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加强沟通,引导有逆反心理的孩子

加强沟通,引导有逆反心理的孩子

时间:2022-08-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也许,问题不一定在孩子身上。孩子叛逆,言语和行为有如暴风雨,不懂得控制自己;但成人成熟,应该要懂得何时该保持冷静。一旦发现某一种方法行不通时,要随时转变方式,不断试验,直至发现有效的方法。孩子的“逆反心理”表现得比较突出的两个时期是幼儿期和青春期。父母的行为对孩子影响很大,如果自己抽烟,就无法说服孩子不抽烟。这样,幼儿就会不断增强自信心和荣誉感。

加强沟通,引导有逆反心理的孩子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逆反心理:大人不让做的他偏要做,大人让他做的他又偏不做;明明知道是对的却也不去做,明明知道是错的却偏要去尝试。有逆反行为的孩子好像总是和大人唱反调。

宝宝行为案例

佳佳三岁了,可是变得越来越让爸爸妈妈头痛。比如,妈妈叫佳佳这样做,她可能反而那样做;妈妈提醒佳佳睡觉的时间到了,可是她偏偏不肯睡;妈妈告诉佳佳不要跳床,可她偏偏在床上蹦来蹦去。佳佳也会不时地对爸爸妈妈的权威发出挑战,经常挂在嘴头的“不”,可以说是她的独立宣言。对大人的请求她会说“不”,对大人的命令她会说“不”,对大人设置的禁区她也会说“不”,甚至有时对大人提出来的所有建议,她都会说“不”。

专家指导

家长经常为管不住自己的孩子而发愁。发现孩子有叛逆的心态时,做父母的该如何处理呢?

■可行的方法如下

[观察孩子和自己的沟通方式]很多时候,父母必须超越自己的角色,从第三者的角度观察孩子叛逆的问题。也许,问题不一定在孩子身上。父母一般都会认为自己是对的,自己从前都听父母的,自己的孩子也该听自己的。孩子不顺从,在他眼里,就成了叛逆。因此,身为父母的,有时必须谦卑,放弃自己执著的思想,从不同的角度对待孩子,做有限度的迁就。

[保持冷静]孩子叛逆,成人一定感觉不满,会为自己的权力斗争,用声音来压倒他。因此,急躁的父母,应该提醒自己,一定要保持冷静,也等孩子冷静后,再进行沟通。孩子叛逆,言语和行为有如暴风雨,不懂得控制自己;但成人成熟,应该要懂得何时该保持冷静。

[寻求意见]在管教孩子时,应该寻求别人的意见,如何和周围有同龄孩子的朋友探讨一下,应该如何处理类似的问题;或听讲座,找辅导员协助,让自己的思想更开阔;最好的办法是去寻求心理专家的帮助。

[开放自我,了解孩子]家长眼见孩子的兴趣会影响功课时,通常会即刻禁止。其实,最好能试着了解情况。例如,陪孩子去电子游戏中心,和孩子讨论他们的偶像,从旁提醒什么是应该学的,什么是不应该学的。只有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相处得更融洽。和父母相处融洽, 孩子当然就不需要叛逆了。

[改变教育方法]在很多时候,对孩子的管教是要时常改变方式的。例如,小时候只有父母讲,孩子听;上了中学后,就应尝试双向沟通,也听听孩子的建议。一旦发现某一种方法行不通时,要随时转变方式,不断试验,直至发现有效的方法。

知识导读

逆反是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必然要出现的心理现象,也是一个人心理发展和成长中的第一个“反抗期”。孩子的“逆反心理”表现得比较突出的两个时期是幼儿期和青春期。这期间有的孩子表现得轻一点,有的孩子表现重得一点。但这通常都是孩子自己无法控制的,正如他不能控制自己长高一样,他也不能控制自己的逆反心理。这是孩子长大成人的必经之路,是不可避免的。

在这个阶段,幼儿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对其周围世界又有了一个新的不同看法,开始明确地意识到“我”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人,有自己的性格和感情,能够独自处理自己范围以内的事情。因此,这个时期的孩子对许多事情都有“自己来”的愿望,他们对什么东西都要自己摸摸、自己碰碰。这个事情要自己来,那个事情不要你帮着做,他们希望自己的行为与活动不受到大人的限制和干涉。

行为矫正TIPS:避免宝宝逆反

■由于父母自身的行为方式可直接影响子女的心理发育,故父母在日常生活行为方面也应注意以下几点

[自己要做出好榜样]俗话说:“身教重于言传”。父母的行为对孩子影响很大,如果自己抽烟,就无法说服孩子不抽烟。青少年一般都是根据别人的行为而不是根据言词来学习和评价别人的,当然也包括评价自己的父母。

[家长期望过高]现在的家长大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他们往往忽视了幼儿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不考虑他们的兴趣、爱好,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煞费苦心设计好的蓝图,硬要他们去做一时还难以做到的事情,其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事与愿违甚至一事无成。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家长提出的要求,应比幼儿的实际能力略高一点,让他们“跳一跳能摘到树上的果子,”使他们经过努力,都能圆满完成任务,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幼儿就会不断增强自信心和荣誉感。

[对子女做的事不要每件都去指手划脚]许多事都可以放手让孩子独立进行。但父母也应当经常关心他们、对放手的事也应当了解孩子的具体做法。对需要干预的事应采取适当的形式,如采取激烈的形式就易于产生或加深隔阂。

[尊重孩子的“隐私权”]中国的传统是对别人的隐私不大尊重,对小孩的隐私更不尊重,因此常常出现父母拆子女的信件,看子女的日记等情况。这些情况有时会引起子女的情绪对立。父母应该用关心和尊重的态度来对待他们。

[家长絮絮叨叨]常言道:“胶多不黏,糖多不甜,话多厌烦。”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唯恐他们不听,就反反复复、唠唠叨叨不休。如果幼儿长期处于这种“马拉松”式的说教环境中,就会产生心理障碍。即使明知道家长说得有理,他们也不乐意听。所以,我们在教育幼儿时,必须要言不烦,说话算数,尊重他们,使其自然滋生积极情绪,要留给幼儿情绪变换和思考的余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