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汪藻骂贼被贬

汪藻骂贼被贬

时间:2022-07-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人们笑了笑,就不再说什么了,知道汪藻心里是想谩骂某些手执权柄的人。在汪藻出任徽州时,高宗登基,对汪颇为赏识,并让他担任并不低微的官职,但他仍然受到丧心病狂的奸贼秦桧的猜忌。说罢,竟唆使朝臣弹劾汪藻,并把汪藻贬谪到了远离京城的永州。尔后,汪藻便在此地终结了他那并不顺利的一生。由此可见,汪藻这谩骂奸贼的代价却也不低了。

汪藻(1079—1154年)是北宋末、南宋初文学家。字彦章,号浮溪,又号龙溪,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汪谷之子。先世籍贯婺源,后移居饶州德兴。早年曾向徐俯、韩驹学诗,入太学,喜读《春秋左氏传》及《西汉书》。崇宁二年(1103年)进士,任婺州(今浙江金华)观察推官,教授、著作佐郎、宣州(今属安徽)通判等职。徽宗亲制“居臣庆会阁诗”,下令群臣献诗,汪藻一人独领风骚,与胡伸俱有文名,时称“江左二宝”。素与王黼不和,提点江州太平观,终黼之世均不得用。钦宗即位,召为屯田员外郎,再迁太常少卿、起居舍人。绍兴元年(1131年),除龙图阁直学士,知湖州(今属浙江),后知抚(今属江西)、徽(今安徽歙县)、泉(今属福建)、宣等州。绍兴十三年(1143年)罢职居永州(今属湖南),官至显谟阁大学士、左大中大夫,封新安郡侯,卒赠端明殿学士。他幼年时便聪颖异常,手不释卷,而且又能做到过目不忘。所以,他在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2年)出任湖州刺史时,即曾撰写过《日历》一书,共有665卷之多。汪藻为官清廉,通显三十来年,后来竟到了没有房屋居住的地步。

早在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考取进士时,由于他跟同官舍的王黼关系合不来,所以在王黼当权之时,他便没有出头之日。但汪藻在翰林院里却以敢于上书直言著称。他认为对待将帅该用三种办法,后来果然全被他说中了,只是这仍不足以使得他官运亨通。

由于心情极度压抑,汪藻禁不住在那冷冷清清的翰林院里填写了一首词牌名为《点绛唇》的小令,以表达自己心中的不满之情: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

这首词抒写诗人寒夜中的一种闲适、恬淡而又略略感到凄恻、悲凉的情怀。全词语言明快,意境深远,读者不仅能真切地看到诗人当年生活的情景,而且能窥见当时诗人的心境。

【汪藻撰写的《浮溪集》书影 】

上片写诗人所处的特定环境:一弯新月高高挂在寒夜的天空,江水静静地奔流,北斗星低垂着仿佛要衔住那高高的山峰。短短十一个字就包含着五个意象:月、夜、江、山、斗(北斗星),而且把每个意象的静态、动态都形象地表现出来:“夜寒”“江静”“月娟娟”。“山衔斗”中的“衔”字用得十分富有表现力,它把北斗低垂,几与山接的视觉印象一语中的地刻画出来,而且把山峰与北斗“衔接”的具体情状描绘得无比确切:突起的山峰有如吻喙,北斗斗杓有如器皿,山峰接北斗有如吻喙啄器皿,比拟十分精当新颖。在这样的夜晚谁都会心旌摇摇、思绪缭绕的,更何况是深情易感的诗人,于是“起来搔首”徘徊则是自然的了。当搔首徘徊之际,忽然发现梅花的枝影映在窗上。疏影横斜,本是梅树梅枝的典型姿态。这里一“横”一“瘦”就把梅花的神韵凸显于纸上了。诗人这里虽系写景,也未尝没有包含着某种寄托或自况,横窗的梅影是高洁的象征,诗人自己亦是如梅般地洁身自好。“瘦”字此处用得极好,既把梅花人格化,又写出它(也就是诗人自己)不谀不阿的坚贞硬挺精神——耿直的傲骨。如果把“搔首”和“瘦”联系起来,更能看出诗人在“梅影”上的寄托,“搔首”乃有烦恼、牢骚。因搔首而瘦乃是自然之事。一语双关,多层涵义,真乃诗人巧思妙笔。

下片即在上片写景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抒发胸臆。“好个霜天”是对上片的一句感叹式的总括,又是下片抒情的开启:霜天冷落,友朋云散,把酒传杯的手,也只得闲搁起来了,心境的苍凉由此可见一斑。联系乃父的政治遭遇,是否也有这样深层次的寄托:新政的袭来有如霜天冷峭,一般有抱负有作为者也只得将满腹经纶闲置一旁了。联系后面三句,这种解释便显得更加合理:“乱鸦”当指那些党同伐异的政客,在他们啼噪一番之后,“归去来”的心情就更加迫切、浓重了。诗人写得极为含蓄,借用身边景、眼前事贴切而又隐括地托出一番含而不露的心事。“浓于酒”三字写得极为轻松、随便,却蕴藏着严峻的政治内涵,酒是苦闷的麻醉剂,人在饮酒之后可以暂时忘却心中的不快,此处说“归兴浓于酒”就是意味着归隐的意念即使在酒醉之际仍然非常清醒。诗人与现实政治决裂的决心可以说达到了极其坚定的程度。意近旨远,言浅寓深,这首词的魅力就在于此。

如果事情到此为止,也就没有多少余话可说了。尽管当时已有人觉得这词不大好理解,便先后前来问询汪藻:“你的词中的‘归兴浓于酒’,何以定然要在‘乱鸦啼后’呢?”谁知心中正有无穷失落感的汪藻,此时竟连头也不抬地回答道:“无奈这一队畜生在那里聒噪个不停啊!”人们笑了笑,就不再说什么了,知道汪藻心里是想谩骂某些手执权柄的人。所以大家怕自己惹上麻烦,竟像避瘟疫一样地逃离了汪藻。从这儿我们就可以看出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朝中百官大多是趋炎附势的小人,遇到事情只会逃避,不敢像汪藻那样直言不讳。

【秦桧 画像】

然而,事情总在变化。在汪藻出任徽州时,高宗登基,对汪颇为赏识,并让他担任并不低微的官职,但他仍然受到丧心病狂的奸贼秦桧的猜忌。一次在宴席上,汪藻想起他当年所写的这首《点绛唇》,遂命人在酒席上歌唱起来。他这一行为很快便让一些马屁精报告了秦某人,说汪藻在讽刺您秦相呢。秦某人一听,当即大怒道:“好你个汪藻,居然不把老夫放在眼里!那好,你等着,我让你没有好果子吃!”说罢,竟唆使朝臣弹劾汪藻,并把汪藻贬谪到了远离京城的永州。尔后,汪藻便在此地终结了他那并不顺利的一生。

由此可见,汪藻这谩骂奸贼的代价却也不低了。然而,对于人世间的乱臣贼子,我们固然需要正直的人士谩骂他们,不仅如此,而更要努力地将他们绳之以法。如此,则国家幸甚,苍生幸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