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小儿去火妙招

小儿去火妙招

时间:2022-07-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小儿若出现了上火的症状,往往会令家长手足无措。专家认为,小儿若经常上火,会降低其机体的免疫力,使体内出现各种炎症,甚至可影响正常的身体发育。如果上火严重已经引起了感冒和发热,或患上疱疹性口炎或溃疡性口炎,须及早去医院就诊。因服用抗生素引起的鹅口疮,可用制霉菌素混悬液,每日3次涂搽患处。如不及时抢救,常因窒息而死亡。

小儿的脏腑结构和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处于“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的状态。而生长发育迅速,所需营养物质较多,加之饮食不知自节,因此,家长若喂养小儿不当或小儿患病后伤及脾胃,就可能使其出现口渴、唇干、舌燥、口臭、口舌生疮、眼分泌物多、尿少及五心烦热等阳火上亢伤阴的症状。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上火”。小儿若出现了上火的症状,往往会令家长手足无措。专家认为,小儿若经常上火,会降低其机体的免疫力,使体内出现各种炎症,甚至可影响正常的身体发育。

1.小儿易上火的原因

(1)正不敌邪: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各种病邪,如暑、湿、燥等易侵入机体,邪滞留体内,郁而化火。

(2)阴阳不调:小儿纯阳之体,阳有余而阴不足,易出阴虚火旺,虚火上升。

(3)便秘:引发幼儿牙齿咀嚼功能差,摄入纤维素少,易改胃肠消化障碍,郁积而致便秘,导致化热、化火。

2.如何预防小儿上火 家长可参考以下几点建议。

(1)坚持母乳喂养。母乳是孩子最理想的食物,既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又能防范上火,所以孩子出生后最好给予母乳喂养,母亲要注意膳食合理,以保证充足的乳汁。

(2)人工喂养的孩子,可在牛奶中加些奶糕,并多喂些水果汁;6个月以上的孩子应该摄入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每天多喂开水。对母乳不足婴儿应及时添加牛奶,而不是润肠通便;增加谷类食物和纤维素,食物性便秘即可治愈。

(3)合理添加辅食。对4个月的小孩要适时添加辅食,如米汤、菜泥、肉泥、土豆泥、水果汁等;孩子6个月后,除母乳喂养外,还应合理补充富含膳食纤维谷类、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可起到预防上火和便秘作用。

(4)在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营养均衡的同时,应补充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绿色蔬菜和水果,可增强呼吸道免疫力,防范上火。

(5)控制孩子的零食,尤其是不要吃瓜子、炒花生、油炸等易引起上火的食物。

(6)在炎热季节,可给孩子喂些绿豆汁或绿豆稀饭,给较大幼儿适当吃些冷饮,如冰淇淋、雪糕等。此外,服些清热降火的中成药或煎药,如夏菊冲剂、荷叶、紫苏、荸荠等,不仅可以清热降火,又可补脾养胃。

(7)保持室内温度在18~22℃,湿度在55%~60%,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可以防止孩子皮肤黏膜干燥。

(8)从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和排便习惯,不挑食、不偏食,每天定时排便1~2次。对已患有慢性便秘的人工喂养儿可将奶粉冲稀一些,同时增加糖量,每100毫升牛奶中加糖10克(正常情况下,每100毫升牛奶中加糖8克)。可以每天喂1~2根香蕉或者每天早晨喝点蜂蜜水,每次不少于50毫升,温开水送服。也可每天坚持做腹部按摩,必要时可食用蜂蜜或服用麻仁丸等中成药,以助通便。

(9)注意个人卫生不要用手揉眼睛,抠鼻子,防治沙眼,注意口腔清洁,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等。

(10)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研究表明,孩子睡眠好,既能促进生长发育又可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11)家长可用绿豆、鲜藕、甘蔗、大白菜根、荸荠、鲜茅草根、鲜芦苇根等熬茶,让孩子每次喝50~10毫升,每天2~3次,对预防孩子上火有良好效果。此外,在着装上要随季节变换及时增减衣物,不能受热也不易受凉,平时多加强体能锻炼以增强抵抗力,从根本上消除上火的诱因。如果上火严重已经引起了感冒和发热,或患上疱疹性口炎或溃疡性口炎,须及早去医院就诊。

