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培养礼仪修养的途径

培养礼仪修养的途径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成为后来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体制的基础。新礼仪形成时期——中国礼仪文化与世界接轨,经历融合的痛楚,摈弃旧礼仪“三纲五常”的封建等级界限,强调对人性的尊重和理解,逐渐形成现代礼仪。

第三节 培养礼仪修养的途径

一、加强道德修养

(一)遵守公德

道德是分领域和层次的,我们当前的道德体系中主要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三个领域。这三者中的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也是整个社会道德体系中的基础层次,我们当前的社会公德,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

(二)准时守信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内涵的多样化,人们的时间观念越来越强。参加各种活动要守时,留给对方的第一印象往往来自你的时间概念,准时是尊重别人的最直接表现。人们的承诺能否实现也是其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直接影响自身形象的主要内容。

(三)真诚友善

我们要做的是待人友善,对人多一点爱心,关心弱势群体,从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微笑开始加强自身的修养,并时时注意审视自己是否真诚踏实。

(四)谦虚随和

古人说:“满招损,谦受益。”谦虚总是受人欢迎的美德,社交场合上任何自傲情绪的流露都会成为通向成功的障碍

(五)理解宽容

宽厚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待人处事的准则。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发生误解摩擦是在所难免的,我们应尽量让自己做到真正的宽容,这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高品位的道德观念。

二、博闻多识

阅读科学性强的书籍以做到言之有理;阅读有一定社会历史内涵的文章以实现语言的思想性;博览各类书籍以增加知识的涉及范围和趣味性;注意修炼精妙的词句以实现言之有神。

总之,人的礼仪修养的最直接的载体是语言,我们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水平以做到言之有礼。

三、在实践中养成

在外表上,时时注意为人师表,讲究仪表、风度;在语言上,温文尔雅,语调亲切甜润,音量适中;在态度上,对待任何人均表现诚恳、热情、和蔼、耐心;在心理上,戒骄戒躁,保持积极健康的良好心态。

友情链接

关于中国礼仪的起源及发展阶段划分

萌芽时期——原始社会时期,周口店山顶洞人,用兽骨作装饰。

革创时期——新石器时期,半坡遗址,仰韶文化,等卑有序,男女有别。

形成时期——青铜时代,原始社会解体,向奴隶社会过渡,劳动活动升温。推翻殷王朝取而代之的是周朝,《周礼》产生,将人们的行为举止、心理情操系统地纳入一个等卑有序的模式之中,要求人们依礼而行。

发展变革时期——西周末期,出现了所谓的“礼崩乐坏”的局面,春秋战国时期,相继涌现出孔子孟子等思想圣人,发展和革新了礼仪理论。

孔子认为:不学礼,无以立,要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动”,系统地阐述了礼仪的本质与功能。在他的《论语》里有七十四处谈到礼仪,要求人们首先用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所以他是主张以礼治国的最有代表性的人物。

古之礼的内涵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典章制度;二是社会一切人的行为和举止规范,这是典章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形成。

强化、衰落时期——公元前221年至唐、宋、明、清时期。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成为后来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体制的基础。汉代、唐代、宋代,礼仪研究硕果累累。明代时,交友之礼完善,忠、孝、节、义等礼仪日趋繁多。特别是宋代家庭礼仪的发展是一个特点,主要代表人物有司马光、朱熹等,代表作有《速水家仪》、《朱子家礼》。

清代后期,清王朝政权腐败,民不聊生,古代礼仪盛极不衰,一些西方礼仪传入,北洋新军的陆军开始用西方军队的举手礼等,代替不合时宜的打千礼等。

新礼仪形成时期——中国礼仪文化与世界接轨,经历融合的痛楚,摈弃旧礼仪“三纲五常”的封建等级界限,强调对人性的尊重和理解,逐渐形成现代礼仪。

思考与练习

1.谈谈礼的起源。

2.你是如何理解礼的本质的?礼仪具有哪些特点?

3.学习礼仪有哪些现实意义?

4.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培养自己礼仪修养的途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