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桔梗种子成熟生理动态

桔梗种子成熟生理动态

时间:2022-0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开花后时间对桔梗种子发芽率有明显影响。种子电导率和发霉率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原因为种子电导率较高表明质膜完整性较差,细胞内容物较易外渗,使种子带菌较为严重,造成发芽时种子易霉变。一般认为种子POD活性与种子性能成正相关。
桔梗种子成熟生理动态_桔梗生殖生物学及

桔梗种子由授粉胚球逐渐发育而来,完成授精作用后,受粉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球被发育成种皮。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其内部进行了活跃的代谢活动,种子内部生理生化特征也在逐步发生变化,影响着种子活力高低、种子成熟和萌发成苗能力。

1 材料与方法

1.1 取样方法

于2007年7月23日,在多年生桔梗群体中选取当日开放花朵1000朵,挂牌标记,从开花后第25日开始取果实,之后每隔3日取样1次,直到9月28日为止,共取样15次,每次取果实60个并分为两份,1份测定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发霉率,发霉率结合发芽测定一同进行,另1份冰浴带回实验室测定种子电导率过氧化物酶活性(POD)和丙二醛(MDA)含量。

1.2 种子测定

发芽率和发芽势测定:不同成熟度种子各取100粒,培养皿垫双层滤纸作为发芽床,25℃光培养,胚根与种子等长为种子发芽标准。重复3次。

千粒重增长量为开花后天数除相当天数的千粒重;成熟度为开花后第55日的千粒重,即最大千粒重1.214g除以相当天数的千粒重所得;成熟度增长量为开花后天数除以相当天数的成熟度。

1.3 电导率测定

称取去壳种子1g,去离子水冲洗种子表面,放入烧杯中,加50ml去离子水,25℃浸泡24 h,用DDS-11A型电导仪测定浸泡液的电导率。重复2次。

1.4 丙二醛(MDA)和过氧化物酶活性(POD)的测定

参照李合生等的《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子千粒重、成熟度动态变化

桔梗种子发育天数与成熟度的关系见表3-2-1,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千粒重的变化范围在0.4~1.214g,从开花后25日至种子成熟,随种子发育天数的增加,千粒重也逐渐增加,并于开花后的第55日达到最大为1.214g,之后开始降低。从千粒重日增长量来看,开花后第25~58日,种子千粒重日增长变化幅度较小,表明在这段时期内种子干物质增加比较稳定,每天增长0.020~0.022g;从开花后55d(9月16日)开始,桔梗种子千粒重不再增加反而有所减小,其原因可能是:此时已进入秋季,气候由暖入寒,季节变化引起桔梗物质生产逐渐减慢、生长停止,地上部分开始变黄枯萎,而此时储存在植株中的有机物质主要流向桔梗的主要代谢库根部,而不是种子;另一方面,可能桔梗种子具有生理后熟特性,在此过程中种子呼吸作用加强,消耗了种子贮存物而使种子变轻,千粒重下降。

表3-2-1 种子千粒重、成熟度随种子发育时间的变化

续表

由表3-2-1还可以看出,随开花后天数的增加种子成熟度的变化情况,开花后25d成熟度为40.8%,之后逐渐增加,至开花后55d达到最大为100%,随后成熟度迅速下降。从成熟度的日增加量来看,成熟度的增加较为平稳,其范围在1.49~1.82间变动。因此,桔梗种子千粒重、成熟度达到最大值需要55d,是个平稳渐进的过程,之后出现一个急剧下降的阶段,可能与桔梗有机物质运输贮藏特点、生理后熟特性及种子的田间腐蚀老化等因素有关。

2.2 种子发芽的变化

桔梗种子双层滤纸培养5d开始发芽,7~8d达到发芽高峰期,11d发芽基本结束。开花后时间对桔梗种子发芽率有明显影响。发育前期,种子发芽率随开花后时间的延迟而逐渐增加,但到发育后期,种子发芽率不再增加,反而明显下降。这可能是因为前期种子处在生长发育阶段,随着发育时间的增加,种子逐渐发育完善和成熟,发芽率因而逐渐增加,当种子一旦达到一定成熟度后,发芽率则不再增加,此时如不及时收获而仍保留在田间,由于温度、水分等因素的交替变化以及微生物的活动,均可引起种子田间劣变老化,导致发芽率下降。从表3-2-2中还可以看出,发育不完全的种子发芽速度较慢,开始发芽的时间较长;开花后61d的成熟种子,培养第5d就开始发芽,第6~8d达到发芽高峰;而开花后40d以前的种子,培养8d才开始发芽,发芽的初始时间比成熟种子延迟了3d。

