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非蛋白热量的需要量

非蛋白热量的需要量

时间:2022-06-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木糖醇则在肾功能下降时,易引起草酸盐结晶沉着,而造成严重合并症,目前,单独应用已被摒弃。通常非蛋白热量与氮之比为628kJ∶1g,严重烧伤者也可按418kJ∶1g。非蛋白热量中糖与脂肪比例至今尚无定论,有主张以葡萄糖为主,也有以脂肪居多,多数则以糖与脂肪混合应用。以葡萄糖为主的非蛋白热量为何有较好节氮效果,可能是由于输注葡萄糖使胰岛素反应水平提高所致。

(一)糖

糖一般指葡萄糖,也有用果糖、山梨醇、木糖醇、乙醇和丁二醇等作为葡萄糖代用品。果糖、山梨醇、木糖醇的最初代谢不需要胰岛素,但在肝内转化为葡萄糖以后的代谢过程仍需有胰岛素。这些代用品可提供中间代谢产物以供合成之用,并可减少氨基酸的分解,节省蛋白质消耗。果糖利用率较高(在血中浓度消失较快,且尿中排出也少),但果糖代谢时消耗肝内高能磷化物,对肝不利;且果糖代谢为乳酸后,不能全部进入三羧酸循环,故大量果糖滴入后,血中乳酸量增高,易引起乳酸酸中毒。山梨醇在体内代谢成果糖,以后的代谢与果糖一样。木糖醇则在肾功能下降时,易引起草酸盐结晶沉着,而造成严重合并症,目前,单独应用已被摒弃。乙醇来源方便且易保存,供热量高,每克可达约30kJ,但大剂量使用对肝、脑及肌肉均可产生有害影响。因为葡萄糖代用品价格贵,不易获得,也有一定并发症,且在无化验条件时使用困难,故其使用受到限制,目前主要还是使用葡萄糖。葡萄糖通常输注量4mg/(kg·min)。

(二)脂肪

脂肪由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组成,人体脂肪酸绝大部分是14~22碳长链脂肪酸(LCFA),含有6~12个碳原子者称中链脂肪酸(MCFA),含有4个以下碳原子者称短链脂肪酸。人体的饱和(碳链中不含双键)与不饱和(碳链中含双键)脂肪酸量之比约为2∶3。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有四族,即亚麻酸(ω3)、亚油酸(ω6)、软脂油酸(ω7)及油酸(ω9)。ω表示最后一个双键离甲基末端的碳原子数,ω3即此不饱和脂酸最后的双键离甲基末端3个碳原子。亚麻酸、亚油酸必须由外界供应,称必需脂肪酸,亚麻酸主要来源是鱼油,亚油酸主要由植物油提供。除少数食物如可可、乳酪含中链、短链脂酸外,大部分食物均为长链脂酸。

我国目前常用的脂肪乳剂有10%、20%、30%英脱利匹特(Intralipid)、10%和20%力保肪宁(Lipofundin MCT/LCT)及10%Intralipos等。每1 000ml 10%Intralipid含豆油100g、卵磷脂12g、甘油22.5g,pH8,渗透压350mmol/L,供应能量4.6kJ/ml(1.1kcal/ml)。每1 000ml 20%Intrali-pid含豆油200g、卵磷脂12g、甘油22.5g,pH8,渗透压350mmol/L,供应能量8.4kJ/ml(2kcal/ml)。10%Lipofundin中链/长链(MCT/LCT)脂肪乳剂每1 000ml含豆油50g、中链三酰甘油50g、卵磷脂12g、甘油25g,pH6.5~8.5,渗透压345mmol/L,供应能量4 430kJ/L(1 058kcal/L);20%Lipofundin每1 000ml含豆油100g、中链三酰甘油100g、卵磷脂12g、甘油25g,pH6.5~8.5,渗透压380mmol/L,供应能量7 900kJ/L(1 900kcal/L)。

脂肪乳剂可提供能量及必需脂肪酸,改变了以往单纯依靠糖类提供静脉能源的情况。但有下列情况者应慎用或禁用:脂肪代谢异常、脂肪栓塞倾向、肝肾功能不全、胰腺炎伴高脂血症、肺部疾病、休克、脓毒症、酸碱失衡、凝血障碍

脂肪乳剂的通常剂量为每天每千克体重1~2g,输注速度最初宜慢,每千克体重每小时0.5~1.0ml,滴注20~30min后,若无反应,可增至每千克体重每小时2ml。可与葡萄糖或氨基酸进入血管前通过Y形接管混合后进入外周或中心静脉;如与其他营养制剂具有相容稳定性,也可将脂肪乳剂与葡萄糖、氨基酸、电解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配制“全合一”营养混合液,放入3L袋作静脉输注。

