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徽宗的“血书”

徽宗的“血书”

时间:2022-07-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有词集《宋徽宗词》。面对着他这生命悲惨史的开始,徽宗此时才清醒过来,往日的繁华景象只能成为美好的回忆了。这首词曾被王国维称为“血书”,相思极苦,哀情哽咽,令人不忍卒读。徽宗与李后主两人的个性、经历,可谓相似至极,也令后人生出无限感慨。事实上,这无疑就是徽宗当时人生遭遇的悲惨实录了。之所以造成使他这一不堪回首的后果,却正是由于他的荒淫败国。

赵佶(1082—1135年)即宋徽宗,神宗之子,哲宗时封端王。1100年至1125年在位。任用蔡京、童贯等人主持国政,穷奢极欲,兴建苑囿宫观,滥增捐税,以致国政日堕,河北、两浙等地都爆发了农民起义。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南下,年底,传位给赵桓(钦宗),自称太上皇。靖康二年(1127年)被金兵所俘,后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在位时广收古物和书画,扩充翰林图画院,并使文臣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书,对绘画艺术有很大的推动和倡导作用。吹弹、书画、声歌、词赋无不精深。书法方面自创“瘦金体”。平生著作极多,都散佚无存。存世画迹有《芙蓉锦鸡》《池塘秋晚》《四禽》《雪江归棹》等。有词集《宋徽宗词》。

中国历史上有一桩实在奇特的现象,亦即越是到了更朝换代之际,一些当国者尽管在治国安民方面极为无能,甚至腐败透顶,但他们的艺术细胞却越是发达,以至比平时那些专门从事该项工作的文人学士还要有天赋。比如,早些时候的南唐后主李煜即是其中一个杰出的代表,李煜在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等文学艺术方面所达到的成就,居然连正经八百的文人都要自叹不如。

徽宗赵佶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皇帝,但他也像许多昏庸的皇帝一样荒淫无耻、穷奢极欲。在他当政期间,重用蔡京、童贯等六贼,居然要仿照杭州凤凰山形势,在汴京城里硬生生地把全国各地搜刮过来的珍禽异兽和奇花名草,建造起一座艮岳。不难想象,人们因此更加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了。而当时他还要不自量力地去挑衅金国,这最终引起了金国的屡次入侵;徽宗害怕了,遂急忙把皇位传给了儿子赵桓。然而,这依然解决不了问题;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徽、钦父子俩都被掳掠到了金国,北宋王朝就此覆灭。

面对着他这生命悲惨史的开始,徽宗此时才清醒过来,往日的繁华景象只能成为美好的回忆了。所谓“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的“万里帝王家”生涯,已是不复存在。但刚开始时,他还是希望宋朝臣民能够打败金国统治者来接回自己的。他在词中一再沉吟着所谓的“故国梦重归”,应当说,他对回国还存有一线希望。于是他也就这样自我安慰着。然而,如此冷冷的等待毕竟不能太长,况且,随时都可能发生那受人凌辱的场面,也使他极为难堪;时间一长,他知道这日趋渺茫的期望也不可达到了,并转而为失望。在这越发寒冷的北国里,他居然连做一个好梦的机会也没有了,于是他便感到了深深的绝望!

【靖康之难中被俘的徽钦二帝 】

正在被押北上的徽宗忽然在路旁见到了一簇簇鲜艳夺目的杏花,他感觉自己还不如杏花自由自在呢。想到这里,徽宗便不禁泫然泪下。正在此时,又不知从哪里飞来了一只燕子,扑棱棱地在他眼前拍打着翅膀,他就更是伤感了。于是,他流泪填写了一阕在中国词史上也别有一种令人感叹意味的《燕山亭》词,道是: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词之上片先以细腻的笔触工笔描绘杏花,由外形而及神态,勾勒出一幅绚丽的杏花图。近写、细写杏花,是对一朵朵杏花的形态、色泽的具体形容。杏花的瓣儿好似一叠叠冰清玉洁的缣绸,经过巧手裁剪出重重花瓣,又逐步匀称地晕染上浅淡的胭脂。朵朵花儿都是那样精美绝伦地呈现在人们眼前。“新样”三句,先以杏花比拟为装束入时而匀施粉黛的美人,她容颜光艳照人,散发出阵阵暖香,胜过天上蕊珠宫里的仙女。“羞杀”两字,是说连天上仙女看见她都要自愧不如,由此进一步衬托出杏花的形态、色泽和芳香均不同于凡俗之花,也充分表现了杏花盛放时的动人景象。

以下笔锋突转,描写杏花遭到风雨摧残后的黯淡场景。春日绚丽非常,正如柳永《木兰花慢》中所云:“正艳杏烧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但为时不久就逐渐凋谢,又经受不住料峭春寒和无情风雨的摧残,终于花落枝空;更可叹的是暮春之时,庭院无人,美景已随春光逝去,显得那样凄凉冷寂。这里不仅是在怜惜杏花,而且也兼以自怜。试想作者以帝王之尊,降为阶下之囚,流徙至千里之外,其心情之愁苦非笔墨所能形容,杏花的烂漫和易得凋零引起他的种种感慨和联想,往事和现实交杂在一起,使他感到杏花凋零犹有人怜,而自身沦落,却只空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无穷慨恨。“愁苦”之下接一“问”字,其含意与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亦相仿佛。

词之下片,以杏花的由盛而衰暗示作者自身的境遇,抒写词人对自身遭遇的沉痛哀诉,表达出词人内心的无限苦痛。前三句写一路行来,忽见燕儿双双,从南方飞回寻觅旧巢,不禁有所触发,本想托付燕儿寄去重重离恨,再一想它们又怎么能够领会和传达自己的千言万语?但除此以外又将凭谁传递音讯呢?作者在这里借着问燕表露出音讯断绝以后的思念故国之情。

“天遥”两句叹息自己父子降为臣虏,与宗室臣僚三千余人被驱赶着向北行去,路途是那样的遥远,艰辛地跋涉了无数山山水水,“天遥地远,万水千山”这八个字,概括出他在被押解途中所受的种种折磨。回首南望,再也见不到汴京故宫,真可以说是“别时容易见时难”了。

以下紧接上句,以反诘说明怀念故国之情,然而,“故宫何处”点出连望见都不可能,只能求之于梦寐之间了。梦中几度重临旧地,带来了片刻的慰安。结尾两句写绝望之情。晏几道《阮郎归》末两句“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秦观《阮郎归》结尾“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都是同样的意思。梦中的一切,本来是虚无空幻的,但近来连梦都不做,真是一点希望也没有了,反映出内心百折千回,可说是哀痛至极,肝肠断绝之音。

这首词曾被王国维称为“血书”,相思极苦,哀情哽咽,令人不忍卒读。这使人很容易联想到南唐后主李煜。徽宗和李煜在艺术上都颇有成就,擅长书法、绘画、诗词,在政治上都是昏聩之君、亡国之君,连最后结局也大致一样,李煜被宋太宗毒死于开封,徽宗在囚禁中病死五国城。徽宗与李后主两人的个性、经历,可谓相似至极,也令后人生出无限感慨。事实上,这无疑就是徽宗当时人生遭遇的悲惨实录了。之所以造成使他这一不堪回首的后果,却正是由于他的荒淫败国。而这,其实也就是一切亡国之君几乎“不谋而合”的结局。此后,徽宗在北方五国城中被囚禁着,直至结束他那曾经奢侈而又悲惨的一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