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第八篇立志

第八篇立志

时间:2022-07-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子者出,曾晳后。——《先进》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伴孔子坐着。——《阳货》公山弗扰依仗费邑背叛季氏,派人来请孔子,孔子打算前往。——《述而》孔子说:“圣人我是不可能看到他的,能看到品行高尚的君子就行了。”

§143子曰:“三军可夺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注】

①三军:春秋时诸侯一般设上、中、下三军。

②夺:丧失。见《说文解字》。旧注误。

③帅:主将。

④匹夫:普通男子。

【译】

孔子说:“三军可以丧失主将,而普通男子不可丧失志向。”

§144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里仁》

【注】

①苟:如果。

②恶:心存邪恶念头。

【译】

孔子说:“如果立志于行仁的话,就不会心存邪恶的念头。”

§145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公冶长》

【注】

①侍:陪伴。

②盍:何不,为什么不。

③共:共享。

④敝:破。

⑤憾:怨恨。

⑥伐:自我炫耀。

⑦施劳:把辛苦的事推给别人。

⑧闻:听。

⑨怀:感念。

【译】

颜渊、季路陪伴着先生。孔子说:“为什么不说说你们的志向?”子路说:“希望在驾上马车、穿上轻软皮衣的那一天,与朋友们共同享用,即使破了,也不怨恨。”颜渊说:“愿自己不炫耀做过的好事,不把辛苦的事推给别人。”子路说:“希望听听先生的志向。”孔子说:“使上了年纪的人对我放心,使朋友们对我信任,使年轻人感念我。”

【注】

①曾晳:名点,字子舆。孔子学生,曾参之父。

②一日:泛指时间短,谦虚说法。

③以:通“已”,止,不说话

④居:平时。

⑤率尔:匆促。尔,犹然,词缀。

⑥千乘:拥有千辆战车。春秋时拥有千辆战车的诸侯国,为中等国家,如鲁国即是。

⑦摄:夹。

⑧大国:指齐、楚、晋。

⑨加:欺凌。

⑩师旅:军队。

因:袭击。

饥馑:大灾荒。

为:治理。

比及:等到。

方:外交方略。

哂(音审):微笑,含有讥讽之意。

方:大,方圆。

如:或。

足民:有足够的人口。

宗庙之事:指祭祀

会同:诸侯会盟,拜见天子。

端:黑色礼服,文中做动词。

章甫:黑色礼帽,文中做动词。

小相:一般赞礼官。

鼓:演奏。

瑟:乐器。

希:同“稀”,声音轻下来。

铿尔:收瑟时弦上发出的清脆之声。

舍:放下。

作:站起来。

伤:害,妨碍。

莫:同“暮”。暮春,夏历三月。

既:尽,全。既成,全都穿上。

冠者:成年人。古时二十岁着冠表示成年。

浴:祓濯,一种祭神求雨的仪式,目的在于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旧注误。

沂:河名,在今山东省内。

风:通“讽”,背诵,指背诵祭文

咏:放长声音吟诵,指吟诵祭文。

喟然:感慨的样子。

与:通“誉”,赞赏。孔子所以赞赏曾晳,是因为曾晳懂得以礼治国,关怀民生疾苦。

唯:呵,表责问之词,文中表反诘语气。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孔子以为公西华过于谦让,凭他的品学足可为总赞礼官。

【译】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伴孔子坐着。孔子说:“由于我比你们大了一点儿,你们不要因为我在座就不说话了。平时你们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你们将怎么做呢?”

子路匆促地回答说:“要是有一个拥有千辆战车的诸侯国,夹在大国之间,大国拿武力欺侮它,乘大灾年头袭击它,如能让我来治理它,等到三年之后,可使它有勇力抵御侵略,并且懂得外交策略。”先生听了,轻轻一笑。

“求,你是怎么想的?”(冉有)回答说:“要是有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者方圆五六十里的地方,如能让我治理它,等到三年之后,可使它有足够的人口;至于礼乐方面的事,只好等文人雅士来解决。”

“赤,你是怎么想的?”(公西华)回答说:“还谈不上擅长什么事,不过愿意跟人学习。譬如宗庙里头的事,或会盟、谒见天子这类事,我如能穿上黑色礼服、戴上黑色礼帽,倒愿意当一名普通的赞礼官。”

“点,你是怎么想的?”弹瑟声渐渐轻下来,最后弦上发出一下清脆的声音,(曾晳)放下瑟,站了起来,回答说:“我要说的,可与刚才三位同学的言辞不一样。”孔子说:“有什么妨碍呢?也不过各人说说自己的志向。”于是说:“暮春的时候,当人们都穿上了春衣,我便带领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来到沂水边上祭水神,在求雨的祭坛上背诵祭文,然后吟咏着祭辞回家。”先生听了,感慨地叹道:“我赞赏点的志向。”

其他三个同学出去了,曾晳落在后头。曾晳说:“那三位同学说的话,您看怎么样?”孔子说:“也不过是各人说说自己的志向而已。”(曾晳)说:“先生为什么讥笑由呢?”(孔子)说:“治理国家要依靠礼义,可他说起来并不谦让,所以笑他”(曾晳说:)“难道求所说的不就是诸侯国的事吗?”(孔子说:)“哪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而不是诸侯国呢?”(曾晳说:)“难道赤所说的不就是诸侯国的事吗?”(孔子说:)“在宗庙中祭祀、与人会盟,拜见天子,不就是诸侯国的事么?赤说自己只能当个普通赞礼官,那么谁能当总赞礼官呢?”

