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心系梨园行,名票冠京华

心系梨园行,名票冠京华

时间:2022-08-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此时,昔日“小小余三胜”,也就是余叔岩,已经成为与马连良、高庆奎并称的京剧第三代“老生三杰”。后因病嗓音倒仓,暂别舞台。其行腔曲折自如,顿挫有致。此剧经张伯驹和梅兰芳重排,身段、念白、神情,与以往都大有不同,成为两人合演的精彩剧目。梅兰芳家中五世为伶,清末盛誉净化,张伯驹赞誉梅兰芳“在花中人以花王誉之非虚”,“京沪梨园中人,独保持民主气节者,惟畹华、叔岩两人而已”。

20世纪初至二三十年代,京剧作为国剧风靡全国,上至王公贵戚、军政要员,下至平民百姓、三教九流,办堂会、进戏楼观看京剧蔚成风尚,像谭鑫培、王瑶卿、孙菊仙、钱金福、余叔岩、马连良、杨小楼、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这些京昆名家各有拥趸。新华储蓄银行董事长冯耿光是梅兰芳的坚定支持者,中国银行总裁张嘉璈则是程砚秋的追捧者。那时豪门富家子弟中不乏拜师学艺的票友,道光皇帝的曾孙溥侗、袁世凯的二公子袁克文都是民国初年的名票。

伯驹七八岁时便随父亲到天津南市的下天仙、丹桂、元升等茶园戏院观看京剧,杨小楼的《金钱报》、阎岚秋的《泗州城》、孙菊仙的《朱砂痣》、程永龙的《古城会》都让他看得如醉如痴。他尤为喜爱“小小余三胜”的老生戏,他模仿余在《捉放宿店》中的“一轮明日”的“一”字转十三腔,惟妙惟肖。成年后伯驹对京剧的痴迷有增无减,结交了不少京津两地的名伶名票,他与余叔岩交情最深。

此时,昔日“小小余三胜”,也就是余叔岩,已经成为与马连良、高庆奎并称的京剧第三代“老生三杰”。余叔岩的祖父余三胜是晚清京剧第一代“老生三杰”之一。叔岩自幼师从吴联奎学习老生,以“小小余三胜”艺名在天津南市下天仙戏院登台,不久便红极一时。后因病嗓音倒仓,暂别舞台。民国后,叔岩拜谭鑫培为师,潜心钻研,唱、念、做、打无所不精。他重返舞台后,出演大量的老生剧目,文武昆乱不挡,在全面继承谭派艺术的基础上,将京剧老生表演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京剧名家余叔岩

梨园行常用“云遮月”来赞美余叔岩的唱腔,他的嗓音主要不是靠亮度取胜,而是有厚度、挂“味儿”。其行腔曲折自如,顿挫有致。他善于运用“擞音”等装饰因素来点染唱腔的色彩,在艺术处理上审慎精到,字斟句酌,于简洁、精练中蕴藏着深厚的功力。伯驹的嗓音颇有余派“云遮月”的韵味。三十一岁时,他正式拜余叔岩为师学艺,从此开始了他们两人亦师亦友的交往。

北伐战争后,国民党政府定都南京,盐业银行总部也南迁至上海。张伯驹则由天津移居北平。由于盐业银行稽核业务需要经常往来于平津沪宁之间,只要他在北平,每日晚饭后必去余家。余叔岩是个夜猫子,饭后吸上烟过足了瘾,子夜时分开始说戏,伯驹常至深夜三时归家。第二天上午九时,伯驹又与钱金福之子钱宝森和王福山打把子、习武功。

余叔岩教授张伯驹的第一出戏是《奇冤报》。伯驹随叔岩到天津去演出,叔岩在火车上给伯驹讲了一道。刚学戏的张伯驹近乎于走火入魔,不管白天黑夜他不是背台词练功,就是闭目静思,品味着余师传授的种种要诀和演技。他的悟性极高,一般的文戏余叔岩为他说个三四遍他就可以拿下来,备好戏文便可上场演出。《打渔杀家》叔岩只传过伯驹一人,这出戏伯驹整整排练了一个月。此剧经张伯驹和梅兰芳重排,身段、念白、神情,与以往都大有不同,成为两人合演的精彩剧目。

