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骨髓象分析

骨髓象分析

时间:2022-06-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常见于正常骨髓象、多发性骨髓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见于感染、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等。铅中毒病人明显增多,溶血性贫血易见。在各种增生性贫血中均较多见,尤以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明显增多。

(一)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

1.增生极度活跃 反映骨髓造血功能亢进,常见于各种急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

2.增生明显活跃 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旺盛,常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骨髓增殖性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3.增生活跃 反映骨髓造血功能基本正常,常见于正常骨髓象、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脾功能亢进等。

4.增生减低 反映骨髓造血功能降低,常见于造血功能停滞、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受抑、低增生性白血病、化疗及骨髓部分稀释后等。

5.增生极度减低 反映骨髓造血功能衰竭,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化疗后及骨髓稀释等。

(二)血细胞数量改变

1.粒红比值改变

(1)粒红比值增加:由粒细胞增多或幼红细胞减少所致。常见于各种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类白血病反应、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2)粒红比值正常:由粒细胞和幼红细胞比例正常或两系细胞同时增加或减少所致。常见于正常骨髓象、多发性骨髓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

(3)粒红比值下降:由粒细胞减少或幼红细胞增多所致。常见于粒细胞缺乏症、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铁粒幼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红白血病、急性失血性贫血等。

2.粒系细胞改变

(1)粒细胞增多

①以原粒细胞增多为主:见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原粒细胞≥20%);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

②以早幼粒细胞增多为主:见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早幼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

③以中性中幼粒细胞增多为主:见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b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

④以中性晚幼粒、杆状核粒细胞增多为主: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药物中毒:如汞中毒、洋地黄中毒等。

⑤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变态反应性疾病即过敏性疾病;寄生虫感染;血液病如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某些皮肤疾病;家族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等。

⑥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包括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放射线照射反应等。

(2)粒细胞减少:见于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造血功能停滞等。

(3)粒系细胞形态异常

①胞核异常:pelger-Huët畸形:成熟中性粒细胞核不分叶或分两叶,呈眼镜形、哑铃形、纺锤形等,见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分叶过多:≥6个叶,见于巨幼细胞贫血、MDS、M2b、红白血病,感染等。双核的晚幼粒及杆状核细胞,常见于MDS、急性红白血病、感染等。

②胞质异常:中毒颗粒,空泡及吞噬异物等,见于感染、严重烧伤,药物中毒等;胞质内出现Döhle′s体:成熟中性粒细胞的胞质中,因胞质发育不成熟而保留的嗜碱性区域,形成蓝色的斑块状。见于感染、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等。

③胞体异常:巨大晚幼粒及杆状核粒细胞见于巨幼细胞贫血。

3.红系细胞改变

(1)红系细胞增多

①以原红细胞和早幼红细胞增多为主:见于急性红血病;急性红白血病;巨幼细胞贫血。

②以中幼红细胞和晚幼红细胞增多为主:见于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③巨幼红细胞增多:见于巨幼细胞贫血;急性红血病;急性红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化疗后等。

④铁粒幼红细胞增多:见于铁粒幼细胞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2)红系细胞减少:纯红细胞再生障碍贫血;急性原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急性原始单核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

(3)红细胞形态改变

①H-J小体:呈圆形,大小1~2μm,紫红色,位于成熟红细胞或幼红细胞的胞质中,一个或多个,此种物质是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异常染色质,或是核碎裂后所剩的残核部分。见于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恶性贫血等。

②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在瑞氏姬姆萨染色的条件下,幼红细胞或成熟红细胞胞质中可见嗜碱性蓝黑色颗粒。铅中毒病人明显增多,溶血性贫血易见。

③卡波环:呈一细的线状环,呈圆形或“8”字形,染紫红色。见于铅中毒、巨幼细胞贫血等。

④球形红细胞:此种细胞直径小于6.4μm,厚度大于2.6μm,染色较深,呈小球形。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

⑤靶形红细胞:成熟红细胞中央色深,呈红色,周围淡染,如射击之靶。见于各种低色素性贫血,地中海贫血时明显多见。

⑥嗜多色性细胞:红细胞呈灰蓝色,较成熟红细胞体积大。在各种增生性贫血中均较多见,尤以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明显增多。

⑦泪滴样红细胞:见于骨髓纤维化、溶血性贫血。

⑧口形红细胞:细胞中央淡染区呈扁平口形,酒精中毒时增多。

⑨镰状红细胞:形如镰刀样,见于镰状红细胞性贫血。

⑩棘形红细胞:细胞边缘呈锯齿状突起,这种细胞见于肝病、血浆β脂蛋白缺乏症或制片不及时人为造成。

红细胞缗钱状排列:涂片中成熟红细胞呈串钱状。见于血浆纤维蛋白原和球蛋白增高的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红斑狼疮(SLE)、感染等。

破碎红细胞:系红细胞的碎片,外形不规则,有的呈半圆盘状、三角形或盔形。多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等。

4.巨核系细胞改变

(1)巨核细胞增多:①骨髓增殖性疾病(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早期);②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③全髓细胞白血病;④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⑤Evans综合征;⑥脾功能亢进;⑦急性失血性贫血;⑧急性血管内溶血及缺铁性贫血等。

(2)巨核细胞减少:①再生障碍性贫血;②急性白血病;③化疗后骨髓受抑;④再生障碍性贫血-PNH综合征。

(3)巨核细胞形态改变:微小巨核细胞、小巨核细胞、单圆核巨核细胞和多圆核巨核细胞,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红血病、红白血病、急性髓细胞(中幼粒细胞)白血病等;多核巨核细胞和分叶过多巨核细胞,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巨幼细胞贫血等。

5.单核系细胞改变

(1)以原始及幼稚单核细胞增多为主:①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原始及幼稚单核细胞≥30%);②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单变;③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

(2)以成熟单核细胞增多为主:①慢性单核细胞白血病;②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③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及急性感染;④黑热病、立克次体病、疟疾伤寒等;⑤结核活动期、药物反应;⑥SLE、肝硬化类风湿、病毒感染等。

6.淋巴系细胞改变

(1)以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增多为主: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②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淋变;③淋巴肉瘤细胞白血病;④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变等。

(2)以成熟淋巴细胞增多为主:①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②再生障碍性贫血;③淋巴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④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⑤其他病毒感染;⑥巨球蛋白血症等。

7.其他血细胞改变

(1)浆细胞增多:恶性增多见于①多发性骨髓瘤;②浆细胞白血病。良性增多见于①再生障碍性贫血;②过敏性疾病;③结缔组织疾病;④恶性淋巴瘤;⑤缺铁性贫血;⑥肝硬化;⑦巨球蛋白血症;⑧粒细胞缺乏症;⑨寄生虫感染、慢性细菌性感染等。

(2)组织细胞增多:恶性增多见于恶性组织细胞病。良性增多见于①感染性疾病,如伤寒、结核、黑热病、败血症,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②恶性贫血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