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族徽与标志

族徽与标志

时间:2022-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五节 族徽与标志高山族区分群体的标志,尚未形成族徽,但是,各族群都有象征群体和凝聚族群精神纽带的文化特征。文面通常被认为是泰雅人最重要的族群识别标志。人首纹、百步蛇、陶壶瓮形纹、太阳纹等是鲁凯人贵族服饰、木雕和木刻的标志性装饰图案。服饰已成为当代阿美人的认同标记之一。阿美人最引人注目的是歌舞,既充满活力的美学观,又富于变化,特别是歌谣中旋律的变化和音乐形式的多样性,在高山族中都是少有的。
族徽与标志_中国高山族

第五节 族徽与标志

高山族区分群体的标志,尚未形成族徽,但是,各族群都有象征群体和凝聚族群精神纽带的文化特征。

一、泰雅人:文面和贝珠衣

泰雅人崇尚男子骁悍、女子善织,过去泰雅人男女婚前均须文面。文面在泰雅人传统中是男女成年的标志,也是生命荣耀的象征:只有经过完整文面的泰雅人男女,才有资格谈婚论嫁,生时受到族人的认可、敬重,死后则可顺利通过去往灵界的彩虹桥,与祖先团聚。按照传统,泰雅人少年需经过“出草”猎首的考验,证明勇敢强壮后,才能在下巴处刺上颐纹;泰雅人的少女要学会织布技巧,且在保有处女之身的情况下,才能在嘴耳之间刺上颊纹。

文面之俗见于泰雅人、赛夏人、太鲁阁人及赛德克人。赛夏人与泰雅人相邻,文化上受泰雅人影响很深,也有文面的风俗,但不如在泰雅人社会的意义重要。太鲁阁人与赛德克人原先被归类为泰雅人的一个原因,与其行文面习俗有关,但纹路形状、大小与泰雅人有区别。文面通常被认为是泰雅人最重要的族群识别标志。日据时代猎首习俗废除,男子的猎首洗礼改成只要猎到野兽的首级即可,女子在月经初潮时即可文面。1945年以后,文面习俗逐渐消失,现在,只有少数部落还能见到从前文过面的老人。

苗栗县泰安乡是泰雅人文面老人最多和传统纺织技术保留最好的山地乡。本乡象鼻村的象鼻部落是泰雅人文面老人最多的部落。本社直到1929年才被日警征服,村中80岁以上的老人都曾文过面。文面的女性织布技能都被人称道,直到今天,象鼻部落女性精于传统织布技术的水准和人数,在台湾山地乡中都名列前茅,称得上是泰雅人的艺术之都。在梅园村天狗部落,不仅有文面老人,且本社女性织布水准之高,堪称台湾高山族第一。中兴村司马限部落也还能见到文面的老人,并保留有古老的贝珠衣。

贝珠衣是泰雅人独特的衣饰文化。贝珠衣是用贝雕琢成小圆形孔的珠粒,用麻线穿起来,按横向排列缝在衣服上,一件珠衣大约需五六万颗贝珠。制作一件贝珠衣非常复杂困难,需要花很长时间和很大精力来完成。过去,贝珠衣被视为权力和财富的象征,一般用作聘礼,只有泰雅人头目或勇士才有资格穿贝珠衣。除了贝珠衣以外,珠裙、珠帽、绑腿亦以贝珠串成。珠裙常用于订婚或女子生产后男方送给女方家长的答谢礼。珠帽则为头目所佩戴。目前在大陆,仅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和厦门大学人类学博物馆有收藏。

泰雅贝珠衣-中央民族大学博物馆藏品

二、布农人:八部和音

布农人的八部和音本是小米收获祭上所唱的祭歌“祈祷小米丰收歌”(Pasibutbut),因其相当复杂的和音唱法,被认为是打破了音乐是由单音、双音发展至和音的音乐起源理论的惊人发现。1952年,日本音乐学者黑泽隆朝将其寄至联合国文教组织,一些知名音乐学者听了之后,对布农人如此繁复的和音方式感到非常惊讶。“祈祷小米丰收歌”以多声部和音唱法,由男子合唱,从低音渐高,一直唱到最高音域的和谐音,以美妙的和声娱悦天神,同时也依此判断当年小米之收成。歌声伊始只有四部和音,但当音域高到某一个层次时,音轨出现了八个不同的音阶,故有“八部和音”之称,它是目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和音方式,堪称世界音乐的瑰宝。

布农八部和音演唱

三、鲁凯人:百步蛇、百合花与陶壶

鲁凯人以贵族制度而闻名,传说鲁凯人是百步蛇的后裔,百步蛇对鲁凯人而言,相当于图腾,也是一种祖灵的象征。琉璃珠和陶壶是鲁凯人祭祀的必备之物,是头目家的传家圣物,陶壶还是鲁凯人重要的聘礼。百步蛇、琉璃珠和陶壶是鲁凯人传说的三大宝物。人首纹、百步蛇、陶壶瓮形纹、太阳纹等是鲁凯人贵族服饰、木雕和木刻的标志性装饰图案。

