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上海交大出版社《舆论学原理》

上海交大出版社《舆论学原理》

时间:2022-02-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是我1994~1998年做的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成果,1999年出版。我本意是研究舆论,而不是什么舆论导向,但是社科基金具有强烈的政治功利目的,纯粹的学术研究很难申请到经费,只好寻着课题指南的“舆论导向”思路申报,写作结构也不得不多少寻着申报的思路。之所以必须加上这段增补,在于议程设置论的传播效果是客观的,可是现在被学界较多地将其歪曲为舆论导向的理论基础,因而有必要对此加以辨明。
写在前面_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

写在前面

我希望年轻学子在阅读前先了解一下本书出版前后的事情,这也是一种对本学科历史的学习。

《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是我1994~1998年做的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成果,1999年出版。当时的课题费只有3万元人民币,其中1万元支付了出版费,研究工作十分清苦。我本意是研究舆论,而不是什么舆论导向,但是社科基金具有强烈的政治功利目的,纯粹的学术研究很难申请到经费,只好寻着课题指南的“舆论导向”思路申报,写作结构也不得不多少寻着申报的思路。所以,本书的主题和副题是矛盾的,主题论证舆论学的基本原理,说明舆论是自在的人民对于某些舆论客体的意见、态度、情绪,以及这些表达后面的人们的信念,而副题论证的是如何控制舆论。

人们的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制约,否则社会无法形成和运作,但人们的思想是自由的,现代法律不能针对思想规定什么。当然,社会传播中存在种种无形的、自然的对人们思想的影响,例如传统文化和当代大众传媒及各种网络传播平台,但这些影响不是强制的。当对舆论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控制的时候,问题就来了:谁赋予控制者这种权力?控制者凭什么凌驾于人民的思想之上,决定人们想什么和怎样想?这就涉及伦理和政治学的话题了。所以,这本书出版后单波教授就一眼看出来了书的结构矛盾,而其他的书评均是寻着时下舆论导向的套路说的。我劝单波不要发表这个书评,不然根据那时的氛围,书的存在就成问题了。

该项社科基金成果验收,我送审的代表章节是第六章(接受理论与引导舆论),这章在理论上比较艰涩。我知道我们有一批评委是拥有学者身份但不懂学术的,他们只会说套话和用当前的套路思想来审视别人,而真正有学术的人再艰涩也是能看懂的。果然,有的评委(均是匿名,至今我不知道是谁)评价很低,因为他们看不懂;有的评委评价很高,显然他们能够掂量出来我的研究在当时学界的水平。评审组长为难了,折衷给了中间的评价“良”。

不过,书的市场评价很高,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以后,连续六年每年增印一次,该书的责编退休、出版社的领导变动后,书到底印了多少次,我不知道了。当时是以字数算稿酬,第一次印刷后就没有什么稿酬了,印得再多也是出版社赚,我越来越忙,无暇过问。至今还有人问我哪里能买到此书,看来,这本书值得再版。据我身边人的统计,这本书的引证量进了本学科近十年的前十名内,是不是,没有追问过。

我实在太忙,无暇顾及这本书的再版问题。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盯着我要做这本书,与我协商几次了。这时中国广电出版社的新任负责人电话找到我,希望我同意再版。我想,总有先来后到,上海交大先找我,于是同意与交大签约。但践约难啊,没有时间重做。于是想到现在的办法:正文原文不动,根据当前的情况在前面增设两个导言,一个简论本书的舆论学原理,一个讨论当前网络传播情形下的舆论问题。正文中只有一处增补了一小节,即第七章第三节内关于“议程设置论与舆论引导”,对此加了“【增补】”的标识。之所以必须加上这段增补,在于议程设置论的传播效果是客观的,可是现在被学界较多地将其歪曲为舆论导向的理论基础,因而有必要对此加以辨明。

书出版后便是历史了,保持历史原样,对审视自己和当时社会的思想原状是有意义的。再版以附加的方式对现状的变化加以新的说明,可能是一种再版的好方式。

     陈力丹    

2012年2月25日于北京时雨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