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技术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技术

时间:2022-07-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是通过静脉注射对比剂无创地评价组织和肿瘤血管特性的一种功能性成像方法。小分子对比剂DCE-MRI技术已成功地进入临床应用阶段,并发挥重要作用。但也有研究发现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增强曲线有部分重叠。DCE-MRI T1WI在评估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疗效方面很有价值,Gossmann等研究表明, 使用VEGF抗体治疗组大鼠强化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低。DCE-MRI也被用于肿瘤放疗的疗效检测。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是通过静脉注射对比剂无创地评价组织和肿瘤血管特性的一种功能性成像方法。目前MRI增强的对比剂包括:①可迅速扩散至细胞外间隙的小分子对比剂(相对分子质量<1 000);②在血管内滞留较长时间的大分子对比剂(相对分子质量>30 000);③血管生成因子介导的特异性靶对比剂。小分子对比剂DCE-MRI技术已成功地进入临床应用阶段,并发挥重要作用。大分子对比剂(MMCM)DCE-MRI技术正处于临床实验及临床应用前期阶段。靶分子对比剂正处于临床前期研究阶段, 短期内不会应用于临床。

DCE-MRI T1WI可应用于乳腺及骨骼肌肉系统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通过观察信号强度-时间曲线发现恶性肿瘤多早期强化且峰值高, 而良性病变增强缓慢且峰值低。但也有研究发现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增强曲线有部分重叠。此外, DCE–MRI-T1WI对妇产科恶性病变和膀胱及前列腺癌的分级也很有价值。

最近研究表明,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MR信号增强程度起重要作用。EGF是一种特异的强效内皮细胞分裂素,同时也是血管渗透性因子,可以增加微血管对血清蛋白等大分子的通透性。Knopp等报道乳腺肿瘤血管渗透性与组织VEGF的表达密切相关。DCE-MRI T1WI在评估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疗效方面很有价值,Gossmann等研究表明, 使用VEGF抗体治疗组大鼠强化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低。DCE-MRI T1WI还可以监测对膀胱癌和乳腺癌等的化疗及其他治疗方法的疗效。需要注意的是, 此技术在监测肿瘤疗效反应时缺乏特异性(如多种治疗的影响) , 因为无论何种方式杀死肿瘤细胞最终都将导致血管损伤。DCE- MRI T1WI还可判断子宫颈癌的预后, 一般早期强化速度快或血管渗透性高的肿瘤, 预后较差。在鉴别乳腺和盆腔肿瘤术后有无肿瘤复发方面也很有价值, 早期迅速强化有助于瘢痕组织和肿瘤复发的鉴别, 一般治疗后乳腺强化程度降低,18个月后, 大多数手术瘢痕不出现强化,而肿瘤复发可出现强化。