余叔岩因体弱多病,20年代后期开始淡出舞台,叔岩家用浩繁,又要维持戏班配角生活,开支甚大。伯驹为人宽厚善良,重艺重人,常给予资助。余家每有难处,伯驹总要出手相助。紫禁城里要出卖一批旧地毯,到处兜售,拿到盐业银行后,伯驹说留下来,随便给一些钱,宫里就卖了。伯驹眼尖,他看出地毯的织物中夹有金丝,于是就叫叔岩买下来(那时余已因病久不登台,晚境不太宽裕),请人把其中的金丝抽出来,结果仅金丝就卖了三万元。再卖地毯,共赚了六万银元。

张伯驹与杨小楼、梅兰芳、程砚秋、袁世海等名家也颇多交往。梅兰芳家中五世为伶,清末盛誉净化,张伯驹赞誉梅兰芳“在花中人以花王誉之非虚”,“京沪梨园中人,独保持民主气节者,惟畹华、叔岩两人而已”。梅兰芳对伯驹也备极爱慕、悦服。张伯驹三十五岁寿辰时,梅兰芳特意临摹一幅明代佛像,并请友人黄秋岳题写“壬申元月敬摹明首尊者像为伯驹先生长寿,梅兰芳识于缀玉轩”。伯驹将其珍藏。

前清直隶总督陈夔龙是张镇芳的老师,他在上海过八十大寿,张伯驹、梅兰芳、溥侗、尚小云等出演堂会。第一天张伯驹出演《问樵闹府》、《打棍出箱》,第二天张伯驹与尚小云主演《打渔杀家》。尚小云非常卖力,内行谓之“啃”。张伯驹也毫不含糊地与之对啃。观众连呼过瘾。戏后,有人赞道:“尚小云未啃倒张某人”,一时传为佳话。

1930年,李石曾以法国退回的“庚子赔款”创办了中华戏曲音乐院,内设北平戏曲分院,成立院务委员会,主任冯耿光,梅兰芳、余叔岩、李石曾、张伯驹、齐如山、王绍贤为委员。之后,余叔岩、张伯驹与梅兰芳又发起成立北平国剧学会,王绍贤任主任,张伯驹、梅兰芳、齐如山、余叔岩任理事,张伯驹、王孟钟任审查组主任。开学典礼上,演出的大轴戏为《八蜡庙》,梅兰芳反串武老生褚彪,张伯驹演黄天霸,武旦朱桂芳反串费得功。

张伯驹戏装照

1930年冬天,众名家名票会聚开明戏院,袁克文、王凤卿、王幼卿演《审头刺汤》。张伯驹、溥侗演《战宛城》,张伯驹饰张绣,溥侗饰曹操。终场时夜已三时,卸妆后伯驹送克文至霭兰室饮酒作书,四时许踏雪而归,两人各赋《踏莎行》词。越年正月,伯驹回津探亲,曾与克文一晤,未曾想这竟是他们见的最后一面。几个月后克文病逝,伯驹挽以联云:“天涯落拓,故国荒凉,有酒且高歌,谁怜旧日王孙,新亭涕泪;芳草凄迷,斜阳黯淡,逢春夏伤逝,忍对无边风月,如此江山。”

余叔岩对京昆的唱念发音、收韵颇有研究,张伯驹经常与之探讨切磋,并及时记下,后经反复雕琢整理成书。该书定名为《近代剧韵》刊行,叔岩恐有所谬误,被人贻笑大方,令伯驹赶紧收回。经过伯驹认真修改,叔岩审定,该书更名为《乱弹音韵》,发表在北平国剧学会的《戏曲丛刊》上。

1937年,张伯驹四十岁生日时,余叔岩提议演剧祝贺。值上一年发生旱灾,乃以演戏募捐,在北京东四隆福寺福全馆举办堂会。开场为郭春山《回营打围》,依次为程继仙的《临江汇》,魏莲芳的《起解》,王凤卿的《鱼藏剑》,杨小楼、钱宝森的《英雄会》,于连泉的《丑文归》。押轴大戏为《空城计》,张伯驹饰诸葛亮、余叔岩饰王平、杨小楼饰马谡、王凤庆饰赵云、程继仙饰马岱、陈雪香饰司马懿、钱宝森饰张郃,萧长华、马富禄饰二老军。这场演出盛况空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