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基础与临床研究不断深入

基础与临床研究不断深入

时间:2022-07-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对角膜病的基础研究已经从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对一些角膜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随着对角膜病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对角膜病的临床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西医治疗角膜病也取得了不少成就,主要体现在对角膜病的手术治疗方面。眼部病毒感染相应成为目前临床上突出而又棘手的问题,近年来从非选择性抗疱疹病毒药物到选择性抗疱疹病毒药物大量涌现。

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学科向眼科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渗透,各种新的诊断技术、治疗方法的出现和临床应用,以及众多从事角膜病基础和临床工作者的努力,使角膜病的研究在许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经阐明了一些角膜病的发病机制,对角膜病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基础研究

目前,对角膜病的基础研究已经从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对一些角膜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如单疱病毒性角膜炎,通过研究发现该病是由单疱病毒(HSV)潜伏于人体的三叉神经节及角膜内而发病,感染HSV后可因免疫状态的不同,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因此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可提高该病毒感染的治愈率。又如通过研究发现,一些变性角膜病的发病机制是由于遗传或其他原因致基因突变、基因位点的异常引起的,对这些异常基因位点的发现及了解,将为今后基因治疗提供坚实的基础。如从细胞凋亡的角度来研究圆锥角膜、大泡性角膜病变、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角膜上皮切除术等角膜疾病和手术,发现这些均能增加角膜基质细胞的凋亡,阐明了某些角膜疾病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又如,通过研究发现细胞因子及其受体是细胞生长、分裂、移行的主要调节剂,细胞因子的表达程度将直接影响角膜与邻近各组织间的正常功能,目前已发现有许多角膜病都有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表达的异常。

随着材料技术和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组织工程的出现为研制一种与人体角膜差不多的生物组织工程角膜(活性人工角膜)奠定了基础,为角膜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

(二)临床研究

随着对角膜病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对角膜病的临床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这主要体现在:检测手段的先进化和治疗效果的提高。

由于角膜病学发展的需要,一些新的检测手段应运而生,如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分析检查系统和Orbscan测量仪,后者可以同时检测角膜前、后表面的角膜曲率、角膜厚度,以及前房深度的新型光干涉测量仪器。并设有LASIK警示程序,当LASIK程序深度超过角膜总厚度50%时,仪器会通知医师。不仅有助于设计和选择角膜手术方案,提高显微角膜手术及眼前段手术的效果,而且还可根据角膜地形图的变化情况早期诊断角膜病,同时也可揭示某些角膜病的发病过程。角膜共焦显微镜,是一种在活体细胞水平上观察角膜生理、病理变化的无创伤性检测手段,对感染性角膜病的病原体的检测,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后创口愈合的观察、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研究均有重要意义。角膜内皮显微镜,能在活体上对角膜内皮进行检查,通过检查结果,对角膜内皮细胞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用于评估某些疾病对角膜的损害程度,指导角膜接触镜的质材或配镜方式,指导前房内给药,评估并改善眼内手术技巧以及为穿透性角膜移植质量及供体材料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先进的检测手段对进一步客观分析角膜病的解剖生理、病理变化,提高诊断准确率及分析发病机制,指导临床治疗,评价治疗效果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随着检测手段的不断改进,对角膜病的治疗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首先,中西医结合眼科工作者总结历代医家对角膜病的治疗经验,集中对角膜炎的病因病机、病变特点、辨证分型、治疗原则、治法、组方遣药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总结。对常见难治病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病因方面以外邪入侵(以风热为主)、脏腑功能失调(以肝胆功能失调为主);在病机方面以腠理不密,相召外邪,体内积热,风热相搏构成主要的发病机制;在病变特点上以星膜翳障(对翳又提出动翳和静翳两种病种为主);在辨证分型上分为实证和虚证,实证以风热侵袭(风热、风寒、风湿),内蕴实热或湿热(以肝胆为主),虚证以肝肾亏虚,脾胃不足,气阴两虚为主。在治疗上以实则祛其邪,虚则扶正祛邪,退翳明目,控制发展,防止转变,促进早期愈合,并使翳变薄、缩小为原则。根据上述原则,确立治法为:发散、清热、扶正、退翳等。由此可见,中医药治疗角膜疾病,特别是常见难治疾病的辨证分型日趋规范化、标准化,组方遣药日趋统一,并通过剂型改革,试制一些治疗角膜病的中药滴眼液,借用现代检查手段来指导治疗方法并评价治疗效果,通过全身与局部用药以提高疗效,丰富了角膜病学的学术内涵,向克服难治性致盲性角膜病迈进了一大步。

西医治疗角膜病也取得了不少成就,主要体现在对角膜病的手术治疗方面。由于手术显微镜手术器械的不断改良,术式的不断改进及新的检测仪器的应用,使角膜手术的成功率大大提高,尤其是在角膜移植和屈光性角膜手术方面。因手术方法的不断改进及环孢素A、FK506、IL-1受体拮抗剂等新的抗免疫排斥反应药物的出现,大大提高了角膜移植术的成功率,成为目前治疗角膜病致盲复明的惟一方法。屈光性角膜手术自开展以来,已取得了较大进展,涌现出多种手术方法,如放射状角膜切开术,表面角膜镜片术,角膜磨削术,角膜松解切开术,角膜楔状切除术,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等,为屈光不正患者恢复较好视力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在西药治疗角膜病方面,由于近年来大量新的广谱、高效、低毒抗生素的不断涌现,从而使细菌性角膜炎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发病率及并发症大大降低。眼部病毒感染相应成为目前临床上突出而又棘手的问题,近年来从非选择性抗疱疹病毒药物到选择性抗疱疹病毒药物大量涌现。无环鸟苷是其中之一,它具有高度选择性的抗病毒。新药的问世,明显提高了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治愈率。

总之,当前中西医结合角膜病的研究正在崛起,相互取长补短,不久的将来相信会有新的突破。

(亢泽峰 秦裕辉 张仁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