3.小儿上火的表现及具体防治措施

(1)小儿上火的临床表现

①皮肤干燥:由于小儿肌肤稚嫩,如果长期处于湿度过低的环境中,皮肤很容易变得干涩,甚至发生皲裂,宝宝的毛发也会因此变得干枯无华或脱落。

②口舌生疮:小儿上火后大都会出现口角糜烂、干裂、口唇起疱疹、口腔黏膜及舌溃疡。

③眼分泌物增多:小儿眼内分泌物增多,早晨起床时可见眼角有眼分泌物,过多的眼分泌物还会黏住眼睑。

④腹泻:小儿的消化系统较薄弱,一旦上火就容易使腹胀满不适、腹痛、腹泻、大便酸臭及肛门红肿。

⑤大便干结:有的宝宝上火后会引起便秘,排便时因肛门受干结粪便刺激出现疼痛而哭闹。

(2)小儿上火后易引发的疾病:宝宝上火后易引发多种症状,一旦疏忽,很可能酿出意想不到的疾病。

①口角炎:俗称“烂嘴角”,多因维生素B2和锌缺乏引起,如果伴有细菌或真菌感染时更易出现口角干裂、糜烂和疼痛。

防治办法:发现宝宝口唇干燥时,可涂用婴儿唇膏,保持唇部黏膜的湿润。耐心说服宝宝不要用舌去舔口唇,更不能用小手挠抓。膳食上让宝宝多吃些谷类、新鲜水果、绿叶蔬菜、蛋黄、动物肝脏、肉类、豆制品、贝类等富含维生素B族和锌元素的食物。

②鹅口疮:小儿的口腔黏膜及舌上布满白屑,状如鹅口或雪片,所以又称为“雪口”,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最常见的婴幼儿口腔疾病。在口唇、舌及颊黏膜均可见到大小不等的疱疹,周围有红晕,破溃后形成溃疡,有黄白色分泌物覆盖。宝宝不肯吃奶、吃饭、喝水并哭闹不安,大一点的宝宝会说口腔疼痛。有的患儿伴有发热、精神萎靡等症状。

防治办法:重视宝宝的口腔卫生,对1岁以内幼儿,可用干净纱布蘸温开水清洗口腔;对先天不足的早产儿,久病体弱儿,患有消化不良及腹泻的患儿,更应关注口腔的清洁。母亲在喂奶前要用干净湿毛巾擦洗乳房。宝宝用的奶瓶、碗勺等,每天要煮沸消毒。宝宝患了鹅口疮,可用2%~5%碳酸氢钠液和2%硼砂溶液清洗口腔,每日3次。还可用西瓜霜或锡类散喷患处。因服用抗生素引起的鹅口疮,可用制霉菌素混悬液,每日3次涂搽患处。还要教会两三岁的宝宝自己刷牙和饭后漱口,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③感冒、流感:小儿上火后,由于咽喉部干燥,抵抗力下降,极易受到鼻病毒或流感病毒的侵袭,引发感冒或流感,重症患儿若继发细菌感染,还可引起气管炎、支气管炎和肺炎等。病菌还可以通过血液循环向全身扩散,导致败血症及其他化脓性疾病。

防治办法:及早给宝宝注射流感疫苗,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在寒潮来临的日子里,注意给宝宝防寒保暖,以免受凉感冒。在阳光充足、温暖的天气中,多带宝宝到户外活动,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和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力。宝宝患了感冒或流感后,要及时到医院治疗,加强护理,让宝宝休息好,多喝白开水,饮食以素淡流质为宜。

④鼻出血:早春,天气多变,早晚寒冷,宝宝上火后极易引起鼻黏膜干燥,导致黏膜下小血管破裂而流鼻血。

防治办法:经常给宝宝剪指甲,及时纠正宝宝抠鼻孔的坏习惯。室内可放盆水或使用加湿器,防止空气过于干燥。平时不要给宝宝吃过多的巧克力,曲奇饼,开心果和油炸、煎烤等易上火的食物。饮食宜清淡并富含营养,新鲜蔬菜和水果是宝宝每天不可缺少的食品,多喝白开水。妈妈可将芝麻油涂抹在宝宝鼻腔前庭部位,用于防止鼻腔黏膜干燥。

⑤急性喉炎:由于小儿喉腔狭小,声门下软骨柔软疏松,黏膜内血管和淋巴管丰富,一旦上火,咽喉出现炎症时易发生喉头痉挛性水肿,进而导致喉梗阻,患儿吸气性呼吸困难,鼻翼扇动,声音嘶哑,咳嗽时发出“空空”的声音,面色苍白,口唇发绀,严重者可出现三凹征(即呼吸时,在锁骨上窝、胸骨上窝、肋间隙及剑突下窝处出现凹陷),甚至昏迷。如不及时抢救,常因窒息而死亡。

防治办法:宝宝感冒初始要及时治疗,以免引发急性喉炎。如宝宝声音嘶哑,应及早到医院耳鼻喉科就诊,若急性喉炎并发喉梗阻时,须立即住院治疗,采取吸氧,气管插管,静脉输入地塞米松和抗生素等治疗措施。

