲礼貌,有正确的规则、规范知识,并且能够身体力行。语言方面,讲话文雅、得体,不说粗话、脏话。从常用的如“请”“您好”“早上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晚安”“您慢走”“请留步”等做起,逐步养成习惯。言语即辞令,人际沟通中,辞令必不可少。在礼的修养中,对辞令的要求是言语恰当、严谨有致。具体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尊重对方,言谈得宜。准确把握双方关系,给其以相应位置,充分表现出对对方的尊重恭谨。不得意忘形,忘乎所以,言谈合乎身份,很有分寸。二是切忌奉承,要不卑不亢。言谈是有原则、见真情的。如果不顾原则,人格沦丧,不知廉耻,表现出阿谀奉承、虚情假意、夸大其辞,只能让别人反感、嫌恶、痛恨。三是态度自然,不必拘谨。一方面言语要尊重对方,另一方面也立足于自己,守住方寸,保持本色,自然而正常的交往,不必拘谨。一遇威压而噤若寒蝉,往往显得动作走形,言语嗫嚅,别扭、生硬,窝囊委琐,就会令人大失所望。四是巧托会配,不可狂妄。从人际交往现状来说,有长有幼、有主有次,这是由彼此的身份决定的,要积极支持长者、尊者,言语自然,热情配合长者、尊者,服从需要,这是合乎礼仪要求的。五是真诚热情。个人不论是何身份,处于什么地位,言语都要尽量与自己的身份、地位保持一致。与人交谈,眼光要看着对方,但又不能盯着不放。不看着对方,给人以心不在焉的感觉,也是不礼貌的,但如果盯着对方,又是不尊重人家了。总之,言语主动积极,态度自然,充满真诚,做出友好的姿态,这是尊重人的美德。

文明行为方面,应从细节入手、从日常做起,循序渐进地践行礼仪常识。例如,见面、分手要打招呼,举止大方得体,行为不粗俗鲁莽,待人和蔼热情,讲究个人和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衣着干净整齐、朴素大方,乘车主动给老、弱、病、残、孕让座,排队讲顺序,参观游览爱护文物古迹,观看演出或比赛时不起哄、不喝倒彩等。总之,个人的礼仪应渗透到公共场合和家庭生活中。我们应当注重生活中这些礼节、礼貌的细节,在这些生活细节中,人人养成懂礼节、讲礼貌的好习惯,养成尊重他人、互相礼让的道德。

再次,正确行礼,不把礼等同于礼物。有些人认为,尊重别人就要送礼物,而且礼物越贵重,就越能体现对人的尊重。这是不正确的。我们应正确看待礼物,合理、恰当地馈赠礼物,总的原则是礼物适度、因人因事制宜。礼物是人际感情的载体,是人与人之间增进感情的一种方式。赠人礼物或接受赠礼,是尊重别人或受人尊重的体现。赠送礼物或接受赠礼要遵循如下要求:

一是如果要赠人礼物,一般来说,选择的礼物的能指意义与所指的意义要大体符合。礼物的能指意义,指礼物实际的意义;礼物的所指意义,指赠礼人赋予的意义,也就是赠礼人自己的心意。当这两种意义大体符合时,礼物就传达了正确的信息,从而也发挥了礼物的交际功能。在两者意义无法相符的情况下,礼物无论大小,最重要的是要表达自己的心意,不符合自己的心意,有时过分了,就会适得其反。

二是要遵循适度,把握分寸。赠人礼物或接受赠礼包含一种行为的程序和规定,自身就是一种“度”,即分寸。例如,赠送礼物要与自己的身份、与受赠人的爱好大体一致。选择礼物要量力而行,无论是表示尊敬还是表示热情也都要有分寸,没有分寸,施礼就可能进入误区。例如,如果是别人向自己赠送礼物,一般应当大大方方、高高兴兴地接受下来,即使推辞也要适可而止。在接受礼物时,应起身站立、面含笑容、双手接过,并且郑重道谢,不可有欣喜若狂等失态之举。恰到好处的礼品,会令双方感到礼品物有所值,双方都很开心。

三是赠人礼物要符合风俗习惯。同一件礼物,或者赠礼或受礼行为,在不同的地域或民族中代表不同的意义。以赠人礼物而言,如何选取礼物也是增强礼的修养的一门重要学问。赠人礼物应考虑合乎受赠人的风俗习惯。例如,一些地方或民族很忌讳以手帕作为馈赠礼品,因为他们认为手帕与眼泪是不可分割的,是一种令人悲伤的物品,同时还认为手帕是一种容易引起争吵和产生不如意的东西。在另一些地方和民族,赠送刀、剪、剑等礼品最忌讳,因为他们认为,刀剑有割断友谊的意思,所以赠送这种礼物必然会让人有一种不舒适之感。

最后,守正持义,养成公道待人处世的品格和作风。良好的礼仪修养要遵守、坚持社会正义,体现社会公认的规范要求和道德精神。不能因为行礼而违背正义。这里有三方面的要求:一是个人的礼仪行为要合乎社会正义,起码要合乎公正的、正当的规范要求,不能违背公共常识;二是个人的礼仪行为在与社会正义发生冲突时,应该坚持原则,变通礼仪,维护社会正义;三是秉直道而行,所谓“直道”,就是个人的礼仪行为在方向、目的、方式、整个意义和结果方面来说,都要以德为范,合乎道德要求。礼是处世之道,在立身处世的过程中,不仅会时常面对误解、困难,而且还会经常性地遭受挫折和挑战,选择方向和意义正确的道路并坚持下去,处变不惊,不超越规范,不妄自求进,不掩饰过错,不趋从坏人,这对于立身处世来说是非常必要的。这里的正义,简要来说,就是公道的、有利于人民的、有利于社会的道理和原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