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血小板由骨髓巨核细胞所产生

血小板由骨髓巨核细胞所产生

时间:2022-06-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对肾上腺素反应消失是血小板增多症的特征性表现。凡临床符合,血小板>1 000×109/L,又能除外其他骨髓增生性疾病和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者,即可做出诊断。本症应注意与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相鉴别,后者有明确的病因,即继发于其他疾病,患者血小板仅轻或中度增多,常<800×109/L,血小板功能正常,如能去除病因可于短期内恢复。血小板增多症还应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其他骨髓增殖性疾病引起的血小板增多相鉴别。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巨核细胞增生为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其特点为:①血小板持续增多,常高于1 000×109/L;②可有自发性出血倾向;③血栓形成多见于肢体,表现为手足麻木、发绀、肿胀等;④半数以上有脾肿大。一般发病缓慢,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男女发病数为2:1。

【检验】

1.血象 血小板计数通常持续>1 000×109/L。常有形态异常:巨大血小板、形态奇特的血小板,血小板平均容量增加,血小板聚集成堆。白细胞计数常增高,在(10~30)×109/L,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主。红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增多。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增高。

2.骨髓象 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巨核细胞系明显增多,大多为成熟型,少数患者原始和幼稚巨核细胞也增多,胞质丰富,核质发育不平衡,颗粒稀少,空泡形成,核分叶过多,血小板常大量聚集成堆。

3.血小板功能检测 血小板黏附功能和聚集功能减低。1/3患者的血小板对胶原、二磷腺苷及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聚集反应下降。对肾上腺素反应消失是血小板增多症的特征性表现。血小板第3因子活性异常,血块收缩不佳或过度收缩。

4.其他检查 血尿酸、乳酸脱氢酶和溶菌酶可升高。超微结构化学染色血小板过氧化物酶阳性。细胞染色体分析多数正常。

【诊断】 本病的主要诊断依据是①临床上有出血、脾大、血栓形成引起的症状和体征;②血小板持续明显增高>1 000×109/L;③骨髓增生活跃或极度活跃,巨核细胞增多、体大、胞质丰富;④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⑤血小板肾上腺素和胶原聚集反应减低。凡临床符合,血小板>1 000×109/L,又能除外其他骨髓增生性疾病和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者,即可做出诊断。

本症应注意与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相鉴别,后者有明确的病因,即继发于其他疾病(如感染、脾切除术后、某些贫血及肿瘤等),患者血小板仅轻或中度增多,常<800×109/L,血小板功能正常,如能去除病因可于短期内恢复。血小板增多症还应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其他骨髓增殖性疾病引起的血小板增多相鉴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