脂肪乳剂的副作用主要有二类。其一,输注过快者偶有过敏反应,表现为寒战、发热、胸痛、气急、发绀、心悸等,目前使用的制剂很少发生。其二,为长期应用所引起,类似脂肪过量的表现,有高血脂、肝大、肝功能异常、淤积性黄疸、脂肪浸润以及血小板、白细胞减少等。

在第二次输注脂肪乳剂前,应注意第一次输注脂肪乳剂后血中脂肪廓清情况,如血浆呈乳状,则暂缓第二次输注,并检测血清三酰甘油等,以了解病人脂肪代谢情况。

(三)非蛋白热量中糖与脂肪比例

通常非蛋白热量与氮之比为628kJ∶1g,严重烧伤者也可按418kJ∶1g。非蛋白热量中糖与脂肪比例至今尚无定论,有主张以葡萄糖为主,也有以脂肪居多,多数则以糖与脂肪混合应用。

1.非蛋白热量以糖为主 主张非蛋白热量中80%~100%为葡萄糖,通过自身分泌或给予适量胰岛素,可使蛋白合成达到最大效果。

严重应激病人,REE>105kJ/(kg·d),尿氮>15g/d,在19组病例中,氮丢失>10g/d的3组非蛋白热量均为糖脂各半;氮丢失3~10g/d的12组病例中9组为糖、脂各半,3组为100%葡萄糖;氮平衡±2g/d的4组病例,所供给热量均为90%~100%葡萄糖。在中、重度应激40组病例中,使用糖脂混合能源21组,仅12组达到临床满意效果,而使用葡萄糖为主能源19组却有17组效果满意。

应激病人的氮摄入量有主张不超过0.24g氮[1.5g蛋白/(kg·d)],也有人认为应予0.28~0.35g氮(1.75~2.19g蛋白)/(kg·d),即氮摄入应等于或大于0.24g氮/(kg·d)。主张较低氮摄入均系使用混合能源者,较高氮摄入者则系应用以葡萄糖为主的能源,可能是由于不同能源具有不同促使蛋白合成效力。

以葡萄糖为主的非蛋白热量为何有较好节氮效果,可能是由于输注葡萄糖使胰岛素反应水平提高所致。对于营养不良病例,促成较大蛋白合成率的血浆胰岛素水平为40~120mU/L,这只有应用非蛋白能源以葡萄糖为主的病例才能达到如此水平。供应热量REE×1.2,糖脂各半,0.2g氮/(kg·d),血浆胰岛素水平19mU/L,促使蛋白合成效果不佳;而增加氮以及葡萄糖为主热量供应,血浆胰岛素水平则达43mU/L,改善了蛋白合成效应。较大节氮效果的病例,其血浆胰岛素水平为43~120mU/L,为无明显节氮效果病例的血浆胰岛素水平(8~30mU/L)3倍以上。同样,对于处于分解代谢期病例,以糖为主热能供应可使血浆胰岛素水平达50~104mU/L;而用糖脂混合能源的病例,其胰岛素水平为15~35mU/L,前者获得较好正氮平衡效果。所以,由营养支持促使合成代谢的效应,似乎是受内源性胰岛素分泌水平的调节,以葡萄糖为主能源加氨基酸的营养合剂,能更有效提高胰岛素分泌水平。

除了内源性分泌胰岛素外,在营养支持同时,外源应用胰岛素20~200mU/(m2·min),可使尿素生成降低23%~50%,增加蛋白合成34%,体细胞质量增加35%。供应热量相同的两组病例,一组以100%葡萄糖并输注胰岛素30mU/(m2·min),其血浆胰岛素水平>130mU/L,具有较好节氮效果;而另一组给予67%葡萄糖并输注胰岛素16mU/(m2·min),其血浆胰岛素水平30~70mU/L,则节氮效果较差。

综上所述,在创伤及脓毒症病人,给予糖脂混合能源,并不能防止持续的蛋白丢失。烧伤、脓毒症、术后7~30d,如伤前、术前无营养不良,非蛋白热量80%以上给予葡萄糖,并给予静息条件下丢失的氮量,使其达到最适宜血浆胰岛素水平(通过机体自身分泌或每4~7g葡萄糖给予1U胰岛素),则使创伤、应激病人的蛋白丢失降至最低水平,甚至每天丢失氮5g或更少。

2.非蛋白热量以糖脂混合

(1)“非蛋白热量以葡萄糖为主”这一主张遭到不少学者的反对。首先,过度葡萄糖负荷难以完全氧化,可能存积在肝脏而引起损害;其次,葡萄糖对通气功能影响,糖燃烧时耗氧少而CO2生成多,在通气功能不足、高碳酸血症时增加糖量则更增加肺负荷,对机体不利;再者,过多葡萄糖输注也是肝脂肪浸润的原因之一。也有相反意见,葡萄糖、胰岛素可减少游离脂肪酸释放,因此可以作为肝脂肪浸润的治疗措施;此外,胰岛素可阻抑蛋白质分解及氨基酸动员。

