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歙县许氏宗祠的建造方式

歙县许氏宗祠的建造方式

时间:2022-02-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门前坦是宗族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目前,许村只有楼下村的一户人家门前立有两个旗杆墩。主体的东侧为“责难陈善”堂,这是传为供奉许国而设立的。到了清初,该祠多处倾圮损毁,御书楼也倒塌。其功能几乎涵盖了宗族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过,它还缺少一个女祠,俗称“姑婆祠”,即供奉许氏尚未出嫁而过世的女子。许村的大墓祠就在其主体的南侧附建了一个姑婆祠,以供奉本支姑娘的牌位。
结构类型_徽州传统村落社会—许村

祠堂的一般形制是轴对称结构,即以前面大门和最后寝室的中点为轴线,左右对称地分为三开间或五开间;进深也有三进和五进之分。最基本的是三进三开间,少见两进三开间。下面提到的光绪壬辰年(1892)重建的许氏钟形山脚宗祠,就是最典型、最常见的祠堂制式。

正门外是广场,俗称“门前坦”,有的在坦前方正对大门处还砌有照墙。门前坦是宗族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坦上还立有八个、四个或两个石制旗杆墩,它们往往位于祠堂正门两侧,或圆鼓形,或六棱形,或八棱形。比如许村的金川门、邦伯门、邦宪门、郡伯门、大宅门、环里门、泉泽门、青山门等都是四个旗杆墩,祥里门为两个,统宗祠为八个。绘于清乾隆时期的“城东许氏宗祠图”中,在“高阳里”门坊前画有六个旗杆墩,它们是为族人中举而设立的。如果该族有人中举,那么就会在祠堂门前树起旗帜,上面绣着当年报帖的内容:××榜××科进士,或××年××科举人。如许宏钜在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中举人,上面就写着“江南戊寅恩科绖魁”。当然,中举者家门前也可立两个旗杆墩,只是制式要小于祠堂。目前,许村只有楼下村的一户人家门前立有两个旗杆墩。

钟形山脚宗祠的大门前有栅栏门,大门上挂“许氏宗祠”匾。前进和中进之间是天井,中进堂上挂堂号“和萃堂”;中进和后进(寝堂)间也是天井,寝堂上挂“神所凭依”匾。当然各祠所挂匾额是各不相同的。正屋的右侧还有一个院子,左侧则是典守旁屋。但也有不是以大门和寝堂为中轴对称的祠堂形制,如明末的城东许氏宗祠,其制就较为特殊。

该祠位于现在行知小学的位置,坐北朝南,始建于明正德年间。《古歙城东许氏世谱·宗祀条规序》载:“正德间,族兄廷冕府君慨思宗祠不建,无以妥祖宗之灵,而为飨祀之所。乃取本族旧有义蓄及助之者,得白金若干,鸠工聚材,为之几年而祠堂落成。”该祠大门处于主体的东外侧,它由一个“高阳里”门坊和一座门楼组成。穿过门坊和大门,顺着一条巷道西折而入“责难陈善”堂,过该堂的前院,再西折,才进祠堂的主体部分。祠堂主体为三进五开间,前进挂“敬宗睦族”匾,中进为“旌义楼”,后进为“远会公像”。主体的东侧为“责难陈善”堂,这是传为供奉许国而设立的。许国官居次辅,为许氏之最;加之又有万历皇帝御笔题写的褒奖词——“责难陈善”,故专设此为堂,以扬先德。紧邻“责难陈善”堂的是高阳社屋。祠堂主体外的正前方还有一座御书楼。

