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小脚和西服的圆满

小脚和西服的圆满

时间:2022-08-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她一诺千金,尽心服侍徐志摩的双亲,为其养老送终;精心抚育儿子徐积锴,终使其成才成家。中央编译出版社即将推出的这套台湾版《徐志摩全集》由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前院长蒋复璁和著名学者梁实秋编订,并得到徐志摩前妻张幼仪的倡议和帮助。所幸文稿并未遗失,全部退还给陆小曼保存。之后,陆小曼的生存状态日趋困厄,自顾不暇。在陈列室里,看见侄女张邦梅写的书《小脚和西服》。

女人的服装,是历史的人质,是命运的颜色。

故事,从那只中国带来的雕花桃木心箱子开始——

那天,侄女张邦梅在箱子里找出一件黑色绸衫,姑婆张幼仪笑着说:“那是我店里的东西。”

“真的吗?”侄女忽然想起了杜拉斯的小说《情人》,她不禁重新打量起姑婆。

她本以为,这位矮墩墩的富态的姑婆与其他中国来的女子一样,除了辣酱和麻将,就没有别的了。

1920年初冬,一艘中国来的轮船缓缓驶向法国马赛港。一位中国少妇走下甲板。时值二十岁、婚龄五年的张幼仪,奉公婆之命从硖石婆家来,投奔在英国的丈夫徐志摩。

徐志摩皱着剑眉注视着一别两年的张幼仪,在附近商店,替张幼仪挑了一套服饰,换下来的旧物被他随手扔到箱子里,扔得她的心一颤,她从徐志摩的脸上读到了他对她的鄙夷。

沙士顿的日子当然非意想中的郎情妾意。

老年的张幼仪回忆道:“我来英国的目的本来是要夫唱妇随,学些西方学问的,没想到做的尽是清房子、洗衣服、买吃的和煮东西这些事,我没法子让徐志摩了解我是谁,他根本不和我说话……”

沙士顿时期的张幼仪,是那么惶惑,她想讨他喜欢,却苦于找不到途径;她想抓牢他,却眼睁睁看着他越飞越远。

来年春季,伦敦雾散日出,徐志摩宣布带女友来家做客。“女友”对张幼仪来说,无疑是敏感字符。“我那一整天都面临着徐志摩女朋友的威胁……我料想她会讲流利的英文,也可能和徐志摩一样雅好文学……”

她眼中的情敌,短发,暗红色的口红,毛料海军裙装。让张幼仪差点笑场的是,伊人绣花鞋里的小脚!她第一次思考自己的命运:我并没有裹小脚,也读过书,我学的东西可以和这个女人一样多!

张幼仪听见了自己的声音,他将她逼至人生的墙角,她是弱势的,这种弱势反逼出她的诘问与质疑。

于张幼仪而言,正是这种隐性婚姻杀手的悍然出场,让她心生不甘,激发她的斗志,试图超越自我。

她有孕了。他反应激烈:“打掉!”

她担心道:“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死掉的耶。”

徐志摩冷冰冰地说:“还有人因为坐火车死掉的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从逻辑上说,徐志摩是以“归谬法”来驳斥张幼仪的观点,驳得好。

她为这句话颤栗!徐志摩一生说过许多聪明话,这是最不诗意、最无人性的混账话!

谈判不成,徐志摩撇下妊娠反应厉害的张幼仪,云游四方

不难想象张幼仪的困境。经济、生理、心理的多重危机。

另一个声音出现了。是张幼仪的哥哥。

哥哥说,去德国,留住孩子,完成学业。

张幼仪带着一颗破碎的心辗转德国。边工作边学习,学得一口流利的德语,她严肃的人生理念契合德国人严谨的作风,她找到了自信,找到了人生的支撑点。

张幼仪将自己的一生分为“去德国前”和“去德国后”——去德国以前,凡事都怕;到德国以后,变得一无所惧。

笔者同情那个如鼴鼠般躲在婚姻地洞、惶恐不可终日的波士顿主妇;更欣赏那个“一无所惧”的张幼仪。人生的风雨劈头打过来,她撑着飘摇的扁舟,独自到达了彼岸。

1926年,张幼仪已完全摆脱了离婚的阴影,摆脱了精神上的枷锁:小脚。

她以聪慧干练的现代女性面孔出现在徐志摩眼前,令他大为惊讶。她成功刷新自己在徐志摩心目中的形象,从这时起,他收回了他的轻视。

1926年,张幼仪回国,担任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副总裁,兼云裳时装公司的总经理,事业登上顶峰。

陆小曼和徐志摩作为嘉宾出席了开业典礼。

从此,她亦中亦西,勤勉本分,骨子里恪守着传统女性的分寸。

张幼仪与长子徐积锴

南京路(今南京东路)480号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1926年,张幼仪开始担任该银行副总裁一职。

1931年11月18日,徐志摩乘坐的飞机失事。

临上飞机前,他去拜访张幼仪。

是告别?是问候?是家常?