鲁凯人以百合花为族花。百合花被鲁凯人视为花中之神,具有神圣的地位,也常被用于工艺设计中,它代表着地位、身份、智慧和荣耀、纯洁和高贵。男子佩戴象征着狩猎丰硕,而女子佩戴则代表贞洁。鲁凯人将对百合花与百步蛇的敬重集中表现在头冠上。头冠是贵族服饰的焦点,男子头冠以百步蛇图腾为主,加上山猪牙围绕成一颗太阳形状的饰物;女子头冠比较细致华丽,珠绣、银饰、山猪牙,再加上百合花,佩戴起来非常美丽。

鲁凯人的纹饰图案——百步蛇与人头像

四、排湾人:贵族、蛇、珠饰、刺青与木雕

排湾人的文化标志是贵族制度,贵族华丽的服饰图案与身体配饰,是识别排湾人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排湾人的服饰以织绣著称,一件衣服上,一针一线绣满了琉璃珠或绣线绣成的人头、人像、百步蛇图案,每件衣服都是独一无二的,男女绣边衣服、饰带、织绣丧巾等都是每人一套,不转让。头冠更是美不胜收,有鲜花、羽毛、皮毛、兽牙、豹皮,这些饰品只限于贵族直系配用,挂件有琉璃珠和贝珠串。此外,还配有银饰、铜饰、贝饰、花缀头饰、肩饰、胸饰、背饰、腕饰及指饰等。贵族女子的手背,男子的前胸、后背都要刺青。当然,村里有特殊功绩者,头目也会赐予其装饰身体的权利。

排湾人的现代琉璃珠工艺

除了服饰之外,排湾人最为世人称道的是木雕。种类有建筑如门楣、立柆,家具用具如连杯、汤匙、梳子等,武器如装饰礼刀、宗教器物等以及玩赏雕物等,雕刻的题材以神话传说、狩猎生活、祖灵像为主。最常见的雕像为人首与双蛇,其次为裸身人像、动物及蛇纹、菱纹等。

五、阿美人:亮彩服饰与歌舞

阿美人的特色为母系氏族社会,男子有专门的组织、训练制度:男子年龄等级组织,在身体装饰、舞蹈、歌谣中都体现出严格的年龄级序特征,展现了阿美人崇尚的“makapahay”(漂亮、美丽、亮丽之意)的原则。阿美人的传统服装各地的样式不太一致,颜色上花莲地区偏爱红色系为主,台东地区偏爱黑色与蓝色系为主;款式上花莲地区阿美人男子穿着后敞裤,台东地区男子穿短裙,此外在头饰、披肩、槟榔袋等配饰上有一些差异。然而,所有地区的阿美人都有服装配饰复杂且配色与花色相当亮丽的特点。服饰已成为当代阿美人的认同标记之一。

阿美人最引人注目的是歌舞,既充满活力的美学观,又富于变化,特别是歌谣中旋律的变化和音乐形式的多样性,在高山族中都是少有的。阿美人的歌谣的唱法非常多,有领唱与答唱、吟诵、复音对位唱法等。为配合独特的歌谣旋律,阿美人还制作了竹木器的打击乐器,并配搭热情欢快的舞蹈。因此,阿美人被称为是台湾高山族中最会跳舞也最爱跳舞的族群,说他们是一个不分男女老少都爱跳舞的族群,一点也不为过。

阿美人的丰年祭舞蹈

六、卑南人:十字绣与花环头饰

卑南人的花环

卑南人也是母系氏族社会,以十字绣法绣饰的服饰简单又特别,人形舞蹈纹是卑南人特有的图案。此外,卑南人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无论男女都戴花环头冠,特别是象征男子成年意义的高筒状花冠,是其他族群所没有的独特标志。

卑南人的花环以红、白、黄三种花色配以绿叶烘托,编花环是女性的工作,在大猎祭男子凯旋前夜,她们必须编好供家族中所有男性们戴的花环,通常要花费数十小时才能完成。花环以黑白底色的棉布为衬,白色的花必须置于中央位置,再按不同顺序加入红、白、黄花,且无论花环长短,所编的花数都是单数,在佩带的时候才能将白花置于前额中央,其余的花以对称的方式向外延伸。过去,花环主要以菊花、鸡冠花为材料,现在增加了兰花、满天星、玫瑰花等进口花材,一样艳丽动人。

七、邵人:独木舟与杵乐

邵人是台湾高山族中唯一的湖栖族群,以刳木、纺织等手工艺为主。独木舟是邵人赖以为生的传统生产工具,清代蓝鼎元的《纪水沙连》载:日月潭“水深鱼肥且繁多……驾蟒甲,挟弓矢射之,须臾盈筐”。此外,邵人用舂米的杵臼作乐,形成别具一格的杵乐。