到了清初,该祠多处倾圮损毁,御书楼也倒塌。从雍正到乾隆时期,许氏又将宗祠陆续加以重建,除了保留原来的门坊和门楼外,又按中轴线式布局,重新修建了一个大门,使大门位于祠堂主体中轴线上。据清乾隆辛酉年(1740)许登瀛重修《古歙东门许氏族谱·宗祠图纪事》载:“吾族宗祠之建,其来已久,向与御书楼基址连接。后楼废,而文穆公支下子孙以地输祠,始扩正门数楹。旧制自‘高阳里’迤逦而入为社宇,宇之西祇寝室五楹以奉神主。岁久颓塌,众议折胙十年及支下捐输,于雍正乙巳年重造寝堂落成。堂之前有诰敕楼,楼下即为祭祀跪拜之处。然制度狭隘,工料草草,以致岁时享祀,支丁繁衍不能容膝。乾隆丁巳秋……爰捐金鸠工庀材,乃于寝室之前另建正厅五大间,旁置过厢六楹以达寝室。厅前重建诰敕楼五间……复于正厅颉顽两廊又各建五楹……厅之右设义仓前后两进,以奉族氏之湮没之主。左置小室,为祭享时更易衣冠之所。正厅前廊之右建文会所两进,为鳣堂讲学论文之处,以鼓励后进。前为义学,分斋设教,俾族中之无力从师者皆得就学焉。左置厢房,厢之前后浚池以种荷芰,垦土以培桃李。且宗祠大门旧从朴俭,今复重造加高,饰以榱角,环以栅扉……总而计之,除寝室仍从旧制,余皆勉竭绵力成此盛举……计费八千余金,经营四载。”

重建工作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是雍正乙巳年(1725)重造寝堂。第二次是从乾隆丁巳年(1737)秋到乾隆辛酉年(1740)冬,历时四年,花八千余金将整个祠堂改造完毕。正门是建在原御书楼的位置,原来较为俭朴,此次不但加高,而且还“饰以榱角,环以栅扉”。入正门后,就是重建的两层五开间的诰敕楼,此前诰敕楼的一层就是祭祀跪拜之处,但因面积狭小,做工粗糙,难以容纳众多子孙来参与祭祀,故而此次加以重建。诰敕楼的西侧,即正厅右前廊,为义学和文会。该廊又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为义学,它是为族中无力从师的孩子提供义务教育的;后一部分为文会,它是族中秀才举人们讲学论文之处。诰敕楼的后面就是此次新建的正厅,它将原来在诰敕楼举行祭祀跪拜之礼移至此处进行,厅上悬挂着“奉先思孝”匾。正厅的西侧设有两座义仓,“以奉族氏之湮没之主”;左侧设小室,“为祭享时更易衣冠之所”。正厅之后是寝堂,此为十二年前的雍正乙巳年重造,悬匾曰“延世堂”。寝堂东侧明崇祯时为“责难陈善”堂,而此已改建成许氏的社屋,名为“高阳祖社”。

很显然城东许氏宗祠的功能已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祭祖,它还包括义仓、文会、义学、社屋。甚至还将宗祠园林化,修有荷池,种有桃李。其功能几乎涵盖了宗族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过,它还缺少一个女祠,俗称“姑婆祠”,即供奉许氏尚未出嫁而过世的女子。许村的大墓祠就在其主体的南侧附建了一个姑婆祠,以供奉本支姑娘的牌位。

祠堂各进的功能大致是这样的:前进右间(以祠堂的朝向为向)设有厨房,是为宗族祭祀加工胙品而设的公用大厨房。有条件的是在祠堂外的右侧造一间为厨房,如邦伯门就于民国十三年在其右侧建了一个五间的厨房。“别于堂之右隅拓地建庖厨五楹,以洁粢盛,以庀牲醴”[6]。前进的左间设有库房和仓房,祭祀用的礼器及族田租谷就存放于此。中进为大厅,左右不设厢房,它的地基要高出前进30厘米左右,为族众举行祭祀和分胙的场所。后进为寝室,它又要高出中进1米到1.5米的样子,是供奉祖宗牌位的地方。“最内为寝室三楹,设龛十六级,上格奉奠始祖振先公为不祧神主。祖凡有功德者,配祀两旁。以下昭穆位次,井井不紊。”[7]《泥堘脚祠堂记》中又记“设龛十一级”,牌位摆放在龛座之上,龛座又要高出地面1米的样子。龛座分为左、中、右三部分,每一部分内又分成若干级,有十六、十一、九级不等。正中的一间供奉长生牌,包括本支的前三代祖牌、进主牌和子孙为自己祖上捐得的长生牌。左右两间即所谓的“左昭右穆”,按辈分供奉普通神主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