⑥急性中耳炎:与成年人相比,幼儿的咽鼓管位置呈水平状,且较宽、直、短,上火或感冒后,鼻涕增多,咽喉部充血,鼻咽部的细菌或病毒容易通过咽鼓管侵犯中耳,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有些患儿伴有发热、畏寒、呕吐、腹泻等症状。1岁以内的宝宝会哭闹不休、烦躁、抓耳、拒绝吃奶,2-3岁的宝宝会指着耳朵说痛。

防治办法:给宝宝洗头或冲淋浴时,不要让水进入耳内。鼻腔分泌物较多时,不要同时捏住两侧鼻孔擤鼻涕,以免鼻涕和细菌经咽鼓管进入中耳而引起急性中耳炎。正确的方法是:先压住一侧鼻孔轻轻擤鼻涕,然后再换另一侧。一旦发生急性中耳炎,切忌给宝宝乱用滴耳药,应到医院耳鼻喉科就诊。

⑦百日咳:小儿上火后咽喉干痛,呼吸道黏膜容易受到百日咳杆菌的侵犯而发病。患儿出现低热、流涕、打喷嚏、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7~10 天后转入痉咳期,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发作日益加剧,每次阵咳可达数分钟之久,咳后伴一次鸡鸣样长吸气。若治疗不善,此期可长达2~6周。恢复期阵咳渐减到停止,约经2 周或更长时间,有的病程可达2~3 个月,故有“百日咳”之称。病情较重的患儿常因支气管阻塞而引起肺不张或肺气肿。

防治办法:及时给宝宝接种“白百破”疫苗。不要带宝宝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或去其他患儿家串门。宝宝患了百日咳要及早去医院就诊,并对患儿进行隔离治疗,防止传染其他儿童。

4.小儿去火须辨证 若能针对小儿的上火症状选用一些方法进行调治,可有效地改善其脏腑阴阳失衡的状况。

(1)治疗小儿心火偏盛:属于虚证的心火偏盛患儿可出现低热、盗汗、心烦及口干等症状。属于实证的心火偏盛患儿可出现口腔溃疡、口干、小便短赤、心烦及易哭闹等症状。

去火方法:帮助孩子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加减衣物要寒热适度,给孩子多吃蔬菜水果,少食辛辣之物,多运动,孩子要多饮水,最好是温开水。在临床上,患有口疮或热病后期的小儿易出现这种情况。可治疗此症的食疗方有以下几种。

①莲栀冰糖饮

原料:莲子(不去心)30克,山栀12克,冰糖12克。

做法:将山栀入锅用适量的清水煎煮20分钟,去渣留汁。将莲子放入此药汁中煮熟,再调入冰糖,继续熬煮3分钟即成,可每日服1剂。

功效:此方具有清心火的功效,适合属于实证心火偏盛的1岁以上患儿服用。

豆腐鸭梨饮

原料:鸭梨1个,鸡蛋1个,豆腐125克,食盐少许。

做法:将鸭梨去皮、核,切成小块。将豆腐切成小块。将鸡蛋去壳,搅拌成蛋液。将梨块和豆腐块一起入锅加适量的清水熬煮10分钟,调入鸡蛋液和食盐后再煮至沸腾即成,可随意服用。

功效:此方具有清热润燥、生津止渴的功效,适合属于虚证心火偏盛的1岁以上患儿服用。

③生麦竹叶茶

原料:竹叶、麦冬、生地黄各10克,灯心草5克。

做法:将上药一起入锅加适量的清水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熬煮20分钟即成,可代茶饮用,每日服1剂。

功效:此方具有养阴清心的功效,适合属于虚证心火偏盛的6个月以上患儿服用。

(2)治疗小儿肺火偏盛:属于虚证的肺火偏盛患儿可出现久咳、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五心烦热、盗汗、夜寐不安、舌质红等症状。属于实证的肺火偏盛患儿可出现咳嗽气喘、咽喉干燥、舌红少苔、脉浮细数等症状。小儿常见。

去火方法:在多风多燥季节,要多饮水,室内要通风,多食蔬菜水果、少吃橘子(生热生疾),适当运动增强免疫力。选梨数枚切块,加水50毫升,煮开20分钟即可,加冰糖少许饮,有润肺止咳之功效。在临床上,患有肺炎和气管炎的小儿易出现这种情况。

可治疗此症的食疗方有以下几种。

①银花炖猪肺

原料:猪肺1对,金银花30克,酒、食盐各少许。

做法:将猪肺洗净,切成小块。将金银花用纱布包好,和猪肺块一起入锅加适量的清水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熬煮至猪肺块烂熟,调入食盐、酒即成,可每日服1剂。