邵人的独木舟系以整个樟树树干刨挖而成,造型简单,操作灵活,使用锄形桨。船身造型为线形、无边架,虽然在稳定性上略有不足,却大幅提高了船只的操控性,非常适合在日月潭这种小型内陆湖泊中穿梭纵横。这种类型的独木舟过去也曾在阿美人及淡水河流域的凯达格兰人中被使用过。

邵人的杵乐原是日常生活中妇女们在舂米时,配合木杵舂碎谷壳时木臼底下所垫的一块大石头咚咚作响发出的一种声音。最初只有“撞石音”或称“舂石音”,并无和歌。后来为了民俗表演需要,在击杵之后加入歌唱,形成了大家耳熟能详的邵人杵歌,自此,邵人杵歌一直被认为是邵人最传统的音乐活动之一。配合杵歌,邵人还将早期妇女舂捣小米的工作情形编成舞步,舞蹈中将代表袓灵的日月盾牌当做道具来使用,发展出新的歌舞形态。

八、雅美人:拼板雕舟

雅美人的渔船造型优雅、色彩艳丽,不同于邵人独木刳空而造的独木舟,雅美人的渔船是将厚板刳凿成适合的曲度以后,再将数块板条互相拼接而成,因此被称为“拼板船”。拼板渔船上雕以红、黑、白三色几何纹样,造型独特,闻名中外。船腹两侧饰以波浪状曲线,成上下左右对称排列,一种最引人注目的图案造型为螺旋型花纹与“人形纹”连续螺纹造型,其中螺旋形“同心圆”意似指太阳,雅美人称为“船眼”。雅美人不仅将这两种图案雕饰在船体上,还在日用器皿以及家屋的木梁上雕饰,成为雅美人的标志性图案。

九、赛夏人:矮灵祭与矮灵祭祭歌

赛夏人以矮灵祭而闻名。矮灵祭上要演唱祭歌,歌词均为古语,演唱方式为不规则反复唱法,具有文学、音乐学上的特殊价值。矮灵祭祭歌,以15首祭祀曲为中心,曲谱有16种,歌词48章,每章若干节,使用la、sol、mi、re四音阶,以不规则的方式反复吟唱,曲调悠扬而非节奏化(拍节化),祭歌内容相当丰富,曲调也彼此异趣,以第一首第一节为例,共有5句,唱法却是^1^^2^1^2,^2^3^3,^3^4^4,^4^5^5,是一种古老而特殊的音乐表现方式。若要将全部祭歌唱完、跳完,即使通宵达旦,也要唱上几天几夜才能唱完。平时不允许唱矮灵祭祭歌,只有在矮灵祭前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练唱,练唱期间以部落为单位,且在夜间实施,每到祭前,部落里可以看到专人引导以密集练习形式教唱的景象。

十、邹人:男子会所“库巴”

阿里山邹人达邦部落男子集会所Kuba(库巴)是邹人社会文化的中心,也是最具邹人代表性的景观。“库巴”外观呈大型凉亭式建筑,茅草屋顶上插着邹人视为“神花”的木槲兰、两旁种植“神树”雀榕,会所内长年炉火不断,屋顶上总能看到炊烟袅袅,仿佛在宣告“库巴”不容侵犯的神圣地位。“库巴”内有许多传统文化器物,直到现在,邹人恪守女子勿入、游客止步的原则,外人只能猜测到底为何物而无缘亲睹。

邹人男子会所“库巴”

十一、太鲁阁人:竹藤编器高手

太鲁阁人非常擅长竹、藤编器,编纹以人眼形为主,在高山族中颇具代表性且甚为闻名。因藤皮或竹的外层坚韧可取,并且适用螺旋编织法,因此藤器或竹器都取自藤皮或竹的外层。太鲁阁人编器穿卷的方法,系以一编条作螺旋状来卷绕,以另一编条将卷绕成螺旋状来缝绕在一起。代表性藤竹编器有:背篓、谷篓或篮、圆箕笊、藤小饭盒、簸箕、酒、头带等。

十二、赛德克人:文面与织布

赛德克人也文面,文面除了具有美观、避邪的功能之外,还是女子善织、男子勇武善猎的标志,同时还是死后认祖归宗的标志。过去,赛德克人女性以苎麻为原料、植物染料为主,纺织出图案精美、色彩鲜艳的幅布,用于缝制传统服装。

日据时代以前,赛德克人也有猎首的习俗。在赛德克人的传统观念里,猎首是男人尊严的一种象征,是一种表现英勇的图腾,同时猎首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男性能否得到文面的资格。因此,过去,人头是赛德克人祭祀里对祖灵最崇敬的祭品,据说有治病和禳祓的作用。猎首习俗在日据时代被禁止,相关的祭祀与文面传统也随之消失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