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祀谱刻辞与“帝系”、“世系”
“祀谱刻辞”的内容非关占卜,是一种在祭祀场合对口头叙事活动起辅助作用的特殊记事刻辞。其文本依照时代先后并结合祖先的功劳大小专门记录商王朝先王先妣的祭祀次序,以商王历代祖先的名谥为纲,以便在祭祀时起备览查阅之用。如《粹》113、114,《契》20、209等即是。而“家谱刻辞”[28]则记录王室以外贵族世系。著名的《库》1506片即是[29],除此之外,家谱刻辞在全部15万片甲骨中不为多见,学界对其真伪尚有争论[30]。因此本文讨论涉及“祀谱”、“世系”时以祀谱刻辞为主。
据《周礼·春官·小史》:“小史掌邦国之志,奠系世,辨昭穆,若有事,则诏王之忌讳。大祭祀,读礼法,史以书叙昭穆之俎簋。”郑玄注:“郑司农(众)云:‘志,谓记也。《春秋传》所谓周志,《国语》所谓《郑书》之属是也。史官主书,故韩宣子聘于鲁,观书太史氏。系、世谓《帝系》、《世本》之属是也。小史主定之,瞽矇讽诵之。’”《国语·鲁语》:“工史书世。”孔子云“周因于殷礼”(《论语·公冶长》),周人于大祭祀使史官依“世系之书”叙(序)昭穆之次,虽具体内容不同,但其原理即承袭殷人祭祖依祀谱祭祀历代祖先之制。周史在祭祀中“奠系世”一类,即是殷人祭祖定“祀谱”。“系世”亦即“祀谱”。所不同者,“祀谱刻辞”主要的功用在于祭祀时的“参考、备览、查阅”,而周人的“帝系”之类,则体现出明确的记录传述历史的意识,是仪式上诵唱的内容之一,具有教育参加祭祀的王族成员的作用。
《帝系》、《世本》是用以祭祀神灵和祖先的“谱系”,今本《大戴礼记·帝系》即此类文本。因《大戴礼记·帝系》颇具神话传说的色彩,前人多以为不可信。但饶宗颐研究指出:《帝系》之类,虽有不少神话意味,但据近年出土新史料来判断,其可信据的程度大大超乎我们的想象。饶先生根据湖北出土之《包山楚简》简文“□祷楚先老僮、祝融、媸酓(熊)各两羚,昌祭”验证《帝系》等文献上所说的楚人世系的真实性。《帝系》记楚人远世:“颛顼娶于滕氏,滕氏奔之子谓之女禄氏,产老童。”它们也与《山海经》郭璞注,《世本》“颛顼娶于滕坟氏,谓之女禄,产老童”完全一致。老童之名,《山海经·西山经》云:“騩山,神耆童居之。”郭注:“耆童,老童,颛顼之子。”《史记·楚世家》言:“高阳生称,称生卷章。”裴骃《集解》引谯周云:“老童即卷章。”证以包山简之老僮,则以作“老童”者为是,以形相近致讹。由老童之见于楚简,可见《帝系》所说之可信[31]。饶先生据此还认为,在殷商时代有小史专门负责“奠世系”。“世与系是二件事,世可以说是谱牒学,系是姓氏学,二者在中国后代有极丰富之材料,发展而成为专门之学”。周人的“系世”与殷商的“祀谱”本质上都是在祭祀仪式上讽诵时以备观览和参阅的“简化的历史”。
周人“系世”与殷商“祀谱”之间存在着共同性和承继性,这还可以从二者文本结构的相似性得到确认。祀谱和世系都突出祖先神灵世次,并且借助于祭祀规格的高低区分其地位、评价其功业。祀谱刻辞中涉及殷代世系的如:
甲戌翌上甲,乙亥翌匚乙,丙子翌匚丙,□□翌匚丁,壬午翌示壬,癸未翌示癸,□□□□□,□□翌大丁,甲午翌□□,□□□□□,□□翌大庚。(又见《契》20·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