疗效的评价DCE-MRI已经应用于乳腺癌、膀胱癌及骨肉瘤的新辅助化疗和直肠、宫颈癌放疗疗效的监测。DCE-MRI对肿瘤血供特点应采集注射对比剂前、中及后的T1W影像,其信号强化变化反映一系列的生理和物理因素,包括组织灌注、对比剂毛细血管通透性、细胞外渗漏间隙容积、组织本身T1弛豫率、成像序列、成像参数等。肿瘤治疗后的信号强度变化可反映肿瘤内部血流速度和表面区域渗透性的强弱;对比强化程度的变化还可以反映肿瘤的异型性。Muruganandham等采用DCE-MRI技术研究应用抗肿瘤药物后肿瘤组织边缘和中心MR信号强度的变化, 以评价抗肿瘤制剂疗效与作用机制。在肺癌模型上,观察应用抗肿瘤药物前和药物应用后24h、7d 和14d的肿瘤抑制情况,DCE-MRI显示肿瘤组织边缘在用药后7d,对比剂的吸收和退出与用药前明显不同,实验组呈现治疗后肿瘤体积缩小、增强扫描早期强化率减低、晚期信号值逐渐增加的动态变化特点,而对照组则于动态增强晚期信号值快速减低。Cyran等研究显示大分子量对比剂增强MRI检查可检测注射7d的二甲基亚砜(DMSO)减少肿瘤微血管渗漏的效应。Pickles等认为DCE-MRI能够显示肿瘤组织的新生血管, 从而评价治疗后肿瘤组织的病理反应,而这种病理反应比肿瘤的体积变化出现更早。应用此技术比较乳腺癌化疗前后体积及肿瘤强化幅度、强化率以及细胞外、血管外间隙等参数的变化来评价肿瘤化疗的疗效,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DCE-MRI也被用于肿瘤放疗的疗效检测。有研究显示,MRI的像素和体素能够区分肿瘤的可能复发区, 并指出放疗后2周行DCE-MRI在预测肿瘤复发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DCE-MRI还可通过监测血管反应来评价肿瘤治疗前和治疗中的并发症,并有望检测或预测射线对正常组织的毒性作用。Ljumanovic等比较了喉癌放疗前后MRI信号及肿瘤范围变化以监测放疗疗效。研究认为放疗后组织的信号变化多样,例如脂肪沉积、放疗后瘢痕组织在T2WI上均呈现信号的减低, 而残存的肿瘤组织仍呈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因此有利于鉴别肿瘤组织和放疗后的反应。但由于放疗后的4个月内会出现组织水肿及放射性炎症,在T2WI上亦表现为高信号,会出现假阳性,因此,主张在放疗4个月后用MRI对其进行监测能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Keyzer等认为肿瘤治疗是否有效主要表现为肿瘤组织内部坏死组织的增加和血液灌注的减低。他们分析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的两个参数——早期强化斜率和强化峰值,治疗后两者的降低说明治疗有效。因此,DCE-MRI不仅可以通过形态、体积及周围血管的关系对肿瘤进行形态学的检查,还可以通过肿瘤组织内信号强度的变化、分析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的最大强化斜率、强化幅度及强化率来评价化疗药物治疗和放射治疗的疗效。

一般利用T1WI 反映MMCM对比剂的高渗透性, 此方法可同时检测肿瘤血供和血池情况。数据分析可采用多种方法, 利用双向动态模型可评估内皮通透性系数(KPS) 和部分血浆容积(fPV)。目前MMCM 技术尚处于临床应用前期, 早期研究显示白蛋白-(Gd-DTPA)30在鼠纤维肉瘤模型中肿瘤较正常组织通透性明显增高。采用定量技术,van Dijke等研究发现在两种哺乳动物R3230腺癌亚型中, 肿瘤KPS和f PV与组织学MVD之间呈良好的正相关;相对分子质量15 000~30 000的中等量分子也用于MMCM研究, 但发现它与肿瘤组织学分级的相关性较差。最近对化学诱导的乳腺癌行USPIO-增强MRI 研究表明, KPS估计值和肿瘤组织学分级明显相关。这种相关性和采用白蛋白-(Gd-DTPA)30检查的结果一致。

MMCM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包括对肿瘤非侵袭性的评估、良性和增生性病变(如纤维腺瘤和良性前列腺增生) 与恶性疾病的鉴别;另一方面的应用是监测肿瘤对抗血管生成治疗的反应, 如VEGF 抗体对异种移植物治疗的抗血管效果等。

总之, 发展应用于肿瘤血管生成研究的影像学技术已越来越为临床所急需。DCE-MRI是众多评价肿瘤微循环功能的MRI技术中的一种。研究表明,MRI动力学参数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免疫组化标记物(包括微血管密度)及肿瘤的病理分级有关, 治疗后的动力参数与组织病理结果及病人存活率亦密切相关。当然该技术也面临很多挑战,如成像方法的优选、病理对照规范化及量化问题等,但它将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并能对抑制血管生成药物的疗效进行评估。

(贾文霄 杨利霞 赵旭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