(2)供应非蛋白热量中,糖与脂肪的最佳比例尚难确定。如上述糖缺乏不行,过量有害。同样,脂肪缺乏也不行,脂肪过量也有害,可引起腹泻、胆汁淤积、肝大、肝损害、凝血障碍及前列腺素代谢紊乱等,进而影响机体抵抗力,减少抗体形成,阻滞白细胞趋化及吞噬作用,降低网状内皮系统功能,易致全身感染。看来,非蛋白热量中,糖脂比例应随不同伤病、病程及机体代谢状况而有所不同。对外科、创伤病人有主张糖与脂肪供应的比率为1∶1。美国Shriners(Cincinnati)烧伤研究所通过烧伤豚鼠实验,建议烧伤病人的脂肪供应量占总热量15%(5%~15%),糖供应量占总热量65%左右。从表15-4来看,如以我所测定这组烧伤病人营养物质消耗状况分析,若蛋白供应量占总热量15%,则非蛋白热量中糖与脂肪之比率大致为1∶1(0.93∶1.0,即均各占总热量40%左右),而在伤后早期(PBD1~3)糖与脂肪比率3∶5(0.63∶1,即糖约占总热量30%,脂肪约占总热量50%),在PBD4以后糖与脂肪比率5∶4(1.25∶1,即糖约占总热量50%,脂肪约占总热量35%)。烧伤面积50%以下者,总体糖、脂比为1.2∶1,其早期约为0.76∶1,PBD4以后则为1.6∶1;烧伤面积50%以上者,总体糖、脂比0.74∶1,其早期0.5∶1,以后0.96∶1。本组病例糖、脂肪消耗的比率是否完全适用于烧伤病人糖、脂肪的供应比率,尚待进一步验证。

表15-4 非蛋白热量中糖与脂肪消耗的比率

(3)在国内已推广应用的脂肪乳剂种类有长链脂肪(LCT)乳剂及中链脂肪(MCT)与LCT混合乳剂(MCT/LCT,50%重/50%重)。MCT/LCT与LCT比较,若使血浆三酰甘油浓度稳定在6mmol/L,则:①MCT/LCT输注速度应维持(0.24±0.04)g/(kg·h),而LCT速度为(0.12±0.02)g/(kg·h),这是由于MCT水解较LCT快所致;②输注MCT/LCT的游离脂肪酸浓度较高,为0.05~1.52mmol/L,输注LCT则较低0.11~0.53mmol/L;③输MCT/LCT的富含三酰甘油微粒的胆固醇酯低,由于MCT微粒表面磷脂浓度高而阻止其获得胆固醇酯;④输MCT/LCT的血浆磷脂水平低,由于其清除较输LCT快所致。此外,输MCT/LCT者其残粒积储也较少。较长时期输注脂肪乳后,MCT/LCT对肝功能变化的影响小;MCT/LCT能维持红细胞磷脂中脂肪酸类型的平衡,而LCT则使亚油酸盐积储;MCT/ LCT能维持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中胆固醇的正常比率,而LCT则降低。但是,输注MCT/LCT的作用究竟是减少LCT摄入,或是由于加注MCT尚难定论。再者,中链脂肪酸的代谢并不完全不依赖肉碱。

含10%鱼油的大豆脂乳(含5%亚麻酸,ω3)并不影响脂蛋白脂酶活力,正常人连续输注5h后亚麻酸的代谢产物EPA(eicosapentaenoic acid,20碳5烯酸)及DHA(docosa hexenoic acid,22碳6烯酸)分别占1.8%及1.7%,其他脂质成分变化与不含鱼油的大豆乳脂相似,所以,尚无证据说明含10%鱼油大豆脂乳可以影响大豆脂乳在血管内的代谢。以大豆脂乳或10%鱼油大豆脂乳输注狗,非蛋白热量的60%为脂肪,其结果在脂肪组织无EPA、DHA,却有大量18碳2烯酸(ω6,亚油酸)及18碳3烯酸(ω3,亚麻酸);在肝脏三酰甘油中含大量18碳2烯酸(ω6),输含鱼油脂乳组EPA、DHA稍增加,而在肝脏磷脂中含少量EPA及大量DHA。鼠肠道补充ω3脂肪酸,数天内可进入巨噬细胞。所以,ω3长链脂酸并不在储存脂肪中积聚,而是结合入组织的磷脂,各器官量也不同。输注含鱼油脂乳于内毒素血症鼠,可改善血乳酸酸中毒,这是由于维持较好组织灌注,提高肝脏对乳酸盐清除。但是,以上输注含鱼油的大豆脂乳效应是由于增加鱼油(ω3)效应,抑或减少大豆脂乳(ω6)的结果,尚难确定。

以相同摩尔的MCT-LCT结构脂乳、MCT/LCT混合脂乳及大豆LCT脂乳作比较,三者的节氮效应无明显差别。但有作者已注意到结构脂肪中三个脂肪酸的位置不同如“长中长”、“中长中”,其作用有显著差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