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电子图书出版综述

电子图书出版综述

时间:2022-06-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广义范围看,国内出版社已经普遍开展电子图书出版业务,2012年出版的电子图书数量增至18万种,累计总量已经达到100万种。年度电子图书出版总量逐年增长,与出版社对电子图书出版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部分单品种图书的电子版收入已经超过了纸书的收入,使从业者认识到数字出版的价值。业界对电子图书出版的认可,将有助于激发出版单位对数字出版的热情、调整组织架构、考核机制,以适应数字出版的发展。

任何一个产业的崛起都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凡是在这个行业耕耘奋斗着的人们或者参与过以及众多关注这个行业的媒体人都会对这十多年来电子图书出版产业发展的曲折历程有着深刻的感受。从2000年开始,号称世界上第一本电子图书的美国小说《骑弹飞行》(英文名为Riding the Bullet)首次发表电子版,就在24小时内被下载了40万次,这一事件在全球开始得到广泛传播。在国内,市场嗅觉灵敏的商业精英们开始走上经营电子图书之路。最初从业者都希望能够借力桌面互联网直接发展B2C,寄希望于更多的读者喜欢电子图书并通过网络付费购买。但是很快就发现,在当时的环境下,内容、支付体系、阅读习惯、版权等方面诸多障碍导致购买者寥寥,这一商业模式无法进行下去。好在教育领域的电子图书需求应运而生,众多大学、中小学都有对电子图书馆藏和向师生提供阅读的需求,因此业者几乎一致转向这个“战场”,于是在随后的几年内成为拯救电子图书产业继续发展的唯一可靠的支撑性商业模式,可谓之B2B。国产电子书手持阅读器设备也曾间或推出新的品牌,但都没能最终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随着数字图书馆市场逐渐饱和,业界开始探索读者付费阅读。2008年以后,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崛起,B2C商业模式显现雏形。中国移动率先发力,成立了手机阅读基地。手机阅读业务在运营商的大力推广下迅速发展起来。这期间,国际巨头苹果公司先后推出的智能手机iPhone以及平板电脑iPad等助推了电子图书产业的发展。回顾这一历程,发现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力量包括:技术创新、积极探索等。处于产业发展上升期的2012年,依然展现出电子图书产业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我国电子图书出版商总体情况

1.出版社开展电子图书业务情况

(1)出版社开始主动策划图书的数字出版

从广义范围看,国内出版社已经普遍开展电子图书出版业务,2012年出版的电子图书数量(含2012年之前已经出版的纸书的数字化)增至18万种,累计总量已经达到100万种。

年度电子图书出版总量逐年增长,与出版社对电子图书出版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几年前国内出版社开展电子图书出版业务主要是通过与技术公司进行合作,把已经出版的纸书内容进行数字化。随着数字出版市场逐步走向成熟,出版社已经不断在开拓新的渠道,有的开始独立策划电子图书产品,这在教育出版领域更为明显。有的对童书单品进行多媒体电子图书开发;随着平板电脑的热销,部分出版社也开发了一些应用,上传至App Store 。暨南大学出版社对出版的每一种纸书都会考虑能否同步用于数字出版,编辑在策划纸书时已能综合考虑数字出版的策划,努力实现一种内容多种载体发布。与之类似进行图书数字出版规划的出版社已经越来越多,虽然短期内还难以获得明显的预期收益,但这些举措切实说明了出版社在电子图书业务上已经从被动参与逐步向主动策划和出版转变。

2.不同类型出版社结合自身优势,侧重不同数字出版细分市场

现代出版业包括大众出版、教育出版、专业出版。由于不同类型出版社的出版物相对集中,对应不同的消费群体,这一特征在数字出版领域表现依然明显。因此,各类型出版机构在电子图书出版业务规划方面,展现出了不同的内容优势,并结合各自的内容特点主推不同的渠道。大众出版,涉及的图书类型比较丰富多样,适应的人群范围比较广泛,因此推广的渠道也相对较多,除了满足数字图书馆领域的应用外,随着手机阅读业务如火如荼地开展,大众类出版机构相继展开了与三大电信运营商在手机阅读业务推广上的合作,部分有着优质内容资源的出版机构,在手机阅读业务运营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教育出版内容特征明显,在手机阅读方面尚未取得突破,多是在数据库出版方面不断探索。部分教育类出版社也在积极开展内容资源,为电子书包业务做战略性准备,也有付诸探索的出版社,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相对教育出版,专业类出版社的探索比较多元化,尤其是在数据库出版方面,能够利用已有的渠道进行数据库销售,如人民军医出版社开发的《全军医学数字集成应用系统》借助渠道优势获得不错的收益。个别专业出版社在手机阅读渠道上也进行了业务拓展,成果虽不如大众出版明显,但也不乏成功案例,如人民邮电出版社,结合自身优势,通过对资源的分类和挖掘,有选择性地将手机阅读内容投送到不同的渠道和平台。综上可见,出版社对于电子图书出版业务的开展已经不仅仅停留在战略规划上,而是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业务实践。