表3-2-2 种子成熟过程中电导率的变化

种子千粒重与发芽率的关系见表3-2-2,在种子发育前期,随千粒重的增加种子发芽率逐渐增加,开花后55d千粒重达到最大1.214g,表明种子已经达到形态成熟,但是此时种子发芽率仅为53.0%;开花后55~61d千粒重开始逐渐下降,但发芽率却迅速上升,61d时达到最大为93.3%。这种现象提示桔梗种子达到形态成熟后,在其内部可能还需经历一个复杂的生理后熟过程,才能达到种子的完全成熟,种子完成生理后熟作用的时间在开花后55~61d,完成这一过程约需6d。

从开花到种子成熟,虽然其成熟度、千粒重的增加是一个平缓渐进的过程,但发芽率的增加明显出现一个高峰,即开花后25~55d,发芽率平均每天增加仅1.71%,而55~61d提高速度明显加快,平均每天增加6.72%,发芽率增加出现的高峰主要是由于种子完成生理后熟作用引起的。

2.3 种子成熟过程中电导率的变化

电导率是衡量种子细胞膜结构完整性的重要指标,电导率低表明种子膜结构完整性较好,细胞膜具有良好的选择透性,细胞内容物不易外渗,种子性能也较好。由表3-2-2可以看出,随着开花后天数的增加种子电导率逐渐降低,开花后61d电导率达到最小为390μs·cm-1·g-1,之后随着种子田间劣变老化的开始,种子电导率开始上升;表明随种子的发育细胞膜性能逐渐改善,种子完全成熟时膜完整性也最好。种子发霉率与电导率变化趋势相同,即花后25~61d逐渐降低,之后开始升高。种子电导率和发霉率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原因为种子电导率较高表明质膜完整性较差,细胞内容物较易外渗,使种子带菌较为严重,造成发芽时种子易霉变。

2.4 种子成熟过程中POD活性的变化

POD是植物保护酶系统的重要成员,负责清除过氧化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从而保护细胞膜脂免遭自由基攻击。一般认为种子POD活性与种子性能成正相关。由表3-2-2可以看出随着种子的发育POD活性变化的总趋势是先平缓下降,到开花后49d开始上升,61d达到最高,之后又出现下降趋势。开花后25~49d种子还处在发育的前期,这段时期内种子POD活性略有下降变化较为平缓;开花后49~61d种子POD活性上升较为迅速,可能是因为这一时期内有呼吸跃变和生理后熟作用发生,种子内部物质代谢和消耗加剧,产生较多的各种自由基和过氧化物,从而诱导POD的合成或促使其活性被激活,因此在这一发育时期种子POD活性明显上升;开花61d以后,由于种子已完全成熟,种子开始急剧脱水并逐渐老化,使得桔梗种子内POD由活化状态转变为钝化状态,因此活性有所降低。

2.5 种子成熟过程中MDA含量的变化

MDA是膜脂过氧化作用的主要产物之一,其含量是判断膜脂过氧化程度的重要指标。种子发育过程中MDA含量变化见表3-2-2,随着种子的不断成熟其MDA含量呈升高趋势,表明种子MDA含量是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随着植株的整体衰老,其含量也在不断增加。

3 讨论

植物传粉受精后,受精卵发育成种胚,胚珠发育成种子,种子形成后在母体上不断地生长发育,最终形成有发芽能力的成熟种子,种子的成熟过程不只是在形态上发生很大变化,而且在生理生化上也发生剧烈变化。对桔梗种子成熟过程中生理变化的研究表明,桔梗种子成熟过程是一个生理特性逐步变化的过程;种子发育期,电导率逐渐下降,细胞膜完整性趋于完善,膜的选择透性也不断提高;此时POD活性先平缓下降,而后逐渐升高直到种子完全成熟,之后又下降;而MDA含量随着种子的成熟老化有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当种子发育到开花后的第61日时,其总体生理性能达到最佳状态,保护酶活性最高可有效消除自由基对种子造成的伤害,细胞膜完整性最好,可有效防止由于细胞内容物的大量外渗而引起的种子带菌,此时种子活力和发芽率也达到最高值,之后随着种子的田间腐蚀老化,各项指标迅速劣变,因此认为开花后61d收获的种子其性能达到最佳状态。

严一字等研究了桔梗种子成熟过程中千粒重、成熟度变化及与发芽率的关系后认为,千粒重最大时的种子发芽率也最高,这一结论与我们的研究结果不符,可能是由于研究中所用材料不同引起的。本次研究表明随着种子不断成熟千粒重不断增加,开花后55d达到最大,但此时种子发芽率仅为53.0%,而桔梗的最高发芽率出现在开花后的第61日;开花后55~61d千粒重开始逐渐下降,但发芽率却迅速上升,61d时达到最大为93.3%。这种现象提示桔梗种子达到形态成熟后,在其内部可能还需经历一个复杂的生理后熟过程,才能达到种子的完全成熟,完成生理后熟作用的时间在开花后55~61d,完成这一过程约需6d。