他们已然是一对熟稔的朋友。

张幼仪送挽联:“万里快鹏飞,独憾翳云遂失路;一朝惊鹤化,我怜弱息去招魂。”不惯抒情的张幼仪,真情偶尔流露,令人动容。她一诺千金,尽心服侍徐志摩的双亲,为其养老送终;精心抚育儿子徐积锴,终使其成才成家。

1949年,张幼仪赴香港定居,中止寄钱接济陆小曼。她说,照顾陆小曼是我儿子的责任了。

1969年,张幼仪亲赴台湾,找到梁实秋、蒋复璁——梁实秋是赏识徐志摩的文友,蒋复璁是徐志摩的表弟。她说,希望你们两个出面,给徐志摩编一套全集,资金由我来出……

徐志摩逝世三十多年后,全集终于面世。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诗人和作家,徐志摩在他不长的生命里留下了大量作品。

中央编译出版社即将推出的这套台湾版《徐志摩全集》由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前院长蒋复璁和著名学者梁实秋编订,并得到徐志摩前妻张幼仪的倡议和帮助。

这是最早的一个《徐志摩全集》版本。

《徐志摩全集》共有三个版本,分别由台湾、香港和大陆出版,除了张幼仪参与的台湾版外,还有陆小曼参与的香港商务印书馆版,以及2005年天津人民出版社的大陆版。

《徐志摩全集》的三个版本中,最具有传奇色彩的是香港商务版。早在1936年,陆小曼在徐志摩的学生赵家璧的帮助下,编出八集本的《志摩全集》,最初良友准备出版。但在胡适的干预下,文稿转至商务印书馆。因为商务印书馆可以预支一笔现款给经济困难的陆小曼。不久,抗战爆发,八一三事变,良友破产,商务迁往香港,出版事宜被搁置。所幸文稿并未遗失,全部退还给陆小曼保存。之后,陆小曼的生存状态日趋困厄,自顾不暇。只留下清样。“文革”前,清样及时转交北京图书馆保存,这个版本的《徐志摩全集》直到1983年才在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

徐志摩的日记,保存在凌叔华手里。徐志摩罹难后,理应交付合法妻子陆小曼。

林徽因提出,想要收藏日记。

凌叔华不同意。

林徽因搬出胡适。

胡适把日记断给林徽因。

移交那天,凌叔华故意避出,留下日记。她不想见到林徽因。

后来,这些珍贵的日记被林家烧掉了。

这是胡适做的一件糊涂事。

1988年1月21日,张幼仪因心脏病突发病逝于纽约的曼哈顿寓所,享年88岁。

她没有在世人面前做怨妇,也不曾痛说遗弃的历史。

如果不是侄女张邦梅敲开她的记忆——

对与徐志摩有过情感纠葛的几位女人,张幼仪保留独特的评价体系——终嫁徐志摩的陆小曼被她原谅,却对林徽因耿耿于怀。

她不漂亮,她化茧成蝶、凤凰涅槃的姿势却是如此动人。她拥有自我完善的人生。

1998年,我去海宁,徐志摩的故居。

我坐在张幼仪和徐志摩的婚房里,久久,无语。

在陈列室里,看见侄女张邦梅写的书《小脚和西服》。之前,曾在上海多家图书馆、书店寻找,都没有。去香港找,也是无果。书锁在玻璃柜子里,想翻阅,却是午饭时间,找不到工作人员。同行的朋友是上虞广播电视台的主持人,她说,为了写张幼仪,我就犯规一次吧。

她试图从缝隙里把书钩出来。

缝隙太小了。

这时,我的儿子伸出了他的小手。可惜,他的手指也无法通过一线天。

2000年,我把房子租给了两位台湾的年轻人。农历春节,他们回家省亲,为我买来了这本书。台湾智库文化1996年出版,一时如获至宝,竟抱在怀中,紧紧地贴在心脏的位置上。我想听到张幼仪的声音。

夕阳西沉,余晖脉脉,张幼仪以沉静的语气,讲述已尘封半个多世纪的往事:“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家人叫作爱的话,那我大概爱他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她真心爱徐志摩。信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