图1 2011-2012年国内出版社开展电子图书业务的增长情况

2.出版机构更加聚焦和专注电子图书出版业务

(1)出版集团多成立数字出版公司,独立经营电子图书业务

在早期,出版社一般会把电子图书业务放在音像电子部门或信息中心,随着业务的进一步发展,为了能更有效地推动电子图书的经营,出版社逐渐成立了数字出版部。近几年来,很多出版集团为了给新业务的成长创造发展的环境和空间,相继成立了数字出版公司独立经营电子图书业务。据不完全统计,全国38家出版集团中,已经有20家出版集团成立了数字出版公司,如四川出版集团、河北出版集团、浙江出版集团等。除了出版集团,也有一些出版社成立了数字出版公司,如暨南大学出版社等。各大出版集团纷纷成立数字出版公司或源于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新兴业务单独运作,更易核算新业务的经营效益,这样更容易促进这项业务的发展;二是通过独立经营也可以结合资本层面进行运作;三是通过集团化运作,集中更多资源,发挥规模效应。出版集团成立数字出版公司,在某种程度上充分说明了对数字出版发展未来的认同。纸书市场的发展变化以及新媒体的快速发展都促使出版集团及出版社不再犹豫是否要开展数字出版,而是更多地在规划如何实现真正的转型,跟上或引领数字出版的发展。这对出版业而言,可以说是质的变化。

图2 2005-2012年国内出版社电子图书出版专职机构设立情况

(2)电子图书出版日益受到出版社编辑的关注和重视

电子图书业务发展初期,由于担心电子图书对纸书的销售造成冲击。电子图书销售尚未成规模、预期收益无法估量,盗版问题的困扰,使出版社对是否支持电子图书出版怀有疑虑。近两年,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的相对成熟、数字出版市场体系不断完善,让从业者对电子图书出版有了全新的认识。全媒体出版给了出版者更多的启示,“一种内容、多种媒体、同步出版”的全媒体理念已经逐步赢得认可。部分单品种图书的电子版收入已经超过了纸书的收入,使从业者认识到数字出版的价值。业界对电子图书出版的认可,将有助于激发出版单位对数字出版的热情、调整组织架构、考核机制,以适应数字出版的发展。

(二)我国电子图书年度出版情况

1.电子图书出版总量达到100万种,新书同步出版比例仍然较低

截止2012年年底,中文电子图书出版总量达到100万种,资源总量已经连续8年位居全球单一语言电子书资源库总量第一位。电子图书出版的种类涵盖了众多领域。 目前电子图书仍然以纸书的数字化版本为主。虽然电子图书总量已成规模,但不容忽视的一个事实是当年出版新书的数字化比例仍然很低,一般当年出版新书进行数字化的比例不足总量的五分之一。为了避免冲击纸书销量,出版社通常会将新书数字化的时间推迟到纸书发行后的三个月、半年,甚至一年以后。但是随着电子图书在手机阅读领域的良好市场表现,也有一些新书真正实现了同步出版,如2012年出版的《灵宠物语》一书在当当网的纸书新书榜上销量一度排在首位,虽然同时推出同版电子图书,纸书的销量并未受到影响。类似的案例还很多,如《谈笑间》等。这说明:新书同步出版的价值逐渐被认可。我们有理由相信会有更多的新书实现同步出版,读者可以更及时地看到更多的新书电子版。

图3 2003-2012年国内出版社电子图书出版总量增长情况

2.电子图书表现形式多样化

目前电子图书的表现形式日趋丰富,除了文字版,还有有声书、视频书等,同一种内容经过重新包装和策划,借助技术的力量,可以形成有声图书,也可以制作成多媒体图书,或者进行汇编,形成新的图书。这些新的电子图书类型也有各自的市场空间和固定的用户群,比如有声书在课堂、开车途中以及现在的手机阅读业务领域都有应用,视频图书经过新的内容加工,通过客户端进行推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