功效:此方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适合属于实证的肺火偏盛患儿服用。

②火龙银耳雪梨汁

原料:银耳20克,火龙果1个,梨1个,冰糖12克。

做法:用开水将银耳泡开,摘洗干净。将火龙果和梨去皮、核,切成小块,和银耳、冰糖一起入锅加适量的清水用小火熬煮1小时即成,可随意服用。

功效:此方具有润肺、清热、化痰的功效,适合属于虚证的肺火偏盛患儿服用。

(3)治疗小儿肝火偏盛:此类患儿可出现头晕、耳鸣、易生气、眼干、口臭及舌质红等症状,小儿较少见。

去火方法:养肝的关键在于制怒,同时要注意休息,防止过度疲劳。选菊花10克加开水泡代茶饮,加少许冰糖,有清肝明目之功效。在临床上,患有感染性疾病的小儿易出现这种情况。可治疗此症的食疗方如下。

①菊花炖猪肝

原料:猪肝125克,菊花30克,酒及食盐各少许。

做法:将猪肝洗净,切成小块。将菊花用纱布包好,和猪肝块一起入锅加适量的清水用大火煮沸,调入酒、食盐,再用小火熬煮至猪肝块烂熟即成,可随意服用。

功效:此方具有清肝火的功效,适合属于实证肝火偏盛的1岁以上患儿服用。

枸杞炖梨

原料:梨1个,枸杞子15克。

做法:将梨去皮、核,切成小块。将枸杞子洗净,和梨块一起入锅加适量的清水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熬煮30分钟即成,可随意服用。

功效:此方具有清肝火、补肝肾的功效,适合属于虚证肝火偏盛的1岁以上患儿服用。

(4)治疗小儿胃火偏盛:此类患儿可出现上腹部不适、腹胀、口苦、食欲减退、大便干结及舌红少苔等症状。在临床上,患有消化不良或胃窦炎的小儿易出现这种情况。

去火方法:平时应少食刺激、燥热食物,如火锅、生葱、蒜及肥甘厚味之物。多饮水,适当运动,多食蔬菜水果。用鲜藕榨汁150毫升,加蜂蜜30克,调匀内服,每天2次,连服数天,有润胃凉血降火之功效。治疗该症的食疗方如下。

①膏粉绿豆粳米粥

原料:石膏粉30克,绿豆15克,粳米50克。

做法:将石膏粉入锅加适量的清水熬煮30分钟,去渣留汁。将粳米及绿豆放入此药汁中熬煮至烂熟即成,可每日服1剂。

功效:此方具有清胃火的功效,适合属于实证胃火偏盛的1岁以上患儿服用。

②芦根甘草

原料:芦根50克,生甘草5克。

做法:将上药一起入锅加适量的清水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熬煮20分钟即成,可每日服1剂。

功效:此方具有清胃火的功效,适合属于虚证胃火偏盛的6个月以上患儿服用。

(5)治疗小儿肾火偏盛:此类患儿可出现腰酸、耳鸣、烦躁易怒、手足心热、盗汗、大便干燥及舌红苔薄等症状。患有性早熟或使用大量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的小儿易出现这种情况。

去火方法:治疗此症的食疗方如下。

①玄参生地炖猪腰

原料:猪肾1对,玄参12克,生地黄20克,酒和食盐各少许。

做法:将猪肾洗净,切成薄片。将玄参、生地黄一起入锅加适量的清水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熬煮30分钟,去渣留汁。将猪肾片放入此药汁中煮至烂熟即成,可每日服1剂。

功效:此方具有补肾、滋阴、泻火的功效,适合属于虚证肾火偏盛的1岁半以上患儿服用。

②黄柏山萸杞子饮

原料:枸杞子30克,黄柏10克,山茱萸10克。

做法:将上药一起入锅加适量的清水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熬煮30分钟即成,可每日服1剂。

功效:此方具有补肾、清热、泻火的功效,适合属于实证肾火偏盛的8个月以上患儿服用。

5.小儿应防治“清热药综合征” “清热药综合征”是指小孩不恰当地口服清热药引起的多脏腑一系列证候的统称。主要表现为损阳耗气和伤津耗液两大证候。

损阳耗气的主要症状:头晕、倦怠,自汗并以头部为甚,气短、嗜睡、思维能力下降、食欲减退、腹痛、腹泻等,严重者可发生怕冷恶风及四肢水肿。

津耗液的主要症状:头晕、眼睑发红、盗汗(尤以初睡时为甚),口渴饮冷水、烦躁易怒、食欲下降。

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若不适宜地服用了清热药,最容易伤及诸脏腑阳气,造成“清热药综合征”,影响身体健康。因此,家长不应随意给孩子服用清热药,最好先由中医师诊断处方后再服用。其次,若出现“清热药综合征”,除应立即停药外,应在医师指导下给予矫治。待症状基本消除后,应即停药,改为饮食调养。否则,再继续服药可能会产生新病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