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许氏海商集团的历史由来

许氏海商集团的历史由来

时间:2022-02-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许氏海商集团”便应运而生。后许氏兄弟回国,与在江浙海上经商的福建海商李光头结成团伙。不久,许松被明朝官兵捕杀,许楠丧亡。据说他曾是一名海盗头子,许伯升死于福建汀州任上,三个儿子就从海路护送父亲的灵柩返回许村。许伯升死于洪武十六年,而许氏海商集团活跃于嘉靖年间,两者相差近两百年。如此看来,“许氏海商集团”有可能是亦商亦盗。
许氏海商_徽州传统村落社会—许村

明代统治者对海外贸易一直采取的是闭关绝市政策,致使中国的商品在海外、海外的商品在中国都成了可居的奇货。在利益的驱使之下,到了明代中后叶,海上贸易开始兴盛,许村也有许多人从事海上贸易,最早在江浙东南沿海从事海上贸易的有许辰江、许本善等人。起初,这群商人是海盗抢劫的对象。《重修古歙东门许氏宗谱》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嘉靖年间,许谷以千金之资“贩缯航海,而贾岛中,赢得百倍,舟薄浯屿,群盗悉掠之”。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许氏海商集团”便应运而生。经过发展,许氏四兄弟,老大许松、老二许栋、老三许楠、老四许梓成为这一集团的中坚,甚至发展到与明王朝产生了直接的冲突。

嘉靖十九年(1540),许栋和许楠先下海至大宜(今泰国北大年)、满刺加(今马来西亚的马六甲)通商,后许松和许梓接踵至马六甲通商。他们把佛郎机国(今葡萄牙)商人从马六甲带到浙江双屿港、大茅港,并为之组织货源,充当经纪人角色,收取高额佣金。后许氏兄弟回国,与在江浙海上经商的福建海商李光头(又名李七)结成团伙。嘉靖二十三年(1544),许二载货到日本交易,次年回国时带来了三名日本商人——溥多津、倭助、才门,一齐在双屿港从事贸易。不久,许松被明朝官兵捕杀,许楠丧亡。许栋、许梓为了扩大势力,一方面“计令伙伴于直隶、苏松等处地方诱人置货往市双屿,许二、许四阴嗾番人抢夺,阳则宽慰”,使这些被抢的商人“自本者舍而去之,借本者不敢归去”,不得不跟随许氏兄弟,以“图偿货价而归”。另一方面,采取吞并联合方式扩充势力。嘉靖二十六年(1547),林剪驾船70余艘至双屿港与许氏兄弟合伙。加上早些已有汪直“招亡命千人逃入海,推许二为师”,至此,以许栋为首的海商集团形成,被明王朝称为“海上寇最称强者”[4]

许氏海商集团的活动区域是以东南沿海为主,次者广东,国外则以日本为主,既从事走私贸易,也攻城略地,如明朝军队指挥吴璋和总旗王雷斋被抓后用1 200金赎回。他们的活动既违反了明王朝的海禁政策,又对地方政权的生存构成威胁。嘉靖二十七年三月(1548),浙江巡抚朱纨调兵遣将,完成对许氏海商集团根据地双屿港的包围。四月,在双屿港发生激烈战斗,许氏海商集团惨败,“破其巢穴,焚其舟舰,擒杀殆半”,头目李光头、许六、姚大总及大窝主顾良玉、祝贵、刘奇等十四人皆被擒,许栋、许梓亡命南洋。嘉靖三十三年(1554),许栋又“诱引番夷犯广东”。次年,许栋与汪儒(即汪汝贤,汪直之侄)、徐洪(徐海之弟)从广东去日本,返航时“历小琉球,盗岛不植,岛夷杀之”,许栋死于日本人之手。

对于“许氏海商集团”这个命名,学者们有争论,他们到底是“海商”还是“海盗”?前面提到的许辰江,《新安歙北许氏东支世谱·练江辰江则叙》这样载道:许辰江“航大海,驾沧江,优游自得,而膏沃充腴,铿锵金贝,诚古一逸民中之良贾也”。对许辰江的评价,宗谱结论是一“良贾”,看来他是一位恪守法令的“海商”。但许村还有一个传说:许伯升有四个儿子,三个儿子都有祠堂,唯独老二许文宪没有。族谱上注的是以都福公四子重庆为继子。为什么?据说他曾是一名海盗头子,许伯升死于福建汀州任上,三个儿子就从海路护送父亲的灵柩返回许村。许文宪看到海上驶来一艘官船,认为是个好机会,就组织人马打劫这艘官船。当他登上船一看,居然是父亲的灵柩,吓坏了,就一头跪在了父亲的灵柩前。三个兄弟这才发现居然是许文宪,怒火中烧,就指挥家丁一哄而上,把这个逆子剁成肉泥,扔到了大海里。这种忤逆之子,自然是没有族籍的,更谈不上建祠堂了。这个传说在时间上有出入。许伯升死于洪武十六年(1383),而许氏海商集团活跃于嘉靖年间(1522—1566),两者相差近两百年。但可以说明一点,许氏的确有人参与了海盗活动。前面提到的许本善与许文宪,在许村当地话里“文”与“本”的发音本来有所不同,更何况为了不给自己的宗族抹黑,他们自己或者是后人也往往要把名字加以篡改,族谱上也自然找不到他们的名讳。就如同到底是“王直”,还是“汪直”一样。由此可见,许村人是把他们当作海盗来看待,不将他们载入族谱,只以口头传说的形式来告诫子孙。如此看来,“许氏海商集团”有可能是亦商亦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