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微量白蛋白尿

微量白蛋白尿

时间:2022-05-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K/DOQI指南则建议进行白蛋白尿筛查的适应人群为CKD高危人群,包括DM、高血压、有肾脏病家族史、自身免疫病或某些药物使用史等。微量白蛋白尿不仅是反映肾脏受血液动力学、高血压、糖代谢异常、血脂紊乱等因素影响的敏感指标,同时它也是全身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三节 微量白蛋白尿

1982年Viberti在研究糖尿病性肾病时,首先提出了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MAU)的概念,以区别于临床蛋白尿。它不仅表明肾小球滤过功能早期损伤,而且对早期诊断某些疾病(糖尿病肾病、血压肾病)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一、定义及正常值

K/DOQI指南将MAU定义如下:尿的白蛋白排泄率超过正常范围,但低于常规方法可检测到的尿蛋白水平,即尿常规检查蛋白定性(—)而微量白蛋白又超出正常。通常公认的尿微量蛋白是指白蛋白排泄率(AER)20~200μg/min(30~300mg/24h)或尿白蛋白/肌酐比(ACR)比率10~25mg/mmol。由于尿白蛋白水平在同一个病人不同的标本可有很大的变化,且尿路感染、剧烈运动、发热、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情况均可使UAE增加,因此,诊断MAU通常需在3~6月期间有3次阳性结果。ACR的样本以清晨第一次尿样比较好(随意尿样也可),Alb与Cr的比值可校正脱水所致尿液浓度的变化,其缺点是女性、老年人尿中Cr排泄相对较低,导致结果可能偏高。

二、临床意义

Mogensen将它作为糖尿病肾病(DN)分期的重要依据,MAU从而成为DN早期诊断的窗口。近年来MAU已明确作为包括糖尿病(DM)、高血压及其他CKD患者甚至普通人群血管并发症、肾脏预后死亡独立预测因子,K/DOQI指南则已将尿白蛋白的检测列为CKD高危人群的筛查指标。

(一)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和分期

DM中MAU发生率约为18%~32%。MAU的筛查在DN领域目前已作为常规,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指南建议:对于1型DM病史>5年、2型DM一经确诊时即应检测MAU,之后仍需每年复查,尽早发现早期DN。K/DOQI指南则建议进行白蛋白尿筛查的适应人群为CKD高危人群,包括DM、高血压、有肾脏病家族史、自身免疫病或某些药物使用史等。2003年的一项研究对386例1型DM持续MAU者随访6年,结果进展至显性蛋白尿为19%,而6年累积MAU消退发生率达58%,与MAU消退相关的因素包括MAU持续时间短,糖化血红蛋白<8%,SBP<115mmHg及相对低水平的TG、Tch。这些研究提示MAU的出现并非一定意味着DM进入不可逆阶段,更加强调了早期筛查和干预的重要意义。

(二)早期高血压肾病

原发性高血压中MAU发生率约为20%~30%。引起MAU的机理主要是由于高血压导致肾有效滤过压增高,肾小球血浆流量增加所致的肾小球灌注高滤过性损害,表现在肾小球滤过膜的生理完整性破坏。同时研究还发现,MAU与收缩压有着明显的关系。也有相关报道指出脉压与肾功能损害关系较收缩压、舒张压更密切,能更敏感地反映肾脏早期损害。脉压大的患者其尿MAU排泌量也高,经治疗达标后,大多MAU有所下降,反映出脉压增高更易导致肾损害。

(三)普通人群

近年来也进行了MAU在普通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PREVEND研究入选40856例,MAU发生率为7.2%,目前报道普通人群MAU发生率约为4%~7%。PREVEND研究对由普通人群筛查出的8592例MAU患者随访3~4年,发现尿白蛋白排出率(UAE)水平与总的存活率亦呈明显相关,随着UAE水平升高,心血管相关及总死亡率的危险性均增加。微量白蛋白尿不仅是反映肾脏受血液动力学、高血压、糖代谢异常、血脂紊乱等因素影响的敏感指标,同时它也是全身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与内皮功能异常和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均密切相关。

三、临床评价

MAU是反映肾脏受血流动力学和若干代谢因素(高血压、血脂紊乱、糖代谢异常等)影响的敏感指标,同时它也是全身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内皮功能异常、慢性炎症、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和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均与MAU有关,已有人提出“MAU综合征”这一概念,以全面反映MAU的危害性。

MAU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高血糖、高血压、高BMI、吸烟、高钠饮食和激素应用、育龄期妇女应用避孕药和绝经后妇女的激素替代治疗等,其中高血糖和高血压是最为常见和重要的两个危险因素,DM和高血压的病程及血糖、血压控制程度都与MAU的发生密切相关。异常夜间血压模式的患者MAU的发生率也明显上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