种子千粒重在开花后55d达到最大之后开始下降,千粒重下降的原因可能与桔梗种子的生理后熟作用有关,种子后熟作用发生在秋季,此时气候已由暖入寒,季节变化引起桔梗物质生产逐渐减慢、生长停止,地上部分开始变黄枯萎,而此时储存在植株中的有机物质主要流向桔梗的主要代谢库根部,而不是种子;另一方面,种子后熟过程中呼吸作用急剧加强,种子贮存物被大量消耗而使种子变轻,造成千粒重下降。

4 结论

桔梗开花后55d千粒重达到最大为1.214g,但此时种子发芽率仅为53.0%,开花后55~61d千粒重开始逐渐下降,但发芽率却迅速上升,61d时达到最大为93.3%,此时种子细胞膜结构完整性,POD活性也最高,种子性能达到最佳状态。开花后61d,桔梗种子可完全成熟,种子成熟过程中存在生理后熟现象,后熟期约为6d。

参考文献

[1]刘自刚.桔梗种子成熟生理动态研究[J].中草药,2009,40(2)1:300-303.

[2]严一字,吴基日,吴松权,等.桔梗种子成熟天数与成熟度及发芽率的关系[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05,27(4):244-248.

[3]张卓,吴基日,严一字,等.桔梗种子成熟与主要气象要素的关系[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7,35(1):86-87.

[4]孟祥才,王喜军,孙晖.桔梗种子不同成熟度对播种品质、贮藏及生长的影响[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6,20(4):22-23.

[5]武得礼,葛文华,何世炜.甘肃景泰灌区玉米收籽与收刈青贮临界适期的研究[J].草业学报,1999,8(2):65-67.

[6]蔡庆生.小麦籽粒生长各阶段干物质积累量与粒重的关系[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3,16(1):27-32.

[7]郭凤霞,常彦莉,林玉红,等.甘肃贝母种子灌浆特性研究[J].草业学报,2010,19(2):97-102.

[8]石有太,陈垣,郭凤霞,等.掌叶大黄籽粒营养物质积累动态及其发芽特性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8):1979-1983.

[9]石有太,陈垣,郭凤霞,等.掌叶大黄种子灌浆动态及其发芽特性研究[J].草业学报,2009,18(6):178-183.

[10]刘自刚,张雁,王新军,等.桔梗种子活力研究进展[J].种子,2006,160(4):48-51.

[11]刘萍,王从亮,王凤格,等.糯玉米不同品种的果穗增重与籽粒灌浆特性[J].作物学报,2006,32(10):1589-1591.

[12]程旺大,张国平,姚海根,等.密穗型水稻品种的籽粒灌浆特性研究[J].作物学报,2003,29(6):841-846.

[13]刘福在,张满贵.糜子籽粒灌浆特性的研究[J].作物学报,1989,15(4):335-341.

[14]段俊,梁承邺,黄锍文,等.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组合)籽粒灌浆特性及库源关系的比较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96,29(3):66-73.

[15]李向阳,马溶慧,朱云集,等.不同冠温特征小麦的籽粒灌浆特性及内源激素的变化[J].麦类作物学报,2005,25(5):32-37.

[16]马冬云,郭天财,宋晓,等.源库调节对小麦籽粒灌浆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06,26(4):74-78.

[17]谢光辉,杨建昌,王志琴,等.水稻籽粒灌浆特性及其与籽粒生理活性的关系[J].作物学报,2011,27(5):557-565.

[18]祝丽香,王建华,孙印石,等.桔梗开花后可溶性糖和淀粉分配特性的研究[J].园艺学报,2010,37(2):319-324.

[19]金江山,严一字,王丽丽,等.桔梗根部性状生长动态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0(2):259-260.

[20]ZHU Y L,WU T,FAN ZM.Explant culture and regeneration plant of Platycodon grandiflorum[J].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2000,28(1):93-94.

[21]李合生,孙群,赵世杰,等.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64-169.

[22]胡根海,喻树迅,范术丽,等.陆地棉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的克隆与烟草转化[J].西北植物学报,2007,27(11):2169-2174.

[23]Wang X F,Jing X M,Lin J,Zheng G H,Cai Z.Studies onmembrane function and sugar components of ultradried seeds[J].Acta Botanica Sinica,2003,45(1):23-31.

[24]韩胜芳,邓若磊,徐海荣,等.缺磷条件下不同磷效率水稻品种光合特性和细胞保护酶活性[J].应用生态学报,2007,18(11):2462-2467.

[25]孙红梅,辛霞,林坚,等.温度对玉米种子贮藏最适含水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4,37(5):656-662.

[26]Xiong LM,Zhu JK.Regulation of abscisic acid biosynthesis[J].Plant physiology,2003,133(2):29-36.

[27]江萍,王小平,王雪莲,等.高温胁迫对文冠果保护酶系统酶活性的影响研究[J].北方园艺,2008,21(1):28-3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