§14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注】

①有:通“又”。

②立:立足于世,即事业略有所成。

③不惑:不为名利所惑。

④耳顺:能倾听各种不同的意见。

⑤从心所欲: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做。

⑥逾矩:超越礼义规范。

【译】

孔子说:“我15岁就立志求学,30岁已在社会上立住脚跟,40岁不为名利所困惑,50岁懂得上天意旨,60岁无论听到什么话都感到很自然,70岁能随心所欲,不致超越礼义规范。”

§148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子路》

【注】

①期(音基)月:一整年。②可:可观,令人满意。③有成:富有成效。

【译】

孔子说:“如果有人重用我的话,只要有一年工夫就有可观的收获,三年之后即大见成效。”

§149公山弗扰以费,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阳货》

【注】

①公山弗扰:即公山不狃,为季氏家臣,代其掌管领地。

②费:季氏领地,故地在今山东省费县。

③畔:通“叛”。公山弗扰以费叛,事在定公九年,可参见《春秋左氏传》。

④说:通“悦”,喜欢

⑤末:无;之:往;已:禁止之词。末之也已:无处可去也就罢了。

⑥公山氏之之:即之公山氏。第一个“之”为结构助词,表示宾词前置;第二个“之”为动词,往的意思。

⑦徒:空,虚。

⑧为东周:兴周道于东。孔子之所以欲应公山弗扰之召,目的正在于想借此机会兴周道于东。

【译】

公山弗扰依仗费邑背叛季氏,派人来请孔子,孔子打算前往。子路不高兴,说:“无处可去也就罢了!何必到公山氏那里去呢?”孔子说:“他既然派人来请我,难道是只看重我的名声吗?要是真的重用我的话,我也许可以在东方振兴周的礼制呢!”

§150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子路》

【注】

①南人:楚人,见《春秋左氏传·成公九年》。

②作:通“诅”,咒骂。

③巫医:借降神名义以预测吉凶,为人治病者。“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可能是楚地谚语,意思是没有恒心者,其病即使巫医也难治,诅之又何益?

④夫:通“乎”。

⑤不恒其德:即其德不恒,其用心不恒。

⑥或承之羞:可能会因此而蒙羞。或,或然,可能;承,蒙受。以上两句话是《易·恒》卦辞。

⑦占:问神。

⑧已:止,终结。

【译】

孔子说:“楚人有这样的说法:‘一个人如果没有恒心的话,即使咒骂巫医也是徒劳的。’说得妙啊!”当读到《易·恒》卦辞“一个人如果不能长久地保持他的美德,可能会因此而蒙受羞辱”时,孔子说:“这种人用不着问神,就知道他的一生完了。”

§151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述而》

【注】

①善人:注见第七篇§122。

②亡:通“无”。指品德才学而言,下同。

③约:简,浅薄。

④泰:大,博大精深。

【译】

孔子说:“圣人我是不可能看到他的,能看到品行高尚的君子就行了。”孔子说:“德才兼优而能引导百姓向善的善人,我是不可能看到他的,能看到有恒心向善的方面努力的人就行了。明明无德无才,却要装出有德有才;明明德劣才拙,却要装出富有德才;明明德才浅薄,却要装出博大精深:这种人想在修身进德方面持之以恒地努力,难哪!”

§152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雍也》

【注】

①说:通“悦”,喜欢。

②中道:半途。

③女:同“汝”,你。

④画:通“划”,止。

【译】

冉求说:“并非不喜欢先生的思想学说,是我能力不足以学到手的缘故。”孔子说:“要是属于能力不够的话,自会半途而废。可现在你就停下来了!”

§153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先进》

【注】

①陈、蔡:江永《乡党图考》以为指陈与蔡之间,故地在今淮阳、上蔡之间。时当鲁哀公四年,孔子游学至该地而绝粮,可参第廿二篇§391。

②及门:回到孔门中来。皆不及门,指随孔子厄于陈、蔡之后,学生们都不愿再回到孔子门下继续求学,原因是害怕吃苦,或者不欣赏孔子的思想主张。一说以为“不及门”指学生流离失所,没有进入官府之门,恐非是。

【译】

孔子说:“跟随我在陈、蔡之间吃过苦的学生,都不再回到我的门中来了。”

§154“唐棣之华,偏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子罕》

【注】

①唐棣:俗名郁李,木本植物。唐,也作棠或常。

②华:同“花”。

③偏:通翩,摇动不停的样子。

④其:音节助词。

⑤反而:翻卷的样子。而,犹然,词缀。

⑥尔思:思尔,思念你。

⑦室是远而:你的家太远。室,家;是,音节助词。以上四句诗为《诗经》所未收,大抵是表达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爱慕之情,却又嫌其家远,因而没有勇气去求亲。孔子引用此诗是为了说明对仁义的追求必须志存高远,方能百难不辞。参看第三篇§33。

⑧未之思:未思之。之,所思的对象。

⑨何远之有:有何远。之,结构助词。

【译】

“唐棣开出的鲜花,翩翩地翻卷。哪能不思念你,可惜你的家太远。”孔子说:“并非真正思念对方,要不然,哪有什么远不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