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同老名号考

同老名号考

时间:2022-08-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同老”是网络江湖上很有名的名号。话说历史上以“老”为名的名人,首推大宋朝写下那本《东京梦华录》的孟元老。宋代流传下来一本小书,名《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该书一一开列这批同年进士的姓氏和名、字以及小名、小字,上述推断从中可以得到验证。南宋高宗绍兴十八年考中进士那位李升,小名元老而以“大年”为小字,已经清楚表明,如孟元老者,亦即犹如孟延年、孟益寿而已。至寿庆日,始公布在我的微博上。

“同老”是网络江湖上很有名的名号。说它有名,不是“幡司”(fans,意译:打小旗儿的)的绝对数量,而是其相对层次,简单地说,高大上,响而亮。

幡司之于偶像,之所以会称作“追捧”,就是不问究竟,不明就里,不管其真身色相究竟是怎样一番光景,也不顾山高水远,云遮雾绕,推金山,倒玉柱,纳头便拜。即以“同老”这一法号而言,我想绝大多数信众,恐怕根本不知所以然也。

话说历史上以“老”为名的名人,首推大宋朝写下那本《东京梦华录》的孟元老。有人说“元老”这两个字有欠雅驯,根本就不像个人名,顶多也就是孟夫子家什么后人取的“字”,比如孟揆,再比如孟景初(这俩好像还是一个人)。屈原《离骚》一开篇就吟唱说:“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揆”在这段诗句的字面上就有,“元”对应于“初度”,也可以对应于“景初”,看起来也像是有典有据。

但给《东京梦华录》作注的邓之诚,却不这么看。邓氏厉声贬斥此等人乃胸无黑白而奇想天开,“不知宋人多以老命名”,孟元老者不过循此常例而已。五石斋主的批驳,寥寥数语,没有做过多阐释,这是因为清人赵翼在《陔余丛考》一书中曾列有“宋人字、名多用老字”这样一个专条,或为名,或为字,都举述了长长一大串人,若非“胸无黑白”亦即目不识丁之人,固已毋庸赘言(至于孔宪易、李致忠等连这点儿关联也不讲,硬说孟元老本名“孟钺”,伊永文甚至把《梦华录》的作者说成了皇帝的本家,也就是赵家人中的一员赵子淔,更是令人无语)。

问题是宋人为什么喜欢以“老”为名?在宋史专家虞云国先生主编的《宋代文化史大辞典》中,列有“老、叟、翁”条目,以为“此风之盛既有以老自尊、自恃的因素,又寓称老避世之意”。若谓自己成人之后以号相称,这两种解释至少对一部分人应该是合理的,但爹娘给子息取名,谁会让小孩子“以老自尊、自恃”呢?又会有多少人让小孩子来“称老避世”呢?所说似乎不大靠谱儿,至少无法全面反映宋人取名的用意。另有邓子琴先生著《中国风俗史》,论及此事,竟谓宋人名字用“老”系“民族衰弱之证”,更是丈二和尚,让人摸不着头脑。

既然如赵翼所归纳,宋人习以“老”字为子孙取名,那么,依照国人习俗,这种普遍应用的“老”字只能是一种寄寓美好期盼的吉语。检核“老”字的各项语义,恐怕只有年岁长久这一内涵,最为契合此意。

宋代流传下来一本小书,名《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该书一一开列这批同年进士的姓氏和名、字以及小名、小字,上述推断从中可以得到验证。

大仓文库旧藏清道光抄本《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

如《小录》第十人黄适中,字德正,小名徐老,小字寿期;第七十二人李兼善,字达臣,小名顺老,小字元寿。其小名“徐老”的“徐”字和“顺老”的“顺”字本身,并无长寿之义,故“寿期”和“元寿”这两个小字,对应的明显是“徐老”、“顺老”这前后两字紧密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语义,亦即“安舒寿老”或“安顺寿老”。再如《小录》第十三人李升,字上达,小名元老,小字大年;第三十四人魏宪,字昭度,小名道护,小字元老。其“元老”与“大年”、“道护”与“元老”这两组小名同小字之间,也清楚体现出“老”字长寿的语义。又如《小录》第一百二十八人谭守约,字要道,小名公寿,小字宜老,其小名、小字中的“老”、“寿”二字,更是直接相对。

“老”这一接尾词在与本身就具有延年增寿语义的词汇搭配或与其他文字结合成为具有这一语义的词时,其祈愿年高寿永的用意,愈为明显。如《小录》第二十一人张伟,字书言,小名彭老,小字寿乡;第三十九人李进修,字及时,小名彭老,小字彭老;第八十四人雷行之,字舜举,小名寿哥,小字彭老;第五十八人叶元凯,字舜卿,小名寿孙,小字彭老;第九十三人方师尹,字民瞻,小名彭老,小字元寿;第一百一十四人张宗沆,字次山,小名寿老,小字椿年;第一百二十一人张密,字显仁,小名彭老,小字建寿;第一百二十九人黄嗣廉,字景美,小名椿老,小字伯寿;第一百三十九人陈王宾,字晞尹,小名祖年,小字延老;等等。

因祈愿长生久视而撷取嘉名,是“自古以来”的传统。汉朝人通用的此等名字,除了延年、益寿之类外,更有像彭祖、千秋、万岁这样的直白形式,当时教人识字的《急就篇》,就有例句云宋延年、卫益寿、萧彭祖、周千秋、邓万岁,足见其应用之普遍。至北朝时期,社会上盛行的具有类似寓意的名字,有长命、百年和千秋、万岁等,隋代犹有名将史万岁,唐将亦有名刁万岁者。然至赵宋一朝,万岁已属尊颂帝王专用词语,世俗未敢再有行用此名者(赵翼《陔余丛考》有“万岁”条,可参看)。然而,如上文所述,民俗随时而变,宋代也有新兴的替代方式,名“某老”或字“某老”,就是其中之一。

南宋高宗绍兴十八年考中进士那位李升,小名元老而以“大年”为小字,已经清楚表明,如孟元老者,亦即犹如孟延年、孟益寿而已。明此通例,我们也就有理由推断,某人在网络上自称“同老”,也就等同于以“千秋”、“万岁”为号。不信再看《小录》中之第五十一人胡百能,字少明,小名就叫“同老”,而他的小字是“祖寿”,足证“同老”者,万岁爷也。

2015年11月18日记

【附记】好友胡宝国先生在新浪微博上的网名为“@北京同老”。按照中国旧时算法,2016年1月20日,为宝国兄六十寿庆,故预撰此文为寿。至寿庆日,始公布在我的微博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